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图画书宝典》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1-04-08 03:06: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图画书宝典》读后感精选

  《图画书宝典》是一本由[美]丹尼丝·I.马图卡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33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图画书宝典》读后感(一):一本书让你了解整个图画书的世界

  对的,这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如果说图画书是一门必修的学科,那么这本《图画书宝典》就应该是教科书的不二选择。在如今的市场上,图画书已经成了一个很大的门类,很多作者在进行图画书的创作和出版。但是要弄懂这中间很多的内情,那就非这本书莫属了。

  所以我在这里说:

  编辑出版专业的同学,必须要看这本书!

  出版行业的从业者,必须要看这本书!

  所有的图画书作者,必须要看这本书!

  所有的书评人,必须要看这本书!

这本书有什么用?

  简单的说,就是让你了解关于图画书的所有知识,对,就是所有。

  这本书从图画书的定义、概念说起,详细说明图画书的分类。让我们得以很清楚的辨别图画书的种类。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漫画才是图画书,这个错误的认识在这本书里得到了纠正。

  然后就是图画书的历史。我们往往认为图画书应该是一个较为年轻的图书种类,但是真实的情况是在17世纪已经出现了早期的图画书。比如我们所熟知的《爱丽丝漫游仙境》其实是1865年出版的。

  《图画书宝典》读后感(二):当我们从内容回归到理论——关于图画书的二三事

  作为学前教育学专业的学生,专业课老师在课堂中会给我们渗透“绘本”的概念,在幼儿园的课堂上,老师往往会以绘本的内容来引出真正要上课的内容。“绘本”这个舶来语可以说是近几年才开始流行的,而我们小时候所看的可以划归于图画书。

  《图画书宝典》这本书不单单是介绍绘本的内容,向读者们介绍哪些绘本值得阅读。在我读过这本书之后,我更愿意将它的受众倾向于高校研究团体以及图书馆员,因为当他们把内容的吸收内化了,才能更好的将内容分享给父母、教师等。

  这本书的逻辑顺序鲜明,从界定什么是图画书开始,到图画书的基本结构,到它空间布局、设计元素等元素的介绍,到图画书的类型和题材,然后才是叙事内容,还有对儿童的发展,以及图画书的内容所涵盖的社会问题及应用。在阅读之后,我认为可以将整本书化为两个部分,一是内容和结构体系,二就是出版那些事儿。不过这样的逻辑也是十分的鲜明,不是硬伤。

  从这本书的行文上来看,更像是一本教材——有内容纲要,有概念的界定,引用了大量的文献,以及案例的呈现。但是它与教材不同的是,一是彩色的印刷,二是它排版的生动活泼,才让这本书看起来不那么生硬。在读过这本书之后,我认为可以将内容拆分给不同身份的读者。对于要出版的画家和作家,需要了解的是出版的规则;对于出版编辑来说,更需要了解图画书所需要的材料,内容的选择上,以及国际奖项的要求;对于父母而言,选择绘本更加的重要;而对于教师和教研员——我们更需要了解不同种类的绘本针对的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是否真的适合。这一系列梳理能够更精确的面向读者群,也能够帮助读者选择内容。

  的确,我从这本书中已经学到了图画书所有的历史,个人认为这本图画书宝典忽视了关于亚洲地区的图画书的研究。对于中国的绘本丝毫没有涉及,其实中国也拥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但是真正能够深入到绘本研究中,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甚少。我们的图画书的作家,要么只是针对成人的心灵鸡汤,要么只是关注儿童的德育智育的教育。那么我们如何将本土优秀的绘本推向海外,除了获得奖项以外,我认为更应该让更多的画家去深入的儿童文学的研究中去,而我们的现在的图画书的作家,也应该将一些社会问题,帮助幼儿去理解。而出版商们,除了翻译以外,能不能推出更适合本土化的作品,让孩子阅读到的作品是黄皮肤黑头发的孩子的故事,而不是白皮肤黄头发小孩子的故事。

  让我们再一次从内容回归到理论,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它指导着实践。因为我们了解图画书的构成,因此也更能突破并超越它,也能给儿童带来更精彩的作品。

