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之谜》是一本由(马来西亚)欧大旭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 32开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故事,让人想起张艺谋的英雄。
●好吧,故事其实还比较动人。但是花去我一周的时间看完,不是很流畅。这点扣了分。
●记得当时读这本书的时候,对男主角有种深深的怜悯,他不是一个善于表达和解释的人,做事情又有些不折手段,也许正因为这些原因,周围人都对他误解甚至各种不好的猜疑。另一方面,他娶了当地最美的女人,但她却始终认为他不爱她。因为他从来没碰过她。我觉得是出于根深蒂固的自卑心理吧。这本书从三个视角来叙述:儿子眼中的他(众人传说中的他),他妻子眼中的他,和他唯一的最好朋友眼中的他。通篇读下来,我对男主角满满的心疼和奇怪的好感(虽然里面描述他其貌不扬)。怎么说呢,我认为他是一个简单纯粹的人,可能因为童年的种种经历,并且没有接受过教育,会自卑,平时话很少。但是对于高级的,美好的,优雅的人和事又有种天生的向往。他所做的一切,在别人看来可能是有些不折手段,但我觉得,只是为了生存,是一种本能驱使吧。
●似懂非懂地读完了
●Timothy Mo之后唯一入围布克奖提名的华人作品,好像归入马华文学比英华文学更合适……
●初中买的确实在高中才读完,读了有两边吧,一开始觉得索然无味,但是后来确实环环相扣,还是很有意思的。慢慢长大,越发觉得能触动自己的东西不仅仅是爱情,而且爱情在这方面的力量越来越薄弱了。爱情是小爱,在战争面前渺小的根本看不见。
是一部难得的好书,主人公命运多舛,他对妻子欲爱不能的感情令人叹息,对养子的深情付诸东流。太多的谜团藏在主人公心里,但主人公却从未有叙述的声音,读者只能从别人对他的描述中来猜测事实的真相,增加了故事的悬念和可读性
《丝之谜》读后感(二):在那个岁月
见是被誉为年度最棒小说,二话不说就买了,但看完后就知道这本书对不起这个荣誉了。
我没读过《英国病人》,也没读过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不知有什么相似的感觉呢?
我觉得写得最好的应该是第一部分,第三部分次之。
当然,你是要说翻译很烂的话我也没办法……
Johnny的人生是幸运的,起码他实现了自己梦想的一部分,有起有落。或者他最爱的女人从没爱过他,但有些事情,是那样也足够了。
雪儿有背叛过Johnny吗?可以说没,也可以说有。Pitt亦一样。
总之看完有点惆怅,但会让人缅怀某些情感。
《丝之谜》读后感(三):爱情故事
看了三天终于在这样冷风习习有充满阳光的午后读完了这本书,这本书的三个章节中,个人最喜欢的是“天堂花园”。不单单因为在读这一章的时候找到了很多问题的答案,更因为它文笔很细腻,而且是男人的细腻,老头的细腻,一个有点文邹邹“拽”文字的老头的细腻。“臭名昭著的和谐丝庄”文笔冷静,或者说有点冷酷。像余华。而“四个人的蜜月”因为是日记体写作,显得很私密。雨、丝、丛林、庄园、泥泞的小路,都很东南亚风情。文笔之外,故事当然是一个小说要想打动人的关键。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从“四个人的蜜月”这个标题中还可以看的出来,这是一个多角的复杂的爱情故事。有一句话,说“好的爱情故事是需要障碍的”,细想的确如此。丝之谜中的障碍不是战争,而是一个落脚点。他们的爱,都没有找到落脚点。都那么漂浮。刚刚读完,很多思绪还没有整理出来。脑子里反反复复回响着的是一句话:“死亡会抹去所有事情存在过的痕迹和回忆。”他们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抹去,其实最后,就像作者自己在后记中说的那样,这些回忆,其实是他们唯一的拥有。
《丝之谜》读后感(四):谜一样的强尼
为什么要取名叫丝之谜,因为当读完后,的却感受到男主-林强尼,他的一生就像一个谜团,如丝一般,剪不断理还乱。
强尼的形象是通过三个人的叙述而慢慢拼凑起来的。他的儿子-宝玉,从和他的接触和查阅资料,然后认为他父亲是一个有名誉,有财富的大坏蛋。他的妻子~雪儿,通过写日记,从记录的 点点滴滴,我们知道原来强尼就是一个粗人,一个生活在底层社会的人,没有文化,不收上层社会待见。他的朋友-皮特,通过回忆,我们才发现原来强尼是一个如此可怜的人,遭受最信任的朋友的背叛,连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妻子,她也背叛他。从第三部分,我们发现强尼他是如此的善良,只有第三部分才是最真实的他,他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能与妻子更好的交流。他不敢碰触他妻子,因为他觉得自己在她面前是如此的卑微。虽然妻子背叛了他,但是他始终很爱她,从他给妻子生的孩子取的名字就能看出,宝玉-想宝贝一样的疼惜,又像宝玉一般的珍贵。妻子死后,我们从第一部分就可以看出,强尼他是没有续弦的,妻子始终再他心中都有一份地位。我认为强尼他一生都是可怜的,不幸的童年,不幸的婚姻,到最后还有一大堆莫名的臭名。读到最后,强尼的形象始终给人感觉像个迷,所有的一起都要靠读者自己去推测,也许这就是这本书的迷人之处吧!读完后让人回味!
《丝之谜》读后感(五):好的爱情故事是需要障碍的
宝玉:臭名昭著的和谐丝庄
雪儿:四个人的蜜月
皮特:天堂花园
这是本书的目录,也是出版社给每一段描述分别起的名字。昨晚熬夜读完了这本书,其实只是因为封底引用的亚马逊的一句话:“喜欢《英国病人》的人不能错过本书。”《英国病人》是我迄今最爱的电影。其实看它的时候年龄还小,甚至开始觉得有点没看懂。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喜欢。我有半年的时间几乎每周都要再看一遍那部电影。
这本书的三个章节中,个人最喜欢的是“天堂花园”。不单单因为在读这一章的时候找到了很多问题的答案,更因为它文笔很细腻,而且是男人的细腻,老头的细腻,一个有点文邹邹“拽”文字的老头的细腻。“臭名昭著的和谐丝庄”文笔冷静,或者说有点冷酷。像余华。而“四个人的蜜月”因为是日记体写作,显得很私密。雨、丝、丛林、庄园、泥泞的小路,都很东南亚风情。
文笔之外,故事当然是一个小说要想打动人的关键。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从“四个人的蜜月”这个标题中还可以看的出来,这是一个多角的复杂的爱情故事。有一句话,说“好的爱情故事是需要障碍的”,细想的确如此。在英国病人中,这个障碍是战争,而在这本书中,虽然背景也是战争,而且是我们都很熟悉的抗日战争,但在我看来,丝之谜中的障碍不是战争,而是一个落脚点。他们的爱,都没有找到落脚点。都那么漂浮
刚刚读完,很多思绪还没有整理出来。脑子里反反复复回响着的是一句话:“死亡会抹去所有事情存在过的痕迹和回忆。”他们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抹去,其实最后,就像作者自己在后记中说的那样,这些回忆,其实是他们唯一的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