《啊哈!原来如此》是一本由[美] 马丁·伽德纳著作,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8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休憩95th,这本书以悖论为主,巧妙而不无值得商榷之处,配图其贱无比,读的非常快乐
●很不错的科普书,不过讲得太多了,很多内容其实是可以细讲的。
●英文原版简直太有趣,不小心买了中译本翻译得一塌糊涂,但凡是仔细领会过原版大意的人都不会翻成这样吧,译者太不负责!千万别买这个版本
●这个版本让人严重看不下去
不过编辑是不是太不认真了
112页原文(2*38)-1=75的数学公式干脆略掉了,但是又明显为它保留着位置,于是就成了“是[空格]次转动而不是38次”这样莫名其妙的排版
《啊哈!原来如此》读后感(二):数学趣解
这本书涉及了代数,概率,几何,统计多个数学分支,每个领域都列举了大量生动而妙趣横生的例子,引人入胜。但我觉得作为一本儿童读物还是有点偏难,提出了大量例子,悖论等,但其中很多都没有做出很详实而清晰地解释,越看到后面越迷茫,越难懂。但对于喜欢数学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引导,可以找到自己去探索的方向,到还需要大量阅读更多专业书籍才能对数学有更好的理解。
《啊哈!原来如此》读后感(三):书是好书
书是很好的一本书。并不是说内容有多全多难,而是佩服作者搜罗了这么生动的例子来作为几个数学分支的引例。本书的主要用途是给老师提供起始课的材料,引起学生学习的学习理论的兴趣。
一如其他译本,翻译依然错误百出(参加其他评论),国内的译者和编辑实在是太不认真!有能力的同学应该看原文,觉得自己英语不过关的就看《从惊讶到思考》(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86年出版,不是韩雪涛的那本盗版)。内容几乎相同。
《啊哈!原来如此》读后感(四):这本书的翻译能把人气死
这本书的内容比较有意思,讨论了一些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悖论“。但是很不巧的是,这本书的中文翻译极差,把这本原本有趣的科普读物翻成了地摊盗版书。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译者把参考文献给翻译成中文了。众所周知,参考文献一般是不翻译的,因为一旦翻译,读者就很难通过翻译后的文字检索到相应文献了。这本书篇幅有限,很多较深刻的问题都没有作深入的讨论,作者在每节末尾留下了几篇”拓展阅读“,并标注了出处。由于中译本把这些”拓展阅读“的作者和著作/期刊名字都作了翻译,客观上讲给读者深入学习设置了障碍。
频繁出现的翻译错误,特别是对术语的翻译错误,更是令读者不堪其苦。这里就不一一细谈了,有几篇书评专门花了笔墨讨论这些错误。
种种迹象表面,译者可以说根本没有用心去翻,纯粹就是在完成任务,想来是为了用于充实评职称的材料?
《啊哈!原来如此》读后感(五):《啊哈!原来如此》
《啊哈!原来如此》
在前几天参加了一个小型座谈,谈论的主题是阅读,一位数学老师也谈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也提到了推荐给班级学生读的书,可是里面都是儿童文学,却没有提到一本数学科普书。
在中国一提到儿童阅读,几乎就是只文学阅读,其他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实读书的范围太广泛了,方方面面无所不包。岂止是一个小小的文学所能涵盖呢。
在我家里,童书就可以分成四大类,一类是绘本,一类是科普,一类是儿童文学,一类是漫画。其他的还有很多。
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是科普书,尤其是数学科普书,那时候的科普书比儿童文学还要多,而且很多都是配上画的,比如《动脑筋爷爷》《小狒狒历险记》《小灵通漫游未来》《天文知识》《从一到无穷大》《蜜蜂》《飞向人马座》《数学万花筒》《趣味数学100题》《数学中的智巧》《趣味数学》《飞艇与飞机》……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书都可以成为经典了,再看看,现在我们的学生读的科普书,粗制滥造,和三十年前都没法比。除了纸张好了一点,图片变成彩色的,书大了几号,要是看内容,真是相差千里。
再想想我们现在的老师,哪怕是数学老师,哪怕是科学老师,又有几个在读科普呢?又有几个喜欢科普呢?又有谁能列举出几本可以让孩子喜欢的科普书呢?
上面的这本书还是不错的,不过和我小时候看过的比,就算不了什么了。有点白头宫女,闲话玄宗的感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