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登月第一人》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0-10-15 20:4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登月第一人》读后感1000字

  《登月第一人》是一本由[美]詹姆斯·汉森(James R. Hansen)著作,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5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登月第一人》读后感(一):60年代版“钢铁侠”告诉你登月不是骗局

  2018年10月,Ryan Gosling主演的《登月第一人》在美国上映,早早订票约朋友去华盛顿周边弗吉尼亚的影院看了这部期待已久的电影。我是个科幻迷,对航天故事自然颇有兴趣。但不难想见,这部电影用到的传记片讲述手法,让观影过程倍感拖沓乏味。我身边的朋友甚至一度酣睡...

  对于当时的政界、科学界的疑虑,以及科学探索造成的生命危险,电影描述难以做到全面完整。大家更多在意的是Ryan Gosling的演技。但对于喜爱航天和历史的人们来说,书本才是更好了解登月事件全貌的渠道。

  浦睿文化出品的这本阿姆斯特朗本人授权的电影原作传记,详尽描述了美国60年代“星球大战”计划和登月计划的前前后后。本书细致还原登月全过程,讲述阿姆斯特朗本人被选为登月第一人的原因,以及他在月球看到的不明飞行物到底是什么,还有关于“登月是美国对全人类骗局”的讨论。

  在日前“钢铁侠”Elon Musk的SpaceX助力NASA九年以来,再次完成载人航天任务,并领跑商业载人航天赛道的当下,郑重为所有爱好航天科技的读者推荐这本《登月第一人》。

  《登月第一人》读后感(二):翻译一塌糊涂

  

读过后,发现这本书的译文小毛病数不胜数,漏译四处可见,而且常常会犯一些挺低级的错误,比如分不清on the front of 和 in front of 的区别。

看书中这个句子:

最大的窍门是,舱门大开,你面向登月舱后部,跪下并向后滑动,脚先出舱。随后是背包,背包让你的背部变高,因此你需要伏低,但你也不想破坏你面前的东西。所以,要小心处理这种尴尬的局面,尽可能地避免损坏物品。

对应的原文是:The technique was to get the door wide open and face the rear of the lunar module cabin, then kneel down and slide backwards, allowing your feet to go out through the hatch first. Then you had to get around the backpack. The backpack extended quite a long way above your back. You needed to get quite low but then you also had things on the front of you that you didn't want to damage. So it was a matter of doing that kind of awkward procedure with as much care as possible so as not to damage.

上张图,让大家对当时宇航员面对的难题有些直观印象。

能想象到宇航员的姿势吗?他跪在地上,面对的就是登月舱的地板,面前有什么东西?

而且译者和相关编辑的英语基础好一点的话,就不会分不清on the front of 和 in front of了。

in front of 才是在某某人面前

on the front of 是指在某某的正面,看个例句:

I spilled some mustard on the front of my jacket

我的茄克衫前襟溅到了些芥末酱。

具体在这本书里,就是说宇航员的太空服正面有一些设备装置,宇航员跪下来伏低时要小心别把那些装置弄坏了。

至于句子中其他的翻译问题,大家可以对照着看,比如 awkward procedure 能不能译成“尴尬的局面”?比如“尽可能小心”(as much care as possible)为什么不能直译?

再比如说,这种书里面有相当多的术语,需要经常查证资料,一不小心就会失足。

译文: 阿姆斯特朗专注于出舱,因此行至登月舱舱口时,忘记拉紧舷梯北侧的吊索、部署模块化装备储存盘。

So intent was Armstrong on his egress technique that when he got out onto the small porch of the LM, he forgot to pull the lanyard just north of the ladder rigged to deploy the swing-action Modular Equipment Storage Assembly.

我么先来说说这个句子中与专业无关、只与语言有关的翻译错误,注意加黑部分。

he forgot to pull the lanyard to deploy MESA

请问,MESA是deploy还是没有deploy呢?当然是没有。

deploy MESA 是pull the lanyard这个动作的结果, 这层关系要在翻译时反映出来

再来说句中的专业词汇部分:

small porch of the LM 是什么?在维基百科中的Apollo Lunar Module有很清楚的解释:

an attached platform (informally known as the "porch")

搜索网络也不能找到示意图,porch就是图中你能看到的一块延伸出的平台。

再来说说Modular Equipment Storage Assembly是什么东西,是译文中的“模块化装备储存盘”所描述的东西吗?

Modular Equipment Storage Assembly简称MESA,是下面这模样的:

黄色金属箔包裹住的,就是MESA

MESA 名叫“模块化设备装载组件“,装有宇航员在月球上活动时需要的工具物资,未放下来之前是” 安装在登月舱侧面“。

说真的,这样的翻译才叫一塌糊涂呐!

再来看译文中下面的一句话:

休斯敦很快注意到此疏忽,并提醒他。尼尔向后退了一点,拉动部署手柄。

Quickly noticing the omission, Houston reminded him about it, and Neil moved back a bit to pull the deployment handle.

问题出在”尼尔向后退“

再次插入历史照片:

我们从前文中早已明确知道,阿姆斯特朗从登月舱下来时,采取了倒着走的方式。

那么,在这种姿势下,“尼尔向后退”,他距离登月舱是更远了,还能碰得着deployment handle?

这是光从中文阅读角度就能感知到的错误。

move back 在这儿的意思是 To return to a previous location or position 回到原先的地方,所以为了避免歧义,要采取增补的翻译方法,译成”尼尔朝着登月舱走上去一点“,或者”尼尔沿着梯子走上去一点“

再看一个句子:

电视摄像机的画面是黑白的。

这句不用看原文就该知道错误在哪里,应该译成“这台电视摄像机拍摄下的画面是黑白的”。

这本书的翻译和编辑真是对历史太不了解了,以为1969年的摄像机还附带了显示屏,能看见画面?

阿波罗登月时使用的摄像机

再来看一句译文: 正析摄像管使用低速电子束进行光敏马赛克扫描。

如果不去深究,不去查资料,不去动脑,肯定会觉得这句话没什么问题。

来看看原文:Essentially, the orthicon was a pickup tube that used a low velocity electron beam to scan a photoactive mosaic.

先说结论:photoactive mosaic在专业上有其译名,叫”感光嵌鑲幕“。

在一本名叫《20世纪大发明》(杨政等编著)的科普读物中,介绍了这类摄像机的工作原理:

兹沃里金光电摄像管的特点是电子扫描装置,它有一块所谓 的“感光嵌镶幕”,这是由许多小光电管嵌镶而成的,用摄影透镜 把图像摄到“感光嵌镶幕”上,然后,用电子束在“感光嵌镶幕”上 依次进行扫描,这样,小光电管中就会依次激发出一个一个对应的 电流。对应电流的强度与产生电流的光的明暗成比例,图像明暗 变化也随之对电流产生对应变化。如此得到的电流再通过真空管 进行放大,就可供电视广播使用了。

不知道这本书的翻译和编辑知不知道我们为何需要翻译图书?需要翻译代替读者做一些查证搜索的工作,将原文中的知识点理清,再用顺畅的语言呈现在读者面前。如果翻译和编辑不求甚解,那么求求你们还是别来糟蹋书了!

