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家族》是一本由鲁敏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页数:1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虚构家族》精选点评:
●书单
●#鲁敏# 风景殊异的世界文学地图,场景浸入式的阅读指南
●作家鲁敏的阅读/荐书札记,小而美的薄薄一本,又按照不同主题、内容、场景划分了篇目。和之前读《在别人的句子里》的感受类似,都是专业人士的私人阅读旨趣,鲁敏显然比陈以侃要友好很多。她不是译者出身,和普通读者一样读的是译本,再加上女性的细腻直觉,和身为作家的写作水平,这些文字灵动、俏皮、深情、诚恳,是能够吸引到读者迅速标记、打卡、阅读并完成认同的。
●看见鲁敏跟我一样有永远都读不完的某些书,简直要窃喜,虽然我跟她在文学的口味上似乎不大一样,当然也存在一定重合啦
●凑了不少书单…
●荐书导读之集子,字字是真,篇篇精当而且诱人。「反正生而为人,总归为奴」,这本正是一位书奴掏家底样的自白。——「所有的果实都不会白白成熟,也不会默默腐坏。」
●可做下年书单来看
●读作家随笔或者读后感之类的好处便是在于可以了解以前从未了解过的作家,正如六度分割理论。总之这是很真实的阅读分享与体验。
●对外国文学隔膜已久,读这书,真是水过鸭背,读后就忘。挺好,现在就想读读这类做不了批注、写不了感想的书。
《虚构家族》读后感(一):重度阅读症患者的驳杂书单
若说前一册或许无情,这一册则有点像是广义上的情书:写给经典、写给阅读的情书。要知道,不管表面的物质构成、肉身迁移或情感来往如何热闹,人类在本质上都是孤独的,在麻绳一般漫长的独处中,真正感到幸福的时光像喜马拉雅山顶上的空气那样稀薄,而这稀薄幸福中的氧气部分,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都是来自阅读。这纯粹的幸福感,我真的不愿独擅,遂怀着傻大个儿般的赤诚之心,要把这些感受肆意分享出来。或者也可以把阅读理解为一种社交,安全、高效且最令人愉快的社交途径。“我们阅读不是因为我们不能认识够多的人,而是因为友谊是如此脆弱,如此容易缩减或消失,容易受时间、空间、不完美的同情和家庭生活及感情生活种种不如意事情的打击”——不能更同意布鲁姆先生的这句话了。
《虚构家族》读后感(二):书单记录
读作家随笔或者读后感之类的好处便是在于可以了解以前从未了解过的作家,正如六度分割理论。比如杜鲁门-卡波特和他的《蒂凡尼的早餐》《冷血》和《圣诞忆旧集》;马洛伊-山多尔的《烛烬》和《伪装成独白的爱情》等。V.S.奈保尔的《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桑顿怀尔德《我们的小镇》和《圣路易斯雷大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别名格蕾丝》和《盲刺客》;库尔特·冯内古特《五号屠场》和《冠军早餐》;安妮·普鲁的《船讯》;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撒旦探戈》;萧红《呼兰河传》;乔纳森·弗兰岑《自由》;菲利普·罗斯《凡人》;库切《耻》;珍妮弗·伊根《恶棍来访》;卢克·莱恩哈特《骰子人生》;哈维尔·马里亚斯《如此苍白的心》;蒂亚·奥布莱特《老虎的妻子》;吉姆·克雷斯《死》;丹纳《艺术哲学》;杜拉斯《阻挡太平洋的堤坝》;塞林格《抬高房梁,木匠们》;赫拉巴尔的《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奈吉尔·巴利《天真的人类学家》;《巴黎烧了么?》;鲁西迪的《午夜之子》;格雷厄姆·格林《一支出卖的枪》;罗曼·加里《来日方长》;多克特罗《拉格泰姆时代》;伊斯梅尔·卡达莱的《谁带回了杜伦迪娜》;角田光代《第八日的蝉》;总之这是很真实的阅读分享与体验。
《虚构家族》读后感(三):我愿循着一路墨香前行
文学的奇妙之处大概在于——你此刻正在看的作家和你曾经看过的某个作家之间有着奇妙的因缘际会,而当你看之前并不曾知晓。看到神似之处,你惊觉:原来ta的创作灵感来自这里~你发现了这个被传承和重新创造的情节,猜测着作家是怎样腾挪跌宕地构思和铺排,最终完成了眼前的这部作品,好像发现了一个只有你和作家两个人知晓的秘密,这一刻,仿佛时空交叠,你与写作者在昏暗的灯光下目光短暂地交汇,你不禁嘴角上扬,然后贪婪地继续阅读下去。
寻着鲁敏的阅读足迹,我把许多外国文学的优秀作品如礼物般放进了珍藏的柜子里,待我一一拆开蝴蝶结,品味这沁人心肺的墨香。
其实,一直以来自然的阅读体验都表明我不太喜欢随笔,前段时间读了余华《差距》让我更觉读作家的散文简直是浪费生命,可这一次我的确深深地沉醉于鲁敏的散文里了,说不上来是因为她灵性又饱含真情的语言让人痴迷,还是她所在又力图把我们拉进去的那个私密乖谬但十足可爱的文学世界太吸引人,总之这本属于一读起来就不想放下的那种。而且很私心地说,鲁敏在书里开了一份很好的文学史经典之外外国文学书单,那个繁复而有趣的文学世界,是当下的我目力所不及的地方。
第一本很喜欢的作家随笔,是为记。
《虚构家族》读后感(四):书单 - 鲁敏《虚构家族》
以下为《虚构家族》中所推荐的大部分书籍,有45本。绝大部分没有看过。感谢鲁敏的导读。待读书架上又堆上了新垛。
