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9-10-29 23:1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经典读后感10篇

  《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是一本由陈海贤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384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2019-10-2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读后感(一):自我进化之路

  陈老师在结尾处问:“对你最有用的三个知识点是什么?”

  我的答案

  1.减少自我厌恶,用“爱”唤醒沉睡的大象

  2.破除“应该思维”,在不确定修炼提升

  3.学会原谅。原谅,不是给对方宽恕,而是给自己空间

  很多人生课题陈老师也许无法给出确切答案,但他的文字总能给我温暖给我力量,让我目光炯炯坚定不移地在自我进化之路上继续前行

PS:看完此书我跑了人生中第一个半马作为纪念

  《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读后感(二):自我发展是一个艰难摸索过程

  “你这个年纪结婚打算干什么?你看看周围的人,哪个像你这个年纪还不结婚的。别人相一两次亲就能成功,为什么偏偏你就屡次失败。你到底想要怎么样?跟随社会主流有什么不好,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事,你现在年轻个人生活是挺好的,老了又怎么办?” 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要面对母亲的催婚风暴。很多时候我都无言以对,但我头脑里也不时有两个小人角力,一个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相貌平凡能力平凡,不老老实实结婚生子,还想要做什么?大龄未婚女青年有什么好的?别人能做到的事情,你为什么就不能做到。另一个反驳: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生活不一样经历不一样,选择也会不一样,一样的事情也许对别人而言是轻而易举,对你来说却是难如登天。为什么结婚就得跟随大众,结婚或不结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是一个对感情冷淡的人,青春时期少男少女多多少少都会异性有所向往。我却对这方面的事情避之不及,从未会觉得谈恋爱有什么好的。在我少得可怜感情经历中,依稀记得高中时期曾有两次朦胧短暂情感,我对男生好感,却在发现他某一方面不符合我的想象时,感情很快就随之消失殆尽。成年后我从未谈过一段恋爱,相亲倒是不少,却很少有一段感情能撑过三个月。 这几年年纪见长,读了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书。慢慢意识到,也许是父母的感情观影响到了我。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很多时候心口不一,明明是关心你的话,却总让人听着很难受。父亲常常一个人沉默不语,和母亲的交流也很不顺畅,有时三言两语听着就像是吵架。加之母亲,有时也会在我面前抱怨父亲,说如果不是有为了小孩,我早就离开这个家了,或为了这个家我受苦受累,不到一句好。诸如此类的话听多了,潜意识影响到我对感情有点自卑恐惧。 近几年,原生家庭是一个热门词语。自杀、抑郁症、裸贷、网络暴力新鲜事物不断冲斥着我们的眼球,很多时候都指向是原生家庭的错。也汗家庭的影响应该负一部分责任,但作为一个成年人,自己的人生应该自己负责。 最近我在陈海贤老师的新书《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中找到了些许答案。父母那个年代教育所限,价值观比较单一,认为随大众是最稳妥活法,或许一辈子也没有思考过自我这个问题。而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这个时代的我们,更想好好为自己而活。不用在乎别人的目光,活出真实的自我。不用像父母一样,一辈子困于家庭之中,为了孩子奉献一辈子。 我理解父母,但并不代表认同。我的人生课题只能由我自己解答,陈海贤老师说,改变需要勇气,也需要自省。我想,我才刚刚开始走上自我发展的道路。 书中还有一个令我耳目一新观点,是关于舒适区的定义。之前我一直认为舒适区就是长久待在一个环境里,久而久之,就不想再面对困难挑战自己了。而书中给出的观点是,真正的心理舒适区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固有方式。走出熟悉的环境并不意味着走出了心理舒适区,只有改变应对方式才是真正走出了心理舒适区。 书中还有关于如何改变,如何创造,如何发展自我,如何走出人生的瓶颈,如何规划人生,等等关于自我发展的探索建议。如果你也有此方面的困惑,不妨看看这本书,也许某个观点可以令你豁然开朗

  《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读后感(三):Live in the uncertainty

