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睡梦瑜伽》是一本由丹增旺杰著作,中国藏学出版的182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0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本书,真诚与否,与你的能量是否相合,翻20页足矣。有帮助,不过对没有上师、不懂藏文、藏传佛教的人来说,还是比较深的
●意识到白天发生的一切体验都是梦,皆是内心所投射出来的,超越幻相,存于本觉。
●翻译实在尴尬。还是觉得这种修行,需要有专人指点更好。作者在书中也是这么说。
●笨教的上师 不过讲的很不错的
● 1.人生1/3的时间是在睡梦中度过的,每个夜晚都在失去自我后再次发现自我,将梦中我执去除,与现实也如梦一样串习;2.睡瑜伽比梦瑜伽更进一步,完全没有二元概念,观想明光进入明光成为明光,喉轮红色阿眉轮白色嗡心轮蓝色吽及海底轮黑色明点;3.十世班禅赞叹过雍仲本教宗萨钦哲也有本教传承
●很靠譜
●强推!从另一种角度认识苯教,以及意识与自我控制!对二元论的另一种解释!“对特定价值观的认同是文明无明的产物,但接受有线的观点的倾向则源自二元论。二元论就是天生无明的表现。 "
●被动带读,当时读的是打印版,用处不大,佛门和世界的关系处理倒不是一个学问问题,而是内部光亮和外部真相到了要融合的时候,对人的过程来说也是更加的
《西藏的睡梦瑜伽》读后感(一):云何降伏其心
尽管让情绪自我释放是最好的反应,但是在心性稳定之前是很难做到的。。然而,不论现在我们的修习如何,在情绪生成的时候可以决定稍停片刻,克制自己,尽量巧妙的做出反应。我们可以学会减弱冲动力和业习力。提醒所有体验的情绪只是先前业迹的结果。由于我们不用贪取和嗔恚对其进行反应,就不会产生未来业的种子。我们没有受到它的吸引也没有试图去抑制它,它就会消融在觉识之中。此刻业的倾向之力就会越来越弱,而没有受到新行为的强化。
《西藏的睡梦瑜伽》读后感(二):这是苯教书。而且显教有一个观想日轮的睡眠方法更好操作。
整本书很啰嗦,有很多理论,实际修行的部分少而且不好操作。红光蓝光气脉明点这些肯定是不能自己操作的。而且我对是否是真传表示怀疑。
其实汉地显教有一个右侧而卧观想心的部位有一个太阳而入睡的方法很好操作。这个据说汉地佛教僧人都会这么睡觉,因为不这么做是触犯戒律的。
再次提醒这本书作者自称是西藏的苯教修行者。和西藏佛教是不一样的。
显教的睡眠修法也是为了破除无明。观想日轮的方法南怀瑾老师透漏过。
我大概尝试了不到20次。就发现自己在打呼噜,可是心醒着。随时可以张开眼睛。这种状态可以保持一段时间,不过最终还是昏睡过去了。我也不晓得这种结果是否是正确的。不过这个方法的确很好操作。
我觉得一般人是不会在睡觉打呼噜的时候还有感觉的。也没怎么苦练。多试几次就发现越来越容易做到。就是坚持时间不够长。
《西藏的睡梦瑜伽》读后感(三):佛曰不可说我曰如之何
如果说,这么多年读书有什么收获的话,那就是明白了一点:人之所以容易犯错,成为偏见的附庸,唯一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以为聪明,就是夸大自己的聪明而无视他人的聪明。
怎么讲?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有些人认为中医就是迷信的产物,完全没有效果,秉持的理论完全都是臆造。
首先,这是夸大自己的聪明,他仅以自己某方面的片面知识,可以确证中医无用。这是夸大自己的聪明。中医无用的观点包含着的另外一个结论就是:古往今来致力于中医的千百万人都是白痴,一个例外都没有。这是典型的无视他人的聪明。别的不说,我亲自见到过老中医的医案——他还是西医教授转攻中医,是个学问渊博,品质高尚的人。二十年数万个病例,一个个详细记载着症状,用药疗效等等……原来,他只是个傻子,二十年的刻苦实践,竟然没有看出那纯粹是安慰剂……你用5分钟就可以判断出这一点,你是多么聪明,而可怜的人们,他们是多么愚昧啊……
人不能这样看问题,人不可以轻狂到这种地步。
人对于自己不能了解的渊深的学说,习惯于先用一种纯属误读的标签标识,这种误读把此种学说折射成一种滑稽幼稚的面貌,然后,人们再怀着一种智力上的优越感,“接受”这么一种“说法”。
佛学,在“中土”的遭遇大致如此。
世俗的误解是这样的:佛是世人臆造的众多偶像中的一个。其宇宙理论只是人们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试图解释宇宙生成的努力之一。一句话,只是一个人们集体创作,努力编造得能自圆其说的一个故事,只是一种“说法”,一种想象,与现实真实基本无涉。
总结一下,你的意思就是说,千百万人用毕生精力去追寻的,不过是为了编造和想象一种“说法”,为了表现你的修养,你也不去说他们愚昧无知。这种智力上的优越感,这种对他人智力的藐视到底是哪里来的?
