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零售》是一本由格林著作,中国铁道出版的154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06-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爱零售》精选点评:
●零售人总是如此勤奋!零售很注重成本控制,营业成本核心在于产品、店面成本,销售、管理、财务费用要合理。看零售股时,值得回头思考一下。
●零售行业介绍得很好。
●有很强的操作指导意义
●快毕业了,今天专门用半天时间把自己以前读过的一些书整理一下,算是对自己大学的一个小小总结。大一读过的书早忘名字了,所以只能整理大二下半学期以来能记起的一些比较好的书名,这些书陪我走过了过去的一年半时间,也是它们让我一点点从几年前的失败阴影中走了出来。时光荏苒,如今,自己即将走出学校,不过这些书带给我的阳光和感动却是一生的,谢谢这些书的陪伴,以后的人生路,我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喜欢格林的灵感。
●印象最深的是作者说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只做一件事:疯狂地祷告。
●一位有信仰的商人,一位重视家庭的父亲,一位在我看来是经营着治愈系事业的心灵导师,生意不一定世俗,得看是什么样的人去做
●零售在我看来是最体现细节的地方 什么东西做到极致就是艺术
●不吸引我
●一个奇迹诞生的故事,一些耐人寻味的道理,一部值得从事零售销售人员读的书。中国人认为是善良、是对的事情,在美国也是这样。让人印象深的地方:1、懂得感恩。作者把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过自己的企业名字刻在牌子上已在公司悬挂了几十年。2、诚实纳税。3、善待自己的员工。不可思议的...
《我爱零售》读后感(一):一本基督徒的管理书
这本书真的非常好看,可能看题目你并不会被其吸引,除非你是从事零售行业的,甚至翻开推荐序,你都会觉得这是一本枯燥乏味的书,但当我坚持着看到正文的开篇时,我就被吸引着不得不一口气读完全书了。
David Green是美国Hobby Lobby的创始人,Hobby Lobby 是一家美国家居工艺品连锁店,在美国27个州拥有300多家连锁店。我感觉应该与宜家的风格差不多,只是专注语家居装饰品。本书的开篇就讲到David从小家里就很穷,父亲是个小教堂的牧师。教会里的人每周都会给他们捐赠一些衣物和钱。但他的妈妈总会计算出大概的价格,再取大约十分之一的钱返还给教会。如果你不是一个基督徒,你可能无法体会出其中的道理。
整个故事是在讲他的创业史,但更多的是在讲他的管理理念,而这些理念都是来自圣经。比如,他引用圣经中的话说上帝看到摩西在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很多人都围在摩西的身边,等待被分配任务,上帝就告诫摩西,让他在以色列人中挑选能力强的,去分担管理的工作,其实,这些都是完全可以应用于现代管理中的。
书中还引用了很多圣经中的话语,而David本人也是一个很虔诚的基督徒,读这本书的时候,最大的感受就是在他的公司工作,真的是很幸福啊!
