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谈故事集》是一本由张进步 / 程碧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怪谈故事集》读后感(一):【雨枫试读】炎炎夏日,不来一杯清凉可口的怪谈故事吗?
说到怪谈故事,想必大部分读者都不陌生。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搜神记》,再到日本的《怪谈》及众多妖怪小说,甚至算上欧美近几年十分火热的《克苏鲁神话》系列,怪谈故事几百年来在全世界蓬勃发展,从未退出过文学舞台。
如今,仍有不少人在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型怪谈故事,这本《怪谈故事集》就是一本集结了22篇风格各异的怪谈故事选,有《二重身》《玩具修补师》这样的灵异惊悚故事,有《怪梦》《月兮》这样脑洞大开的科幻故事,也有《锦娘》《请忆我》这样聊斋风味浓厚的古风精怪故事,称得上是篇篇精彩。以我的口味来说,比较喜欢《慈恩寺破凶录》《黑沼》《猎龙人》这几篇,短短一万多字却让人回味无穷。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彩插选用了日本浮世绘大师月冈芳年所绘的《月百姿》系列,配合书中脑洞大开的趣味怪谈,非常相得益彰。
常常在想,一般类型小说的发展都会有巅峰期和低谷期,为何怪谈故事千百年来从未过时,从古到今一直都有人乐此不疲地创作怪谈故事?现在觉得,古时候的人们创作怪谈故事,或许是为了给自己寻找一个发泄的出口。比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头的狐妖女鬼虽也有害人的,但大多数时候都比人类善良深情,反而是人类,空有一张人皮,却行着丑恶鬼怪之事。这正是蒲松龄在用怪谈故事暗讽时政的腐败与凋敝,暗讽人心的自私与狡诈。而现在的人们创作怪谈故事,恐怕则是因为向往自由。类型小说都有各自类型的限制,虽说现在比较流行类型融合,可结合得好的毕竟是少数。于是,怪谈故事被众多创作者再度捡拾起来,开始随心所欲地创作故事。因为是“怪谈”,所以无论多么稀奇古怪、耸人听闻的故事都可以书写,有着最大化的自由。《怪谈故事集》就是个例子,22篇小说,竟无一篇重复的故事,或细思极恐,或日式温情,或古灵精怪,每一篇都把“想象力”三个字诠释得淋漓尽致。
这样一本故事集,闲暇时光,将大脑放空,随意看一篇,充分感受故事的魅力,无疑是极好的消暑读物了。
《怪谈故事集》读后感(二):【雨枫试读】你还相信我们存在的世界才是宇宙正义吗?
宇宙万物方生方死、生生灭灭之际,在那万物变动的多样性背后,起主宰或支配作用的到底是谁?真真假假,如梦如幻,在虚幻梦境中,格外真实,到底哪一个才是这世界的真相?
《怪谈故事集》收录的每一篇都非常精彩,从翻开第一页开始,就令人忍不住一直读下去。开篇的浮世绘,就把人引入一种幻境,但此时内心的想象大致还是《千与千寻》《夏目友人帐》《犬夜叉》里面的情景。但不同的是,故事里的人物、景别、情节脉络又都取自中国传统文化和风俗。读起来格外亲切,又险象环生。比如《锦娘》《请忆我》《双生》像极了《聊斋志异》中的人物故事,女主或可人、或哀怨、或忿恨,寥寥数语就让读者或神魂颠倒、或怜惜、或恐惧……《怪梦》《麒麟》颇有点一场游戏一场梦的感觉,一切都不过是一场梦,但回归现实之后,仍有梦境中的片段观照现实……《失脸女》好似一个精神病人的呓语,但看似疯癫,却也道尽真相……《二重身》《玩具修补师》悬疑爱好者一定会喜欢,末尾读者会突然惊觉,或许真凶就在你面前,波澜不惊,用假身份活下来,真身早已被杀害……
我最喜欢的当属《重逢》,讲述一个童养媳从备受婆家欺辱和折磨,到走向幸福。那个魔术师,我更愿意相信他是来拯救她的神仙,帮助她逃脱魔爪;让她穿越看到未来,给她反抗的勇气和好好活下去的希望。就像无数个再平凡不过的故事,却让我看得如此感动。院子里的门廊、藤椅、树木的枝蔓,这不就是记忆中小时候夏天纳凉的情景吗?这样安静祥和的生活,令读者心安,更别说给夹缝中生存的她,带去多大的慰藉……
形形色色的故事,形形色色的人物,嬉笑怒骂皆源于现实,很多情节,读者仿佛都在哪里见过或听说过。却又百转千回,这终究靠的还是想象。想象力是当今最稀缺的资源,而这里的每一篇都充满奇幻色彩,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每个人都能从故事中读到自己的童年,读出世态炎凉,感受到世界上的另一些存在。
短短的一篇故事,就像追完了一部电视剧一样过瘾,起承转合运用得恰到好处。正如我所看过的大多数怪谈故事一样,文章结局都戛然而止,但细细回味起来,令人汗毛竖立,或者能感悟出人生哲学。读完之后,你还相信我们存在的世界,才是唯一的真理吗?