用毕生精力去编造和想象一种与客观真实无涉的“说法”,这种亏本买卖你干吗?你说,也可能,如果我老婆伤得我太深……。滚蛋吧你!
世界的神秘的真相和世俗社会及他们的知识分子给我们勾画的简略的版本历来相距甚远。
长话短说,佛学,尤其是未沾染政治习气和世俗迷狂的正宗的佛学,他的诉求,他的宇宙理论,物理理论,都是直接面对客观真实的,他的理论,概念,完全的来自于实践,千百年来一直在实践中小心求证,尤其是藏密。他并不是,至少不仅仅是,通常人们熟悉的,为世俗生活准备一套心理规则和行为规范的纯粹宗教,可以用以虚对虚的态度漫不经心的对待,他类似于一种我们常说的“唯象”的科学。
不要说这些地老天荒的东西与你无关,无福消受,古人有云:自从一见楞严后,不读世间糟粕书。最近市面上出现的《西藏的睡梦瑜伽》。就是一本这样的书。(作者丹增旺杰波仁切)
这个切入点非常好。在山洞修炼30年,达到神奇的境界,开诸种神通,这样的事业,似乎不便诉诸大众传媒。但是,就像人们都在揣测的,道依然离人不远,人可以诉诸自身,每个人每天都和那个神奇的境界擦肩而过——通过睡梦。从《西藏生死书》到《西藏的睡梦瑜伽》,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个时代的顶尖人物的苦心——他们从世俗人们最直观最有体会的生死,和睡梦出发,因为,即使愚顽无知的世俗之人,也很容易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尝试实践,获得直观的感受,自我证明。我们不禁感慨这些著述者的苦心,他们灵巧的在这条艰险的道路上引导人们,勇敢的迈向这个不可能的任务,试图将自己的所知传达给世人。
汉地的居士或者和尚们,在布道时往往过分关切受众的智识状态和接受程度,谈论间,无休止的与可能受到的怀疑和轻视搏斗,病态的敏感。试看这样一些格调:
而楞严经无法不备,无机不摄,乃是一代法门的精髓,成佛 .... 世界上若一个人也不会念楞严咒,这世界就快毁灭了,因世上没有正法了。
果真如此吗?怎么证明,扯这个有何意义?
