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古埃及《亡灵书》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10-15 20:3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古埃及《亡灵书》的读后感大全

  《古埃及《亡灵书》》是一本由商务印书馆著作,118出版的2020-7图书,本书定价:468,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埃及《亡灵书》》读后感(一):《古埃及〈亡灵书〉》:死亡不一定是结束,而是追求重生的旅程

  

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这是获得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寻梦环游记》的经典台词。它说明了墨西哥亡灵节对死亡的认识:真正的死亡并不是医生宣布的脑死亡,而是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离开了世界。

对于死亡,大众普遍有两种认知。

第一种认知:人死了,灰飞烟灭,什么都没有了。

显然,墨西哥人对死亡的认知属于第二种:人死了,将会去另一个世界。

至于什么样的世界,代表人类文明的四大古国则有不同的看法。

古印度的佛教根据死者生前的业力,或升入极乐世界,或坠入地狱;古巴比伦信奉多神教,死亡接受神的审判,该去哪就去哪;中国道教则认为死亡是一件自然的事,死者回归元气了,回归大自然;而位于四大文明古国之首的古埃及人,对死亡的认知有点复杂,得慢慢地、细细地说说。

古埃及文明始于公元前5450年,止于公元639年,前后跨度长达6000余年,对后世的古希腊、古罗马、犹太等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古埃及人认为,死亡并不一定是结束,只要做好了准备,就可以重生。为此,古埃及人发明了两样东西:木乃伊和《亡灵书》。

木乃伊的制作方法属于技术层面,想要探索古埃及死亡文化还是得从保留来的《亡灵书》入手。

国内对古埃及《亡灵书》译注最值得信任的书籍,应该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金寿福《古埃及〈亡灵书〉》。

金寿福教授,1991年赴德国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埃及学和文化史学家扬•阿斯曼,2000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埃及学博士学位。2012年获得埃及政府颁发的埃中文化交流贡献奖状和奖章。

金寿福教授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直接阅读圣书字的人之一,而《亡灵书》正是用这种古老的语言——圣书字所写。还有,金寿福教授选择的是迄今为止最权威的译本:当今研究古埃及文宗教领域的泰斗——瑞士埃及学家贺尔农于1900年出版的《亡灵书》。

《古埃及〈亡灵书〉》全书由新版序、前言、导论、190篇的经文、名词解释、参考文献、译名对照和索引组成,书中还在相应的章节插入200余幅象形文字图片,美轮美奂,阅读感极为舒适。

通过《古埃及〈亡灵书〉》这本书,读者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古埃及人为死亡所做的准备及其意义。

一、木乃伊:重生的生理准备

古埃及人死后九十天内,尸体就会被送往纯净之屋制作成木乃伊。木乃伊的最大作用是相对完好地保存尸体,防止尸体腐烂而消亡。

古埃及,就是现在的中东地区,一年四季太阳当空照,为木乃伊的保存提供了气候条件。

木乃伊具体的制作方法:切开尸体,取出内脏放进四个罐子中。四个罐子的盖子分别代表荷鲁斯的4个儿子:依姆塞提,守护肝;哈皮守护肺;杜瓦姆太夫,守护胃;凯伯塞努夫,守护肠子。

空腔用椰酒和香料清理干净,用干燥的泡碱干贮。浸泡七十日,再把内脏归于原位,然后在尸身上涂上松脂、羊毛脂、腊等再用白色裹尸布捆绑,最后放入长方形或人形的棺材。

有时,木乃伊制作师会用石头制作的呈蜣螂形状的心脏代替。因为,古埃及人一方面相信蜣螂的繁殖能力强,具有重生的功能。另一方面则担心在接受来世审判时,原心脏揭发主人生前犯下的罪恶,那么将无重生的可能,而蜣螂形状的心脏则没有这个担忧。

古埃及人为什么要将尸体制作成木乃伊呢?