  看完整本书,记了许多笔记,但是打开豆瓣书评浮现的第一句就是live in the uncertainty. 这大概就是整本书给我的那个点。生活在变化中,接受一切未知,然后开始写自己的故事吧~

  全书大概分为五个部分:行动、思维、关系转变期和人生阶段。上一本书的时候,我写到感觉很像是问答合集,这本书能感受到整个故事线。个人比较喜欢前两章,很清楚的说明了:为什么改变很难,然后我们应该怎么改变。以及三种思维模式和他们对应的行为表现。可以说,你完全可以“对号入座”,然后开始着手改变。

  比如说,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拖延我的论文orz。然后成功的用书里的各种方法给我的拖延行为做出了解释:

  01 心理X光片 通过这个方法,我好像找到了我为什么会一直在拖延。其实是不想面对自己可能是没有能力做好一件事情的,所以会拖延到后面,这样好像看起来都是好处哎~时间短做的好,那我多棒。如果没做好,那也很正常嘛,毕竟我的时间不太够。

心理X光片解释我的拖延行为

  当然,你可能会觉得,知道自己为什么拖延好像并没有什么用,但是看见就是第一步。我们先让它从潜意识到意识。而且当我看到这一点的时候,突然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想法,为什么我会这样想,别人不是呢?这就到了下面一种对于我的拖延行为的解释。

  02 僵固型思维

僵固型思维,防御的是我们内心完美自我的形象。应该思维,防御的是我们内心已有的规则绝对化思维,防御的是可能产生伤害核心特点:用抽象的思维方式组织我们跟现实发生联系,并让我们与世界互动逐渐停止。

  好像就是这样,因为我上面的那些想法是固定的,我认为自己是固定的,所以没有办法去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和世界的互动是僵化的。我接受到的困难和挑战被我当成质检测试,而不是我的训练材料。我很喜欢书里这样的一句话

我们的人生更像一个无限游戏错误挫折并不是游戏的终点,而是游戏的一部分。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游戏总还是在继续。

  刚好有另外一件事情,我做的并不是很好,收到了一些建议。刚收到的时候其实有很多的负面情绪——我是不是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准备?我是不是就是不擅长做这些?我果然不是很ok……看到书里的这部分就突然想通了,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些建议并不是给我的一个分数,而是我可以进步的材料。当我和世界的互动方式发生了变化,想法也就发生了变化,心态不一样了。我想下一次我可能可以更好的准备类似的事情。

  书中还有很多别的小练习,很适合在旁边直接写下来你的困扰和你的各种想法。可能就会有一些突然击中你的点,改变就自然的发生了。

  后面两章转变期和人生历程讨论,感觉稍微有一些泛了,当然作为一个简单介绍,让大家开始思考这些部分已经很好了,但是还是期待下一本能够能好的表现出这个部分。 最后,唯一不是很喜欢的地方内页的排版有点稍微空荡,精装本稍微有点厚了。

  《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读后感(四):起承转合,讲好自己的人生故事

  前段时间跟一个朋友聊天,说到等自己去世的时候,希望如何介绍自己的一生呢?这个问题让平凡的我们突然陷入焦虑慌张之中。人生走过一小半,且不说自己没有卓越科研贡献,没做过任何伟大发明,没有经典著作留世,连教书育人救死扶伤的事情也都没做过,是不是就将这样平凡地度过一生,留下一片空白墓志铭呢?探索人生的意义,似乎是很多人走过青春期后就会开始反反复复思考的问题,我也在探索,还没有答案。

  很幸运地,在刚和朋友讨论了人生意义话题之后,就看了陈老师的这本新书《了不起的我》,平凡如我,有一颗想要变得了不起的心。如何变了不起呢?一步步发展自己,从行为的改变、到思维模式的改变,再到关系中发展自我,挣脱困境、打破瓶颈,在曲折中绘制出自己的人生地图。书里既有对一些心理学概念的介绍,也有一些面对困局具体应对方式。更多的部分,读起来像是和一个心理咨询师在面对面地交谈。当我们在激烈竞争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各种技能的时候,在被动接受各种贩卖焦虑的10w+文章的时候,我们也很需要静下心来读一本像这样关注内心世界的书籍,了解真正的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用一生的时间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职业中的自我