再有
定:就是有定力。没有定力就会起嗔心,看人看事都觉得不顺眼。若没有旁人,则看自己不顺眼,而发起自己的脾气。有某某人不但对自己发脾气,甚至还打起自己来,给了左颊一巴掌,又怕右颊会吃醋,所以又送上一巴掌。
看,这就是居士们的嘴脸,这是个有心理疾病的人在自我治疗,或者他只习惯与白痴沟通,是个搞驯兽工作的。
……唯有释尊之伟大情怀可以救赎。
这些人,虽然剃了光头,但是,身心还在那个俗世,似乎关于宇宙生成,物质运转,生命更替的佛经,创造出来就是为了给他心理上的支持,协调他和同事的冲突,淡化领导对他的羞辱带来的刺痛,忘却老婆对他的伤害……“情怀”?哈哈,他们要的不是佛学,只是心理医生而已。
你心目中的当今世间顶尖的高人是什么样的呢?你心目中的经典是什么样的呢?感谢传媒的发展,我们现在能够见识到那些过着神秘的修行生活的卓绝不凡的人士为我们耐心解说真谛,他们不嫌弃我们如此无知,非常为难的组织着词句,以高度的技巧和镇定达观的态度,艰难的为我们揭开大道的一个方面。
伟大的东西,就是这样和缓平淡不经意的出现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感到世间那永无止境的智慧和大有可为的天地。
《西藏的睡梦瑜伽》读后感(四):瑜伽冥想与人生的修行
古代的印度人相信,人作为个体或部分,是有方法自然地与宇宙整体大我的力量联合起来的。他们称宇宙的整体为“梵”,而“瑜伽”便是达到了“梵我合一”的境界。印度古代的经典,一再提到“瑜伽”,而在其它远古的文化亦有类似的讲法,如中国儒、道两家所说的“天人合一”,便是同样的意思。
现在较多人熟悉的是一种当做运动来做的瑜伽,这种瑜伽源出于哈达瑜伽(Hatha Yoga),是帕坦迦利所谈的八支瑜伽之一。在「瑜伽经」,持戒、精进、调身、调息、摄心、凝神、入定、三摩地,是瑜伽的八个步骤。这是从最初步的调理身体开始,一步一步令人达到瑜伽(自觉)的境界。
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内在的能量系统,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首先是三条经脉:左脉、右脉和中脉。还有七个轮穴(Chakra),由下而上分别是根轮、腹轮、脐轮、心轮、喉轮、额轮和顶轮。
这个能量系统最重要的部分是灵量。灵量(昆达里尼Kundalini)梵文本意为“卷曲”,这个能量隐伏在中脉底部盆骨里一块三角形的骨头内,卷曲成三圈半。只有在适当条件下,这个沉睡的潜在能量才会被唤醒,并通过其上的几个轮穴,到达大脑顶部的神经丛,最后穿越顶轮。此时我们便接通了宇宙的能量(合一),同时进入真正的静坐状态。
科学研究表明,静坐冥想时人的心跳、心率降低,呼吸减缓,大脑电波松弛,肌肉放松,人体的基础代谢率明显下降,耗氧量减少,血液中的乳酸盐降低,肾上腺素和其它紧张激素下降,白血细胞、红血球细胞代谢变缓,压力抒解,免疫功能明显增强。美国和德国的生理学家,曾经选人作分组试验,那些静坐的人经过一段时间,每天抽出一定时间漫步,之后静坐放松身体,两三个月后,专家为他们详细检验,这批人的唾液免疫球蛋白A 显著增加。人的静坐比睡觉更能减少能量的消耗。20分钟的静坐在减轻耗氧量上抵过六七小时的睡眠。常人熟睡时,消耗能量比清醒时,降低16%左右,静坐如有功力,甚至能下降34%。我们每天静坐,容易使自己心情平静,由于心平气和,血脉畅通,疾病便不易发生。相反,如果心情时常被愤怒、恐惧、悲伤、忧郁等情绪困扰,很容易会气血失调,久而久之会引致百病丛生。所以,从中医角度看,长期静坐可以大补元气,消百病。静坐的功效更重在调心。人的身与心原本有连带关系。有报告指出静坐的人精神一松弛,脑电波多数是α波,其震荡频率范围8HZ—14HZ,脑波处于该频率时人的大脑清醒而放松,注意力呈聚焦状,容易集中精神,不易受外界其它事物干扰,大脑不易疲劳,心理状态刚是安静、轻松、愉快、专注。