金寿福教授在《古埃及〈亡灵书〉》导论里说,古埃及人制作成木乃伊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理由有二。

其一,人们希望木乃伊能防止尸体腐烂,为死者的灵魂提供一个栖息之处。

其二,根据神话传说,冥界之王奥里西斯之所以能死而复生,正是因为他的妻子伊西斯将其尸体制作成木乃伊。

退一步说,古埃及人朴素地认为,人的尸体就像前一年收获中留下的种子,如果尸体腐烂了,那么,人就将腐烂的种子一样,失去了重生的机会。

二、《亡灵书》:为灵魂的重生而战

在古埃及人的认知里,第一次死亡是生理上的死亡,第二次死亡是被冥界之王奥西里斯主持,42个陪审神判定死亡,是真正的死亡,是永远的消亡。

因此,想要获得重生,至为关键的是通过奥西里斯的来世审判。

可是,通往来世审判庭的路上艰难险阻,妖魔鬼怪出没,死者必须过五关斩六将,披荆斩棘,所向披靡才有到达目的地。

为了顺利闯关,死者生前就得为自己准备好《亡灵书》,或者死者家属准备。这些文字最初由王室人员专用,是刻在金字塔内墓室和棺材上的铭文,逐渐被非王室人员盗用改编以后被抄写在纸草上,连同裹尸布一起贴近死者。他们相信这些经文将发挥力量,帮助死者重生。《亡灵书》的经文主要作用如下:

1、歌颂诸神的大恩大德。

在通往来世审判庭的路上,死者为了顺利抵达,也要奉献各种“彩虹屁”。诸神中权力最大就是奥西里斯。因此,《亡灵书》第181篇的全部内容都是歌颂奥西里斯,它是这样开头:

“奥西里斯,你是冥界的主宰;奥西里斯,你是那个神秘和隐蔽之地的君主。你的出现犹如拉神那样辉煌。瞧,他(指拉神)来了,其目的是为了看到你,为了看到你美好的面容以后欢呼。”

注:拉神是指太阳神,古埃及人最崇拜太阳神。

2、恐吓各种挡路的鬼怪。

古埃及人认为死者是一个有力量的人,重生路上斩妖除魔是必须的。在第149篇,死者来到了冥界必须通过14个山头的第7个山头时,他这么说:“……可是我知道你那里有一条名叫雷拉克的蛇……你这条藏在芦苇荡里的蛇,你这条张着血盆大口、眼睛射出火花的蛇,快缩回去吧,我要掐断你的毒牙,我要让你的毒液失效……”

死者说出藏有“雷拉克”的蛇时,已经知道了对方的底细,只要说出来,对方将不再构成威胁。

3、呼吁众神引导和接纳死者进入来世的祈祷

当一个人的力量太弱小时,死者就会求助于众神,恳求众神的帮助。《亡灵书》第1篇最后一段就是这样:“啊,你们这些在奥西里斯王国为死者打开大门和开辟道路的神,请你们给我的巴开道引路,以便我的巴顺利进入奥西里斯王国,并且再自由自在地在意出奥西里斯王国……”

这里的“巴”是精神和灵魂的综合体。人死后,人的精神和灵魂就会化为巴,白天飞出墓室享受阳光和空气,晚上回到墓室与主人相伴。在某些坟墓的壁画里,“巴”表现为一只长着人头的鸟。

4、促使死者复活的各种供品清单

古埃及人认为,一个人若想重生,必须有食物。通常,他们会在坟墓里设一个供桌间,摆了祭奠死者的供品。

供品摆完之后,葬礼时由祭司念诵各种供品清单,旨在促使死者的复活。

在《亡灵书》第82篇有这样的文字:“我确实拥有热腾腾的面包,在我在属于我的女神哈托的棕榈枝叶下面吃属于我的面包。哈托在布塞里斯准备了包括面包和啤酒在内的供品……”

《亡灵书》的内容远不止以上几种类型,鉴于篇幅,本文不再展开。

当死者通过千难万险,到达来世审判庭。

荷鲁斯引导死者走到天平前,天平的一端是女神玛特羽毛,另一端是死者的心脏。如果死者生前善良,天平保持平衡,死者能顺利获得永生;如果死者生前作恶,天平就会倾斜,凶猛的野兽阿穆特就会吃掉死者的心脏。