《怪谈故事集》读后感(三):【雨枫试读】离不开的都市传说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苏小小墓》李贺
文艺青年们离不开鬼故事和都市传说的,这是有历史传承的。即使撇开《酉阳杂俎》之类不谈,李贺的那些“鬼诗”能广为传唱、流传至今,除了李先生的精彩绝艳之外,内容的诡异森惨总也有几分原因吧。
生活,总是波澜不惊,但谁又真的想遇到意外?还是安安心心在家里读书、听故事便好。将自己代入那片虚拟的天地,假模假式的任灵魂历险一番,才有精神应付明天一成不变的PPT。
手边的这本小书《怪谈故事集》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经过几轮拣选的故事、又被蜻蜓FM的听众们刁钻的耳朵品鉴一番,每一篇都很能打,但绝不是单纯的洒狗血吓人。
比如,井上三尺的《黑沼》,一开篇就是山雨欲来的紧张感,未知的压抑气氛愈来愈浓 ,让人又爱又怕又忍不住看,即使猜到结局也会手动点赞这样的故事。
比如,寸金的《猎龙人》,有些的篇幅里,讲述了一场相当完整惊险的惨烈厮杀,作者从战役最核心的那一局开始着笔,起承转合,有过往的悲歌,有未来的悬念,如果影像化一定相当好看,会是像《独臂刀》那样血脉贲张的好看!每个人物的亮相极其有限,即使主人公阿鹰亦是如此,但难能可贵的是,每个人物的个性全都十分鲜明,并非简单的脸谱化,而是全员都是“有故事的人”。如果作者继续写下去,也不会是注水,伏笔与暗线还那么多,这一篇本身就是龙蛋!
但我更让我悸动的是,幕布拉起时,第一个出场的《怪梦》。也许有些人会觉得波澜不惊,虽然细思极恐,但毕竟立意与题材算不得新鲜。即使在这本书的世界里横向比较,并不如后文中同是讲生态环境的《月兮》的反转更有力。但它却恰恰敲在我童年的阅读记忆上,这则精巧、别致的小故事,难道不是作者写给早逝的北欧女诗人索德格朗的“情书”?
《我必须徒步穿越太阳系》
……
她说:
“有一天所有的星星都会熄灭,但它们无畏地燃烧着。”
《星星》
当夜色降临,
我站在台阶上倾听,
星星蜂拥在花园里,
而我站在黑暗中。
听,一颗星星落地作响!
你别赤脚在这草地上散步,
我的花园里到处是星星的碎片。
你瞧,这篇文章不就是将这些美丽而有力量的诗文重新组合、解读吗?在年少时我也曾那样的喜欢过索德格朗的诗,特别是这首短小精悍、童话般的《星星》,可是也就仅止于喜欢了。至多是在作文里引用一下,凭它得些分数,却没有能力这样的给它以一种新生。更想起现在某些粉丝的乱战,与其像个小刺猬一样遇人扎人、遇佛怼佛,还不如做些这样有意义的事。
《怪谈故事集》读后感(四):【雨枫试读】 迷雾之中,一架光怪陆离的马车朝我驶来
近几日江淮上下暴雨连绵,险象不绝,本是盘算着回家避世的我,却不得已时时为水情所扰。既是无法安然入睡,索性起来读书,《怪谈故事集》便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读完的。
怪谈故事集暂无评分张进步 程碧 / 2020 / 百花文艺出版社说来有趣,儿时若是不乖,家长们便会故意讲些不知打哪儿听来的奇诡故事,吓得人不敢乱动、只想钻进被窝蒙头大睡;长大后,反倒主动寻起这些“兴奋剂”来,什么猎奇惊悚片、恐怖主题屋,倒是不在话下了。如今想想,对神秘事物的好奇或许就潜藏在我们的基因里,躲在被窝里反复思考家长所说的故事的古怪之处,那种又惧怕又想探究的心理,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体会过了。
所以《怪谈故事集》从一开始就对上了我的胃口。且不提里面的故事,光它的封面设计与装帧,以及22张颇有诚意的来自于日本浮世绘大师月冈芳年的《月百姿》插图,就足以艳惊四座。