在脑波为α波时,人的身体放松,但意识清醒,由于在这种状态下,身心能量耗费最少,相对地脑部所获得的能量较高,脑的活动就会顺畅,人会变得直觉敏锐和易有灵感。α波与人的心灵舒缓关系非常密切,其中“放松”与“专注”是α波的两大条件。所以,现代科学积极倡导α波是人们学习与思考的最佳脑波状态。人从生下来,脑内就有一百四十亿个脑细胞,其中只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脑细胞在工作,静坐的人能有百分之五十的脑细胞在活动。日本有研究成果指出,头脑在α波时身体多分泌β—endorphin,有镇痛、解除精神压力、增强记忆力、提高免疫力、防止老化、感受快乐等作用。由此可知,静坐对人的身心有百益而无一害。
在静坐初期,时间稍长,人的两腿容易感到麻痹,杂念也很多。若两腿麻木到很难忍时,可以将双腿交换、调整下,如再无法忍耐,可伸直数分钟等麻木消失后,再重新坐稳。但练习日久,在半年之后,情况便大大改观。静坐时,酸痛便会消失,思虑也逐渐减少,而且静坐约十至二十分钟后,身心便能宁静稳结,如坐半小时以上,身心反而舒畅,此时静坐结束,精神奕奕,如吃灵丹,快感难以形容。
静坐冥想之前,最好将一切放下,行动从容安详。静坐中能做到松、静、净,自然地将全身机体放松,做到宁静思想、聚精会神,放下,自在,逐渐地呼吸也会细绵慢长;供应人的脑部的养料开始随着人的思绪越来越少,转为滋养身体的其它部分,一段时间之后,人的面色开始大为改观,身体越来越有轻盈感,劳累感大为减少,心态开始日渐平和,开始真正体悟相由心生,境随心转的精妙与真谛了。
静坐冥想须每天抽出些时间,静坐两次或更多次,每次由五分钟增至十分钟,再由十分钟加到二十分钟以上,若能坚持两个月左右后,必大见功效。如能每天坐半小时以上,功力已是高出平常。
静坐冥想的要旨是“静”。静坐若无清闲幽静之处,在嘈杂的地方,也并非不可以,不过要能做到置心一处,不可心随境转。还要注意,面对喧闹声音,能不会有讨厌心,或想办法躲避,这种心一生,便是随境所转,应将一切包括声音置之不理,一心入静、静心、摄心、凝神,如此练习时间一久,闹处一样可以入定,此时定与声音两不妨碍。不过,功夫未到,不易体验个中妙处。俗话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诚如是。以心系念一处,外声不能扰乱,古语说:“十字路口,正好打坐”,即是这个意思。
修行静坐的人,于行住坐卧,出入往返,均可自然地与宇宙大能联接,所谓与天地同流,天人合一。佛家和道家得到入定功夫的,都以静坐为首要。儒家有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之说。佛家有说:“由戒生定,由定发慧”。静坐有功力时,身体会发生不寻常的变化,妙处难以与外人言表。藉由静坐中的心智松弛,能使一个人定心定性,统整人格与发展灵性,开启一个全新的人生。南怀瑾著有《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对此有详述。佛陀经过重重苦行,终于在菩提树下于极深的静坐中开悟得道。佛教传入中国,佛弟子修行证果,都是以静坐入定为胜。当年达摩禅师面 壁 静坐长达十 年之久 , 把 佛 宗 的哲理领悟到极高境界。古偈说:“得道惭愧人,安坐若龙蟠,见画踟趺坐,魔王亦惊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霎哈嘉,静坐冥想方法比佛教、道教及其它静坐法更成效显著。故其在世界各国的网站上均设有网上体验,其能量之强,许多人在霎哈嘉(Sahajayoga)的网上,照所说明的简单步骤做,才几分钟的时间内,头上或手上就有感应,实在令人不可思议、啧啧称奇!令到很多人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这是当今世上所绝无仅有的。霎哈嘉的静坐冥想,在全世界均是免费义务传授,其独有的静坐方法,如每次会提升灵量和做灵体保护,一定要用到火元素,特别是其独特的能量源,更是其它各种静坐方法所无法相提并论的。很多对此有比较的人,感受尤深。方便时有心人在网上可几分钟试下冥想:http://sinaurl.cn/hcGIg,或会有不相信能感应到的能量。这是霎哈嘉入门的第一步。
