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我的工作是母亲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0-06-21 23:04: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我的工作是母亲读后感1000字

  《教养生活细节里:我的工作母亲》是一本由蔡颖卿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1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我的工作是母亲》读后感(一):平凡伟大

  完这本书,似乎理解了为什么作者会那么重视孩子是不是有真正参与生活中,因为,作者从小就被她的母亲带着参与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直到她为人母,这种情愫也没有消失,反而更深了。

可以理解作者作为一个母亲,每天都想要把里里外外打扫干净,做一桌好菜给家人吃的心情,因为我的母亲也是这样。但是有点不同的是,作者把这些家事成了一种快乐,当然我并不是说我的母亲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不快乐的,但我觉得我的母亲应该也不是快乐的,“因为我是母亲,我自然就是要做这件事。”我的母亲应该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做事的。而我也从来不觉得做事会是一件快乐的事,母亲很少让我做家事,她会说厨房油腻,你别去。你洗碗动作太慢了,还不如我自己来。所以我到现在都没有做过几次菜,以至于现在的我如果问母亲哪道菜怎么做,她的反应就是,哎呀,这么大了怎么连这个都不会呀!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我的工作是母亲》读后感(二):我会刻意保留由外而内的安静

  

蔡颖卿是一位很懂得生活的生活家,经营一间生活工作室养育2个女儿长大成才,还是17本畅销书的作者。

对生活,蔡颖卿有着天赋般的热爱用心。而且既是老板又是母亲的她,从不拿工作作为不能料理三餐的理由。平日读书写字、养育女儿、与人相处,生活中每一个温馨的细节,都流露出令人向往生活态度

  她过的是一种很温柔优雅克制的生活。她拥有在细节中获得诗意力量

  生活都应该平静喜乐,优雅不是作秀,是生活的每一处细节都能体现从容美好

  作者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一直把培养自己看得比培养孩子更重要。在期待孩子有任何能力之前,我得先深刻体会学习过那种生活;在培养出一个有趣的孩子之前,我想先做一个有趣的母亲。

  同样作为母亲的我们,也一起努力吧,为成为一个自己心目中最好的母亲!

  分享一下精彩书摘

  1 十二岁那年,我离家到一个很远的城市去求学。虽然学校环境优美照顾我们的女修个个慈蔼,但对一个恋家的孩子来说,仍然有许多难以适应情境

  学校在一条河的对岸,天黑之后,我常常望着河岸另一头的住家所映出的温暖灯光想念家中的父母。从此之后,一个家庭所散发出来的光源成了我最向往的追求

  2适当物质让家有更多的功能,但是只有物质去没有的家却不能带给家人真正的舒适。

  3一个母亲的生活札记里,绝不会只有教养问题、美食问题,或只有居家布置的问题。

  4在为人父母的某一个阶段,接送孩子学习各种才艺大概是无可避免的任务。在路边的车上我总会看到几张疲倦的脸,往往使我忍不住也从心里探出偷来看看自己——面对生活的我,是不是也总有满脸倦容?

  5当我处在一个喧嚣但陌生的环境时,有时候会感觉到一种异常的宁静,像在看一场消音的电影。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会刻意保留由外而内的安静。减少活动聚会的机会、减少看或听无谓的事务。所有因为减少而节省下的时间,我就拿来做我“该做”和“想做的事。”

  6如果我们了解、也赞同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就能鼓励自己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原生家庭,而不是花时间去寻找自己不能当一个好父母的原因。

  对上一代感谢谅解,对下一代尽心尽力,我想这就是能代代相传的理由。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我的工作是母亲》读后感(三):当有了从容的心态,就算每天做家务,也能把日子过成想要的人生

  据说结婚后很多人都会想念单身的时光,因为婚后的柴米油盐,会让原本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仙女,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生活的琐屑和不容易,继而影响美丽的心情,无暇去欣赏每一天不一样的风景。 但蔡颖卿老师的这本《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我的工作是母亲》,却让我们看到了为人妻,为人母,一样也可以把生活过得温馨美好,而且比单身的时候还缤纷多彩。