通过审判的死者拥有了神性,可以像神一样享受永恒的生命。

至于重生的死者将过上什么样的生活,《亡灵书》里只说将到达一片“芦苇荡”,可能像生前一样劳动、吃饭、睡觉,并不是升入极乐世界。

透过金寿福教授译注的《古埃及〈亡灵书〉》,我们知道:虽然,死亡是一个强大的敌人,但是古埃及人制作《亡灵书》,希望通过它的指引战胜死亡,达到永生。这股奋战的力量,本身就对后世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巨大的激励作用。

这是灵林玖玖原创,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古埃及《亡灵书》》读后感(二):古埃及的亡灵书,与山海经同为上古三大奇书,揭秘了法老转世之谜

  

朋友,阅读本文前,请您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收到更多精彩的文章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您的支持将是我最大的动力。

在好莱坞动作大片《木乃伊》当中,提到埃及有两本能主宰生死的经书,分别是《亡灵黑经》和《太阳金经》。其中,《亡灵黑经》掌管复生,《太阳金经》掌管死亡。在电影中,女主角就是在无意间诵读了《亡灵黑经》的只言片语,便唤醒了长眠地底的大祭司木乃伊,接踵而来的便是一场巨大的灾难。这本经书所蕴含的魔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其实,《亡灵黑经》和《太阳金经》并不是导演杜撰出来的,在古埃及的历史上,这两部经书都是真实存在的。这些以古埃及文字撰写而成的经文,一般被镂刻在金字塔的墙壁上,或印于墓主的石棺内侧,用来慰藉墓主的亡魂。古埃及人认为,诵读这些经文,能引起冥界的强烈回响,让死者的亡魂得到安宁,因此,这类经文被统称为《亡灵书》,它与中国的《山海经》,以及玛雅人的《波波武经》一起,并称为“上古文明三大奇书”。

01 神秘的古埃及《亡灵书》

古埃及的《亡灵书》虽然被称为书,但它实际上只是些奇特咒语的组合。早在公元前3700年,尼罗河流域就有大量咒语流传于世,古埃及人相信,通过这些符号,可以让死者顺利获得重生。

在公元前4000年的时候,只有法老和王室成员才能使用这些具有祈福性质的文字,这些被刻在金字塔内壁上的奇特咒语,被后人称为“金字塔铭文”。后来,埃及的贵族官员们也有了享受《亡灵书》护佑的特权,当这些官员下葬时,工匠会把咒语刻在石棺的内壁,也就是“石棺铭文”。到了公元前1400年,古埃及人发明了一种莎草纸,于是,《亡灵书》上的咒语就随着莎草纸的普及,逐渐流传到民间。

迄今为止,被发现和保存下来的《亡灵书》共有27篇,其内容包括祈祷文、颂歌和咒语等,可谓是包罗万象。作为关于来世咒语最完备的汇编,古埃及《亡灵书》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埃及人来世观念的详细依据:关于神、关于人,关于死亡、关于重生,关于神秘的咒语、关于世俗的生活,甚至关于“如何与神讨价还价”……

应该说,世上再没有什么资料,能比《亡灵书》更准确地表现古埃及文化了,因为其中的内容都来自于古埃及人自己的叙述!不过,《亡灵书》是用一种被称为“圣书字”的古老文字书写而成的,要想解读和研究它,就要先掌握古老而神秘的圣书字。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金寿福,曾在德国海德堡大学攻读埃及学博士学位,并于2012年获得由埃及政府颁发的埃中文化交流贡献奖状和奖章,同时,金教授也正是当今世上极少数能直接阅读圣书字的人之一,对《亡灵书》的解读和研究水平,堪称国内顶尖水准。

为了让更多人能读懂《亡灵书》,并通过这本书了解古老而神秘的埃及文化,金教授将《亡灵书》从古埃及文字直译成汉语,确保原汁原味。在每篇经文后面,还附有详细的题解,对经文的内容、意义和相关文化,都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和说明,即使你是埃及文化的小白,也能轻松阅读《亡灵书》。更贴心的是,金教授还选配了200余幅象形文字图片,附于相应章节,力求与译文内容相对应,让《亡灵书》的神秘感翻倍增加!