《西藏的睡梦瑜伽》读后感(五):梦瑜伽与睡瑜伽:在自然中阴中,非二元觉识,净光梦融入净光中
情绪表达过于冲动会产生严重后果和激烈反应。
抑制情绪,也会有消极业(karma),抑制是嗔恨的显现。
要想行为不受业力的驱使,不要抑制之。如果有人和我们生气,我们自己也生气了。
解决这一情绪的方法是慈悲(loving-kindness, compassion)。会产生积极业绩。
下一次再遇到愤怒时,反应就可能是慈悲。如果我们继续这个修习,慈悲会毫不费力的生成。
2)释放情绪
对消极情绪的最好反应,就是保持非二元觉识之中摆脱贪取和嗔恨,让其自行释放。
不对贪取和嗔恨做出反应,比如,每当嫉妒产生没有受到它吸引或抑制它。
在情绪生成时,稍停留片刻,尽量巧妙作出反应。
我们不再受业的倾向驱使,最终可清楚看到我们的境遇,并自发对其作出得体反应,而不会被推向一个方向或被另一个方向吸引。
3)业与梦
业绩如同我们给每个体验拍摄的照片一样。对任何体验(包括记忆,感情,感知力以及想法)的贪取嗔恨反应就像拍摄一个快照。在我们睡觉的黑暗房间里,我们冲洗照片。哪个晚上冲洗哪些照片,取决于最近遭遇的次要因缘。一些影像或痕迹被强烈的反应,深深印刻在内心深处。我们的觉识,就像电影放映机的光一样,照亮了已经被刺激的痕迹,这些痕迹就显现为梦的影像和经历。
同样的过程在我们醒着时继续,构成我们通常视为“自己的体验”的东西。这些在梦中很容易理解,因为梦中不受有情世界和理性觉识的局限来观察。但白天虽然我们参与着同样的造梦过程,但依然保持内在的心理活动,投射到这个世界中,并认为自己的体验都是“真”的。
4)六道轮回
受惑众生均活在六道(世间)中。
六道:天道、阿修罗、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从根本上说,六道就是六大觉识,在我们身上表现为六种消极情绪:嗔、贪、痴、慢、疑、散乱。
综上,六道是众生出生的实际境遇,也是情绪体验的分类。
有时,人在性格特征中,有一方面尤为突出,更像动物或更像恶鬼,或更具神性,可以从他们谈话和行走方式及他人的关系来确定。
每种体验与能量中心(脉轮)联系。
a)地狱道
嗔恨、紧张、批评、争论、暴力,战争造成的许多破坏。
纯粹和无条件的爱是治疗嗔恨的药方。
)饿鬼道
贪。
沉缅于贪欲,我们就会寻求外在,而不是内在的满足。但永远无法找到足够的东西来填充,我们希望逃避的空虚。
他与性欲联系在一起,其体内能量中心场藏在生殖器官后面的大乐轮。
c)畜生道
无明,是失落、愚痴、不确定和无知的一种感觉。
当我们转向内心、逐渐了解真实的自我时,就会找到智慧。
位于脐轮。
d)人道
嫉。当我们嫉妒时,想抓住自己拥有的东西或把他们拉到自己身边。例如一种想法、一件东西或一种关系。这会导致我们对心仪之物的更大贪恋。
嫉妒位于心轮。治疗嫉妒的方法就是更宽广敞开心扉,当我们了解自己的真实本性时,我们就会心胸宽广。
e)阿修罗道
慢。慢是与成就相关的一种感觉。当我们认为自己在某一能力或特征低于他人时,就会表现出傲慢。
慢与喉轮有关。愤怒的行为举止常常表现出慢。治疗的良方就是寂止和谦逊。
f)天道
散乱。在天道中,五种消极情绪,同时出现,宛如合唱队中五种和谐声音一样平衡。天神沉缅于懒散的欢乐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享乐中。
