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狂笑,半个盛唐:李白传》是一本由随园散人著作,无: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60,页数:2018-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声狂笑,半个盛唐:李白传》精选点评:
●为什么每章里都要加很多和内容没有关系,纯粹非主流的文字……作者啊,你这文字放哪本青春文学的书里都一样啊!能不能好好叙事,把事情讲清楚,不要加那么多浮华的文字!
●超长作文
●因为要讲诗歌开始要读传记。不说书中的语言风格实在是不太习惯了,整体来看,是认识了一个更加立体的李白,在我心中从高高在上的仙人成为傲骨潇洒的凡人。我说放在现代社会,李白就像一些反叛的浪漫艺术家吧。
●系统的了解了李白的一生和他的诗作,对于李白还是要读者自行去理解,作者的辞藻有些华丽,一生都为理想奔走,喜欢李白的人格魅力。
●流浪的诗人,不朽的风骨。代宗平反多添欣慰。
●越成年,越不喜欢过于花哨的语言了呢。
●一声狂笑 星辰大海
●愿你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辞藻太浮华,放在初高中,我一定喜欢的一塌糊涂。可是我现在喜欢朴实无华的文字了。
《一声狂笑,半个盛唐:李白传》读后感(一):绣口一吐,半个盛唐
李白是我最喜欢的诗人,没有之一,题目是这本书第一个吸引我的地方。随园散人的书我不是第一次读,几年前读过《半生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传》,给我的总体感觉是文字稍显华丽,内容略有空洞,《一生狂笑,半个盛唐:李白传》延续了这一特点,可读性略强。一方面是作者文字功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可能也与传记对象有关,李白这个名字本身便带有浪漫、华丽、任侠、豪迈等等等多种气质,任何华丽的文字于他而言都不为过,也不显突兀。从传记角度而言,本书按照李白的生平顺序写作,基本上以李白生命中重要的人生阶段作为划分,从年少轻狂到仗剑天涯,从逆旅人生到天子呼来不上船,从诗酒天涯到乱世漂泊,线索脉络还是比较清晰的,在我看来三星半评价更为合适,过于华丽的语言不适合传记,本书其实更偏散文一些。太白的一生没有过多地宦海沉浮,更多地是失意与无奈,当然也正是这干谒的奔波,才让诗仙之名不朽。
《一声狂笑,半个盛唐:李白传》读后感(二):碎碎念李白
李白,小时候唐诗图本里的经典选诗是与他最初的相遇,跨越千年,我遇见的是一个满腹才华,潇洒不羁,仙气飘飘的诗人,有人说他是谪仙人,我猜他一定是个浪漫的人,他入过道籍,能舞一手好剑,他有很多朋友,与杜甫的忘年交情另人感动。始终找不到喜欢李白的理由,却也不必找,我一直是随着心喜欢他。随园散人,他笔墨之下的李白,是天生的傲才,流连山水浪寄诗酒,他是一个流浪诗人。 历史的尘土里,李白的潇洒,不是无忧无虑的洒脱,他始终抱着修业治国之志,却无处施展,赏识之人遍布天下却没有为他停下来的伯乐,且又他在那样的时代里,庙堂的池水不是小小的布衣角色能轻易搅动的,到底也怪不得他们。仔细想想,他的潇洒是融在他骨子里的魅力,散发魅力的是他壮志无酬的潇洒,郁郁心伤的潇洒,诗酒会友山水抱怀的潇洒,失意帝王转身挥袖的潇洒,星耀之下举杯邀明月的潇洒,或许这潇洒李白也不想要。自负如他,狂傲如他,不羁如他,诗的博宏清丽,酒的酣畅淋漓,剑的光影重叠,道的仙义登堂……没有这些就不是完整的李白。至少,那哈哈大笑不痛不痒的背影不是枯脊的,我们看见的是一个带着光的丰盛的白衣血骨,我辈岂是蓬蒿人充满了自信,但有了深处的酸苦寒凉,才是李白啊。 不用知道太多,知道他内心一角已经令人惊叹,保留一个神秘的李白,一个拂了衣袖出口成就千古名句的李白,开元盛世的浮沉里他最耀眼,他最仙。
《一声狂笑,半个盛唐:李白传》读后感(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写史不可学此子
事实上,不过是学了些魏晋文章的皮毛,空有光鲜的辞藻,细细纠来,败絮其中耳。
本指望从中读出余光中先生诗中那种:“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的盛唐狂傲之气,却是深深的失望了。
文字堆砌无端,个人主义横行。想从中梳理出诗剑仙李白的生平居然都十分困难。
一如:芦花被下,卧雪眠云,保全得一窝夜气;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离了万丈红尘。
诸如此类的句子,真真平白辱没了诗仙之名。
索性便自己写吧
盛唐是诗人的盛唐、诗仙太白,余光中说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犹记得《妖猫传》里,得力士脱靴,李白“绣口一吐”,就是一首浪漫精妙的诗。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的诗才,历代文人多有赞誉。
晚唐诗人皮日休说李白的诗:“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
宋代曾巩说:“子之文章,杰力人上。地辟天开,云蒸雨降。播产万物,玮丽瑰奇。大巧自然,人力和施?又如长河,浩浩奔放。万里一泻,末势尤壮。大骋阙辞,至于如此。意气飘然,发扬俦伟。”
清代的诗论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里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
天宝四年(745) 春,李白回到了东鲁。除了饮酒,便是写诗,日子很是散淡。就这样,诗酒摇曳,从春天来到了秋天,杜甫悄然而至,李白立即从瑟瑟秋风里走了出来。