  《图画书宝典》读后感(三):带你了解图画书的前世今生

  相信对于世上很多事来说,我们都是先做了再说。比如做父母这件事,普通人不都是先做了父母才学着去做父母的吗?所以,当我们成为父母以后,才知道育儿也是一门学科,于是我们去阅读去请教去成长。原以为长大后,就是大人了,有了孩子以后才知道,这将成为我们的第二次童年。

  所以,在这次童年中,我们和孩子一起,重新咿呀学语,一起感受生命的奇迹,一起从基本常识学起,一起在阅读中开拓一个新世界。

  如今绘本已在幼儿的世界里广泛普及开来,遗憾的是,当我发现绘本时,孩子已经五岁了,可以说错过了一段非常美妙的时光。但正因为孩子的出现,也彻底改变了我的成长轨迹,我开始转而研究童话世界。由此才算是真正开启了儿童文学这扇大门。于是,对于儿童文学阅读这一领域的研究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了。

  此次阅读的来自美国著名儿童早期教育家丹尼丝·I·马图卡的图画书阅读推广手册《图画书宝典》,对于我本人在绘本这块领域的系统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这本书适合所有的与儿童教育有关的工作者们,比如图书馆员、书评家、插画家、编辑、设计师、学者、书商、教师等儿文工作者,这本宝典将图画书的前世今生以及书籍本身的内涵展现得非常详细,是资源结构上的重要补充,它必将对于我们的图画书推广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我们为孩子阅读一个绘本故事时,大约只会看到情节与画面,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故事就是故事,至于它内部能够传递出多少信息,我们是不会关注的。可是通过阅读这本《图画书宝典》,你从今以后读到的小小一本图画书中,将会传递无数的讯息。

  这本书共分八章。

  第一章,我们将了解到,图画书的概念,发展简史,出版技术,出版流程,以及图画书的评论和奖项。

  图画书如今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类型,这要从儿童得到重视谈起。17世纪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约翰·洛克和法国启蒙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向当紧地的儿童观发起挑战,接着一个出版商约翰·钮伯瑞发现了儿童出版市场的商机,这三个人为童书出版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进入19世纪,对儿童图书上的需求日益高涨,随之出现了大量的插画家,享誉全球的凯迪克奖的纪念人物伦道夫·凯迪克就在这个时代出现。而到了20世纪,图画书的进入黄金发展时代,如今许多非常著名的绘本都来自那个世纪,到了21世纪,电子书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我们仍然相信,对于儿童来说,纸质书永远不会消亡。

  第二章,对于普通的读者来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一本图画书的结构,就像我们并不真正了解一个人身体内部的所有组织一样。在这一章节里,作者为我们从物理结构上解析了一本书的组成,护封,书型,开本,附页等等,都有助于我们去了解一本书为什么会做成这个样子。

  第三章,通常来说,我们对于书籍都会有第一印象,用通俗的概括就是,这本书好那本书不好,可是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每一本书里都有作者与制作者的心血,而这些隐性因素,也就是思考的过程,都被以作品的形式隐藏其中了。读者只看结果,而过程却是历尽艰辛。本章就一本图画书的艺术元素,空间布局等等专业的内容为我们做了研究。

  第四章,大量的图画书里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你阅读的图画书是什么类型,什么体裁,本章将会让读者一目了然。

  第五章,这一章讲到的是故事本身,文与图孰轻孰重,图画与文字的分量,关系,叙事结构,角色塑造都将决定一本书是否讨读者喜欢的程度。这一章对于创作故事的作者来说至关重要,作者用大量的作品解析,对于写作者及插画作者来说,都非常有借鉴意义。

  六七八章节是关于儿童图画书的一些拓展,关于书籍的意义,书籍的社会问题以及应用,对于我们了解图画书的走向是值得了解的。

  这本书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它将极大的丰富所有关注童书产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对于致力于童书推广及阅读人员来说,这些知识将会使你更清晰全面的认识一本书的前世今生,它将为你打开对于童书认知的一扇大门。本收中收录了众多有名的图画书例,原作是黑白版,翻译过来时,全都转成了彩版,我们可以更多更深地了解这个领域。书后有详尽的图书目录,按照出版顺序一一展示,如果对绘本行业没有足够的了解,依此目录就算是找到了一张全面图。其次关于这些图画书在中国的译本,后面也有展示,当然没有引进的还有很多。