与头顶的顶轮有关。药方是同情。
通过强调,对自我和世界现实的觉识就可以自然生成同情。
由于对现象的真实本性的误区,我们热衷于心理投射,仿佛他们真的存在一样。
1)气(prana)
濒死体验:在死亡来临,这些要素消失期间,由于脉道微弱,释放出来的能量就显现为光和色彩。
普通人在面对死亡时,都会有情感体验,处于支配地位的情感决定着展现出来的光和颜色。
2)脉道(nādi)
白色脉道(男右女左)消极情绪的能量经过,女子要左侧卧睡,男子右侧卧。
蓝色中脉(susumna nādi)为非二元性,原初觉识(本觉),二元性合一。
3)业气
当意念游移、散乱或无法专注时,业气开始活动。精神稳定,对于内心强壮稳定和专注是必要的。这样即使产生消极情绪,我们都不会被业气吹进散乱中。
控制思想好于被思想控制。
4)气息平衡
Anuloma Viloma: Alternate nostril breathing
5)意念
意念与道在能量上的联系,是通过体内具体位置建立起来的。意念不是可以定位的东西,把意念“放”在某个地方,我们是在放置专注力,引向一个感觉器官。这一原理构成了康复训练的基础。
梦的内容就是这样形成的。意念与气被拉到体内不同的脉轮上。受到相关业迹的影响,各种体验都在意念中生成,构成了梦的特征和内容。
我们终究希望意念和气稳定,在中央脉道中,而不是任意念拉到某一特定脉轮中。中央脉道是气体验的能量基础。我们在梦瑜伽中所做的修习指再把意念与气带到中央脉道。当这一切发生时,我们就会保持清醒的觉识和专注。在中央脉道中做梦不会受到消极情绪的强烈影响。
梦和心智(mind)没有区别。
我们在有条件产生回音的地方大喊一声,声音会返回到我们中。轻声着返回轻松,怪声着返回怪声。这就像是梦的内容声音会返回到我们耳中。轻声返回轻声,怪声返回怪声。这就像是梦的内容看起来独立于我们,实际上只是返回来心理投射的内容。
当我们相信某些东西确实存在时,那么,它就真的存在,也具有影响我们的能力。我们创造了我们需要做出回应的世界。
当认识到我们害怕的蛇,不过是我们看错的绳子时,他的外表形成的力量就会消失。
当我们理解了一切的生成,包括我们传统的自我感知,也不过是心的反射后,我们感到了自由。
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梦,逐渐理解哪些是外来的,哪些是情绪、欲望、恐惧、希望及日常生活中奇思幻想的显现。
1)轮回梦
我们中大多数人在大部分时间里做的都是源于业迹的轮回梦。这些在梦中所发现的含义是我们赋予他们的,是做梦者做出的归结,而不是梦本身所固有的。
例如,两个人阅读同一本书,但获得的体验却完全不同。书还是那本书,但读者赋予词语含义,而后又把含义读出来。
轮回梦未必会给我们指明正确的方向。
2)明觉梦
大多部分的梦会被记住,是因为更大的意识带入梦中的结果。当意念和气处于平衡,而且梦者能够处于无我状态时,就会产生明觉梦。
与轮回梦不同,在轮回梦中,梦者的意念受到业的趋势而四处游走。在明觉梦中,有些东西仿佛是梦者给予或发现的。而在轮回梦中,梦者将含义赋予在根本体验的纯净上。
3)净光梦
修行者在净光梦生成之前,一定要非常稳定的,处于非二元意识中。
一开始本觉和思想似乎是不同的,因此在体验本觉时思想无存。一旦有了思想,我们就会产生散乱,失去觉识。但在培养出本觉得稳定性时,思想生成,对本觉不会产生丝毫的屏蔽。就像开始摇铃,我们会忘记击鼓。当我们稳定时,可以同时摇铃击鼓。
净光梦尽管源于过去的业迹,但不引导产生二元体验。修行者不会再组成观察中的主体。
所有能够发生的事的根源都已显现,就是现在。因为过去的结果就是未来情况的种子。未来任何一种情况的主要原因都可以在已经发生的事情中找到答案。但业种显现的次要原因却不固定,是依环境而定的。这就是修行为什么是有效的,疾病为什么是可以治愈的原因。
