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集 飞鸟集》是一本由[印] 泰戈尔著作,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0.85元,页数:16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月集 飞鸟集》精选点评:
●纯粹想说我有个1958年的版本。
●充满睿智和美感的诗集
●念书时候还真装模作样从图书馆借来看。
●心灵得到净化
●收录了泰戈尔比较著名的几部诗集《飞鸟集》《园丁集》等等几部 推荐喜欢诗歌的朋友看看
●由谁能想到这是一个白胡子老人写的诗呢?英文诗一定很美,而 郑振铎译得也很美。
●是不是冰心的译本写的更优美流畅些【表情】
●原来小时候听的那么多话都来自《飞鸟集》
●真想给它多几颗星,好爱这个老版本
●郑振铎翻译得真好!
《新月集 飞鸟集》读后感(一):翻开诗意的生活乐章
开始读诗歌的契机是一次与朋友的争辩。
在知乎上看到知友分享的张栆的诗《镜中》,其中那句“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令人眼前一亮,顿觉惊艳。许是马頔的那首《南山南》,让我觉得“南山”一词描绘了一个很美的意境——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梅花落满南山,脑海中便浮现出一个歌尽桃花的艳香雪海。
分享给朋友,却被朋友嗤之以鼻,吐槽这首诗很差,劝我该多读些诗歌来提高一下修养。
其实,对于诗歌的理解,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心境,对同一首诗会有不同的理解、禅悟,这才是诗歌的魅力所在。它带给你驰骋的想象,而不是束缚你的思想。有的人能从中看到美的意境,有的人却只觉得那是文字的堆砌。像是鲁迅所言:“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首选泰戈尔的诗集,是因为对《飞鸟集》的喜爱。精炼隽秀的小诗读起来沉浸浓郁、含英咀华,令人回味无穷。读罢唇齿间仿佛充满玫瑰淡雅的清香,沁人心脾。灵动的诗句像是一个个跃动的音符,奏出愉悦动人的歌声,让人陶醉,身心舒展。培根在《论读书》中曾言“读诗使人灵秀”,果真不假。冰心也说过,她的诗集《繁星》、《春水》是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
出身印度望族的泰戈尔自小便沉浸在文学与艺术的氛围之中,家庭的熏陶对泰戈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如此优越的环境中长大,泰戈尔并没有纨绔子弟的脾性,依旧保留着童趣与纯真,亲近大自然、亲近平民,这一切成就了他富有灵气的诗。用三两句清新秀丽的小诗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含蓄隽永、充满哲理、富于启发。就像一个印度人说的那样,“他是我们圣人中的第一个人:不拒绝生命,而能说出生命之本身的,这就是我们所以爱他的原因了。”
《飞鸟集》是泰戈尔一部广为流传的小诗集,中译版共325首。书中那句“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更是为人称颂,引用频率非常之高。这里不得不提,郑振铎先生对此句的翻译实在恰当,不多著一字,尽得诗中哲理之精髓,且意蕴着东方美学之风韵,令人敬佩。其他的诗句也极富有美感,如“绿树长到了我的窗前,仿佛是暗哑的大地发出的渴望的声音”、“当太阳横过西方的海面时,对着东方留下他最后的敬礼”、“世界在踌躇之心的琴弦上跑过去,奏出忧郁的乐声”等等。读上一读,心旷神怡。
《新月集》描绘了一个纯洁美丽的儿童世界。泰戈尔更多是以孩童的视角,来看待这个美丽新奇的世界。淳朴稚趣的语言让人感受到小孩子的好奇与淘气,像是“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让我悄悄地告诉你,妈妈,我的国王的宫殿究竟在哪里。它就在我们阳台的角上,在那栽着杜尔茜花的花盆放着的地方。”泰戈尔被称为“孩子的天使”,他像是拥有孩子般天真的眼睛,看不到世俗社会的功利和成熟大人的庸碌,能感受到最纯粹的情感。这种最真诚最纯朴的情感,让读者深切体会到泰戈尔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向往。
读诗歌不如看小说来的过瘾,比不上社科类知识丰富,但是却能陶情适性、一室生春。读着短小精悍的诗,体会着诗中如涓涓细流熨帖心灵般美妙的意境,给生活添加一点儿跃动的音符,岂不快哉。“歌声在天空中感到无限,图画在地上感到无限,诗呢,无论在空中,在地上都是如此。因为诗的词句含有能走动的意义与能飞翔的音乐。”
《新月集 飞鸟集》读后感(二):深受伟大的古诗人迦比尔影响的泰戈尔