  正如音乐没有国界一样,其实非常优秀的童书也没有太大的国界,因为它们是走入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灵之作,就像《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样的作品,无论是谁阅读,都没办法走出它的魔力。儿童图书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出现时间并不长,但却有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关注儿童成为全人类的美好使命。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中国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工作者,为这道文化风景线留下自己闪亮的足迹。

  《图画书宝典》读后感(四):国家图书馆重磅推荐,引导孩子读绘本的科学指南

  如果问家长们“养孩子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五花八门、林林总总的回答,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幸福。

  我想要我的孩子幸福一生!

  那么幸福人生的必须条件是什么呢?根据日本教育学家安河内哲也的调查研究:幸福人生之必要条件,一是学习能力,二是个人潜力。而且,个人潜力又重于学习能力。个人潜力的二要素是:1努力与拼劲;2与他人共处的能力

  培养这些能力最重要、性价比最高的方式,是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最重要的功能,是让孩子从大人身上感受到“爱读书”这件事情,进而影响孩子对读书的看法。这种正向的看法,形成的越早越好。对于新一代的年轻父母们来说,伴随着近十多年来绘本及亲子共读的理念引入国内,亲子阅读的重要性早已铭记于心。每次各种图书促销,绘本的销量总是高居榜首。大V开的各种团购里,书籍的跟团量也是最高的。育儿群里收藏量较高的帖子,也都是跟绘本推荐有关。可是,伴随着买买买而来的,又是另外一层焦虑:

  该如何从不断涌入的新书中沙里淘金?

  该如何在亲子共读中构建理想的亲子关系?

  该如何在亲子共读中培养科学的阅读方法?

  参照所谓的“0-3岁必读的100本书”,“0-6岁不得不读的经典绘本”去买书,就够了吗?

  ……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想,对于爸爸妈妈们来说,与其跟在大V后面选书买书,不如自己学习掌握绘本的发展历史、艺术技法、阅读方式,并结合孩子的兴趣发展,选择合适的书籍。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理论书籍,是我新收入囊中的《图画书宝典》。

  这是一本从美国引进的图画书理论专著,作者丹尼丝•马图卡是美国著名儿童早期教育家、图画书理论研究者。为了撰写这部《图画书宝典》,她共参考了500多本类型各异的图画书。译者则是咱们中国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馆长王志庚先生。他从事童书研究和翻译评论工作多年,致力于儿童阅读指导和阅读推广工作。

  这部著作采取的是近于“百科全书”式的写法,言简意赅地给读者提供了关于图画书的多角度、多方位的大量知识。全书采用了全新的的研究方法和著述形式(目前中国大陆已出版的图画书研究译著都不曾采用)在了解图画书的系统知识方面,这是最具有工具书功能的著作。

  虽然很学术,但是这本书的语言并不晦涩。而是用通俗易懂的叙述、整体一致的术语和图例,来为普通读者提供阅读和欣赏图画书的方法,提供在学术专著和论文之外的一道“通往令人兴奋的图画书世界的大门”。

  全书共有八章,前五章是有关图画书的基本知识与认知,如图画书的历史、出版与奖项;又如图画书的结构、设计、类型、体裁与故事的艺术。

  而较具特色的是后三章,即六、七、八章。第六章“儿童与图画书”,作者认为图画书对儿童的读写萌发和视觉素养提供了良机。第七章“图画书的社会问题”,则是讨论美国当代图画书的一些争议话题。第八章“图画书的应用”,介绍图画书的购买、图画书的评价与产业等。

  《图画书宝典》中最吸引我的两点,就是提纲挈领地谈了“图画书与婴儿”“图画书与幼儿”的关系,提供了陪伴婴儿、幼儿阅读绘本的有关技巧。

  在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中,孩子能够通过插图来完成对故事的探索、反馈和评价,这有助于发展视觉素养。通过阅读图画书,儿童可以:

  * 学习阅读图画;

  * 探索图像如何表达意义;

  * 培养理解图画与故事关系的能力;

  * 通过阅读图画发现故事中的观点、主题或问题。

  就像爱丽丝说的那样:一本既没有插图又没有对话的书,有什么可看的呢?

