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Edge of Eternity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0-10-31 00:03: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Edge of Eternity读后感精选

  《Edge of Eternity》是一本由Ken Follett著作,Dutton Adult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USD 36.00,页数:11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Edge of Eternity》精选点评:

  ●花了俩月,终于读完了世纪三部曲。在为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着迷的同时,很开心地补了一堆世界史。

  ●看到最后我有点失去耐心,时间跨度太长,角色多,事件繁,导致最后人设有点前后不衔接,性格不饱满。我最喜欢的书写是民权运动,而摇滚浪潮却写得有点肤浅刻板。读完世纪三部曲,我得换换胃口了。

  ●没有第一部那么惊艳,尤其看到最后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不过能一口气读完一本这么长的英文原著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Cold War, additive, sex freedom, civil rights, pop singer, Vietnam war, Berlin Wall, etc. 时代热点都凑全了。

  ●冷战。虽然没有一次二次大战残酷,但思想上的转变更让我震惊

  ●忍着恶心看到40%,实在忍无可忍弃了。各种政治正确,人物脸谱化,我就只当认识了几个人名记住了几个历史事件了,史实是什么样的还得自己去查,连我这样对政治不敏感的人都觉得作者偏见太过明显了,可想而知还有多少失真的地方。

  ●跨度太大了,有点散

  ●号称只要一个晚上看完一部的三部曲,有声书前后听了半年时间。最后一部时间跨度最大,不包括最后的奥巴马当选,从1961到了1989。生离死别,波澜壮阔,受描述时代影响,也是私生活最乱的一部[捂脸]

  ●完全是抱着这是最后一本看完算了的心情看完的。同一本书里的几个人物性格特点差不多,sex scene也让人厌烦。第二部还能靠想看第一部里的人后来怎么样了支撑下去,这一部连这个都不感兴趣了。

  ●总算读完了

  《Edge of Eternity》读后感(一):索然无味

  7分。目前读了一半,读不下去了。读第一部的时候感觉很好,但总觉缺点什么,第二部愈加明显,这部有点食之无味了。今天看了亲王的2016书单,看到一段话,说出了我心中想说的。“如果说有什么不满足的话,《巨人》有点过于偏重描绘单独个人的际遇,略微欠缺对大时局的思考和价值判断。我们看到无数角色在时代大潮中起起落落,作者却不怎么提及这场大潮从何而来,又奔向何方。”

  《Edge of Eternity》读后感(二):比前两部逊色太多

  世纪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永恒的边缘》。和前两部《巨人的陨落》,《世界的凛冬》逊色太多,人物塑造扁平化,并且满满的都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恶意。

  世纪三部曲,关于英、德、俄、美几个家庭从一战到2008年几代人错综复杂的故事,有被英国贵族弄大肚子的女佣最后成为英国女议员的出彩女性,有生来富贵荣华在纳粹和东德的践踏下陨落的将军之后,有一个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列车进入统治阶层另一个流亡美国从黑帮混起到成为大财阀的俄国两兄弟……大的历史线将从一战到二十一世纪,除了中国,所有重大事件都基本囊括,西班牙内战,苏联卫国战争,德国纳粹的崛起,美国黑人反种族隔离,嬉皮和摇滚的风行。

  总而言之,这三部曲架构宏大,前两部的人物和故事也很有趣。

  三部曲皆有中文译本,可以一读。

  《Edge of Eternity》读后感(三):如读不进历史,就读小说吧!

  Ken Follett的世纪三部曲:《Fall of Giant》,《Winter of the World》,《Edge of Eternity》,实为所阅读书目中的史实巨著: 除去每部书洋洋洒洒上千页的篇幅不说,时间跨度从一战之初(1914年)一直跨越至柏林墙的倒下(1989年),涉及期间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政治事件。 2014年11月恰逢柏林墙倒下25年之纪念,第三部赶在9月出版,自有其深意。

  三大部比砖头还厚还重的小说,名为非纪实体小说,实则通过描写英国、美国、前苏联、德国的几个家庭祖孙三辈的命运交织、兴衰沉浮,悲喜交加的人生历程,串起了从萨拉热窝事件直至柏林墙的倒下这期间众多的重大历史、政治事件。祖辈(一战,第一部)、父辈(二战,第二部)、孙辈(战后,第三部)处在不同的历史时点上经历着不同的悲欢离合,生死相隔。或是战火纷飞,血雨腥风;或是政治隔膜,冷战不断;各个家庭,因为战争、政治主张或因为追求自由生活,陷入不同的情感纠葛和命运漩涡。小说利用虚构的小说人物和真实的历史人物相互对话,在真实的历史事件中虚实结合,让故事情节更有纪实体小说般的真实性。生生地给我补了一节历史大课!