迦比尔(Kabir,也译为卡比尔,1398-1518),伟大的古代印度诗人、圣人和古鲁、印度最有名的圣者之一,他活了120岁。有关他生平的记载很少,但许多有关他的传说却流传至今。在印度,迦比尔也许是一个被人引用最多的作家,被尊崇为北印度语的诗歌之父。迦比尔的追随者非常之多,形成了庞大的迦比尔教派,也称作圣道。迦比尔共有两千多首诗歌和一千五百首对句传世,他的诗被人们广为传唱,以至世代相传,流传至今。他的诗中在当时已有提到sahajayoga。我们通过迦比尔的可以认识一个伟大诗人的灵魂。迦比尔的诗作多是印度诗哲泰戈尔由孟加拉语英译而成,泰戈尔本人的宗教、哲学思想和诗歌创作就深受迦比尔的影响。
迦比尔从未上过学,长大以后,师从当时一个著名的开悟者拉马南达(Swami Ramananda),拜师经过很具有传奇色彩。迦比尔跟随导师多年,了解了印度教和苏菲神秘主义思想。在他悟道以后,他依然过着世俗的生活,依然靠织布维生。在他织布的时候,把布拿到市场上去卖的时候,他就在心中编他的诗歌,然后把它们唱出来。人们围在他的四周,聆听他唱歌、讲道。 迦比尔抨击当时宗教的陈腐教条和仪式,反对修行者禁欲苦修,他没有受经文教条的约束,致力于倡导一种新的宗教——真正的爱的宗教、心的宗教。他提出:“没有爱的宗教就是异端。”迦比尔将高度的灵性融入了普通的生活,他在日常生活中兴高采烈地唱出了他的神圣的爱的歌曲。他赞美家庭和日常生活的价值,因为它们为爱和解脱提供了机会。他从不引经据典,而是道出他的所见和体悟。迦比尔诗歌中最大的主题就是试图道出“不可道之道”,在他的诗歌中,宇宙就是至高神梵天所创造的一个永恒的爱和喜悦的游戏。人们可以通过聆听内心,在冥想中体验到至福、光明和上天的音乐,进入灵魂与神在永恒的爱的海洋中合一的境界。迦比尔努力试图向人们指出神的所在,以及通往神的道路。
迦比尔指明,不论是印度教徒还是穆斯林,他们都是在崇拜同一个神,只是神的名称不同而已。在迦比尔看来,神无需远求,因为他无处不在,只等你去发现。他要求人们放弃外在的仪式和苦行,去寻找更为内在的和灵性的东西。他向人们展现了通往与神合一的内心之路:在心中找到神,在爱中与神合一。迦比尔教导人们要认识自我或灵魂——它正是神在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展现。这样的认知会导致开悟,并从幻境中解脱。迦比尔对印度宗教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锡克教的创教者那纳克(Nanak)继承了迦比尔,创立了融合印度教对神的奉爱以及伊斯兰教上帝无形论于一身的锡克教。锡克教的圣经《圣典》中就收录了500首迦比尔的诗歌。
改造你的心,
对自己的心说教。
假如这颗心你能驾驭自如,
那么整个世界将步着你的后尘。 ---Kabir
我击鼓宣告世人,
你们把呼吸浪费掉了;
同样的呼吸可以买到内在的境界。 ---Kabir
至上的我就住在您的隔壁。
醒来吧!醒来吧!我的心啊, 醒来吧! ---KABIR
更多内容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095880100f7er.html
《新月集 飞鸟集》读后感(三):泰戈尔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诗人
泰戈尔的诗歌弥漫着一种恬淡、静谧、飘逸、肃穆的意境,如珍珠般闪耀着深邃的哲理光芒。读来发人遐想,让人陶醉。而其中蕴涵的精深博大的人生哲理启示,则总能令人感受到一种振奋人心和进取奋斗的精神鼓舞,在唤起人们对大自然、对人类、对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爱心的同时,也启示着人们如何执著于现实人生的理想追求,让整个人生充满欢乐与光明。泰戈尔的诗被人们当做“精神生活的灯塔”。 泰戈尔不是通常西方意义上的诗人,也不是通常中国意义上的诗人,在他的本土,诗人之意比以上所称要大得多,那更接近于古代意义上的圣哲,或我们说,预言家——凡人和神明之间的一座桥梁。尼赫鲁一干人以“祖师”称他。他和甘地作为两个方向上的巨人共同孕育了印度独立解放的一代人。用现代身份来定义他,必须加上更多字眼:思想家、哲学家、宗教家、教育家、社会改革家、诗人、音乐家、剧作家、画家……只保留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的成就都足可傲世。他的通广深厚,近世也许只有少数几位人物堪可比肩:歌德、托尔斯泰……。诚如其研究者、孙女婿克里希那·克里巴拉尼所说:那些只能通过译文了解罗宾德拉纳特的人,难以对他天才的博大和深邃作出任何正确的判断。
