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这温柔的厨娘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09-26 16:0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我这温柔的厨娘读后感100字

  《我这温柔的厨娘》是一本由虹影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2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这温柔的厨娘》精选点评

  ●这厨房包容了那个脸色苍白少女想。

  ●平淡了,可是我记得那个番茄

  ●配图太差了些!

  ●温柔的厨娘,这是种生活态度

  ●本着对虹影的喜爱之情和身为厨娘的共鸣买了这本书,可是尼玛这本书的插图就是个噩梦!我这辈子第一次到用Photoshop里的油墨滤镜效果处理食物照片!!!尼玛啊真心不是一般恶心!!!

  ●虹影文笔没得说的喜欢过她一段时间。她的人生都在她的菜和她的文字里了,充满想象力。只不过我看着菜谱还挺晕的~

  ●不建议读,浪费感情

  ●几年前看过的书了,现在想起来,我也想做个温柔的厨娘啊。

  ●会做菜是一种温油

  ●有趣好看

  《我这温柔的厨娘》读后感(一):温柔的吃货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对吃必然有些心得更何况他还是一个中国人。吃,会吃,还得会做,方得起吃货这个词。

  吃,需要一些思,专注,悟性。有时候还需要一些苦难后的物质丰裕。怎么评论还是太短短短短短短短短短

  《我这温柔的厨娘》读后感(二):温柔的厨娘

  偶尔也写点儿书评,但大多是看完书后一两天或一两周内写的。但这本书好像是去年,也或许是前年看过的。今天竟莫名想起……

  有俗语说:做官三代,始知吃饭穿衣。好饭和好衣学问多多,一辈子都难学完,所以需要三百年方能入门。听了这句话,不知多少人要泄气郁闷。那么,这时看看这本书吧。

  饥饿童年或许会在长大后一直隐隐提醒我在别人看来许多平常东西有多么好吃,一个宽敞整洁、摆满锃亮餐具的厨房就是多美的一个梦变成了真,随心所欲采购面包乳酪花菜香蕉是多么大的自由自在,做好一桌美味看心爱的人吃个精光又是多大的幸福。所以,虽则某时可能吃不饱,可能不如意,但有颗坚强温柔的心,生活或许会在未来比你想象的要美好

  ——2010年底

  《我这温柔的厨娘》读后感(三):错过了虹影

  我也是那种,就像虹影书里所说,喜欢旧物的人,因为当初喜欢,会一直喜欢。在海外华人女作家中,我少年时期开始喜欢聂华苓、於梨华,后来又一直关注严歌苓。 虹影的书我一直没读过,尽管很早就知道她,不是她不好,而是我对以往喜欢的事物过于唯一而忽略了多元化造成了损失

  《我这温柔的厨娘》 被书名吸引,当初买这本书是想看看名女作家小资生活是怎样渡过的,这是我第一次读虹影的书,读得小心翼翼的,像是生怕和应该认识的人错过。读着读着,我开始微笑,我微笑,并不是不齿,而是忽然觉得阅读时的表情也应该美好一些,尽管阅读是私密的事情,仿佛有一种魔力,读了它你会觉得自己应该和这本书般配,准确的说是和这本书所体现的气质般配,不仅是人前,重要的是人后独处的时光。

  虹影让我感受到一种丰富而简单的美好。她绝不是小资的骄矜,她光彩但不失质朴,懂得体恤人,她把烧饭做菜上升为一种行为艺术,有艺术化的细节和质感,她认为在厨房里做菜是舞蹈,是作画,可想而知,虹影烧的饭菜,即使没有吃过,我也赞美,因为慧心。这种感觉描绘出来容易,能不为人知的贯彻和坚持不易。毕竟舞台上表演舞蹈是刹那的光彩,画作画也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做饭烧菜,像虹影这样,有爱,有激情,且聪明的女子,才可化烦劳为艺术,成为一种创作,并且是一种游刃有余的创作,而不是悲壮的付出劳作,飞身化为黄脸蝴蝶。

  虹影,兰心蕙质的女子,被一位意大利男人收获,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她的情趣和她对于不被人知的细节的感受,让我觉得虹影的其他书我很可能也会喜欢。遗憾的是我竟然错过了虹影这么多年。

  《我这温柔的厨娘》读后感(四):看虹影的另一面《我这温柔的厨娘》

  看虹影的另一面《我这温柔的厨娘》

  从《饥饿的女儿》和《好儿女花》开始喜欢虹影,但是心里也知道,这两部肯定也是虹影的最高高度,很难再超越。虹影的作品写实感很强,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虹影的写实,写得让人惊心动魄。这也决定了她的写作方式,难以改变。