这段时间,他们同游东鲁,醉眠秋月之下,一觞一咏,尽是文人雅趣。深秋,结束了同游共饮酒的日子,他们再次分别。临别时,李白为杜甫设宴践行,写诗《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从此一别,关山无限,他们再未见面。他们在后来的许多年,只能以诗来表达知己间的深情。杜甫涉及或者写给李白的诗有二十余首,李白写给杜甫的仅有四首。
于是,人们总说,他们之间的情感不对等,其实,这主要是性格使然。李白这个人,不太牵绊于个人情感,可以说,他比杜甫洒脱。
天宝十年(751)春,李白重游梁园,并在这里娶宗楚客的孙女为妻。宗楚客是武则天从姊之子,曾在武周和唐中宗时期三次拜相。
这是李白第二次正式婚姻,仍是入赘,但李白毫不在意。夫人温柔贤惠,而且也是好道之人,与李白可谓是志同道合。
关于这段婚姻,后来人们还杜撰出了一段佳话:李白醉酒梁园,挥笔在墙上写下那首著名的《梁园吟》,然后便带着醉意离开了。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
不久,宗氏来到这里看到墙上的诗,十分欣赏,便花千金买下那面墙壁,不让梁园的人把诗擦掉。
这就是“千金买壁”,虽是杜撰,但故事所含的文学意味还是让人愉悦。夫人与李白很恩爱,那些坎坷岁月,夫人始终不离不弃。
宝应元年(762)秋,李白病情加重,他将平生著作手稿交给李阳冰,托付他整理编集并为之作序。后来,李阳冰不负所托,编成《草堂集》,并写了《草堂集序》:当时著作,十丧其九。
很遗憾,飘零一世,未能成就功业,诗文大部分散失。尽管如此,李白的人生已经足够丰盛。
宝应元年十一月,李白在当涂病逝,享年六十二岁。他去了,诗还在,一个时代的性格就此终结。
李白早已远去,世间之事,与他再无瓜葛。但诗酒之间,他已被岁月典藏。
《一声狂笑,半个盛唐:李白传》读后感(四):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 附人物生平思维导图
高绿丝原创,转载需授权随园散人的文笔了得,在文章中可见一斑。处处都有着诗一般的语言描述,可见其文化底蕴之深厚。在这儿,我仿佛知道我们为什么要从小背诵古诗词,小的时候死记硬背,并无法了解其中的美学、文学。长大了,当你在某一处发现某一句诗词时,你会惊叹中国文化的美妙。
霓裳(ní cháng)羽衣舞:是一种唐代的宫廷乐舞。为唐玄宗所作之曲,用于在太清宫祭献老子时演奏。安史之乱后失传。
杜甫眼中的李白:
1.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任公子钓鱼:出自《庄子.外物》,庄子通过这篇寓言中告诉我们:有远志的人必须有所舍才能有所大成,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得胸怀大志,朝着既定的目标一直走下去,持之以恒,狠下工夫,才会到达胜利的彼岸。
1.少年时即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自荐干谒想进入仕途时的受挫。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3.入赘许家为婿遭到非议时的态度。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4.仕途不如意从长安回到安陆后的生活。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5.因常醉酒,对妻子有所愧疚,调侃写的诗。
《赠内》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6.唐玄宗下诏让李白入京,临行时李白写的诗。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7.在皇帝身边为唐玄宗和杨贵妃写诗助兴。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8. 身为御林待诏时的生活写诗。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9.李白在向唐玄宗请辞后临行前写的诗。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被流浪到夜郎时路过江夏(今武昌)时所作的诗。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黄鹤楼闻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11.获赦后的李白在白帝城写的。
《朝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牝鸡司晨(pìn):指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
干谒(yè):指为某种目的而求见。
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迹。
弱冠:男子20岁,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兵燹(xiǎn):指的是因战乱而遭受焚烧破坏的灾祸。
尾生抱柱: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一般用以比喻坚守信约。出自《庄子·盗跖》。
转喉触讳:指一说话或一写文章就触犯忌讳。
野无遗贤:汉语词汇,非成语,是有才能的人都受到任用。指任人唯贤,人尽其才。出自《尚书·大禹漠》。
蹭蹬(dèng ):路途险阻难行。比喻遭遇挫折。
马嵬坡: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唐玄宗处死杨玉环,于是唐太宗忍痛让人把杨贵妃带到佛堂用绳子勒死。
皮里阳秋:是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