  而如何引导孩子通过图画、文字的互动来理解绘本的内容,探索背后的大世界,乃至掌握绘本的深层内涵及社会大环境的价值观,进而提高孩子的个人潜力和学习能力,实现人生幸福的目标,就需要家长你开始读这本书。

  《图画书宝典》读后感(五):儿童绘本入门行业者必备宝典,入个门了解大概

  从事了儿童文学相关行业之后,开始写作。靠自己摸索有点困难,就找了几位老师,想办法找到他们,然后和他们聊天沟通,拉着脸,给了一些指导。买了这本《图画书宝典》,这本书确实强,和我以前看的《绘本有什么了不起》,有异曲同工之妙。

  先从整理三观开始,让从业者明白儿童图画书是什么,绘本是什么。先把观念正了,行业趋势明白了,然后再进入。这本书谈到很多结构的问题,以及研读策略的方式方法,是工具,能马上解决问题。

  之后,自己写本子,有侧重了,也知道如何入手了。本书提供了大量的图画书参考,这些书需要看完,才知道问题,需要多看多听。

作者:丹尼丝·I.马图卡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原作名:A Picture Book Primer译者:王志庚 出版年:2017-1页数:335定价:78.00元装帧:平装丛书:禹田·阅读理论经典书系ISBN:9787550292499

  这本书有很多强的内容,我做了思维导图,方便理解。

  可以看到里面提供了很多的参考,方便读者理解她的理念。这本书让我想到了《导演思维》,之前有看,不过里面提到了很多参考电影,太多了,看完遥遥无期。

  图画书的设计也很重要,为什么重要就在上图显示了。

图画书是儿童的一种经历和体验。它是一件艺术品,它靠插画和文字共同叙事,由对开的页面来展现场景,靠翻页呈现戏剧效果。伦道夫凯迪克是19世纪英国的著名插画家,他开创了图画书技法。

  本书提到了图画书的很多分解的东西。

  凯瑟琳霍宁认为图画书,是一种专门为儿童设计的艺术形式,它是将文字和图画巧妙而完美结合形成的只有32页的艺术作品。

  美国图书馆协会理解,儿童图画书与其他图文并茂的图书不同,它旨在为儿童提供视觉的体验。它依靠一系列图画和文字的互动来呈现完整的故事情节,主题和思想。

  看完后重要的地方,其实就是这本书从哪几个角度说了什么。那么它是从构图,技巧,叙事,视觉,儿童心理等几个方面简单入门科普了一下。入门的人心理能知道一个大概。如果你要写故事,那么从哪里入手,怎么写文本,怎么视觉呈现,如何选择不同的艺术手法。

  那么,我个人认为,这些工具的灵活运用,还是建立在大量的参考上。

  最后提到的研读策略,这个不仅对家长有用,对行业入门的人来说也有用的。写好的本子,怎么读知道问题?通过以上的问题来反问,能把文本磨的更棒。

  《图画书宝典》读后感(六):书评《图画书宝典》——内容太丰富,先写三点吧

  图画书是儿童的一种经历和体验。图画书是一件艺术品,它靠插画和文字共同叙事,由对开的页面来展现场景,看翻页呈现戏剧效果。图画书有无限的可能性。——芭芭拉.巴德

上个月,在图书馆,邂逅了一本好书。

陆陆续续看了二十几天了,打算过几天还掉,还之前决定写篇书评,这书写得真好,不写篇书评对不起它。

这本书是《图画书宝典——图画书阅读推广手册》(后文简称《图画书宝典》)。

书名相当直白清楚,对,讲的就是图画书,或者说,关于图画书的绝大部分内容,这样才配得上“宝典”二字嘛!说起宝典,脑子里立刻飘出神秘的“葵花宝典”四个大字,放心哈,虽然同为宝典,读此宝典,不需要你做出什么牺牲的。