接着看接下来的一段:

“我记得,当我第一次走出登月舱,走到门廊上,拉下把手,打开模块化装备储存盘时,巴兹打开了一个给相机供电的断路器。我问休斯敦他们是否在拍照。他们回答说,是的,但照片是颠倒的。我可能是所有听过这段对话的人当中最惊讶的一个,因为我没有指望他们能拍到一张照片(在任何飞行前模拟中都没有拍到)。”

“When I first exited the lunar module out onto the porch and pulled the handle to release the MESA table, as I remember it, Buzz turned a circuit breaker powering the camera. I asked Houston if they were getting a picture and they said, yes, they were, but it was upside down. I was the most surprised guy probably of anybody listening to that conversation, because I did not expect them to get a picture [none had been obtained during any preflight simulation].”

看到这儿,我真觉得这本书的译者和编辑是金鱼吗?只有3秒钟的记忆力吗?

前面出现camera的时候,都是tv camera或者television,因此懂得翻译成”摄像机“;现在出现camera单个词,就要翻译成”相机“喽?我真是服了。

下面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是问休斯敦方面 是否收到了画面(get a picture),休斯敦方面说收到了,但画面颠倒。于是阿姆斯特朗感到惊讶,因为本没有指望他们会收到画面,因为在飞行前的任何一次模拟中都没有收到过画面。

而porch 要理解成 ”平台“在前文中提过了。我只是纳闷,这本书的经手人到底有没有带上脑子,谁家的登月舱会带个”门廊“??

“打开了一个给相机供电的断路器”,打开断路器顾名思义即切断电路,电路都断了何来供电?原文是 turned a circuit breaker powering the camera,首先turn可以是turn on或turn off,其次powering...是turn动作的结果,并非修饰breaker。“为相机供电的断路器”看一眼就知错

  《登月第一人》读后感(三):登月第一人:在月球表面,他曾见过最好的浪漫

  现代人已经习惯低头捡拾满地撒落的六便士,很少抬头看向距离我们40万公里遥远的月亮了。

  我们忙着应付自己的小生活,没时间关心庞大宇宙。

  还好有微信——

  打开微信可能是普通市民为数不多的几次能燃起对宏大事物热情的时刻,当你看到这个熟悉的画面:

  一个黑色小人站在发光的地平线边缘,面对着天空中那颗明亮的我们似乎再熟悉不过的美丽星球。

  和大多数人的想当然不同,这不是人为经过精心制作的图片,而是一张真实拍摄的照片。

  微信开屏页使用了NASA在全世界范围公开的第一张完整的地球照片“蓝色弹珠”,这是人类第一次从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全貌。

阿波罗17号宇航员在月球上

  1972年12月7日,在远离地球四万五千公里的阿波罗17号上,哈苏相机为这颗我们居住的静谧星球留下了第一张浪漫的肖像。

  4天后,阿波罗17号在月球着陆,这是人类最后一次载人登月。此后至今42年间,再也没有人踏上过月球表面。

  “鲍勃,我是尤金,我正站在月球表面,并迈出了人类在此的最后一步。历史会记得今天美国所接受的挑战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塑造。”

  说出这段话的宇航员尤金·塞尔南,成为历史上最后一位踏上月球的人类。

从月球到火星-NASA人类登月五十周年纪念

  从1961年到1972年,历时11年,耗资255亿美元,阿波罗计划帮助美国达成了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就,迅速成为世界航天霸主。

  从阿波罗7号到阿波罗17号,6次载人登月飞行任务成功,共计12位宇航员踏上月表,对月球进行了多次取样和实地考察,其收获的科技成果带来了深刻影响,人类至今受益。

  比如你常用的微波炉、功能用防火服、冻干食品技术、便携无线真空吸尘器等发明,这些都是从太空技术中演变而来。

  听起来十年间太空探索的进展似乎突飞猛进,其实充满了困难和惨剧。

  直到1969年阿波罗11号搭载人类第一次成功登月,整整前8年,几次登月计划宣告失败,多位宇航员不幸牺牲,美国在焦灼等待。

  打破登月僵局,最受万众瞩目的,无疑是第一次实现人类登月的阿波罗11号和“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

“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在月球登陆,美国东部夏令时(EDT)下午10时56分,阿波罗11号指令长阿姆斯特朗率先从“鹰”号登月舱走出,他将左脚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

  这一幕吸引了超过100万人在发射现场集聚,而全世界有创纪录的6亿人观看了现场直播。

阿波罗11号的3位宇航员

  7月24日,3位宇航员返回地球,受到了超级英雄般的欢迎。

  他们降落在北纬13度19分,西经169度9分的海里,尼克松总统亲自登上回收船欢迎他们返回地球。

尼克松在隔离舱外,返回地球的宇航员需先接受隔离

  在美国本土,巨大的欢呼和庆祝之外,伴随着劳民伤财的登月计划,始终存在反对声和抗议,民众走上街头,表达对政府和NASA的不满。

  在经过不计成本的疯狂投入后(1966年达到了美国联邦政府总预算的4.5%),阿波罗登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随后为了节省经费骤然急刹车。

  回顾这场狂飙10余年的登月狂热,其发端堪称魔幻——

  1957年10月4日,苏联宣布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赫鲁晓夫宣布:“我们必须发出大声音,是的,发出更大的声音。”

  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绕地球一周,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

散发微笑魅力的加加林

  2011年约翰·F·肯尼迪总统图书馆公布的录音带和文字记录显示:

  自加加林进入太空之后,美国与苏联进行登月竞赛,主要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而不是出于科学原因。

  美国人不相信其他国家能够在空间技术上超越自己,这件事让他们既震惊又害怕。

  人类已经成功进入太空,只剩下登月了。没有什么是比登月更强大的证明。

  从肯尼迪总统(1963年被刺杀)刚就任开始,到后来继任者约翰逊继续支持阿波罗计划,并在尼克松的任内成功实现了登月,美国人的目标明确,就是要在1960年代结束前抢在苏联前面登上月球。

  登月计划的“动机不纯”存在于美苏两国冷战的大背景下,也掺杂着政治家的野心。

阿姆斯特朗的航天服被收藏

  因此,从一开始,登月就讲了一个经典的美国故事,充满了冒险精神:

  60年代初,即使是美国科学家,别说太空漫步,他们对航天器对接都毫无头绪。

  阿波罗11号的3位宇航员登舱前,技术人员还在抢修土星5型火箭的一个故障。

  此前火箭燃料泄露的问题一直存在,但是NASA有信心解决,所以一边安排宇航员登舱一边抢修。

活着回来全靠运气?