从8岁到80岁,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100余短篇、20余戏剧、2000余歌曲、1500余帧画以及大量关于文学、哲学、政治的论著和游记、书简中的仙风道骨,看着他就“能知道一切事物的意义”,就能回归生命本真。他是“人类的儿童”,泰戈尔的心从没老过,他一生清新与灵性的芬芳就像他的诗,不必押韵、不需雕琢,却最能说出生命、自然乃至宇宙本身。他一语道破天机:“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我觉得我不能说我自己是一个纯粹的诗人,这是显然的。诗人在我的中间已变换了式样,同时取得了传道者的性格。我创立了一种人生哲学,而在哲学中间,又是含有强烈的情绪质素,所以我的哲学能歌咏,也能说教。我的哲学像天际的云,能化成一阵时雨,同时也能染成五色彩霞,以装点天上的筵宴。”
泰戈尔的散文诗中出现最多的人称是“你”。大多数情况下,这“你”是抽象的用法,指的是“梵我一体”的神。诗人常常把近乎崇拜的赞美献给笔下的“你”,而且大部分赞美都非常深刻,以充分体现出梵--这神性的真理。泰戈尔的“梵我同一”的思想,是一种古印度的智慧。虽然在生活的表象中,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我们看到和听到的都是及其平常的人和事,但诗人却总可以发现超越于表象的东西,感受到隐秘的冲动。诗人在万物的生长和凋零中,在对邻人和家人的爱当中,领悟出神的慷慨而宝贵的赐予。
这神,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上帝或神灵,而是充实于宇宙,无处不在的最高实体(“梵”)。在泰戈尔的诗里,神不是远在天国,高高在上的,而是与人同在。神也不统治人,驭使人。相反,神创造和延伸自然,赐予人生命,启迪爱。 爱他人,就是体验到神,就是聆听神。在一切自然、和谐的关系中,在人与人的爱,不论是亲情还是爱情中,神与人合而为一。 诗歌,歌唱美丽的自然,歌唱人类的情感,也就是赞颂神。 这里揭示的是这种神人关系:神以倾注生命为快乐,人以得到神的庇护而幸福。 神不但创造人,而且神通过人实现自己的神性。这神与人的相容,神性和人性的交织,是一切爱,幸福和希望的源泉。万物都是神灵的使者,当我心里有爱的时候,神和我们在一起。
瑞典诗人瓦尔纳-冯·海登斯塔姆大力推荐曾这样评价泰戈尔:“我读了这些诗歌,深受感动。我不记得过去二十多年我是否读过如此优美的抒情诗歌,我从中真不知道得到多么久远的享受,仿佛我正在饮着一股清凉而新鲜的泉水。在它们的每一思想和感情所显示的炽热和爱的纯洁性中,心灵的清澈,风格的优美和自然的激情,所有这一切都水乳交融,揭示出一种完整的、深刻的、罕见的精神美。他的作品没有争执、尖锐的东西,没有伪善、高傲或低卑。如果任何时候诗人能够拥有这些品质,那么他就有权得到诺贝尔奖金。他就是这位泰戈尔诗人。” 泰戈尔还为后人留下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余部短篇小说和二十余种剧本。其中短篇小说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并不逊于他的诗歌创作。在泰戈尔之前,印度短篇小说还处于萌芽阶段,正是泰戈尔,使短篇小说在印度现代文学中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一些文学史家指出:“泰戈尔不愧为孟加拉短篇小说的真正创造者”,“优秀的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泰戈尔自己也说过:“这些短篇小说一向是我的宠儿。”可惜的是,印度国内和世人对泰戈尔的短篇小说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
《新月集 飞鸟集》读后感(四):《新月集·飞鸟集》
《新月集·飞鸟集》(一)
1913年,泰戈尔因《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because of his profoundly sensitive, fresh and beautiful verse, by which, with consummate skill, he has made his poetic thought, expressed in his own English words, a part of the literature of the West)。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泰戈尔的诗作原本都是用孟加拉语写成的,然后再用英语进行再创作,由此在西方话语霸权的文学领域获得承认。
20世纪初,我们处在新旧文化交战的十字路口,新文化运动将炮火直接对准传承两千多年的旧文化,参与者或者自己提笔创作,比如鲁迅携《狂人日记》登场,或者引入外部意识形态或者文学作品,比如马列主义等等。因为自身阵营力量的薄弱,单凭几句口号,终究显得雷声大雨点小,寻找一大批能代表“德”先生和“赛”先生的作品,便显得尤为迫切。