  小说读到第三部的当中,正逢各种关于柏林墙这段历史的文章频发,和小说情节恰好相互呼应,更有现实感。而长篇幅对美苏两国的冷战、美国国内的民权斗争等历史事件的陈铺,都让小说凸显更多的现实意义。

  《Edge of Eternity》读后感(四):烂

  就内容来说,烂的可以了。支持我翻下去的动力大概就是想看看结局吧。好吧,我承认还有时不时蹦出来的ooxx描写,第三部里这种描写过多,大多毫无道理,对情节没任何推动作用。大概作者也知道自己写的不好,拿这个抓住读者吧。

  想必你也注意到了,时间跨度太长,想说的事情太多,作者甚至开始跨过他认为不重要的年份,即使这样叙事仍然很赶的感觉。作者也漏了几件大事,比如朝鲜战争,比如登月,比如苏联入侵阿富汗。

  写作方法上,跟前两部一样,还是POV,考虑到第三部里过多的性描写,这次真是毛片POV了。每次人物换地方或者作出一些不合理举动,我就觉得要出事,要贡献眼睛了。

  人物比第二部还脸谱化,黑人简直个个伟光正,苏联当权者就是一帮废物跟狂人,美国民主党总统高官都是好人,共和党都是傻逼中的傻逼。

  说说我特别不满意的地方。

  首先,像前面所述,这是一部充满美国左派民主党偏见的小说,请大家在看的时候注意辨别作者的美化行为跟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别,最好是不当历史小说看,对所有的事实存疑,google 一下看看真相到底是什么。我对美国历史了解也不够详细,只说我看出来的几点。肯尼迪家族被捧上天,共和党的里根尼克松贬到地下,这什么垃圾设定,举个例子,同样是搞暗杀颠覆,看看作者肯尼迪(古巴)跟里根(贝鲁特)的区别对待,一个 hero,一个 murderer。再举个栗子,本书重点之一的黑人民权运动,废除种族隔离,作者那意思你们落后的共和党阻止不了我们民主党解放黑人的步伐。但是实际上,种族隔离最大的支持者就是南方各州,而他们几乎都是民主党把持的。维基百科链接在此:吉姆克劳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民主党人是如何在该法律生效的近一百年时间里迫害黑人的(多说一句,没有美化共和党的意思,当时南方无论共和党还是民主党,主流都是支持种族隔离的)。作者极尽所能美化肯尼迪家族,有种你多提几句 Ted Kennedy 跟他那破事——查帕奎迪克事件 Chappaquiddick incident :以酗酒跟玩女人著称的 Ted 跟一年轻女子开车掉入水中,他自己游出来逃跑,第二天车跟人才被人发现,事后不主动辞职,而是促请马萨诸塞州选民决定他是否应该辞职。我还想说,作者你把JFK长期通奸对象 Mimi Alford 换成黑人几个意思啊(难道是美化JFK不是种族主义者,黑白通吃?笑)?不写强迫人家堕胎几个意思啊?不写玛丽莲梦露几个意思啊?共和党的里根总统,毕竟做了 Tear down this wall 跟肯尼迪的“我是柏林人”齐名的演讲,任内还有不少功劳,不至于被作者这么黑吧。倒是那个民主党的吉米卡特总统, 作者几乎没怎么提,大概是因为卡特总统当时国内名声不太好,实在张不开嘴夸吧,而且,既然写了贝鲁特爆炸并且一股脑把责任推到里根身上,那么为什么不提卡特没能解决德黑兰危机,救出美国人质,直接导致自己竞选失败呢?作者的偏见在卡特身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得到了体现。

  其次,古巴导弹危机,导火索是美国在苏联接壤的土耳其部署核武器,在作者的一番春秋笔法下,被各种弱化,反而成了苏联惹事,美国主持正义。土耳其的核武器也被当做临时起意的交易筹码。还有戈尔巴乔夫,真的是英雄么?前一本书评里我也说过了,我不喜欢共x主义,所以我也不是为苏联找借口。

  再次,六十年代,嬉皮士兴起的年代,配合上作者那么多性描写,绝了。所有不合情理讲不通的性,都打着 All you need is love 的旗号,不怕 Lennon 晚上敲你家门啊。比如曾经那么深情的 Walli 嘎嘣一下,性开放了,上了最好朋友的未婚妻,还不觉得自己错了,因为 All you need is love。这转变是如何完成的,一句交代都没有。嬉皮士跟摇滚跟民歌复兴,多好的题材,作者没怎么写,虽然有虚构的 Plum Nellie 乐队,但更多的是噱头,有兴趣可以看看《伤花怒放》《伊甸园之门》之类。想必现在三四十岁的人对这两本书十分熟悉吧,哈。不止美国音乐,丝毫不弱的英国音乐也基本隐身了,摊手,不知道原因。其实我更奇怪的是整部书英国基本都处于隐身状态,即使有强人撒切尔夫人。

  最后,终结于奥巴马上台。你怎么不说说诺贝尔和平奖的事情,呵呵。( 本条纯属个人感觉,不算数)

  (真正的)最后,对人物的处理。某些人可能本来仅仅是当 POV 眼睛的,比如 Cam 跟 Jasper,但是当眼睛的次数多了,出场次数多了,就显得这俩人有点主角样了,可是这俩人写得一点都不如 George 等真正的主角丰满啊。 而且对某些主要人物的最终结局,处理的很不好,比如 Dimka 跟 Tania,比如其他好几个第一本里的主角,第二本里的主角呢??

  总之呢,第三部不配跟前两部放一起,烂透了。推荐对这段历史有兴趣的同学,看看《光荣与梦想》《极端的年代》相应的部分。不要再提什么史诗了,不要再提什么通过这套书了解历史了,第三部有毒,你看到的很多是错误的历史。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Edge of Eternity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