  发射当天,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科林斯三人从休息室前往指令仓时神色从容。

  他们知道任务可能会失败,但并不知道总统办公室已经提前为他们拟好了悼词,一旦任务失败就在新闻发布会上使用。

  命中注定,这两位登陆月球进行和平探险的人,将在月球上安息……在今后的夜晚,每个人仰望明月的时候,都会想到那里有一个角落,已经成为永远的人类世界。

  在美苏太空竞赛过程中,牺牲并不罕见。

  就在两年前,阿波罗1号的三位宇航员因为导线短路,电火花引燃,被活活烧死在指令舱中。

牺牲的宇航员格里森、爱德华·怀特、罗杰·查菲

  抢修及时完成了,三位宇航员升空。但随后他们面对的,是多处存在的故障和各种不确定事件。

  指令舱和登月舱在太空完成分离之后,科林斯留在指令舱中绕月球环行,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则启动了鹰号的推进器开始下降。

  他们很快意识到:“飞过头”了:

  向月面降落时,表明计算机过载的警报器开始响起,鹰号多飞了4秒,登月点会偏离计划若干公里。

  导航计算机出现了若干次异常的程序警报,在休斯顿的太空中心,指挥官史蒂夫·贝尔斯面临着一刹那间的关键抉择——是否终止登月计划。

  由于紧急关头的一句“继续”,贝尔斯获得了总统自由勋章。他后来承认,是“凭着直觉”允许阿姆斯特朗尝试登月的。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两人先后踏上了月球,在月表活动两个半小时,取得月芯和一些月表岩石标本,拍摄了照片。

  他们回到登月舱后,准备重新起飞时,发现不小心折断了一个连接引擎的断路器开关,如果无法修复,登月舱将无法点火。

  在紧急时刻,奥尔德林找到了一支圆珠笔进行连接,这支笔救了他们的命。

  似乎就是这样不专业,技术故障和操作失误频频出现,而解决问题一半靠人的急智,另一半只能听从天命。

  包括所有参与计划的科学家,宇航员,甚至刚刚为登月计划专门成立的NASA在内,没有人明确知道登月该如何达成,但他们的总统在全世界面前表了美国的决心。

  后来的结果我们都知道,登月不只达成了美国式成功,更是达成了全人类级的成就。

  即使过去半个世纪,今天我们依旧会惊叹于这项任务的伟大、梦幻与唯一。

人类登月是骗局吗?

  自1972年“阿波罗17号”登月之后,早已过去半个世纪,51年时间里野心勃勃的美国再也没有重返月球。

  许多人开始怀疑人类登月不过是一场惊天的骗局,美国并没有真正登上月球,一切照片甚至直播都是虚假的,在地球上“演”出来的。

  对阿波罗计划的怀疑在早期就开始传播,早在1968年12月阿波罗8号环绕月球时,一些传闻就开始了。

  大部分疑点针对NASA发布的月球照片和影片提出——

  为什么照片里看不到满天繁星?

  美国公布的宇宙影像一片漆黑,月球没有大气层,按理说可以拍到星星。为什么一颗也没有?

  为什么国旗能展开飘扬?

  在阿姆斯特朗成功登陆月球后,一面美国国旗被插在月球表面。在直播中,能看到国旗在颤动飘扬。

  每个人都知道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没有空气,风从哪里来?这怎么解释?

  为什么脚印和车辙能留下清晰痕迹?

  怀疑论者认为奥尔德林的脚印过于“清晰”,不合常理。

  在近乎真空的无水环境中,月球表面是干燥的沙土地,上面踩出的脚印痕迹应该非常淡的,只有在湿润的泥土上踩出的脚印才会很深。

  为什么阿波罗宇航员能行走沉稳?

  在太空不受重力控制,大多数物体漂浮在空中。阿波罗号两位宇航员在太空行走的姿势却看起来非常扎实,甚至尝试跳起来不足1米,原因是什么?

  也有人质疑登月相关影响资料的画质,他们看到物体影像有多重阴影,发现照片有两个光源,怀疑是摄影棚的灯光效果。

  在《登月第一人》里,阿姆斯特朗回应了这个质疑:

  “照片是不真实的,并非因为实际情况不真实,而是因为电视技术和画面质量给了它一种叠加的非真实图像。”

  考虑到过去40年来所有关于登月的阴谋论,都说登月画面像是在沙漠里某个遥远的电影制片厂伪造的电视节目,阿姆斯特朗说:“我不得不说,它看起来就是人造的。”“这当然不是计划好的。如果我们有能力更清晰地进行记录,我们肯定会选择这么做。”

  从古至今,人类带着原始和本能的好奇仰望星空,就在阿姆斯特朗迈开那一小步之后,征服宇宙的星辰大海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这本新书《登月第一人》正是“登月第一人”阿波罗11号指令长阿姆斯特朗的传记。

  为什么选择阿姆斯特朗?

  登月过程失误操作连连发生,成功是偶然?

  一夜之间,超级英雄,成名后怎样恢复人间生活?

  所谓月表拍摄的影像证据是真是假?

  阿波罗计划是否真的存在?还是美国精心营造的一个世纪谎言?

  以上问题书里都给出了答案

  历时5年,采访超50小时,两度获得普利策奖提名的传记作家詹姆斯·汉森用近500页的详尽内容,试图还原人类第一次登月全过程,揭秘阿姆斯特朗传奇而普通的一生。

  1969年,阿波罗11号在月球成功着陆,阿姆斯特朗迈出了自己的“一小步”和人类的“一大步”。登月第一人就此成为传奇。

  詹姆斯·汉森从阿姆斯特朗的家族史开始,讲到他的童年、初恋、婚姻生活、丧女之痛、飞行生涯,直到后来的登月全过程以及超级英雄成名后的私生活。

  深入挖掘阿姆斯特朗的过去和现在,揭开其神秘而光辉的面纱,呈现了一个和我们一样呼吸、奋斗与生活的人——他也低调内敛害羞,其实总想逃开英雄的光环。

  从筹备甄选到发射升空,记录阿波罗11号登月全过程——即使风险百般,依旧要跌跌撞撞冲向壮丽太空。

  半个世纪前,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克服困难,和月球进行了至今为止最亲密的接触。

  既然困难重重,为什么要执着于登月?每个人过好自己生活就行了,为什么要关心月亮?

  因为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迈出的第一步,先是人类踏足了月球,其次才是美国人成功登月。

  也因为,每个匆匆走路的人,抬头看到美好月色,为之停驻的那一刻,除了感叹它的美,都会有一点好奇。

  古往今来,关于月亮,永远存在着神秘学和美学交织的故事。只有走得近了,才看得清。

  《登月第一人》读后感(四):永恒的纪念——你所知与不知的登月第一人

  你是否听过这样一个笑话?