《我爱零售》读后感(二):一书一天堂
薄薄的一本书,150页,一个礼拜坐地铁上班的时间足够读完。
我喜欢这本书,并不是因为它讲述了什么是零售,零售能赚钱或者别的什么,相反,这些书中都没有提到。
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书中所提到的“人生如水蒸汽,很快就会散去。世俗的东西不会持续太久,永恒的物质才能长远。”
尽管书中是描述Hobby Lobby这个美国最大的艺术工艺品私有零售商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及运营的。但却不是为了讲述零售业的经营之道。可以说这是一个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人在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规划,也可以说,是在证明理想是如何孕育伟大。
大卫*格林是一位让人尊敬的有信仰且能坚持原则的人,他强调了家人的重要,也描述了作为一个零售商所需要考虑的多数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它们。我认为这是任何一个想从事零售的人应该知道并准备的。当然,即使以后不打算从事与零售相关的工作,这本书依然是值得推荐的,尽管里面的一些经营模式并不适合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
在这本书中,大卫*格林告诉人们他是如何让普通的工作追求卓越、超越世俗的,同时,也给予了后来者一种勇气,一种坚持和挑战的信念。
“衡量你我人生价值的不是我们能攒多少钱或得到多少奖品,而是我们坚守理想获得永恒的方式。换句话说,我们花费精力每天做的事情——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或一项事业。我们的存在都有一个很严肃的原因。不管还剩下多少时间,我们都要充分利用它们。”
《我爱零售》读后感(三):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读《我爱零售》
小满
我看过很多零售业的故事,都是成名企业,当然也有已经倒下了的企业。每个故事都会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初看时觉得很好,看多了,也会发现一些门道。
几乎每家企业都会对自己的做法引以为荣,而且他们只会谈到自己的优点,或者让大家把一些不是优点的理解成优点。以零售业而言,几乎每家企业都会谈到节约成本和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及通过各种方法提高效率等等,他们都会说自己做得如何如何好。但是不是真的好,可能只有很少人能知道。这就是读书常会碰到的问题,作者只会说他喜欢说的故事,而他认为不够好的大多不会讲出来。就像魔术师,他只会让你看他希望你看到的东西,而真正的秘密其实深深掩藏在表面之下。我们在读书时有时很难判断哪些真正是有益的经验,哪些只是一些冠冕堂皇的话,所以应该小心加以鉴别。
大卫-格林的这本《我爱零售》讲述了他的企业必来(Hobby Lobby)自600美元起家发展到今天年销售额达到14亿美元的故事,我认为这本书与其它零售业成功故事有一些不同,不同的原因可能是他的创始人仍然在位,仍没有失去创业时的冲劲;或者这个企业仍不算很大(当然是与几百上千亿销售额的大家伙相比),仍可以指挥自如;又或者好必来是一家非上市公司,因此少了很多官僚的特征。总之,读这本书让我有种不同的感觉,来自于它有许多不同的特点:
例如他们收银台不是用扫描条码的,这很让人惊讶,甚至他们的库存也不是用电脑统计的。这在现代社会如恐龙般地少见。为什么?原来他们认为不用电脑更容易让每个人对库存有更清楚的了解。
他们在全美国27个州有超过300家连锁店,可是只有一个配送中心。这也同样让人费解,他们的理由是多个配送中心有可能出现一个中心缺货而其它中心滞销的情况,大大增加重复工作,反而会使效率下降。
他们的商场在星期日居然休息,目的竟然只是为了让员工多陪陪家人!晚上也只营业到8点,而不是其它商场的9点或更晚!
他们只聘请了2个律师!
他们的企业竟然聘请专职的教士,负责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
上面恐怕只是他们不同于其它零售企业的几个例子。但为什么会这样,当我在读这本书时也在这样问,读过全书翻过最后一页闭目思考时我才恍然大悟:
只有那些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而坚持自己认为对的,要比照搬所谓成功典型有意义得多。这本书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说实话,有时候大家都认为是成功的那个未必真的是成功的。凯玛特的经验我也看过许多,可这个名字已经不在了。
实际上这本书还有许多有意义的内容,但我想单单上面这些就足够值得我们去读一读它了。因为当看到他的作法时,我们可以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
http://blog.sina.com.cn/QVC
《我爱零售》读后感(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爱零售》这本书主要是讲美国手工艺品零售巨头好必来(Hobby Lobby)的创始人David Green白手起家的故事。06年的书,以及行业原因,所写的决策故事并不能给现在的企业直接的启发,不过我觉得他的经营哲学和人生信仰还是很值得学习的。
经营哲学一:回归生意的本质
生意的本质无非就是利润嘛。如果想明白了这个,就自然知道对零售公司来说,目标不是为了大量销售,而是为了在确保大量销售的前提下依然能够赚到钱。对于“为谁工作”这个问题,这里要引用J.C. Penney(美国历史上一个很传奇的百货商)的一个观点:“我因为自私而不自私。”意思是,他会尽任何可能以最低廉的价格为顾客提供最好的产品……最终他也会得到收益。做企业不是为了一个想要赚钱的员工工作,也不是为了想致富的合作方工作,我们是为了顾客而工作。所以关键点有二,一是对顾客的价值;二是对利润的贡献(长期和短期)。
以这两个原则考虑问题,自然清晰许多。比如,到底好必来要不要引用POS系统?