  “每一个职业背后,都有一个自我”。不同的职业,需要去做不同的工作承担不同的责任,扮演不同的角色自然而然地,当我们选择一个职业的时候,就要去调整好这个职业背后对应的自我。我十分佩服那些人到中年,仍会不惜沉没成本毅然转行的人。一次职业转型的背后,意味着经济风险、新事业失败的风险以及人际关系风险。从冒险角度来讲,我钦佩他们的勇气。我猜想,这些顶着巨大压力转型的人,心中一定是有一个坚定目标,并且有对未来事业真正的热爱的。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个角度看,我十分羡慕他们。

  书中讲,选择职业有三个层次生计、事业、使命马云为阿里设定集团愿景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我愿意相信这真的是一些阿里员工认真为之奋斗原因,这份工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完成一个伟大使命的契机,而正是这些人对这个职业背后自我的认同,才帮助他们把自己逐渐发展和塑造成了有技能、被需要、肯奉献的专家。但是同时,我也相信有一些员工只是迫于生计,选择做一份高薪但是加班到没有尽头的工作,他们被工作碾压着,又不得不继续下去维持收入,不说职级高低成就多少,但是从内心角度出发,他们是不快乐的。从这个角度看,不是工作本身好不好,而是自己认不认同,合不合适决定着我们对工作的感受,决定着职业层次的高低。

  读完这本书,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对现在的工作缺乏职业认同感,是时候应该好好想一想——“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为此要选择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关系中的自我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在复杂巧妙快乐也好,烦恼也罢,你永远不知道系统下一秒派发给你的会是什么。作为关系系统里的个体,我们能做的,只是改变自己能控制的那部分,而不是去以“应该思维”去要求别人,当我们把“应该思维”强加在别人身上的时候,痛苦往往就接踵而至了。

  读完第三章“发展关系中的自我”时,确实学到了不少:

  首先,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边界。边界的含义是,即使是最亲近的人,我们都需要承认,我们跟他是不同的人。有些困难,只能他自己去面对和解决,有些决定,只能他自己来做。冲过了边界,干涉了太多,反而会出现问题,影响关系也影响关系中的每个自我。

  还有,”无论我们有什么样的矛盾,不要让这种矛盾影响我们的关系”,“拥有人际关系中最大的幻觉,没有人能够拥有另一个人,我们只是在各自的路程相遇,彼此同行”,“原谅不是给对方宽恕,而是给自己空间,摆脱关系的纠缠,发展自己”。有些道理,看到之后觉得醍醐灌顶

关于人生故事

  其实很多道理,我们都知道。但是知道道理和真正经历的时候怎么行动,这中间差距不小。我们也想要知行合一,但是有时候会陷入一种当局者迷状态当中。我猜想心理咨询师的角色,有一部分就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帮当事人驱散迷雾,并给出些方向指引,帮助当事人一点点走出心理的困境吧。恰好,读到此书时的我,对于人生有着轻度迷茫,陈老师的这本书,给出了一些新思路——自我是在人的一生当中不断发展的,要用成长型的心态和思维模式来经营人生。

  想起漫威电影复仇者联盟》中的人物钢铁侠,他一直是一个聪明、多金、但是也惜命自私的角色,甚至在最后一战争中还和美队关系紧张,然而在最终之战,他为了拯救世界牺牲了自己,人们在他的葬礼上为他写了一句悼词——"Tony stark has a heart ." 虽然让大家心痛不已,但是我想这样的结局却是很好的圆满钢铁侠的人生故事,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雄厚财力为世界做过那么多贡献,这些对他来说是过去生活的常态了,对他而言不值一提,最后人们记住的是他温柔勇敢的心,他把自己生命意义发挥到了极致。那些深深感动我们的英雄的故事,大多是挽救式的发展模式。而现实的自己,也是时候应该好好想想,如何续写好自己的人生故事,让它平凡却有意义了。