  这本书不是小说,写的是虹影喜欢美食,不仅仅是品尝,也喜欢做饭,把厨房当成一种艺术,这在作家里并不多见,就是在女作家中也算是凤毛麟角了。虹影的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永远是她自己,即便写美食和厨艺,其实说到底也是在写这个喜欢做美食的人,这个泼辣的重庆朝天门码头对面贫民区中的辣妹子,写这个重庆辣妹还有那温柔的一面。

  虹影并不漂亮,即便是和女作家比,也不算漂亮。但是虹影绝对有自己的生活品味,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张,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除了写作,厨房可能是虹影最大爱好,乐此不疲。在这本书里,虹影走遍海内外,到哪里都要享用一下当地的美食,而且也会经常自己下厨露一手,总是让大家大吃一惊,不到半个小时就能拿出一道让人叫绝的美味。不过写完美食,虹影肯定还是要写写自己,写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受,写写美食家后面的自己。

  虹影的美食并没有什么理论,也没有套路,只是感觉,只是因为喜欢食物,喜欢烹饪,多年来培养出来的那种对食物的直觉,知道怎么做才好吃,知道怎么对待那个食物才不会浪费原来的味道。想要成为美食家,靠着厨艺学校,靠着菜谱,靠着理论是学不会的,也是学不来的。必须靠实践,靠感觉,吃得多了,品味的美食多了,舌头自然就有了自己的感觉了。当然这也离不开天赋,和热爱。只有喜欢才能够做到完美。

  《我这温柔的厨娘》读后感(五):“美食就是一种美,带着一种爱”

  “美食就是一种美,带着一种爱”,“世界上著名的大厨师都是男人,但女人会成为最好的美食家,对食品的感觉来自天赋,赋予食物灵魂,把心敞开,把对美的一种感受贡献给亲朋好友和更多的人。”这些句子出自虹影的新书《我这温柔的厨娘》,它们说得亲切,说得在理,让你的心刹那间变得非常柔软。你无论熟不熟悉虹影的文学作品,都容易被她轻轻地打动和深深地吸引。

  虹影说她天生喜欢做菜,就像得了一种病。无疑,虹影就是最好的美食家之一,她用爱赋予食物灵魂,把美传递给更多的人。将食物与爱和美融合在一起,是她与其他女性美食家的最大区别。

  对虹影来说,做点这一点并非易事。一小部分可归功于独特的女人天赋,更多地要归功于她数十年的旅行经历。她给人的印象就是永远在路上,从不停息,不知所归。而旅行是对日常生活秩序的一种反动,是最好的生活导师。在路上,爱过,恨过,发现美,吃过苦,挨过饿。这样的人看透了各路风景,重新回到日常生活之后,会更加珍惜平日里不在乎的点滴,更加懂得食物的美好。虹影即如是,80年代后期漂泊时随心所欲地做菜,在漂泊的间隙生活相对稳定的时候,她就把对食物的热爱发挥到极致。

  在虹影这里,爱食物就是爱生活,这句话并非虚言。所以,她自信地认为,她“符合一个老饕的标准:能吃,会吃,懂得品味,能把简单的食物做得有品味。”我认为,她的品味可能并非来自女人天性的温柔,而更多地受漂泊所赐。我想,她虹影的厨艺大体是在漂泊的路上炼成的。因此,这本书与其叫《我这温柔的厨娘》,不如叫《我这漂泊的厨娘》。后者更接近这本书的核心。

  这本书的文章分为四个部分:“我生活的秘密”,“把感情融进饭菜里”,“女人的厨房”,“虹影私房菜”。其中,第四部分展现了她丰沛的想象力,她不拘一格做菜,确实独此一家,可以根据她的指引,品尝她的私房菜,在这里你看到的是一个醉心于厨技变革的厨娘;第三部分地集中了记录了世界各地品尝美食的经历,在这里你看到的是作为一名成功女作家的虹影;第二部分主要收录了她与友人谈吃的文章,在这里你看到她浪漫中的理性和理性中的浪漫;最好看的章节还是第一部分。

  我觉得第一部分最好看,不要误以为是因为八卦,冲着她生活的秘密去看的,而是因为她写得最为动情。在这里,你可以认识另一个饥饿的虹影,不是小说里面的那个“饥饿的女儿”,而是散文里面的“饥饿的女儿”。她踏上漂泊之路之前的关于饥饿的记忆、她独立特性的叛逆和在路上因为食物怀念亲人的那种痛楚,诸如《我一直对温柔妥协》、《他年的团圆饭,今年的团圆饭》、《将进“醋”》、《最难忘的童年佳肴》和《如何火鸡,如何圣诞》等这些纸短情长的文字让人萌生痛感,那是一种不由自如不容分说的痛感。

  虹影说,她吃的原则之一是“有快感”。作为读者的我,既不精通厨技,也不精通厨道,但喜欢有痛感的文字。我想,这也可能是很多读者对这本书在厨艺之外的收获。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这温柔的厨娘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