  阿波罗11号人类首次登月任务中,完成舱外活动后,尼尔·阿姆斯特朗在重返登月舱前说了一句神秘的话:“祝你好运,戈斯基先生。”

  多年来,很多人好奇阿姆斯特朗口中的戈斯基先生是谁,阿姆斯特朗对此总是微笑以对。

  1995年,在佛罗里达州的一次演讲中被问及这个故事时,他终于回答了记者的问题。戈斯基先生已经去世,因此他觉得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

  他小时候与一个伙伴在后院打棒球,他的朋友打了个飞球,球落在邻居的卧室前。

  他的邻居是戈斯基夫妇。

  当他弯下腰去捡球时,小阿姆斯特朗听到戈斯基太太对戈斯基大喊:“你想要口交?可以啊。隔壁的孩子能够在月球上行走时,我就跟你口交。”

  1969年,阿波罗11号在月球成功着陆。

  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迈出了自己的“一小步”与人类的“一大步”。

  登月第一人就此成为传奇。

  让我们一起祝戈斯基先生好运。

  这个能够在月球上行走的孩子是什么来头?

  他的名字登上了佛罗里达州彭萨科拉的海军航空荣誉大厅。

  他被授予国会金质奖章,该奖章由美国国会授予“那些对美国历史和文化产生影响的人”。

  他去世后被追授詹姆斯·希尔终生太空成就奖,这是总部位于科罗拉多州的非营利组织太空基金会授予的最高荣誉。

  各种机构都以阿姆斯特朗的名字命名。在美国,有十多所小学、中学和高中都以他的名字命名,世界各地都有街道、建筑、学校和地区以他的名字命名。1969年,民谣歌手约翰·斯图尔特录制了歌曲《阿姆斯特朗》,以纪念尼尔本人和他在月球上迈出的第一步。2004年10月,尼尔的母校普渡大学宣布,该校新的工程系建筑将被命名为“尼尔·阿姆斯特朗工程大厅”。

  国际天文联合会在尼尔去世前几年恰如其分地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个月球陨石坑——“阿姆斯特朗”陨石坑。

  美国海军宣布将其第一艘“阿姆斯特朗级”舰艇命名为“R/V尼尔·阿姆斯特朗号”。

  2014年,原NASA德莱顿飞行研究中心更名为阿姆斯特朗飞行研究中心。

  在太空基金会进行的调查中,尼尔一直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太空英雄。2013年,《飞行》杂志将他列为“51位最伟大的航空英雄”之首。

  然而,他的所有荣誉也许都比不上他最最璀璨的头衔——登月第一人。

  20世纪60年代,地球上有超30亿的人口。第一个摆脱地心引力登上月球表面的,为什么偏偏是他?击败了30多亿人的他,曾立于金字塔尖的他,一定是个超凡脱俗的、常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天选之子吧?

  其实未必。

  阿姆斯特朗自然有其傲人的优秀品质与天赋——《登月第一人》的作者詹姆斯·汉森盛赞阿姆斯特朗拥有“敬业、乐于奉献、独立、渴求知识、自信、吃苦耐劳、果断、诚实、创新、忠诚、乐观、自尊、尊重他人、正直、自立、谨慎、明断”这些核心特质,但汉森笔下的“阿姆斯特朗”不仅仅是一座人类航天航空时代的丰碑,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欢笑也有悲伤的人。揭开阿姆斯特朗光辉的英雄面纱,他也是一个和你我一样呼吸、奋斗与生活着的人。

2004年6月,传记作家詹姆斯·汉森与尼尔完成《登月第一人》手稿审阅后,在印第安山尼尔家门口与尼尔的合影。

童年与学生时代:内向又酷酷的学霸

  童年的小尼尔·阿姆斯特朗是个寡言乖巧,还有点害羞的孩子,有着与年龄不符的冷静、自制和诚实,并且从小就是个学霸。

尼尔开蒙特别早,3岁就能看懂街边标志了。他在沃伦上小学一年级时,就已经读过100多本书了。一年级下半学期,尼尔转学至莫尔顿乡村联合学校,之后又转至圣玛丽斯学校。老师发现,尼尔读着四年级学生才能读懂的书籍。因此,他跳级进入三年级学习。同年秋季入学时,时年8岁的尼尔就已经进入四年级就读了。尼尔的成绩名列前茅。尼尔在距家6个街区的布鲁姆高中上学,数学、科学和英语成绩非常优秀。与外界一些对布鲁姆高中的评分系统的误解相反,尼尔从未考过低分。

  他的童年好友科特乔分享了他们儿时的一件趣事:

我说:‘来,尼尔!尝点C12H22O11。’令我惊奇且害怕的是,尼尔抓起一把就塞进嘴里。我尖叫道:‘快吐出来,有毒!’尼尔说:‘C12H22O11是蔗糖。’我答道:‘我知道,但我觉得你不知道。’那是最后一次,此后我再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事情是我知道但尼尔不知道的了。

  你也许不知道,尼尔考取飞行执照的时间要早于他取得驾照的时间。

  阿姆斯特朗15岁时开始攒钱报飞行课,17岁时,他已进行了两次穿越州境的自驾飞行——第一次是租用一架艾龙卡的飞机飞往辛辛那提的伦肯机场,全程往返约350千米,这是他参加海军奖学金资格考试的航程;第二次是他飞行约480千米至印第安纳州的西拉法叶去预报名普渡大学的课程。

  看到一个十几岁的男孩从飞机上下来加油,然后开始向校园走去,你大概可以想象西拉法叶机场工作人员有多么惊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阿姆斯特朗确实像“别人家的小孩”,但是酷酷的那种。

军事生涯:成长历练中的雄鹰

  阿姆斯特朗11岁时,日本突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他加入家乡俄亥俄州沃帕科内塔小镇一支自称“狼群巡逻队”的小队,成为一名童子军,为政府提供侦察信息。

上桑德斯基“狼群巡逻队”(俄亥俄童子军第25队;右上角的男孩是尼尔·阿姆斯特朗),摄于1943年10月。

  他的军事生涯正式开始于18岁半。

  高中时的阿姆斯特朗听说了美国海军航空学院4年奖学金项目,该奖学金项目被称为“霍洛威计划”,要求学生完成7年的学业:在美国海军认可的任意一所学校学习2年,再服3年兵役,之后继续完成后2年的大学学业。

  最终,他被普渡大学录取。1949年2月,尼尔在普渡大学进行了4个学期的学习后,进入海军接受飞行训练。1952年9月,他回到大学时,才刚满22岁。

“我真的老了,”他笑着说,“我回到大学时,孩子们看起来很年轻!”