总而言之,如果你想读懂这本神秘的《亡灵书》,并了解原汁原味的古埃及文化,那这本书就是你所需要的。

02 《亡灵书》与古埃及的生死观

要想了解古埃及文化,首先要了解古埃及的生死观。

对于古埃及人来说,“死亡”确实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他们相信,人死之后,灵魂能得到“永生”,正如《亡灵书》里的一句咒语:

“你睡着了,你会醒来;你死了,你会活过来。”

不过,死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古埃及人认为,每一个新的亡灵,都要到冥界接受死神阿努比斯的审判,只有通过考验的亡灵,才能进入极乐世界。而这个繁琐的审判流程,与《亡灵书》里记载的各种经文和咒语是对应的。

可以说,《亡灵书》相当于一本死亡攻略,从准备贡品、运送棺木、哭丧仪式,到教逝者如何应对冥界之路上的怪物,走入极乐世界,简直是无所不包。例如:木乃伊制作师处理死者尸体时使用的咒文,葬礼时由祭司念诵的祷文,旨在促使死者复活的各种供品的名单,为死者应对冥界鬼神而提供的密码和暗号,等等。

相传,死者的灵魂到达冥界时,死神阿努比斯就会来接引你。他长着胡狼的头和人的身体,手持神杖,游荡于黎明与黑夜,将迷途的亡灵引导至审判殿,接受冥王奥西里斯与陪审团的审判。

每一个亡灵都要在审判庭自述清白,然后将自己的心脏交给阿努比斯,让他放在天秤上称量。天秤的一端是死者的心脏,另一端则是玛特女神的化身,一片象征着正义和真理的羽毛。而死者生前的善恶,决定了他的灵魂将得到永生还是毁灭。

如果生前为善,那心脏的重量就会与羽毛的重量相当,灵魂将被引到芦苇之野,那是一片富饶的土地,也是古埃及人心目中的极乐天堂,死者的灵魂将在这里得到永生。

但若是生前作恶,天平就会倾斜,死者的心脏将会被魔鬼吃掉,灵魂也会被打入地狱,永世经受煎熬。

当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潜规则。一些生前大奸大恶的人,为了逃避死后的审判,不惜花费重金,请祭司们在《亡灵书》中写下强大的咒语,帮他们逃脱死神的审判。收到贿赂的祭司,会在《亡灵书》上写满死者的功绩,隐去他们的恶行,然后将这份《亡灵书》放置于墓穴之中。祭司们相信,这可以蒙蔽冥王奥里西斯的双眼,从而护佑自己的雇主,让他们前往永生之地。

尽管我们已经知道,这些咒语并无实际用处,但它们读起来韵律优美又饶有趣味,还充满古拙瑰丽的想象,其中自带的神秘氛围,更是让人对古埃及的神秘文化心生向往,这也正是《亡灵书》的魅力所在。

03 今生苦短,何不享受灵魂的永生?

古埃及人认为,今世的欢乐极为短暂,死后的极乐世界才是人的终极追求,他们试图在生者和死者之间建立一种联盟,以找到征服死亡的方法。因此,《亡灵书》的开篇便写道:“肉体死亡为灵魂开启通往永生的大门。”

为了能通过死神的考验,享受幸福的永生,古埃及人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他们借助所有能够想象得到的方式征服死神,在《亡灵书》的经文里,就记载了古埃及人与神灵讨价还价、斗智斗勇的过程:

他们会在经文中赞颂神灵,许诺奉上丰富的贡品;偶尔也会威胁神灵,说自己知道他们的弱点;有时候还会说自己本身就是神灵,甚至在面对神灵的时候,直言自己是神灵的爸爸或者儿子……

不过,古埃及人对不朽的渴望,其实只是想回到衣食富足的人间,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来世是在另一个地方继续现世的生活。这些热爱生活的古埃及贵族们,不仅要喝大麦和小麦酿制的啤酒和牛奶,吃面包、烤牛肉、鹅肉和糕点,还想和自己的爱人一起划船通过河流。例如这篇《尼罗河颂》:

食品的珍藏者,赐予谷物的人,

卜塔神给每个家带来了光明!

