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舒城:万佛在心
日期:2022-04-20 21:51:39 作者:大唐羽衣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说舒城不一定有多少人知道,但说万佛湖风景区,知道的肯定不少。这是我国首批、也是安徽省首家的“国家4A级旅游区”,并在前几年又升格为“国家5A级景区”。作为我国以著名的“淠史杭水利工程”为名片打造起来的首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在全国还是很有影响的。

  但它原来的名字不叫万佛湖,而是叫“龙河口水库”,因为它的上游是从大别山主峰西来的、途经现在名声很大的毛坦厂的龙河。从超1500米高的主峰一路下到海拔百米左右的平原,可能是海拔落差太大,加上进入舒城境内不久接纳另一条重要支流晓天河,一到雨季,洪水汹涌而下,犹如龙腾虎啸,估计“龙河”之名即由此而来。

舒城:万佛在心

  一直在为解决温饱问题苦苦挣扎的国人,一方面知道衣食是大自然所赐,常常心怀渴望和感恩;另一方面对来自大自然的无法抗拒的威力,又往往是心怀敬畏。所以,他们在山山水水取名字的时候,自然不自然地把这种心理映射上去。我曾对舒城南面的这段大别山东段的地名很感兴趣,我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东坡、北坡平原地区的人,多以“龙”命名,桐城的龙眠山、舒城的龙河、龙潭河以及龙王包、霍山的真龙地等;南坡的人则愿意以表示富足的禽畜命名,如岳西的猫儿尖、黄羊殿,霍山的白马尖,以及万佛山曾经的名字猪头尖等。

  再仔细捉摸,还会有新发现:哪怕敬畏自然的人,在内心深处还藏着征服它的欲望。你看,“龙河”边上,我要“滑水”,我要“晓天”,我要堵住“龙河口”,我要锁住“龙潭”。当然,这个不是现在的“发现”,小时候,也在舒庐干渠受益范围内的我们时常讲到“龙河口水库”,加上随后念书时的课本《农业基础常识》对“淠史杭灌区”的大力介绍,再后来看史志了解到西汉“七门堰”水利工程,我对“人定胜天”有了深深的印象的同时,我也对一向温顺的国人一旦斗志被激发起来时的干劲刮目相看。龙河口水库大坝是完全以人工肩挑手推的土法而筑成,在当时堪称“世界之最”啊!所以,我对那明显是后来“开发”出来的“斩蛟除害,造福苍生”的传说并不抵触,它在把你带进遐思遥想时,也不乏有现实的影子。

  把“龙河口水库”改名为“万佛湖”是改革开放后的事,是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为了即将到来的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水库”意味的是生产生活,“湖”则让人联想到湖光山色。而湖名“万佛”,据说是因为蓄满水的湖面,一改“龙争虎斗”的感觉,宁静下来的山水碧波澄净,水光潋滟,让人顿有心“静”而“净”之感。南岸湖畔是石壁,上有一奇石,神似观音临湖,原本葱郁的众多小山丘,化身为湖中众多的小岛,仿佛随水波浮动,栩栩如佛子,宛若“拜观音”之状,故名“万佛湖”。

  万佛湖风景区建成后我去过两次,相关的历史、地理也越来越了解。而现在,我几乎可以肯定,“万佛”的来源要比这悠久得多。中国的文化里,“出世”与“入世”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出世”,则不光是隐士,还有求仙求道求佛的人。万佛山的周边,有大梅山汉代南昌尉梅福隐居而羽化登仙的“梅仙洞”,有宋代大画家李公麟隐居作画的龙眠山,也有稍远点以“佛”命名的佛顶寨、佛子岭,就连一度被冠名“猪头尖”的万佛山,其实它原来也有个大名“老佛顶”。这是有据可查的,老佛顶下丹峰上有一座高2米、宽1米的“自生石碑”,碑上就有刻于清光绪年间的“万佛名山”四个大字,虽历经雨雪风霜,仍以苍劲、秀逸的面容昭示游人。

  其实如果你把眼光放得远些再远些,你会发现,“万佛拜观音”用来描绘“老佛顶”更恰当。大别山最东头舒城这段,群峰在舒城南呈一个月牙形或“弓”形分布,中间的老佛顶是最高峰,海拔1359米,甚至高过曾作南岳的天柱山,是周边数县的“众山之祖”。众山趴伏于地,尤其是雨后初晴、云海升腾的时候,倒是像极了。需要指出的是,这是从北往南看;从南往北看,顶峰张开的豁口,也形似“猪头”。

  这让我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取一个什么样的名字,是取决于你在某个特定时期具有什么样的心态。心有“欲望”,万物皆像是食物;心存“斗”志,万物被当成对手;而心思“净土”,万物都呈吉祥。“猪头尖”可变成“万佛山”,“龙河口”可变成“万佛湖”,一切取决人,取决他站的位置、具有的心态!

  经济发达的今天,这儿的人在追求一个更高层次的境界,那么,相由心生,就很正常了。如此,我不由衷心祈愿:在这儿的人,来这儿的人,万佛在心,心净神宁,神宁“舒”成!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舒城:万佛在心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