  成为海军后,尼尔加入第51战斗机中队,即大名鼎鼎的VF-51猎鹰中队。

20岁的海军少尉尼尔·阿姆斯特朗进入黑豹战斗机。

  作为海军飞行员,阿姆斯特朗有过数次死里逃生的经历:

在不受下降速度影响时,黑豹战机中的英国制史坦利22G型弹射座椅能使飞行员从150米高度以上的地方弹射出后仍可存活。阿姆斯特朗的猎鹰中队是首个使用这种弹射椅的中队,而此次也是他首次弹射逃生。尼尔本打算落入水中,但由于判断错了风向而向内陆飘去,落在了一片稻田里。除尾骨骨折外,尼尔没有其他处受伤。他刚从地上爬起来,一辆吉普车就从K-3区方向开来。尼尔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吉普车里坐着的是他在飞行学校的室友古德尔·沃伦。古德尔当时是一名海军中尉,在浦项机场执行任务。他告诉阿姆斯特朗,他听到海岸线外传来爆炸声,该爆炸声是朝鲜在海湾所埋设的地雷被引爆所致。如果尼尔的降落伞未偏离,那他很可能会降落在一片致命的雷区中。埃塞克斯号舰载机所发生的最大灾难并非在战场上空,而是在其甲板上。1951年9月16日,第172战斗机中队的一架F2H女妖战斗机紧急降落……由于疏忽,这架重达8吨的女妖号以接近240千米/小时的速度撞上了甲板。这架喷气式飞机撞穿所有的防撞护栏后,撞入一排刚为返航战机腾出空间的飞机中。部分飞行员和机长尚未离开飞机。这些飞机立刻爆炸,升起巨大的蘑菇云——有些飞机刚加满约3800升的高辛烷值气体燃料。埃塞克斯号的前飞行甲板陷入火海……此次撞机的后果极其惨烈——4人被烧死,还有5人被火焰包围,向下跳入海洋20米深处,却面临着海面上一片烧着的航空汽油。拖车将这架可恶的女妖号和其他几架着火的战机推入海中,飞机中还躺着已死去的年轻飞行员。几小时后,大火被扑灭时,已造成7人死亡,16人严重受伤,8架喷气式战机化为灰烬。万幸的是,载着满满的燃料和超过2吨炸弹的天袭者号安全地停在另一侧甲板上。当日,阿姆斯特朗担任中队值班军官。根据规定,他应待在准备室内。……阿姆斯特朗险些在9月3日的飞行中丧命,他认为自己很幸运。此外,若非在女妖号坠毁当日担任中队值班军官,阿姆斯特朗很可能就身在甲板上的一架黑豹战机中。

  阿姆斯特朗是幸运的。也许冥冥之中有月球的神秘力量默默守护着这个年轻的地球人,等待他有朝一日在月球表面厚厚的尘土上踏下那轻盈而又意味深长的一步。

  但凡他在任何一次意外事故中遇难,人类的历史都将改写。至少,历史教科书中“登月第一人”的英雄姓名不会再是尼尔·阿姆斯特朗。

  汉森写道,

如果尼尔·阿姆斯特朗未能成为一名海军飞行员,他也不会成为登月第一人。

  阿姆斯特朗在海军生涯中得到的不仅仅是数次驾驶战斗机与侦察机的丰富飞行经验,更是意志与胆量的磨炼。

众望所归——成为NASA宇航员

  阿姆斯特朗离开海军后,成了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的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试飞员。他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积累的飞行知识与优秀表现使他有机会结识了诸多在日后对他成为宇航员产生重大影响的朋友。

爱德华兹是试飞员的梦寐以求之地。1947年10月,声障在那儿得以突破,最新且最具革命性的实验性飞机——X-1A、X-1E、X-3、X-5、道格拉斯D-558-2、YRF-84F、F-100A和YF-102——也是在那儿被研发,这些飞机的飞行速度可达2马赫及以上。

  1962年4月18日,NASA正式宣布开始接受一批新宇航员的申请。尼尔4月27日才知道这件事。

  第二组宇航员的遴选小组成员之一是飞行研究中心的飞行模拟专家迪克·戴,阿姆斯特朗与他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戴从爱德华兹来到休斯敦,成为载人航天中心机组行动处的助理处长。戴负责所有宇航员的训练项目,并担任宇航员选拔小组的特设秘书。据戴说,阿姆斯特朗的宇航员选拔申请提交已经超过了6月1日的最后期限:

……后来,沃尔特成为休斯敦太空任务小组的行动主管。我和他都想让尼尔申请。尼尔的申请时间超过了约1周,但他在爱德华兹表现出色。截至那时为止,与第一组宇航员相比,他无疑是最符合条件的飞行员。我们想让他申请。

  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的飞行研究员兼美国太空计划的创始人之一小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克拉夫特也言:

……沃尔特·威廉斯认为阿姆斯特朗是一名一流的飞行员。我们见到他时,吉尔鲁斯、我和其他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感觉。

  他将成为一名优秀的宇航员。

  于是,1962年9月初,尼尔在爱德华兹的办公室工作时,接到载人航天中心宇航员办公室主任迪克·斯雷顿的电话。

迪克开门见山地说:“嗨,尼尔,我是迪克。你还对宇航员小组感兴趣吗?”“是的,先生。”阿姆斯特朗回答说。“好吧,你通过了宇航员小组的选拔。这个项目即将开始运行,因此你需要调整一下自己的计划,16号之前来报道。”

  就此,尼尔·阿姆斯特朗正式成为NASA的宇航员。

登月任务前的试水:双子星8号

  1965年9月,阿姆斯特朗受命担任双子星8号指令长。与阿姆斯特朗搭档的是宇航员大卫·斯科特。

双子星8号是美国载人航天计划的第14次航天任务,绝对值得人们期待。双子星8号的基本目标是为登月做准备。

  就是在这次对日后的登月至关重要的任务中,阿姆斯特朗再次遭遇生死危机,那也是美国太空项目进行至当时首次发生这类可能致命的事件。

双子星8号传来一句惊心的话语:07:17:15斯科特:我们遇到了严重的问题。飞船......飞船在翻滚。我们现在与爱琴娜号脱离了。……阿姆斯特朗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我们的飞船变成了一个旋转的陀螺,其中旋转速度最快的是我们的密封槽。仪表显示,我们的翻滚速度已达20度/秒。但我们所有的翻滚速度指示仪指数都超出了测限,因此我们的翻滚速度显然超过了20度/秒。翻滚速度超过360度/秒时,我非常担心我们会失去视物能力,当我向上看火箭发动机的控制仪时,什么都是模糊的。我想,我可以通过将头控制在一个特定的角度,将视线专注于控制仪。但我也知道,我们必须在丧失视力或者意识前,迅速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被装进一个旋转的陀螺中,在外太空中高速旋转,这在常人根本难以想象。但身为优秀的NASA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即便在如此危急的时刻也不被允许仓皇失措,仍需保持理性,直面危机,尽力保住性命,保住飞船,甚至继续努力使此次双子星任务顺利完成。