作家的阅读和普通读者的阅读,在需求上就是不一样的,比如满足审美感受,比如学习技艺。所以真希望能有人针对普通读者做文学尤其是小说阅读的引导,关注点我以为放在这些方面就好:精神熏陶,对真善美和一些美好情操的培育滋养;拓展情感体验的广度和深度;增强个人的感受能力;打开情感和生活的视野。
那些卓越的小说大多写的是生活失败的各种故事。我想这大致和生活的真相相关:美好的人生固然不易,但被毁坏的人生则满眼皆是;能拥有少些毁败的平凡人生似乎都是异常难得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羡慕,往往只能在浅薄的通俗或网络文学中寻找,而这些作品往往是——不仅营养匮乏而且过甜有毒——让人在幻觉中意淫。我们无法向优秀或伟大的作家定制我们需要的读品,作家也似乎往往与俗世的幸福为敌。我所设想的另一份书单,真的是一件困难的事。
这个书单整理在这里,只是为了挑着读几本。肯定是读不完的。也不必读完。
圣诞忆旧集8.6[美] 杜鲁门·卡坡蒂 / 2009 / 译林出版社肖像与观察8.2(美)杜鲁门·卡波蒂 / 2014 / 上海译文出版社伪装成独白的爱情8.5[匈] 马洛伊·山多尔 / 2015 / 译林出版社烛烬8.6[匈] 马洛伊·山多尔 / 2015 / 译林出版社圣路易斯雷大桥8.5(美)桑顿·怀尔德 / 2013 / 译林出版社盲刺客8.8[加拿大]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 2007 / 上海译文出版社使女的故事8.3[加拿大]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 2017 / 上海译文出版社别名格蕾丝8.8[加拿大]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 2016 / 上海译文出版社五号屠场8.7[美] 库尔特·冯内古特 / 2018 / 译林出版社冠军早餐 囚鸟8.6(美)冯内古特 / 2007 / 译林出版社船讯9.1[美]安妮·普鲁 / 2015 / 人民文学出版社温柔之歌7.5[法] 蕾拉·斯利玛尼 / 2017 / 浙江文艺出版社撒旦探戈9.0[匈牙利] 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 / 2017 / 译林出版社呼兰河传8.9萧红 / 2015 / 天津人民出版社凡人8.5[美] 菲利普·罗斯 / 2020 / 上海译文出版社耻8.1J.M.库切 / 2003 / 译林出版社恶棍来访7.8[美]珍妮弗•伊根 / 2012 / 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骰子人生8.2[美] 卢克·莱恩哈特 / 2012 / 上海译文出版社如此苍白的心7.9[西] 哈维尔·马里亚斯 / 2015 / 上海文艺出版社宁静海8.1[匈牙利] 巴尔提斯·阿蒂拉 / 2011 / 人民文学出版社死8.0吉姆・克雷斯 / 2003 / 译林出版社遛鸟女7.2迪迪埃·德库安 / 2000 / 外国文学出版社三个六月7.8(美)格拉丝 / 2007 / 译林出版社身着狮皮8.7[加拿大] 迈克尔·翁达杰 / 2020 / 上海文艺出版社抵挡太平洋的堤坝8.7[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 2014 / 上海译文出版社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8.8[美] J. D. 塞林格 / 2018 / 译林出版社天真的人类学家9.0[英] 奈杰尔·巴利 / 2003 / 上海人民出版社中性8.2[美] 杰弗里·尤金尼德斯 / 2008 / 上海译文出版社自由8.4[美] 乔纳森·弗兰岑 / 2012 / 南海出版公司午夜之子8.4[英] 萨曼·鲁西迪 / 2015 / 北京燕山出版社一支出卖的枪8.1[英] 格雷厄姆·格林 / 2010 / 上海译文出版社来日方长9.0罗曼·加里 / 2010 / 人民文学出版社传染病屋8.2[英]吉姆·克雷斯 / 2007 / 译林出版社阿斯彭文稿8.0(美)亨利·詹姆斯 / 2012 / 上海译文出版社周末7.9[德] 本哈德·施林克 / 2010 / 上海译文出版社冷皮8.2(西班牙)阿尔韦特·桑切斯·皮尼奥尔 / 2009 / 译林出版社拉格泰姆时代8.5E.L.多克托罗 / 2015 / 上海文艺出版社安德鲁的大脑7.3[美] E.L.多克托罗 / 2017 / 上海文艺出版社布鲁克林的荒唐事8.2[美]保罗·奥斯特 / 2018 / 九州出版社神谕之夜8.1[美] 保罗·奥斯特 / 2007 / 译林出版社谁带回了杜伦迪娜(修订版)8.5[阿尔巴尼亚]伊斯梅尔·卡达莱 / 2018 / 花城出版社马尔特手记8.6[奥]里尔克 / 2011 / 上海译文出版社鳄鱼街8.5[波] 布鲁诺·舒尔茨 / 2010 / 新星出版社第八日的蝉8.1[日] 角田光代 / 2009 / 江苏文艺出版社夕子的近道7.8长嶋有 / 2009 / 译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