再看内容,集子里统共22篇小说,粗略一瞥,风格、背景、主题几乎皆不相同,印在一本里,竟是和谐得不可思议。这些年我也读过一些怪谈故事,名家名作与新兴读物均有涉猎,大部分仍以同一主题流派(例如神话谱系里的鬼怪、民间奇谭等)贯穿前后,或者是走现代版聊斋的那一套单元故事,至多再加点都市犯罪的佐料刺激刺激肾上腺素,要么便是缀些催泪鸡汤作为花边,就此了了。
而《怪谈故事集》俨然是与它们完全不同的一本选集,我认为这本集子是在紧握“怪谈”二字的内核基础上,尽可能地斩断了枷锁、放飞了想象力,延拓了固定怪谈小说类型边界的一次尝试。古代现代、甚至赛博科幻,只要敢想,一个个奇妙的故事就足以化作这架庞大马车上的支架与轮轴,在烟波氤氲的暗夜里,载着无数个像我这样的读者,气定神闲地穿梭于现实与现实之外。
这是作者们的胜利,亦是选文编辑的功劳,就像我前面所述,能让类型互不相交的故事融洽地合于一本选集,编辑所下功夫可见一斑。而最让我意外的是,本书其实脱胎于新媒体写作的公众平台,众所周知,新媒体写作素来以短平快、猛戳读者爽点为第一诉求,文学性与思想厚度根本不在其重点考量的范畴,但本书却一反常态地尊重了内容,让我对新媒体创作的前景多了一丝信心。
整本书中,井上三尺的《黑沼》是我的最爱,这篇文用极富技巧性的嵌套式结构讲述了“佛心难渡恶人”的禅意,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他的文字丝毫不落窠臼,我忍不住多读了两遍。抱南楼的《重逢》也稍稍在结构上动了些心思,把时空梗、返老还童梗以及主角跌宕离奇的命运交织在一起,读来心头一暖。陈也的两篇《失脸女》《二重身》都聚焦于现实社会下人的畸变,主题相对严肃,更有思考性,比较贴合我本人日常阅读的喜好。公子驴的《锦娘》算是本书中最为接近聊斋风的故事,创意也较常见,不过笔力不俗,倒是可以一读。西毒何殇的《蚂蚁》和寸君的《猎龙人》则是完全属于“画面派”的作品,仅是文字便能达到特效大片的既视感,很有阅读快感。疯影垂楼的《熔化》在创意上别具一格,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恐怖故事,却看得我后背一凉,想起了曾吓倒过我的几部韩国恐怖漫画(《整容液》等)。科幻怪谈方面,宁白的《月兮》、竹康的《赡养》兼顾了科幻的设定、怪谈的表达、发人深省的主题三个层面,相当不容易,特别是前者《月兮》,私以为这篇发表在专业的科幻杂志上也不为过。
剩下的几部作品相对来说则没有太打动我,某些故事尽管文字尚佳,或有独特的创意,但因通篇只流于故事表面,缺乏对主题深度的挖掘,抑或是结构不甚完整、头重脚轻、突生旁支等,造成观感不良,此处便不一一赘述了。
就个人的阅读经验而言,此类系列化故事集子的第一辑,通常会是编辑团队还在摸索定位风格的阶段,因而能够看到他们的诸多大胆尝试,和饱含小心思的设计。而后续的作品,我期望编辑团队可以保持住本集的水准,切勿走上只重视类型小说创作,而忽视文学性的老路,当然也不要全然只顾及文学性而放弃了市场。(不过,就本集而言,相对地再增加一些文学性创作或许更好。)当然我也希望,我们的读者可以给他们多一点的时间与包容,让本土怪谈故事有生根发芽之地。毕竟,看完本书,我已经跃跃欲试想要投稿了,拜托等等我。
《怪谈故事集》读后感(五):【雨枫试读】故事里鬼怪可怕,现实中人心可恶
小的时候,一到雷雨天,我爷爷就没办法上山干农活,会搬着小板凳,坐在厅堂里给我们几个堂兄妹讲故事。我们几个小豆丁也会围着爷爷,伴着雷雨声,听着爷爷讲许多关于雷雨天才会有的故事。而那些或是神话、或是鬼怪的故事,也伴着天井低落的雨水,淅淅沥沥,破碎在记忆中。也可能是自小听着故事长大,养成了我喜欢搜罗鬼怪故事的好奇心,只要是关于怪谈,都会喜欢是深入猎奇。
怪谈故事集暂无评分张进步 程碧 / 2020 / 百花文艺出版社最近长三角总是阴雨连绵,下起雨来宛若捅破了天,就好像回到了小时候那种雷声阵阵中听着爷爷讲故事的感觉。伴着昏暗的天,淅沥的雨水,我开始《怪谈故事集》。