  危急之中,阿姆斯特朗总算是不负众望,果断做出应对。

此时,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启用飞船的另一套控制系统。

  最终,因飞船返回控制系统点火成功,飞船得以稳定下来。阿姆斯特朗最终得以使飞船停止翻滚后,他与斯科特抓紧时间向休斯敦控制中心汇报解释了事情的经过。

  休斯敦控制中心要求他们立即终止飞行并于太平洋西部溅落。一艘位于约6小时航程外的驱逐舰将驶向该溅落区。

用尼尔的话说,“溅落不算太差”。一架C-54救援飞机迅速抵达,海军潜水员进入水域,在飞船周围系上一个巨大的浮力环。接下来就是等待莱奥纳德·梅森号驱逐舰驶达。这段等待时间里,两位宇航员因强烈的呕吐感受尽折磨。斯科特(左)和阿姆斯 特朗站在莱奥纳德·梅森号回收舰的甲板上。

  尼尔如此评价双子星8号任务的失败:

我当时非常沮丧。我们并未完成所有的任务,我们也浪费了大卫原本可以进行舱外行走的机会,我们花了纳税人很多钱,却未能让这份付出物有所值。我很难过,我知道大卫和我一样。

  他们被莱奥纳德·梅森号将送至冲绳,随后返回肯尼迪航天中心。

  双子星8号任务就这样在一片争议声中落下帷幕。

首位宇航员之争——NASA的“宫斗”?

  尼尔·阿姆斯特朗的一生中有一个关键问题。这个问题从1969年起,至今还在引发质疑、猜测和争议。

  这个问题就是:登月舱内的两名宇航员中,NASA为什么选择阿姆斯特朗成为首个登上月球的人,而非巴兹·奥尔德林?

  登月第一人注定会名垂千史,而另一位与登月第一人一起登上月球的同样优秀的宇航员则很少为普罗大众所熟知,甚至很可能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逐渐销声匿迹——想一想,巴兹·奥尔德林与尼尔·阿姆斯特朗这两个名字,哪个听起来更如雷贯耳,哪个听起来只是一个普通的英文名字?

  所以,谁将成为人类史上第一个踏上月球表面的人——这可不是一个让谁去请客户吃餐饭那样简单的决定。这之间必定存在波折、痛苦、挣扎与冲突。

1969年4月22日,尼尔和巴兹在休斯敦接受训练。1969年初的几个月,奥尔德林相信他将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他是这么解释的:“简短的航天史中,都是飞行指令长在飞船中指挥,他的搭档负责出舱走动。我原以为我会先于尼尔出登月舱登月。”几家主要的大都会报纸刊登了由一名记者撰写的标题为“奥尔德林将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的文章。阿波罗9号溅落后的几天,巴兹听到有传言说将会有一个不同的“结果”。此前,他一直对自己将成为首名登月者充满信心。后来,他通过载人航天中心的秘密情报得知,首位登月的人已被确认为阿姆斯特朗,而不是他。起初,他对此消息感到困惑不解。然而,当巴兹听说NASA想让尼尔主导登月只是因为尼尔是平民,而不是军队服役之人时,他非常生气。奥尔德林试图抑制自己不断累积的挫败感,但他没有成功。巴兹的父亲一如既往地对他施加压力。就像是要赶在父亲之前一样,巴兹先联系了他同为宇航员的伙伴,如艾伦·宾和尤金·塞尔南等人。他认为,二人毕竟是阿波罗10号和阿波罗12号的登月舱驾驶员,会对他的遭遇感同身受。然而,巴兹的私人谈话不仅没有对他是否作为首位登月的人的地位做出建设性的改变,反而让人觉得,他一直致力于幕后游说,想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据尤金·塞尔南说:“奥尔德林快为谁将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而疯狂了。有一天,他像一只愤怒的鹳鸟一样扑扇着翅膀来到我在载人航天中心的办公室,拿着各种图表和统计数据,争辩着他认为显而易见的事情——作为一个登月舱驾驶员,他才应该是阿波罗11号上第一个从舷梯上下来的人,而不是尼尔·阿姆斯特朗。我和尼尔共用一间办公室,巴兹来办公室时,尼尔正在训练。我觉得巴兹的论点既无礼又可笑。自从他知道阿波罗11号将进行首次登月尝试后,他就一直想借此留名青史,但每次都遭到其他宇航员愤怒的目光和低声的辱骂。我真搞不懂,尼尔怎么能忍受这么长时间的胡言乱语后才告诉巴兹别再出丑了。”

  奥尔德林想成为登月第一人的渴望真可谓司马昭之心,他自身也无遮掩之意。那么,在奥尔德林为“登月第一人”这个头衔汲汲营营、四处奔走时,最终成为登月第一人的阿姆斯特朗又在做什么呢?

而作为这一任务的指令长,尼尔正在埋头苦干,集中精力做自己的工作。克拉夫特:“这个人应该是尼尔·阿姆斯特朗。尼尔是独一无二的,他沉着冷静、寡言且绝对自信。我们知道,他就是林德伯格那类人。他不会自大,并且从未产生那种自大的想法——‘啊!我要成为第一个登月的人!’——尼尔从来不会这么想。尼尔最多也只可能说,他想成为第一个月球上的试飞员或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奥尔德林迫切想要得到这份荣誉,他的心思人尽皆知。而尼尔却什么都没有说。他并不想把自己推到聚光灯下,这不是他的做事风格。因此,这样一个沉默寡言、言辞温和且英勇无畏的尼尔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阿姆斯特朗大概是身体力行地告诉所有人,做好你份内该做的事,其他的功名褒贬自有人评说。

任务进行时——这一次,真的要飞向月球

  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的3位宇航员被空调车载至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即将带着他们升空的是土星5号运载火箭。

据阿姆斯特朗的报告,“飞行过程中的风景非常美丽”,就个人而言,他希望升空过程能更平稳些:“土星5号第1级火箭噪音巨大,在低空时尤为明显……但在这半分钟内,我们听不到收音机内传来的任何声音。”……此时,宇航员感受不到任何振动,甚至听不到发动机运转的声音。事实证明,土星5号的第2级和第3级与大力神号的任何一级相比都更显优越。迈克尔·柯林斯后来描述了土星5号早期颠簸的上升过程:“这就像一个紧张的新手驾驶着一辆宽敞的汽车行驶在一条狭窄的小巷,车轮时不时前后颠簸着。”随后,土星5号上面的两级开始变成一个“温和的巨人”,“像在玻璃表面飞行一样平稳且安静”。

  自完成各自的双子星号飞行任务以来,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都是首次有机会再一次体验到失重的神奇。指令/服务舱驾驶员迈克尔·柯林斯对三人在失重状态下的形态作了个十分可爱的比喻:他们就像

3只白化的鲸鱼在一个小水箱里,我们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慢慢移动,但还是撞上了仪表盘......我们每次撞到飞船壁上,身体都会反弹,往某个我们不想去的方向移动,我们不得不挣扎着回到原来的位置。

  这是柯林斯完成任务、顺利回到地球后所说的打趣话。但前往月球的征程可远比3只鲸鱼笨拙蠕动的艰辛要可怕得多。

  飞往月球的旅途是一帆风顺的吗?不是,宇航员们历经了多次令人汗毛倒竖的警报。

04:06:38:22(指阿波罗11号任务开始第4天6小时38分22秒时),一盏黄色警示灯亮起,登月舱内数个电脑程序发出警报。尼尔紧握通讯开关,声音中带着一丝急迫,呼叫休斯敦:“电脑发出了警报。”3秒后他补充道:“1202程序警报。”在接下来的4分钟里,1202警报灯又亮了两次。此时,鹰号离月球表面只有约915米。在第3次1202警报发出7秒后,新的1201警报响起,情况变得更加紧张。

  月球就在前方。胜利就在前方。

  此刻预示着危险的警报响起,阿姆斯特朗是选择中止任务、返回地球,还是坚持任务、背水一战?