  《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读后感(五):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今天S和我分享一个故事,我向她推荐一本书。

  【S分享的故事】

  是我倒追的初恋,我们初中是同学,模糊的中学记忆里记得他总是穿着白色的长衬衫。大学重遇,和他表白,当时他很穷,穷到什么程度?当时表白的时候,他犹豫的原因竟然是拍拖要花钱,但是他没有钱。

  他告诉我他小时候更穷,上小学的时候是光脚丫去上学的,学校与家里隔着一条常常的人烟罕至的马路,常常早餐就吃碗白粥就去上学,等中午放学后,已经很饿了,饿到什么程度?饿到蹲在马路上站不起来,那时候他就在想如果有人路经可以载他一下,多好,可惜没有,最后都是自己蹲着蹲着,缓缓了就又站起来,继续回家。

  听了后,反而更加心疼他,更想和他好。

  后来大学毕业后,我和他距离越来越远,他开始变得很出色,我开始烦躁,开始觉得我有让他成长,让他变得很优秀,但是他却没有滋养到我,让我越来越堕落。在他开口说放弃我之前,我就放弃他了。

  过后,才知道这样的放弃有自卑,也有种说不出口的埋怨或市侩——“你应该滋养我,正如我滋养了你一般。”

  与他分手后,记忆这玩意神奇地只记得些美好的片段,让S有种想找回他的冲动,后来在获知他有女友后,这种冲动才被道德稀释。

  追初恋与离开初恋的原因包含一个关键词:自渡。

  的初恋从小开始就有自渡的意识,不靠别人,这是依赖心很重的S没有的。所以S被吸引到。离开的原因也是S内心有托付心态,她没有自渡意识,而初恋当时的力量只能够支撑他自己茁壮成长。

  实际上,S的初恋也很无辜,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使命和任务和烦恼,实在难以去承诺别人的成长。多少人夜里想到千条路,明日依旧卖豆腐?多少人堆着着如山似海的文件,却拖延症爆发?多少人购物成瘾,却屡说剁手,最后硬生生地把自己变成了千手观音?多少人说前任是毒药,碰不得,却总在某个不为人知的时刻屡屡想喝下“毒药自杀”?

  所以说,众生皆苦,唯有自渡。想要改变,不能寄期待于别人,也不能把改变的责任推卸给别人。改变不易,所以改变得了自己的,都是了不起的。我向她推荐的一本书是陈海贤的《了不起的我》。

  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尤其是看到第三第四章,因为反复出现“自我”两个字,向S介绍的时候,我竟把书本的题目说成了《了不起的自我》。弗洛伊德说口误也是一种潜意识的表达,或许在我的潜意识里,“自我”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陈老师书中的自我是这样理解的,“不是有一个‘自我’在不断地发展,随着经历的顺境逆境,增增减减。而是这个发展的过程本身,就叫‘自我’。”

  而我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科学,这个人,我理解为更多的是“我”。我”分为遵守快乐原则的本我,与遵守道德原则的超我,还有坚持现实原则的自我。“自我”是“本我”和“超我”的跟班,“本我”与“超我”打架,谁打赢了,“自我”就听谁的。与陈老师的表述不一样,但是我感觉意思是差不多的,“自我”在“本我”、“超我”与现实的不断碰撞中形成,当我们从意识层次去改变自我,自我能引发整个“我”的改变,所以真是了不起的自我。(不知是否理解错了,欢迎探讨交流。)

  如何自我转变,进行自渡?

  1.改变行动

  多年的咨询经验告诉我:身心的关系比我们想的还要更紧密。一个人弯腰圆肩驼背,他有自卑倾向,一个人爱穿暗颜色衣服,她或多或少有压抑倾向。有荨麻疹的人,除了免疫力底下,有过敏源刺激外,她病发那段时间,情绪状态也影响到病程、病期、疗效......