我看书,喜欢先了解作者的背景及写书动机,个人觉得,作者是否热爱自己所写的事物,直接决定能否吸引读者。《图画书宝典》,作者丹尼丝.I.马图卡,扉页上是这样介绍的:美国著名儿童早期教育家、文学家、图画书理论研究者、图书馆员。很多头衔,但少了些让人想亲近的温度。

好在,前言部分,找到了作者亲口说的话,她说:

“如果生活中没有图画书,我简直无法想象那样的日子,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贪婪地阅读了大量图画书。”“我希望那些缺少相关知识和经验的图画书爱好者,通过我的这本书能掌握阅读和欣赏图画书的方法,我的目标就是给普通读者开启一扇通往令人兴奋的图画书世界之门,期待读者观赏到超乎想象的图画书中的美丽风景。”

从这两段话,我感受到,作者是发自内心喜欢图画书,她想把这份热爱,想把图画书的美好介绍给大家。因为作者带着强烈的热情在写,所以,虽然是理论书,读起来,却一点不枯燥。

当然,书的易读也离不开译者的功劳,本书的译者是王志庚——国家图书馆少儿馆馆长,他翻译此书的动机是:

“在阅读中发现,中国大陆图画书的引进出版、理论研究、原创出版和阅读推广受到日本和中国台湾的深刻影响但直觉提醒我,图画书是西方近代人的人文成果,我们应该向西方看,也许在那里能够获取一些不同的理论或观念。”

所以,是作者的热情和译者的责任心,合力成就了这本《图画书宝典》。为了让读者的阅读体验更好,原版图书的所有黑白插图也都改成了彩色,着实用心了。

那么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呢?

先借用彭懿的话,做一个总结陈述:

“图画书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图画书创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写得出一个好故事,不一定能做成一本好图画书。短短几十页,每一处你或许注意不到的细节都大有文章。这部理论著作,能为每一个创作和欣赏图画书的人打开新的视野。”

是的,作者写此书的最大目的就是为大家打开新视野,帮助大家掌握欣赏图画书的方法。

全书内容很广,共分为八章,虽然没有把每一部分都写得非常深入,但对于想对图画书有个基础全面了解,此书,是足够用的。

第一章,讲的是图画书入门。

“入门”介绍了什么是图画书,图画书的发展历史,图画书是怎么出版的,图画书的评论及为图画书设立的各种奖项。

第二、三、四、五章,都是围绕“图画书”这个核心来讲。

包括图画书的结构、图画书的设计、图画书的类型、体裁和图文内容本身。

这几章简直就是把图画书给拆解了,而且是拆解成一个个小零件那种。

第六章,讲的是儿童与图画书。

儿童为什么需要看图画书,能从中获得什么,怎么帮助儿童通过图画书爱上阅读?

第七章,讲的是图画书的社会问题。

如书中涉及的文化价值观,国际图画书的标准,图画书中哪些是有争议的部分,经典的图画书为何是经

典,经典的是否就是好的,适合我们的?

第八章,讲的是图画书的应用。

如怎么选图画书,怎么看图画书,怎么评价图画书的优劣,以及图画书的相关衍生产业介绍。

《图画书宝典》就像一座宝藏,每一个来探索图画书奥秘的人,都不会空手而归。

正如作者所言,这本书献给所有喜欢图画书的同道中人:作者、插画家、编辑、设计师、图书馆员、评论家、学者、书商、教师等。

咦,没写“家长”,有点意外。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妈妈,喜欢给孩子读图画书,也喜欢给自己读图画书,我从这本宝典中,收获了很多,其中有三点,印象最深。

图画书的发展?怎么筛选多元文化的国际图画书?怎么读图画书?