现在我们在超市,POS系统都是标配,我们甚至都不会思考这个看似很傻逼的问题了。21世纪初在美国也是这样的情况。不过好必来竟然在那时都没有引用POS系统……导致有许多顾客写信问他们是不是蠢货……
实际上David Green是这样考虑这个问题的。首先对于顾客而言,条形码不能提供顾客想知道的价格信息,只能为机器所用;而经过他们多零售店研究对比,POS系统只能节省很少的时间,而一个小差错比如条形码模糊无法识别,节省下来的时间又偷偷溜走了(可能是那时的技术还不是那么成熟?)所以对顾客而言基本没有创造什么价值。对库存管理而言,电脑没法了解失窃、损失和被损坏的商品,所以其实存货控制也并不精确,很容易发生货架上没有商品而商场却不知道的情况。而对供应商来说,由于手工艺品有很多都是由亚洲的手工业作坊制造的,他们根本没法给商品标注条形码,如果要坚持贴好条形码,成本会上升15%~20%。对员工来说,由于没有电脑帮助,他们就负责管理产品库存,反而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且能更好地回答客户关于产品的问题。要为好必来购买整个POS系统大概需要投资2000万美元,配备了之后,企业经济状况会更好吗?利润会更高吗?他并不觉得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我们看到这个20世纪初年销售额就达到十几亿美元的零售商,有着30万平米的仓库,竟然没有POS系统……
事实上David也说,他不觉得这个观点适合所有企业,他们另一个家族企业,专门经营教育、文化用品和基督教书籍的连锁书店,是有使用POS系统的。而他们也有使用电脑、自动化运送系统等等。所以他并不是一个守旧派(不愿应用新技术而找了一堆借口),而是真正地去思考了对顾客的价值以及对利润的贡献,从而做出决策。虽然看起来很奇怪,但是我觉得这个思考思路还蛮值得学习的。
经营哲学二:保持简单
保持简单,是为了把时间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好必来的库存管理是很简单粗暴的,每个店的产品品种几乎一样,基本库存量的计算方式都非常简单,因此好必来的店长每天只需不到30分钟做书面工作(采购计划之类的),相比David以前任职的TG&Y的每周40小时的书面工作简直太太太轻松了。不过这是因为,在一家连锁店,有很多比改变商品结构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比如到卖场走走,跟顾客交谈或者培训销售队伍等等。系统设置得越复杂,就越不可能使事情简单化。我们寻求的不是可以完成所有工作的完美方法,而是可以解决问题的最实际的方法,通常,也是最简单的方法。
经营哲学三:生活重于工作,人比利润重要,前提是提高工作效率
一开始把营业时间从晚上9点改到晚上8点,后来干脆周日都不营业……这些做法都违背了美国零售业的“聪明商务”原则,毕竟根据历史数据,最后一小时的利润是最高的,周日的销售额是一周中最高的。没有一个零售商跟进好必来的做法,相反他们还延长的营业时间到半夜甚至全天候24小时。
David之所以做这个决定,其实是因为他经历过很多个没法陪伴子女的夜晚,也经历过很多个无法放下工作的周日(他是虔诚的基督徒,周日会去教堂,但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心里还是在惦记店铺和工作,所以没法真正的休息),觉得不管是在生活还是精神层面,这都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所以他宁愿牺牲一些利润也想换来大家更好的生活。不过,他也很清楚,企业不是美好俱乐部,要获得这些福利,必须向大家要求更高的工作效率。他坚信解决问题不是靠花更多更多的时间去努力工作,而是和精明的工作方法有关。神奇的是,他这个做法还为他吸引来了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往往这些人也是非常重视家庭的),简直双击666哈哈
最后一句,还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哈哈要一起努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