“只要一切顺利,我就会继续前进。从来没有哪次任务在现在这种情况下中止。同时,在此高度中止任务也会带来高风险。除非没有其他选择,否则我不想这么做。我觉得,继续是最好的选择。我也一直在听从地面的指挥,我对他们所能提供的信息和帮助给予高度的尊重。当你如此接近月球表面时,为什么要仅仅因为警报灯亮起、提醒你可能出现问题这样的原因,就将自己置于中止任务这样一个危险境地?”

  好在,早有准备的任务控制中心很快意识到1202和1201警报不会导致危险:

收到!你们可以继续任务。

  鹰号继续前进。

  目标——月球。

着陆:人类的一大步

  1969年7月20日周日下午4:17:39(美国东部时区,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0:17:39),阿波罗11号安全着陆。

04:06:45:58 阿姆斯特朗:休斯敦,这里是静海基地。鹰号已着陆。“我记得,当我第一次走出登月舱,走到门廊上,拉下把手,打开模块化装备储存盘时,巴兹打开了一个给相机供电的断路器。我问休斯敦他们是否在拍照。他们回答说,是的,但照片是颠倒的。我可能是所有听过这段对话的人当中最惊讶的一个,因为我没有指望他们能拍到一张照片(在任何飞行前模拟中都没有拍到)。”站在梯子的顶端似乎一点也不危险。“你感到自己非常轻,因此如果可以扶住一处,就可以控制好自己,缓缓地下来。因此,我从未担心自己会从梯子上摔下去。”布鲁斯·麦坎德利斯接替欧文·加里欧特,成为舱外活动地面通讯员。04:13:22:48 麦坎德利斯:好的,尼尔,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你从梯子上下来了。04:13:22:59 阿姆斯特朗:好的。巴兹,我刚刚查看了是否可以重新回到第一阶梯子上,支柱没有陷入过深,但仍可以撑起。04:13:23:10 麦坎德利斯:收到。04:13:23:25 阿姆斯特朗:我要进行一次完美的小步跳跃(回到第一梯级)。04:13:23:38 阿姆斯特朗:我现在下到梯子底部了。登月舱脚垫只下陷至2.5~5厘米。地面情况很好,近看像是粉末,非常细。04:13:24:13 阿姆斯特朗:现在,我要离开登月舱了。全世界数百万人在电视机前观看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阿姆斯特朗踏出第一步、登上月球的那一刻。人们看着从40万千米外传回来的黑白电视画面,等着尼尔右手扶着梯子,左脚蹬着靴子,终于踏上月球,中间仿佛隔着永恒。晚上10:56:15(美国东部时区),即格林威治标准时间02:56:15,他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根据NASA的官方声明,他在任务开始后第4天13小时24分20秒迈出了这一步。04:13:24:48时,也就是晚上10:57(美国东部时区)前几秒,尼尔说出了他那句永恒的名言: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随着这著名的“一大步”的宣言,阿姆斯特朗的荣耀到达了高潮,且终其一生,甚至世世代代永不谢幕。

尼尔·阿姆斯特朗的私生活

第一段婚姻

  尼尔与第一任妻子珍妮特相识于普渡大学。彼时,尼尔刚从朝鲜半岛回来,是名22岁的大三学生;而她是个18岁的大一新生。珍妮特的冷静从容、聪明才智、美貌和活泼的个性吸引了尼尔。

一天,尼尔在校园里散步时偶然遇见了珍妮特。尼尔向来不是个善于社交的、积极的追求者。她回忆说:“我们认识3年后他才约我出去。婚后,他的室友才告诉我,尼尔第一次见我之后,就回去告诉他室友,我就是他要娶的那个女孩。尼尔并不是一个急性子。”与尼尔不同,珍妮特是个充满活力和自信的女孩。尼尔的弟弟迪恩于1953年来到普渡大学求学。他记得,自己认识珍妮特远比尼尔早,他说:“珍妮特就像小辣椒一样泼辣。她会直视你的眼睛,她有着丰富的肢体语言,她会双臂交叉地问你:‘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二人于1955年订婚,当年珍妮特大三。1956年1月28日,两人举行婚礼。

1961年,在加利福尼亚州杜松山的小木屋中,26岁的珍妮特·希伦·阿姆斯特朗充分利用她的厨房。

痛失爱女

  尼尔与珍妮特婚后养育了3个孩子,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但他们的小女儿对尼尔来说,却是一段永远放不下的悲伤与沉痛。

  年幼的凯伦(尼尔与珍妮特亲切地将女儿昵称为“穆菲”)患上脑癌,于1962年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3岁,还来不及感受父母的爱,也没来得及看到爸爸飞向另一个星球的英雄背影。

  大概是悲伤太过沉重,尼尔选择封闭自己的感情,不论多么尖利的痛楚,都只能在没有其他人的时候,一个人一点一点咽下去。

为了纪念尼尔的女儿,飞行研究中心在她的葬礼当日停飞了所有测试飞机。格蕾丝·沃克记得尼尔非常坚忍,几乎没有流露出任何情感,而珍妮特则明显非常悲痛。格蕾丝想拥抱尼尔,但又忍住了。他封闭了自己的情绪。认识阿姆斯特朗的人说,他从未提起过他女儿生病和死亡的话题。事实上,他几个最亲密的同事说,他们不知道尼尔曾经有过一个女儿。毫无疑问,凯伦的死令尼尔心如死灰。他的妹妹琼回忆道:“那是一段可怕的时光。我想他的心都碎了。他觉得自己对凯伦的死负有责任,不是直接的责任,而是因为他体内可能有某种基因造成了这种结果。”1959年,全家出游时,阿姆斯特朗抱着凯伦。

第一段婚姻的终结

  完成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后,阿姆斯特朗回到地球。英雄的奥德赛之旅已然结束,但阿姆斯特朗的人生还在继续。向来为人低调的阿姆斯特朗选择离开NASA,重回普通人的生活。

