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手册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2-04-22 00:06: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手册读后感100字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手册》是一本由杨霞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手册》读后感(一):《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手册》:打开儿童成长的关键密钥

  进入幼儿园工作之后才发现即使是年龄很小的幼儿,宝贝们也是一个个形形色色性格迥异的个体。在偌大的幼儿群体当中总有几个宝贝不太爱讲话,总是喜欢一个人自言自语玩玩具,或者是一个人总是到处乱跑,根本不听老师的指令,甚至有的宝贝即使到了中班的年龄大小便也是不能够自己控制,甚至是没有意识。心理学家称这样的孩子不是智力或生理方面的问题,而是他们的感觉动作系统出现了问题,是因为训练不足而出现了失调的症状,所以说这种症状被称为感觉统和失调。

  很久之前在某平台上刷到的一个名叫“轩轩爸爸”的博主,在发过的视频当中,他介绍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孤独症患儿,经常会发脾气、行为刻板、不会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但就是这样一位孤独症的宝贝在轩轩爸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家庭训练下,现在已经能自理甚至比一些成年人做的好很多。

  像轩轩这样的孩子现实生活中其实并不缺乏,有些家庭花费巨额去给孩子做心理疏导做一些康复训练到最后收效甚微,其实能够陪伴孩子成长,真正的放低家长姿态去接受这件事情,并且勇敢的陪他们面对才是最重要的,轩轩爸爸十几年的经验值得每一个亲子家庭学习。

  看了《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手册》这本书,作为一位幼师更是一位妈妈对我的帮助和影响是非常大的。作者杨霞作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毕业,就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心理学专家,她从事30年儿童心理问题咨询矫治临床经验。而在这本书中她非常详细的介绍了儿童感统失调的问题以及训练指导。

  很多人可能把自闭症,孤独症这样的孩子归结为不太正常的孩子,但是从心理医学角度上来讲只是行为上的统合失调发展的不完善,也就是说先天条件发育不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后天的康复训练来去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在我看来这个过程中需要改变的更多的是家长的身份。

  在这本书中作者详细的介绍感觉统合的定义以及感觉统合失调的常见行为表现是什么样的,这让每个教师或者家长更好的了解这类儿童的成长发育状态,以便更好的帮助他们解决感觉统合能力训练的主要问题。当然感觉统合训练的制定并非一蹴而就,也不要仅仅依赖于康复机构,更多的是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角色成长生活当中,真正的去走到孩子心里探求他们心里所需,像轩轩爸爸一样陪伴孩子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除此以外,这本书还介绍了感觉统合训练在家教咨询与指导方面的知识,这部分内容适用于所有家庭教育,是值得每个爸爸妈妈看的部分。

  从宝贝在母体内的发育状况一直到出生,成长为儿童阶段,孩子发育的每一步都跟原生家庭成员息息相关。包括0~3岁儿童早期教育以及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积极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应该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段,以及身体状况兴趣等特征,可以遵循以下原则来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多鼓励,多示范,少批评,少说教,对孩子提要求时起点要低,方法要活,要求要严,允许孩子犯错误,对孩子已经形成的习惯要注意考察和修正。

  儿童成长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人格和习惯自己学习能力的养成才是能够陪伴孩子的护身符。毕竟真正培养孩子是培养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手册》读后感(二):学习感统训练,关注孩子的内在发展因素

  幼儿园每周五的下午,都会请专门的老师给小朋友们进行素质训练。一般都是与运动相关,借助一些辅助工具,小朋友们都很喜欢这种有趣的互动,其实这是专业老师在对孩子们进行一些体感训练。

  我们经常也会在一些视频app上刷到这样的视频:小朋友们拿着筷子对不同颜色的豆子进行分类,小朋友们在家里玩球,小朋友们在家里玩走直线的游戏。

  这些小游戏不仅仅只是互动游戏,游戏的背后其实结合的是感觉统合训练,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的专注力,身体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

  那么到底什么叫感觉统和训练?在《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手册》一书里,我们能找到答案。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手册》作者是杨霞,一位有着丰富的儿童心理临床经验的心理学专家。本书系统的介绍了感统训练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方法,帮助家长们预防和及时发现孩子的行为问题,激发孩子的大脑发育。

  很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小动作多,拖拖拉拉的现象。很多家长都会认为孩子是不听话,急躁的更是容易因此打骂孩子,不仅不管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还有影响。

  其实很多儿童都会出现这种症候,这并不是教育的问题,是儿童的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导致的,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感觉统合失调能力障碍”。

  人的感觉系统包括视,听,嗅,味,触等系统,当我们接触到外界的信息时,大脑会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形成知觉,并作出相应的行为习惯。当其中的任何一种系统发育出现迟缓时,就会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

  在生活中常见的感觉统合失调的行为有哪些?