泰戈尔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中被我们捕捉到,先是由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引荐,然后郑振铎、冰心等人介入,在当时着实刮了一阵小清新之风,冰心先生的《繁星》、《春水》正是这股清新之风的产物。
在文言文霸占着思维方式,白话文尚未成气候,泰戈尔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纯粹文风,对当时的文人们具有无比的亲和力。泰戈尔倡导泛神论,从小处着手,这样的生命体验具有普遍意义,换做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拿来放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验证。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自由的宣泄,在文字上也是探求无限的可能性。不过呢,也就是用力过猛了一些,文化的裂隙便隐伏下来,以至于后来那场浩浩荡荡的运动以及八十年代再一次的自由宣言,都飘来了一片黑云。
时间是最好的解决手段,一百多年过去了,关于文言文和白话文的争论也早已埋进了历史堆了。两千多年传承的文化,不可能毫无价值,于是有了时下的孔子学院、古风歌曲,甚至无数人穿越回万恶的封建社会,都想着在自家的珍藏里寻宝。
《新月集》探索着孩童的世界,不管如何去解读,都无法体会真正意味,所以,还是细细品读吧。
《新月集·飞鸟集》(二)
1.碎片化阅读
同《新月集》的散文式不同,《飞鸟集》更像是QQ签名,微博感悟等等,一句简单的英文,再加上中文,就如正餐之外的小甜点,不能饱腹,却能在下午茶时分,悠闲地品味。
碎片化阅读时代,《飞鸟集》是一个完美的范本。325首(郑振铎漏了第263首),如每天一则签名,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在各个闲暇的片刻中,无意间瞥一眼,慢慢的都会有感悟。
清新,文艺范的说话方式,再配上一幅或精选,或随意的配图,就是完美的心情语录。
比如:
o.174
云把水倒在河的水杯里,它们自己却藏在远山之中。
The clouds fill the watercups of the river, hiding themselves in the distant hills.
2.诗性
《飞鸟集》里面是找不到逻辑踪迹的,一山一水,一鸟一叶,都不是逻辑思维的产物。诗性是在瞬间中追寻的永恒。借助语言的魔力,刹那间的感悟,能让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人,都产生共鸣。那些我们想说却说不出来的话,赋予了生活某种意义。
人是所有活动画面的综合,诗性是向停顿的瞬间致敬,越是平常的举动,越具有动人心魄的魅力。
3.似是而非的表述
比如:
o.183
黄昏的天空,在我看来,象一扇窗户,一盏灯火,灯火背后的一次等待。
The evening sky to me is like a window, and a lighted lamp, and a waiting behind it.
看一组对比:
黄昏-等待
Evening-Waiting
在我看来,中文的表述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更契合泰戈尔心中的思维方式。中文的一个词,自带联想效果,写意式的方块字,能让一个片段向无数个方向扩散,这也是思维的过程。
这种发散式的话语,特别是中文,裹挟着似是而非的道理,让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有所得,自然,我们的所得,肯定不是泰戈尔所要传达给我们的。
4.诗歌的方式
写下一句话,一个片段,或一个画面,为了让各个时代的人在阅读时丝毫不存在障碍,在遣词造句的时候,就要尽可能地摒弃人造物,比如说一扇窗户,就不要提及铝合金之类的词汇。
泰戈尔用着最平凡的词汇,描写着最常见的事物,却让读者默读时戚戚然。
比如:
o.6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If you shed tears when you miss the sun, you also miss the stars.
o.18
你看不见你自己,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
What you are you do not see, what you see is your shadow.
↓↓↓↓↓↓↓↓↓↓↓↓↓↓↓↓↓↓↓↓↓↓↓↓↓↓↓↓↓↓↓↓↓↓↓↓↓↓↓↓
关注微信公众号:巴学园读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