  蔡颖卿老师这种把日常过成诗的能力,主要来自于生活中的好心态。 遇事不急不躁,风轻云淡,哪怕眼前的情况如同沸腾的茶水,她亦能如同那缓缓下沉的茶叶,从容不迫,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比如让大部分妈妈疲倦到头疼的清洁整理工作,蔡老师每天做都不会感到累,甚至觉得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安排得舒适美丽,是自己最拿手的游戏。 做家务的时候,她是享受的,而不认为是自己包揽了家里全部的活,而其他人都坐享其成。拥有这样的心态,干活的时候自然也是欢欣快乐的。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沮丧场面时,蔡老师也能保持淡定。 她和老公参与了家装的全过程,有一天,厨房的地面刚刚完工,但恰好有人忘记了关上水阀的总开关,而搬运柜子的小伙子,又恰好打到水管。 瞬间水如喷泉般冒出,在大家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厨房已一片狼藉,而之前花在厨房地面上的功夫也几乎是白费了。 尽管如此,蔡老师也没有发出抱怨或责备,而是迅速地拿起抹布来补救。这虽然是小事,却化解了整个装修现场的糟糕气氛,这就是一个不慌不乱的母亲的力量。 母亲是整个家的主心骨,她紧张,整个家就难免鸡飞蛋打,她从容,整个家就能够充满宁静和温暖。 所以当了母亲之后更要修身养性,在用心经营家庭的同时保持最大的耐心,不管是对丈夫、对孩子、对老人,还是对邻居、对装修工人、对只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我的工作是母亲》这本书中传递的就是这样一份平和的耐心。说来,这只是日常里的细节,却也是每个母亲值得慢慢品味,慢慢学习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纵然把母亲当作自己的职业,也不是说要忽略了自己,把整颗心都扑到照顾家人、照顾孩子身上。 在蔡颖卿老师看来,更重要的反而是做好自己,找到当母亲的幸福感,比如蔡老师会每天给自己准备一份礼物。 这里的礼物不是指每天买买买,而是指一份好心情。 就像蔡老师在睡觉前会花不到5分钟的时间,把洗面台收拾干净,这样每天早晨起来洗漱,就会因为窗明几净而心情特别舒畅。我们也可以在忙完一天的家务,用一杯清甜的苹果汁犒劳自己,让平凡的日子开出花来。 就算只是个围着锅碗瓢盆转的妈妈,也能把日子过成自己想要的人生。所以,好好正视“妈妈”这个职业,在当被问起自己的工作是什么的时候,也不会再不好意思。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我的工作是母亲》读后感(四):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

  一直对亲子关系和教育的书籍读不进去,总觉得是另一种心灵鸡汤。当收到蔡颖卿的两本书时,也有诸如此类的质疑。

  蔡颖卿来自于宝岛,之前并没有听说过她。翻开介绍,才知道她是一位畅销书作家、生活美学家、教养专家。两个女儿在她的精心养育之下,一个去了美国宾州留学,一个用图说话,更热爱与食物相关的活动。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是蔡颖卿教养美学系列书籍其中的两本,蔡颖卿负责文字,二女儿翁书旂为绘者。文字的质朴与插图的灵动,让书本显得不那么枯燥,以静态的情感分享传递着母爱照拂的深意。我觉得,这大概就是教养的结果,也是最极为和谐的亲子关系吧。

  一、《妈妈是最初的老师》

  这本书分为三部分,深根、蓄积和展翅,文首有三篇推荐序和三篇自序。分别从妈妈和孩子的角度来介绍作者和这本书,解释何为“教养”,也表达出“亲可以为师,是必然,师应该如亲,是泛爱”的力量源泉,记录的点点滴滴集合了作者所深信的两股生命情感。

  教育是一门大学问,而家庭教育尤为如此。父母的观念影响老师的态度,老师又会影响孩子的动机。翁乐旂姐妹俩跟随父母从台湾到曼谷,从曼谷回到台湾,又从台湾前往新加坡,在关键的求学时刻,接受着中西文化教育,她们从不适应,到努力适应,再到游刃有余,她们的妈妈起着关键作用。

  读的过程,我时时对照自身找差距,不禁汗颜。面对“分数是唯一标准的观念”,我是怎么做的?孩子究竟被没被我们所信任?有没有放手给孩子一个发展的空间?在教育孩子、做家务与读书写字相比,是否做到了平衡?

  蔡颖卿在这本书里用她温柔的笔,一一给了答案。真正的幸福在随手可得的家常琐事里,忽略了在生活中耕耘,其他的追求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妈妈传给她的,她也传给孩子。她在白中刻画白的层次,在黑中显现黑的玄思。白是有为,是一种世俗的限制;黑是无为,是一种绝对的自由。她深知为人的限制,明白自由的开阔。

  孩子们在生活中的细节里,对生活饱含情感,平衡好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对于友情,不用特别去寻找,而是督促自己去做一个好朋友,开放心胸,不嫉妒。而对于装扮,不是把最美的东西往自己身堆,而是做好协调,与自己的年龄相称,看起来舒服自在,只有接纳了衣服才会产生自然、自信的姿态。