  1971年8月,尼尔从NASA辞职,前往辛辛那提大学,成了一名教师。

  在他生命随后的日子里,他还曾任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全国发言人,加入过里尔喷气式飞机公司董事会、辛辛那提燃气电力公司的董事会等,并与通用钟表公司(美国塔利工业公司子公司)和美国银行家协会、塔夫特广播公司的总裁兼董事长小查尔斯·梅赫姆建立了商业联系。

  2002年,尼尔退休。

  1989—1990年期间,珍妮特与尼尔的婚姻危机爆发。两人正式分居。

珍妮特对尼尔的失望随着她对自己生活的越来越不满而增加。她试图帮助尼尔将生活变得更有条理,但没能够成功。“他需要帮助,而我帮不了他,他也确实不想让我帮他。我想,是因为他不想生我的气,或者他不想让我生他的气。”“我不能再这么生活下去了。他会对每件事的方方面面进行观察,有时候我们会一起讨论。而我会告诉他:‘大胆做吧!’但他不能,或者就是不去做。”“我们是一家人。我们还有了孙子。对我而言,做出这一决定既漫长又艰难。这并不容易,我哭了3年才离开他。”珍妮特迟迟没有决定,因为“孩子们还在。我经常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生活能够慢慢改善”。“我了解这是他的个性,只是我再也无法忍受这种个性了。”“你就不能做点什么吗,尼尔?”他的朋友哈里·库姆斯问道。“是的,我不能,”尼尔回答,“珍妮特不要我们了。她不想再过那种生活了。”库姆斯说:“他陷入了严重的抑郁。这很可怕。他只会坐在那里盯着桌子一动不动。我问他:‘有什么进展吗?’他说:‘孩子们都很支持我,但我没有看到她要回头的迹象。’这段时间大概持续了两三年。”迪恩证实,尼尔变得非常沮丧。“他一直恳求她回头。”

  尼尔与珍妮特的感情危机的部分原因大概在于尼尔不善于表达情感的性格。性格奔放的珍妮特渴望丈夫的关爱与陪伴,但忙碌的丈夫不仅没有时间陪伴她和孩子,甚至可能不曾吐露过一丝炽热的爱意。含蓄内敛的尼尔或许很像上一辈的中国老人们,他们不会每日高调地大声宣布“我爱你”,他们只是默默地在那里;他们相信,懂的人自然懂。

  可是珍妮特不懂。珍妮特需要的是大胆说出来的直白的听得见、摸得着的爱。

  这样性格的两人的婚姻难以避免地走向分崩离析。

重燃生命之火:第二段婚姻

  如果幸运,一个人将从灰烬中磐涅重生。

  对尼尔而言,他的自我救赎始于遇到卡罗尔·海尔德·奈特之时。

1992年夏天,他们二人共同的朋友保罗和萨莉·克里斯汀森在辛辛那提郊区俱乐部举办的高尔夫锦标赛前的早餐会上秘密安排了二人的见面。卡罗尔坐在这位著名的宇航员旁边,感到很尴尬,她没说什么便早早离开,去照顾她生病的母亲。尼尔送她下车。“几周后,我和儿子安德鲁在后院时,我听到电话铃响了,电话那头一个非常安静的声音说:‘你好。’我说:‘是谁?’这个安静的声音说:‘尼尔。’我说:‘尼尔是谁?’他说:‘尼尔·阿姆斯特朗。’我说:‘哦,有事吗?’‘你在干什么?’‘嗯,我和我儿子正在砍一棵死掉的樱桃树。’“尼尔说:‘让我来。’我回答:‘好,你知道我家住哪儿的,就在保罗和萨莉家对面。’‘好的,我马上就来。’35分钟后,一辆皮卡停在车道上。安德鲁开了门,尼尔手里拿着电锯站在那里。安德鲁回到厨房,说:‘门口那是谁?’我说:‘哦,我忘了告诉你。’”

  1994年,尼尔和珍妮特离婚。后来,卡罗尔和尼尔就结婚了。是卡罗尔陪伴尼尔度过了余生。

“尼尔和我相处得很好,因此我们的夫妻关系非常和谐。”那些在阿姆斯特朗第2次婚姻时才认识他的人一致认为,卡罗尔做了很多让尼尔非常开心的事情。尼尔去世前几年与卡罗尔一起游历了世界各地,其中包括南极洲。

尾声:陨落

  2012年8月25日周六,尼尔·阿姆斯特朗因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并发症在辛辛那提郊区一家医院去世。尼尔·阿姆斯特朗的一生就此画上句号。

  《登月第一人》一书有一个安静而甜蜜的结尾,就像一曲甜甜的摇篮曲般陪伴尼尔沉沉睡去。

艾米丽·佩里5岁时遇到了阿姆斯特朗。那是2001年夏天,阿波罗11号曾经的指令长已经71岁了。艾米丽是尼尔最好的朋友之一科特乔·索拉科夫的孙女。“这是我的钟,这是我的灯,这是我的镜子,这是我的一些书。这本书是《小熊维尼》,这本是《睡美人》,这本是《灰姑娘》。这是一本关于尼尔·阿姆斯特朗的书。他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然后她停下来,思考了一会儿,看着那个来她家拜访的老人,说道:“哇!你也叫尼尔·阿姆斯特朗。你想让我给你读他的书吗?”尼尔大方地笑了笑,然后坐在她的床边。“我很想听你读书,艾米丽。可以不必是这本书,《小熊维尼》《灰姑娘》或《睡美人》都可以。”“不,我想给你读阿姆斯特朗这本书,因为书名和你的名字一样。这本书不厚,但真的很有趣。我读给你听。”孩子爬上他的膝盖,整理好裙子,打开书读起来。很明显,她很自豪能够给外公的好朋友讲述登月第一人的故事。

  不知道这个可爱的小女孩是不是唤起了尼尔心中早逝的小女儿的记忆——在这位年迈的老人心中,这份曾经沉重到扛不起来的伤痛也许已经变为淡淡的忧郁,变轻薄了,但弥漫在一张一合的每一呼吸中。

  也许珍妮特对尼尔的怨恨是有道理的。身为宇航员的他没有时间陪伴家人,且尼尔从小便是沉默寡言、不善于表达情感的人,他不会给妻子准备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也不会每天抱着孩子,告诉他们爸爸是那么爱你,爱你直到月亮再回来。

  但也许沉默的爱反而是最最深沉的。

  瑞恩·“高司令”在根据《登月第一人》原书改编的同名电影中饰演阿姆斯特朗,影片里的阿姆斯特朗在静海基地留下了女儿凯伦的手链。身着宇航服的高司令看起来如此高大,就像所有的父亲一样;但尽管外表看起来波澜不惊,他的背影又是那么孤独与哀痛。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也许需要到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1/6之地——才能得到暂时的舒缓吧。

  但是,真实历史中的阿姆斯特朗在静海基地里留下的并非女儿的手链。

  他留下的到底是什么呢?

  去看看《登月第一人》这本书,书中自有答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登月第一人》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