  在面临改变的时候,代表理智的骑象人和代表情感的大象各有主张,所以我们会有恐惧,害怕大象的力气,对自己自我设限,但只要我们利用积极情感唤醒大象,以短期焦点治疗的理念迈出第一步,行动起来,当行动变化了,整个身心系统都会跟着变化。

  2.进化思维

  从认知疗法的角度,告诉我们如何控制焦虑,形成成长型心智模式,避免形成具有僵固型思维、应该思维、绝对化思维的防御型心智模式,让事情更进一步地发展,而不是事情陷入僵局,我们自己在内耗。

  3.发展自我

  我理解的这部分是自我在现实中不断的互动与触碰中显现,依恋类型会影响我们的关系,关系会变成一种工具,在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容易产生了“都是你的错”与“都是我的错”的想法,要分清是谁的事情?不推诿自己的责任,也不要把别人的责任包揽在身上。

  4.走出瓶颈

  这部分主要讲迷茫、创伤、结束与重生。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癌症男子坚持跑完马拉松的例子,跑步变成了一种象征,象征着他与疾病的斗争,象征着他历经艰辛,战胜自己的影响故事,是段英雄之旅。

  5.绘制人生

  一生走来,我们或走或停,总在询问一个问题“活着的意义”。有时找到了答案,有时候没有找到答案,有时候发现之前那个答案是不对的。有的人会忍受住没找到答案的痛苦,继续前行,有的人会因为没有找到答案,得了“空心病”。

  大到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小到这件事对我的意义是什么?答案不同,人生的地图就会不同。

  陈老师在书中的第五章就是讲绘制人生地图的,这块有很多感动的话语,例如“你走了,我会孤单,会寂寞,但我不要把我的困难变成你不能出去的理由”、“爱过总比没爱过好。我是幸运的,至少我爱过。”

  这块印象最深的是浙大的传奇教授陈天洲——有趣有才的“光光”。我也是第一次了解“光光”,“光光”是种自豪、主动的单身,“光棍”是种无奈、被动的单身。我想要变成“光光”,可惜晚了,正如当年想早恋,可惜也晚了。

  圣者渡人,强者自渡。让一个人改变的最好方法不是我要她改变,就是她意识到自己要改变。不妄求成为圣者,所以推荐她看书,当然我也看书,以求自渡。

  《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读后感(六):了不起的你和《了不起的我》

  

01

前段时间去一个保险公司讲课,遇到了他们公司的一个金牌销售。

  她三十多岁,文文静静的,话不多,完全不是人们印象中销售那种咋咋呼呼的样子。可是她一开口说话,你就会觉得这个人可信,很想信她。

  保险销售这一行,门槛不高,但做得好,却相当不容易。我问她怎么做到的,她说:

  「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内向,不太会说话。以前从没有想过自己要做销售,总觉得自己性格不合适。后来入这行,也是因为家庭经济遇到了困难,生活所迫。

  我记得给客户打第一个电话,我刚介绍完自己,还没开始介绍产品,客户就劈头盖脸骂了我一顿,并挂断了电话。我给自己打了很长时间的气,才有勇气打第二个电话。第二个电话里的客户问了我一个产品的问题,我答不上来,就在本子里把他的问题记下来。以后,每打一个电话,我都会把他们的问题记下来。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会对着镜子练习该怎么回答这些问题。有时候练着练着,想到自己的委屈,还会难过落泪。慢慢地,我能越来越熟练地回答客户的疑惑,也越来越知道他们关心的点在哪里。我的客户越来越多,销售业绩也越来越好了。」

  她说得云淡风轻。但我知道其中的不易。被拒绝是很痛苦的经验。她却被这种痛苦的经验,变成了有用的工作经验。这是一种了不起。

  年轻的时候人我们更容易相信能力和个性,总是想要弄明白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人会更相信经验,也更知道经验的可贵。经验这个词,在英文是experience,也是经历和体验的意思。你要先经历和体验,才能把它变成你的经验。