  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

  行动笨拙,平衡能力差,四肢不协调

  语言发育迟缓,不敢表达

  反应迟钝,对外界的刺激不敏感

  学习能力障碍,学习效率差

  这些常见的行为习惯背后都有可能是感统失和引起的。

  孩子在发育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对家长来说,学习到了感统训练这个概念,我们在生活中就可以多观察孩子的一些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在面对孩子出现类似的行为时,就不必慌张。

  在《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手册》里,我们完全可以“对症下药”,找到孩子的行为偏差产生的原因,在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来帮助孩子调整。

  养育孩子是一个长期过程,越是学习育儿知识,越是能完善家长们的育儿知识体系。将育儿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和孩子一起成长。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手册》读后感(三):孩子表现差、学习不好,也许不是他刻意为之,而是大脑发育问题

  最近宝妈群里有位宝妈经常抱怨孩子粗心大意,总是抄错题,写字时还会把偏旁部首给写颠倒,一篇文章读很多遍都读不流畅。

  同为宝妈,我很明白她的无奈,但是如果她读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手册》这本书,她就能明白并不是孩子粗心大意,而是孩子存在感统失调的问题,而且她还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解决办法。

  在《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手册》一书中,作者指出,人的大脑通过感觉系统手机周围环境重大信息,整合形成知觉,以便大脑及时有效地做出反映,这个过程称为感觉统合。如果大脑的感觉统合混乱,人就没办法完成各种行为,或导致某方面能力不足,这就表现为感觉统合失调。

  美国心理学家艾尔斯研究发现,普通人群中有10%-30%的儿童存在感统失调,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表现,那要提高警惕了。

  在《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手册》中,作者将感统失调的表现分为六个类型:

  1、前庭平衡功能失调: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

  2、视觉感不良:无法流利地阅读、阅读时经常多字或少字、颠倒偏旁部首、不会做计算题、常抄错题;

  3、听觉感不良: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的话和留的作业;

  4、动作协调不良:平衡力差,容易摔倒,不能正常系鞋带、骑车、跳绳;

  5、本体感失调:缺乏自信、语言表达能力差,手脚笨拙;

  6、触觉过分敏感: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招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吃手、咬指甲。

  感统失调会影响孩子正常学习和社交,严重的还会造成心理问题。

  如果孩子存在感统失调,也不必担心,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

  书中,作者针对不同症状的孩子,提供了相应的训练项目。

  比如,针对那些坐不住、情绪不稳定、爱发脾气、怕黑的孩子,可以进行羊角球训练;对身体不协调、多动的孩子可以进行仰躺大笼球训练......

  书中对每种训练的原理、适用的症状、所用道具、训练要点,都有详细记录,家长在家就能对孩子进行训练。

  而且这些训练都是游戏方式,也很容易为孩子所接受。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网络的发展,家长越来越注重科学育儿,由于网络的传播,家长对感统失调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但是大多比较碎片化。

  这本《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手册》是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学专家杨霞针对儿童行为问题、大脑开发、感统训练,结合30年儿童心理咨询经验所著,既全面又专业。

  注重科学育儿的家长们不妨放下手机,认真地读一读这本书,系统地了解感统问题,也许在将来育儿路上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这本书能让你轻松、自信地应对。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手册》读后感(四):荐书|《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手册》:把握成长关键期,开发大脑潜能

  邻居的小孩乖巧可爱,性格开朗,能说会道,从小就学画画、舞蹈、围棋等各种才艺,在幼儿园期间未见老师反映不好的情况。

  可是一上小学,他和同龄人的差距开始明显起来,班主任几乎每天发信息给他妈妈,说不知道孩子是怎么回事,拼音完全不会,不知道他写的是什么东西,让家长在家里给孩子补补课。

  我有一次去邻居家看见孩子刚好在写作业,完全依赖妈妈教他,大人一旦离开,他便无从下手,于是东张西望,开始做各种小动作。

  家长担心是孩子的智力问题,其实在心理学专家看来,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好动不安,是前庭平衡功能失常的表现,并不是智力或生理方面出现问题。而前庭平衡功能失常是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之一。