  二、《我的工作是母亲》

  在任何一个家庭,母亲是营造好的家庭氛围,维持家庭稳定的生活节奏,而母亲的情绪稳定是在深切的自我期待与诚恳的反省中慢慢学习养成的,只要母亲的心情愉悦,整个家庭就会阳光通透。

  蔡颖卿深知这个道理,她用随笔的方式来叙述47个值得细细品味的故事,从定·静、做、学习、向前、爱·责任、珍惜、筑家等方面,为孩子示范和带领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

  蔡颖卿不是一个纯家庭主妇,她有自己喜爱做的事情,比如读书写字、开餐厅,做专栏作家。她对时间的把握出奇的精确,跟时间玩游戏,赛跑,对于想做的事情马上动手。就像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的那样:“最有意义的一天,不是无所事事的,而是有很多事该做、并且一一完成的一天。”

  蔡颖卿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她把每天晚上的晚餐时间规划成全家团聚的时刻,一天至少在家一起吃一次饭,全家人畅所欲言,连接了情感,让彼此的关系更紧密。

  “母亲”二字既是称谓,又是一种职业,既是妈妈,又可以是一个老师,责任之大,或许没有任何一种职业可以替代。然而,真正做好的能有几个?还可以悔过的抓紧调整,不用悔改的认真参照执行,这才是这套书最大的初衷吧。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我的工作是母亲》读后感(五):好妈妈,不是说说而已

  当我们不放弃任何让自己感到赏心悦目的机会时,生活就会我们开满希望的笑话。从来没有这么羡慕一个女人。

  美丽、知性、温柔,对孩子充满耐心,懂得引导,知道什么是恰当的生活。

  当很多女性开始以生育为耻,随大流的高喊女权,不知道成为母亲其实才是降维打击社会的症结时,

  蔡颖卿用她的对生活的融入和对家庭教育的探讨,向她的读者展示了一个哪怕没有阳光的缝隙,也能开出花的世界。

静下心,是成为一个合格母亲的开始

  很喜欢蔡颖卿观察生活的视角。

  她善于捕捉最平常的情绪,喜和怒在她眼里不是情绪的表达,而是对生活的适应和反抗。

  在她的笔下,家,并不具体,可是是一次接送小孩上下学的期待,也可以是因为没有为生活做好准备,而感到身心疲惫。

  家,就是一个情绪的集合体,只有静下心,倾听、行动、反馈,回应才能维持最具弹性的生活平衡,创造最妥帖的相处空间。

  蔡颖卿在书中这样写道:

我在那阵喜悦的骚动里,紧紧抓住了一种安定的感觉。

  她知道自己要什么,作为两个女儿母亲,任何时间是不值得浪费的。不关注浮躁和窗外,哪怕做菜,也是自己研究,在实践中找到烹饪的“道”;不评价别人,每个人对应该独享自己的奇妙;不替人出点子,只做倾听,分享对生活的感悟。

  这就是蔡颖卿的静,也是她对待生活的“道”。她是一位母亲,一个食、衣、住、行、育、乐品质都还不错的母亲。

  静,是她对待时间的态度,也是她成为一个“还算合格”母亲的开始。

做与学习,归二为一,永远都在路上

  蔡颖卿,把生活是一场修行的论调,融化在了一举一动的细节里。

  我们总抱怨生活的琐碎,可那就是生活本来的面目,有时面目可憎,极少展现善良。

  作为母亲,可以选择被琐碎所困,也可以学习在琐碎中发现生活的奖赏。

睡前理好一个干净的浴室,明早醒来,阳光从窗口照进,斜映出台面的一片光洁,这份明媚总让我可以开心地迎接新的一天。

  看,这是那份期待中的明媚,就足以让一个人在开心中睡眠安然。

  抱怨太多不会改变什么,做些改变,学习发现生活中有趣的事情,才能捡拾快快乐,和生活做朋友,和明天做朋友。

为爱向前,用责任筑家

  在书中,蔡颖卿讲到这样一件事情。

  父亲家里有一个十年前从日本带来的新娘娃娃,母亲想要丢掉,惜物恋旧的父亲却执意留下,因此经常和母亲发生口角。于是她用了七个小时的时间进行缝补,换装,讲那个娃娃焕然一新。

  在她看来,家庭生活没有捷径,不是简单地收起来和丢掉,

  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情和感受都是值得尊重的,,推进生活往前走的是爱,而让一个家牢不可破的是责任。

  这本书教会我很多,比如对待麻烦的态度,又比如我应该怎么理解愿景和期待。

  但我感悟到最多的,是蔡颖卿笔下那细水长流般的幸福,

  这种幸福,我还在寻找,但相信终会出现。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我的工作是母亲》读后感(六):生活将教我们成为好妈妈 生活将教我们成为好妈妈

  自从有了自己的孩子,就迫切渴望可以成为一个好母亲,也曾不断寻找这样的宝典,发现很多书说起来头头是道,看得自己对成为一个好母亲胸有成竹,殊不知孩子不好好吃饭的吵闹声将我瞬间打回原型,只剩下满满的挫败感,总是疑惑为什么自己家的孩子就不按剧本走呢?