  说起来,成长其实挺简单的。你走上了一条路,并且不断积累走这条路的经验,直到把这条路走熟为止。可是真正走这条路的人并不多。因为这条路还没开始成型之前,人是会害怕的。尤其当挑战看起来这么巨大,自己又显得那么渺小。所以人就会有很多想法来回避这种挑战。比如,给自己贴上某种性格的标签——「我这么内向不适合做销售」、给自己贴上能力不足的标签——「这么难我肯定做不到」,或者把自己变成无辜的受害者——「怎么遇到这么不讲情理的人」。当他们这么做的时候,累积经验的过程,也就停止了。

  也正因为这条路难走,所有的走这条路的人,都透着一种难得的英雄主义气质。他们需要突破他们内心随时会有,却又经常不易察觉的「怕」。有时候靠的是向上的雄心,有时候靠的是对生活和自己的不甘心。

02

  这本书叫《了不起的我》。书名很正能量。不过你知道,我自己并不是一个正能量爆棚的人。编辑说了这个书名的时候,我还特地跟他们说,这个「我」要不要打引号?万一读者误以为这个作者是在说自己了不起,会不会扔臭鸡蛋过来?有一段时间,我也曾怪自己为什么不乐观一点,也许还能过得更开心。

  后来我明白了。我是一个心理治疗师,也是一个作者。我走的是一条在实践中创造的道路。也许我的悲观不是我的特性,而是这条路的特性。

  创造总是要面临很多的未知,如身临险境,需要逼迫你发挥自己的能量。这其中一定有很多焦虑、退却和自我怀疑。就像我写这本书,有时候觉得我自己无所不能,有时候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有时候觉得写了一本伟大的作品,有时候觉得这写得什么玩意儿。可是慢慢你就知道了,这种自我怀疑,它就是创造的经验。是任何一个人深入到某个未知领域去探索时,都会有的经验。

  那积累这样的经验有什么用呢?它的用处是,当你熟悉这种经验以后,下回你再想自己一无是处的时候,你就不会太容易被这些想法和情绪左右,更不会纠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会专注在你要走的路上,把事情做好。

  这么说来,这种自我怀疑背后,也是一种了不起。

03

  这本书是创造的产物。它所讲的自我发展,也是创造自我的过程。它要讲的,是人在创造新自我时的经验,也是人面对转变时的经验。是一个人想要有所转变的时候,他会遇到哪些阻力,又如何能够让转变成为一种可能。其实这些经验并不特别,任何一个经历过挣扎和突破的人,任何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会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但你一定又能从这本书里读到很多新的、你从未想到过的东西,来自一个心理学实践者的深深的思考。

  人们总爱说,转变是很难的。当然。但难也就是难在,你缺乏转变的经验而已。而这本书不仅会告诉你转变背后的心理学规律,它也会告诉你,怎么才能迈出一小步,积攒起关于转变的经验。

  为了配合这本书的宣传,得到设计了一个活动:晒一晒了不起的自己。

  画风是这样的:

  以及,还有这张:

  这些晒的故事背后,也都是那些在奋进中积累着转变经验的人。他们都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可又有自己的了不起。这也正是我想通过这本书传递的精神。我不太相信一边倒的伟大,正如我不太相信一边倒的平凡。我不太相信一边倒的乐观,正如我不太相信一边倒的悲观。我不太相信一边倒的慷慨激昂,正如我不太相信一边倒的佛系接纳。那我相信什么呢?我相信人是在矛盾中向前的,就像一位关注行动实践的心理学家所说的:「实践者永远在理想和现实的泥泞中挣扎。」

  我也相信,这些复杂、矛盾、冲突和自我怀疑背后,有一种真实的精气神在的,牵引人不断向上。它是自我发展最根本的动力。

  希望你会喜欢这本书。❤️

  新书在此:

  当当:http://product.m.dangdang.com/28469677.html 罗辑思维天猫店(签名本):https://h5.m.taobao.com/awp/core/detail.htm?id=604908652586 微博图书天猫店: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id=606731147865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