摄影师:须风能够选上《怪谈故事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封面,以黑白红为主色调,搭配一些极具日式风格的插画,就足够吸引眼球。翻开书更是惊艳到我,里面的插画居然是来自日本浮世绘大师月冈芳年的《月百姿》,光是看这22幅插画,都足矣让我对这本书赞叹不已。
摄影师:须风原本想着,这书是怪谈合集,书里的故事,也许是同爷爷讲的鬼怪故事一样惊悚惊诧,却不想,我随手翻开的<锦娘>篇,竟是有点小温暖的故事。
故事如爷爷讲的民间奇谈一般,同是以“鬼怪”为主题的单元故事,但它又不同意《聊斋》这种纯粹精怪的故事,它更多的是从故事蓝本上,让读者看到不一样的故事和文风,相比整本书里的故事集,我最喜欢的就是公子驴的<锦娘>,因为她类似于我以往读过的聊斋,而且颇有创意的将“五色绦”做为故事里锦娘的形象,觉着就有了寄托。
也有的读者说,<锦娘>这一篇写着比较平常,但我倒是觉得,这一篇虽然故事形式比较老旧,但讲故事的手法、笔力就好像润物细无声一般,不动声色的让你被引入到故事中。
且我的眼里,任何故事都不仅仅是故事,它或多或少会从侧面展现出一些不易被发现的东西,而我在<锦娘>里读到的有人心的险恶、封建迷信的黑暗等等寓意。
比如锦娘的弟弟,被村民投井,他们却还是因为三年不下雨,又将锦娘沉水祭奠河神。这都反应了人的恶和封面迷信的暗。
中国古代从战国时期的西门豹丢巫婆开始,好像只有河神有“活人献祭”这种过分的要求,“活人献祭”是几乎所有原生文化中都出现过的东西,从古埃及,到中国古代,从维京人到凯尔特人。
如果杀猪宰羊后,神还是不满意,老天爷还是不下雨,那么接下来可能就得换“人”上,这样显得比较虔诚,说不定能感动上天。
从这些中就能明白,其实,最可怕的还是人心。
摄影师:须风写一篇故事不难,但要知道,写一篇会让人触动的故事就非常难。要去设定故事背景,要去给故事中出现的人物设定形象,要描写场景、人物心理等等,都是极具手法的。
所以我说公子驴的<锦娘>虽然故事形式老旧,但还算得上是上乘之作。接下来会将剩下的读完,再来评价吧。纪于2020.07.29
昨儿下班回家,忍不住就把剩下的部分全部熬夜看完,当真算得上是“拿起来就放不下的精彩故事集”。
像<玩具修补师>、<请亿我>、<慈恩寺破凶录>、<鬼手判官>、<猎龙人>、<月兮>这几篇,我觉着类型上和<锦娘>类似。
故事设定的时代背景均是以传奇为主,不管是推理传奇、惊悚传奇、古代传奇或者科幻传奇,均是围绕着“传奇”二字展开。
每一篇看完都欲犹未尽,也赞叹于这些作者的脑洞和文笔,不仅文笔干练,故事的情节设定、剧情走向都有种“柳暗花明”的感觉。
而寒天种子的<泥菩萨过河>、孔雀的<玩具修补师>、无颜的<双生>、西毒何殇的<蚂蚁>、龙伟平<捕鳇少年>,又有点另类创意的意思,读起来极具阅读快感。
不过后续这几篇读下来,还是比较偏向于喜欢《慈恩寺破凶录》,也许我个人的喜好就是偏向古香古色的故事。文末最后的那句“只要心中有佛,何处不是慈恩寺”写得好,可作为是通篇故事的点题,当俗家、佛家发生冲突的时候,当矛盾造成自我郁结成伤的时候,能够与自己和解,也是一种洒脱。
以前看过巴金先生的采访,他在采访中曾说过“写作是一种欲望的倾述,一种幸福感的满足。”读书何尝不是呢,打开一本书,就好似打开一扇窗,打开《怪谈故事集》,就好像打开了离奇世界的大门。
以往我一直觉得自己讲故事也是挺厉害的,因为跟着爷爷学习了许久,但现在看了《怪谈故事集》之后,我觉得不仅没能学习到爷爷讲故事的精髓,也没能掌握讲故事的手法,那还是来多读读别人的成果吧,也是可以学习到很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