梦常是连续的,每晚的梦都是连续前一晚的梦,用这种方式传达完整详细的教法,直到达到精准适当的圆满点,这就是“心藏”。
心藏是在意识中,而不是在物质世界中发现的。为了在梦中接受这些教法,修行者必须培养出某种能力,如能够在意识中保持稳定,而无需认定习惯性的自我。
梦中发现的真正教法并非来自心智。佛的聚会是自生的,是从艺术的深处生成的,它本身是完整的。
进入中阴就像我们进入梦中一样,如果梦中不够明净、处于混乱的情绪状态,有习性反应,那么我们就会以同样的方法体验死亡。对中阴状态的幻香作出的反应,进一步受到因果的束缚。我们未来的转世取决于我们的今生业。
我们在梦中十分冷静,就为自己的死亡做好了准备。培养身心的稳定,专注和敏感,在幻象中保持更强的觉识,并培养巧妙回应的能力,这一阶段称为止修。
梦瑜伽的四种基本修习。
改变醒后生活中待人接物的方式,你就会改变梦的体验。
1)改变业迹
清晨醒来,“梦中我是醒着的”。
一切都是梦。万事皆梦。
醒后生活实际上与梦相同;普通体验的整体都是心理投射构成的;一切含义都是牵强附会的;无论我们体验到什么都是业的影响。这是表达“万象皆空、自性和他相皆是虚幻”的一种方式。
2)消除贪嗔
贪取之心可以反应为欲念、嗔恨、嫉妒、慢、背、绝望、愉悦、焦虑、压抑、恐惧、厌倦及其他情绪反应。
嗔怒是梦,欲念是梦,热情洋溢是梦。当你关注产生情绪状态的内在心路历程时,这句话的真谛就会变得十分清晰。
把这种独特的修持看成是取舍的方法。通过重组对事物或情境的感知和理解及改变观念,修行者透过事物的幻想看到耀眼的光一样的实相,而断灭贪取。随着修持的不断深入,修行者不仅能清晰逼真的体验事物和情境,而且能意识到事物和情境是短暂而虚幻的。这就提升了现象的相对重要性,并减弱了以偏好为基础的贪取和嗔恨。
在梦中,意念的局限可以受到挑战,并被克服。当它们受到挑战,并被克服时,我们培养了心的灵活性。
为什么心的灵活性如此重要?因为遮蔽智慧、限制体验的邪见的僵化,会使我们沉湎于虚幻的自我认定中,并使我们无法发现自由。
具有足够的灵活性,我们就不会受业的驱使。镜子不会选择该反射的东西,任何事物都可以根据纯净本性来去自由。在这个意义上,镜子是灵活的,因为它既不贪欲也不舍弃。他从不试图抓住镜中物,也不拒绝镜中物的到来。
努力冲破体验的界限、姻缘因缘的局限、信念的羁绊。你的身份证定要比你想象的更具灵活性。
梦中培养出来的意念的清晰与灵活性,必然在死后融入中阴阶段。在此死后中阴期间保持觉识专注的可能性,以及在死后幻象升起时保持觉识、不散乱的可能性,取决于梦瑜伽中培养出的能力。
中阴必定与明光融合,这是获得圆满的方法。在中阴期间,最好不要引起对现象作出的二元反应,而是安住在明光中,专心致志在纯觉识中。获得这样的能力,也是死前梦瑜伽的终极目标:修持者与明光完全融合之时就是梦的终止之时。
睡瑜伽的修持,被认为比梦瑜伽更难。在梦中清醒,意味着梦得到了辨识,即,梦是觉识的对象。在睡瑜伽中,这种辨识不是主体对客体的辨识,而是纯觉识,对非二元的辨识,即,明光被纯觉识辩熟。感官意识并没有起作用,因此依赖于感官体验的意念也没有起作用。明光就像不用眼睛、客体或观察者来观看。
这与死亡时发生的情形相识:人在中阴的第一阶段自然中阴比随后的明光中阴更难解脱。死亡降临时,在中阴幻象生成前,有一瞬间是主观体验完全融入根本中。在那一瞬间,没有主我,就像日常体验终止在梦的消融之中,我们变得了无踪迹。随后梦在睡眠中生成,或者各种景象在中阴中生成。在他们被感知之时,业的力量会使观察者产生自我体验观察对象的感觉。
梦瑜伽和睡瑜伽最终会互融。当全部完成梦修持时,本觉得非二元觉识将会在梦中显现。这会导致生成许多净光梦,并最终将所有的梦融入净光中,这也是睡修持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