  人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重力感来感受外界事物,并将感受到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将信息进行整合之后再指挥四肢行动,这就是感觉统合能力。

  导致感觉统合失调有多方面的原因,从生物学因素上看,有遗传作用和心理因素、脑损伤或脑功能失调、生化失调;从父母和家庭因素看,有不和睦的家庭因素、过度保护、家庭结构简单、家庭生活电视化、父母教育导向问题、父母角色问题、抚养与家庭教育不当;另外,还有教育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城市化因素、爬行不足等等。

  事实上,在小学阶段有相当部分的孩子存在写作业拖拉、粗心大意、吃饭挑食等情况,只是程度或轻或重。而这些令家长头疼的问题,其实也有解决的办法,那就是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这本《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手册》,正是打开儿童成长的关键密匙,用感统训练能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作者杨霞,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现北京协和医学院心理学专家,有30年的儿童心理问题咨询、矫正临床经验,是中国企业家联合会健康工程首席心理专家,中国心理协会会员。

  本书详细讲解了儿童感觉统合能力障碍的由来,如何训练、评估,指导原则、技术介绍,特殊脑力训练,特殊问题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训练,以及家庭辅助训练方法及治疗师的职业要求。

  我将这本书推荐给邻居后,她说读完后对孩子的焦虑感减轻了很多,并按照书中给出的游戏训练法训练孩子,孩子愿意训练也慢慢有了点改变。

  培养一个孩子不容易,需要耐心、细心、爱心,更需要用科学的方法陪伴孩子,有条件的话尽可能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训练,这样不但可以预防障碍,而且可以开发孩子的大脑潜能,提高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

  作者简介:潇湘薇子,若我的文字偶尔能给你带来一丝慰藉,便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手册》读后感(五):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快来玩游戏吧!

  各种小视频上的特别流行感统训练,或者是幼儿园的体智能训练,这些儿童训练到底是什么? 有看到那些视频中,小朋友拿着筷子捡豆子,或者是用脚传球。这样的训练就是感统训练吗?心中带着一些疑惑,不知道这些育儿专家说的到底是什么,只是看起来好像跟孩子玩的很开心。

  无意当中看到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手册》,这样一看,简称就是感统训练。作者是杨霞,她是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毕业,北京协和医学院心理学专家,有30年儿童心理问题咨询、矫治临床经验。 在这本书中,解答了关于感统训练的疑惑。干货的内容特别的多。大家都知道,教育是所有人生活当中的主要问题。一个未成年人18年的栽培,基本上就可以决定了他的人生走向。性格决定命运,而教育又决定了他的性格会如何。 大多数儿童在幼儿园时,因为没有成绩跟着。大概就是只要玩就可以,所以发现不了什么。而上了小学一年级,问题就来了。不是好动不安,就是上课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无法流利的阅读学习,写字也会偏旁部首常颠倒,学了就忘。这是教育的失败吗?

  不是的,本书的作者杨霞说,儿童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大脑对身体感觉统合存在障碍,这在医学和心理学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那想要改变这种失调,就需要进行科学的训练。 四种感觉统合能力训练有前庭平衡能力训练、触觉防御训练、本体感失调训练和学习努力障碍训练。先来说说其中的一个吧!也就是前庭平衡能力训练。

  当孩子小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对孩子早期教育。认个字,算个数,背个儿歌或者是背唐诗。但是家长们不知道,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就不能够把家长所教的知识记住,也不可能坐下来好好听讲。 这就需要前庭平衡能力训练,把孩子的注意力问题解决。 前庭感觉是综合判断头部位置和身体变化的综合性感觉。作者说,可以让孩子接受各种运动的训练,来刺激平衡能力的发展。

  旋转运动,摇晃运动,平衡运动,跳跃性运动等等。 这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玩的那种旋转椅、摇摇马、立定跳远、跳绳等等。最简单的运动,却有着最科学的道理。

  现在有很多家长,怕孩子磕了,怕孩子碰了。让孩子好好的坐在那里,才可以。不给孩子运动的机会。这样真的剥夺了孩子锻炼前庭平衡的能力。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手册》让我们知道,学习能力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发展,而学习能力却又与感觉统合能力密切相关。 快领着孩子一起来做感统训练吧!还孩子一个健康的童年。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手册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