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是一本由费孝通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34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精选点评:
●大学书单两本读下来的书之一
●平实的语言,大师的风范。“意义在于能使人产生联想”。
●让我明白了好多农村的规矩。
●重读。讲差序格局,由水纹能想到“推”字,天才。150928.花三天读完《乡土中国》。费孝通先生解释差序格局,说就像石头扔进水里,形成水纹。也即由个人推到他人。但他忘了说,石头扔进水里,就掉下去了,所以中心只是幻觉,其实没有个人。
●毕竟写得早,学科建制和理论建设各种不完善,很多地方都略觉陈旧过时,更多的是学术史上的意义。可读可不读吧。
●中国人到哪里都会尝试下种子是否能发芽。。这个很准确
●事实上,真正有水平的学者都应该是深入浅出的,那些写一堆可能自己都看不懂的文字弄不明白的模型的人无非是故作高深以掩饰自己的浮浅罢了。
●费老的这本书,在中国社会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现代化变迁后,仍能具有如此强烈的现实意义,实属经典
●够基础,不够学术。
●可怕的无意识,制度!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读后感(一):“礼仪之邦”不是啥值得骄傲的事
中国喜欢标榜自己是礼仪之邦,却很少人真正在意过到底什么是礼?
中国从来都不是一个法制社会。所谓的“礼”实际上是高于法律的准则。
长幼有序是礼。
男尊女卑是礼。
女人让男人看了手,把手斩掉这也是礼。
中国的乡土性,造就了中国的“熟人”社会,造就了中国的“礼”。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读后感(二):《乡土中国》&《生育制度》笔记
《乡土中国》
1.乡土本色:
人不离地
集团间的孤立(村),聚村而居:----每家的耕地面积小,使住宅与农场临近;水利;安全;人口繁衍,土地继承
有机团结 熟人社会
2.文字下乡
乡村无需文字:空间:有话当面说&时间:生活方式无异,口口相传
文字产生于庙堂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读后感(三):大家小书
作为社会学大师的成名著,《乡土中国》从来不缺少被推荐的机会,北大法学院朱苏力将此书列为影响自己一生的使本书之一。此书是自己大学以来看过的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之一。费孝通先生用通俗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乡土中国的人情事物,有中国特色的“差异格局”,家国观念、文字下乡,可为精辟。任何人类社会之设备皆应人类生活需要而产生,任何社会之特色皆社会生活所生成,我辈青年即学习中国法律,不可不了解乡土中国,了解中国不可不看《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读后感(四):受益颇深
一年前的暑假看过的书
当时很受震撼
中国人用汉语原来也是可以深入浅出的叙述学术问题的
很客观的角度,绝对没有居高临下的批评与指导
让我对社会有了更加客观地认识
绝对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比另一种更先进
没有一个社会比另外一个更加伟大
人与人是如此的相似
大家只是处在的环境不同罢了
对自己的家乡,家乡的风俗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读后感(五):有大师无大楼
费孝通先生在西南联大开设的《乡土社会学》与《生育制度》两门课程的讲稿。那时的中国高等教育是一个虽没大楼但有大师的年代,从讲稿的语言就能看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奠基人费孝通的大师风范。潘光旦为商务印书馆1947年首版生育制度写的序就长达40页,详细剖析了什么是我执,以及派与汇的关系,我想现今再无来者有耐心为一本书写出如此长的序。生育制度这一部分讲得比较深积累不够很多看不太懂,但作者所反复强调的是生育是一件损己利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