接下来,具体展开说说:

1、图画书的发展。

看完作者描绘的图画书发展史,有三个强烈的感受。

第一,人是观念的产物。

你看,在17世纪之前,儿童期概念还不够人性化,受清教原罪信念理想,认为儿童是邪恶顽固的,必须使用严厉的方式来驯服,自然,此时也没有适合孩子的充满乐趣的书,有的只是各种道德说教的书。

17世纪之后,出现了两位促使图画书市场萌芽的强人,一位是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他说儿童是有独特需求和能力。另一位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他提倡为儿童提供适宜的环境,让儿童可以自由探索,可以通过游戏发展想象力。

他俩还一致认为儿童文学缺乏高质量的优秀作品。

受他俩的观念影响,成人开始制作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

第二,图画书的发展,侧面反映时代的特点。

你看,19世纪出现的儿童书店,完全得益于当时印刷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这些中产阶级求知若渴,愿意为子女购买大量书籍。

感觉,我们目前也处于这个阶段,不仅是中产阶级,全民都在为孩子大量购买书籍,当然,不限于图画书。

可以说,儿童书店的出现,不是巧合,而是结果,是大势所趋。

第三,惊叹经典图书魅力,是可以穿越时空和国界的。

你看1928年的《100万只猫》、1941年的《让路给小鸭子》、1942年的《小房子》和《逃家小兔》,还有《阿罗有支彩色笔》、《好饿的毛毛虫》、《田鼠阿佛》、《野兽国》……现在依然被孩子们诵读着。

2、怎么筛选国际图画书?

欧美的图画书起步比我们早很多,现在市面上,大部分图画书也是国外的作者,本土作家相对较少。外国图画书,体现的是外国文化,面对来自不同国度的多元文化,家长们在选书时,需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丹尼丝给了一些意见,我们一起来参考看看:

作者是否有歪曲或遗漏历史?作者是否有消极或不准确的文化定式?如《中国五兄弟》中,五兄弟的眼睛都又斜有小。作者是否使用贬义词来描写人物和文化?作者是否尊重所描述的文化并准确表达?避免选语言呆板生硬的书,这可能是因为翻译得不够到位。选择能吸引儿童的书,不要担心不同的理念和文化对儿童不利,留心被全球化处理的书,比如一些书为了迎合本国读者,改掉原书的部分内容。对有争议话题的书,如性、死亡、战争、毒品,不要全面禁止,允许孩子去看、去思考。不要盲目崇拜经典图画书,也许书中的价值观已不适合当下。不要把图画书当成育儿法宝,图画书不是教化儿童的工具,有些问题不是一本书能解决的,如果选择用书帮助自己解决问题,需要看看书中解决问题的具体方式。

最重要的,图画书需要真实,需要能吸引孩子。

3、怎么读图画书?

作者认为图画书中的图文各有其不可取代的意义,既需要分别对待,也要结合在一起看,所以,读图画书时,最好读四遍。

第一遍,默读文本

如果不看图,这个故事如何,情节和语言是否通畅自然?

第二遍,朗读文本

文字是否有节奏、是否押韵、是否重复循环?语言的特色是什么,是否幽默?

第三遍,关注插图

图画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吗,风格、节奏、戏剧效果、布局、字体排版、整体设计如何?另外,图画的色调传达了什么情感,书的前前后后,各个犄角旮旯有没有隐藏什么重要线索?

第四遍,探索图文互动。

如果无文字,故事是否不同?

文字和插图是如何互动的?没有互相补充?

以上就是我初次踏入《图画书宝典》所收获的果实,相信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到时有了新的收获再来分享!

最后,借用芭芭拉.巴德的话来为我这篇书评打个漂亮的蝴蝶结:

“图画书是经过整体设计的文字和插画组成的一种图书,是手工艺品和工业制品的融合,是社会、文化和历史的文本记录。最重要的一点,图画书是儿童的一种经历和体验。图画书是一件艺术品,它靠插画和文字共同叙事,由对开的页面来展现场景,看翻页呈现戏剧效果。图画书有无限的可能性。”

是的,“图画书有无限的可能性”,在所有可能性中,有股不可忽视的强大治愈力量,尤其是对成人来说,经历过坎坎坷坷后,再来看图画书,会很容易发现藏在图画书里的深厚情感,进而触动自己的内心,并在不知不觉间收获温暖和力量。

要我说,图画书绝对适合一辈子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图画书宝典》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