  有朋友知道我的情况,给我推荐了这本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系列《我的工作是母亲》,不同于以往看的宝典,阅读这本书时更感觉像是在跟作者聊天,书里没有法则、教导,有的只是朋友之间的分享,关于生活、关于美食、关于安家。

  作者在自序里说,希望读者在翻开书时,心中期待不是来寻找如何教育孩子的秘方,而只是来参考一个家庭二十几年来做了些什么。

  稳定的情绪

  书中有一个例子,在用餐时候,有一个母亲开始还在跟孩子兴奋地讲着为什么要带他们旅行,从台湾讲到法国,充斥着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期望,她甚至用“视野”来跟那么小的孩子讲旅行的好处,而当孩子说出了其中一个菜不想吃,母亲在哄说无效后瞬间变了脸。大声斥吼孩子 ,甚至挥掌而向,面对如此大的前后对比,孩子完全无法从中转换过来。

  看到这里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自己的的耐心是不是也只有几秒?面对孩子的哭闹经历一次、两次的哄说无效后,愤怒被点燃爆发的刹那是不是也会让孩子手足无措?前后如此大的反差是不是已经给孩子的心理留下了阴影?我是不是经常把工作中的不顺带到了与女儿的交流中,通过对她发泄来逃避问题?

  一个稳定的情绪应该在一种深切的自我期待与诚恳的反省中慢慢学习养成。

  在生活中修行

  作者在书中写道,每天在睡前,她梳洗完,会倒一点清洁剂把整个水槽刷洗一次,再从柜子里抽出一张纸抹布,喷一点清洁剂在镜面上,用抹布把镶在木框里的大镜子擦亮。把擦过的那面抹布向里折叠,用仍然干净的另一面再把整个台面都好好擦一次。

  到处充斥细心,哪怕一件很小的事情,作者都非常用心。也许对于她来说,照顾家就是她最重要的工作。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我婆婆,婆婆是一个很胆小、很顾家的人,一辈子除了现在不得不远行千里来帮我带孩子,一辈子都没有出过远门,她最大的乐趣就是呆在家里,收拾收拾这,弄弄那,每天乐此不疲,给两个儿子带来温馨。老公小时候,公公是常年在外工作的,所以家庭的重担都落在的婆婆身上,那时候她一个人既要上班又要照顾两个孩子的吃喝拉撒,基本上每天走路都是用跑的,尽管很忙,她却对两个孩子很有耐心,不曾跟他们发脾气,工作不顺时也只会背后偷偷抹眼泪,然后继续忙碌。

  如今婆婆来带女儿,也是一如既往的耐心,不管女儿如何吵闹,没有听过婆婆会吼她,而且婆婆总能在照顾女儿之余,帮我收拾屋子,为们做一些面食,特色菜。相比之下,我真的是自惭形秽,需要在生活中好好修炼。

  筑一个爱的家

  看到作者写关于筑家的事情时,突然后悔自己当初在装修房子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将其中的点滴记录下来呢?从装修房子都不知道如何入手开始,到找打瓷砖师傅、水电师傅、泥工师傅、刮白师傅,选瓷砖、选开关、选地板、定制橱柜、书柜、鞋柜,买窗帘、买家居,买生活用品……一切都只能在下班或周末,前后历时近三个月才完成,期间经历很多点点滴滴。

  有了女儿之后感觉80平两室一厅的房子着实有些挤了,又舍不得割舍自己在这个家里的回忆,所以一直没有换。

  相比于作者装修房子的坎坷,我们当时算是比较顺利的,可仍有很多让人抓狂的事情,水电师傅预留的花洒位置不正,泥工师傅的瓷砖贴歪了,安装风冷一体的师傅要加钱,安装电视柜的师傅把其中的一块板子安反了,装浴室柜的师傅安装时候没有排掉装修的沙子导致出水过小……面对这些问题我显然没有作者那样好的涵养和智慧,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在工作和装修的痛苦里被折磨,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自己的体重减了10多斤。

  读了《我的工作是母亲》这本书,虽然不能为我成为一个好母亲直接提供指导,却让我看到了问题的所在,也知道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很感谢作者把她的经历分享出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我的工作是母亲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