鱼类的神啊,大水回来了,

鸟儿绕过了作物飞翔。

火烧麦的制造者,小麦的创造者,

他守护了神殿长存。

你看,在《亡灵书》的经文里,饱含着古埃及人对生命的热爱、对永生的追求、对死亡的憎恶。尽管他们和我们一样,对未知的死亡充满了恐惧,但他们仍旧保有对“未知来世”的美好期望,正如《亡灵书》中所说的那样:“死亡只是另一场冒险的开始。”

但这在中国人看来,却显得很不可思议。因为在中国的传统认知当中,死是个不吉利的字眼,也是人们比较避讳的话题。孔老夫子就说过,“未知生,焉知死?”活着的事情尚且还没有完全搞定,哪有时间去研究死后的事情呢?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生命是有限的,人死了就什么也没了,所以陆游才会写下“死后元知万事空”的诗句。但在古埃及人的观念里,死亡只是中断,并不意味着终结,而是永生的起点。人从出生开始,便是在为死亡和永生做准备。因此,古埃及的法老和贵族们,终其一生都在为自己极尽奢华的来世做准备,无论是金字塔还是木乃伊,都是这种生死观念的具体体现。

面对死亡这个永恒的话题,究竟是中国人的观念更加正确呢?还是古埃及人的观念更胜一筹呢?我们无法评价两者孰优孰劣,唯一能做的,就是去思考死亡,思考生命,然后认真活好每一天。正如古罗马哲人奥古斯汀所言:

人不应该恐惧死亡,他应恐惧的是从未真正的活过!

  《古埃及《亡灵书》》读后感(三):《亡灵书》:人类重生指南!你不知道为了能复活,古埃及人有多拼

  

说起古埃及,估计大家脑中最先蹦出来的形象都差不多:

美艳绝伦的埃及艳后,充满神秘诡异气息的金字塔,还有尼罗河畔那些法力无边的前辈们。

对很多像我一样胆小的人来说,关于这类的电影直接被划为恐怖片,生怕一个不小心哪个法老、王后啥的,带着怨气活过来再制造个世界末日,想想就瑟瑟发抖!

直到我看完《亡灵书》,详细了解了他们的各种史料之后,才发现他们不但不“恐怖”,反而还有点“呆萌”的意思。

更准确的说,是古埃及人为了能够“重生”,那种拼尽全力的做法,实在是呆萌至极,至于他们都干了啥,容我稍后跟你慢慢细说。

这本书的作者金寿福先生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他师从著名埃及学和文化史学家扬•阿斯曼,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直接阅读圣书字的人之一。

全书包含190篇经文,每一篇经文都是一道特殊的符咒,分别应付不同的情景,语言质朴又虔诚,读起来有种别样的诗意,比如:

“我热吻东风的发丝, 我抚摸被封的发辫, 我触摸并紧紧抓住西风的头顶, 我急速走遍天宇的四个角落, 我擒住南风的鬓角。”

而且每篇经文底下都有作者的详尽解析,即使是对埃及一无所知的人,也可以轻松读懂古埃及人神秘的丧葬文化。

从而更深切地理解他们的恐惧与期望,以及为了能“复活”到底有多拼!

古埃及人的恐惧

我们中国人对死后的想象是:亡灵会随冥差回地府接受审判,功过分清后,再被送上两边长满彼岸花的黄泉路,在喝过孟婆汤之后前尘皆忘,该上哪投胎就上哪投胎去......

每一步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

但古埃及人死后的世界充满了变动与未知,需要担心的事情超级多,不夸张的说他们死后可是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

在他们的想象中,从现世到来世的路长达1200公里,这么长的路都要亡灵自己一个“人”独自走完,那种面对未知,惴惴的心情可想而知。

而且这条路上还设了21道门,每一道门都有手握尖刀利器的鬼神把守。

这些守卫或呈人形,或是动物形、鸟形,但无一例外都面目可憎,只会对有资格进入来世的人才会高抬贵手,而那些生前作恶的人则都逃不脱他们的眼睛和手,直接被消灭在半路上!

除了这些鬼怪,死者还要提防潜伏在道路两旁,企图危害死者再生的各种怪兽,比如:鳄鱼、毒蛇、毒虫,甚至还有会把死者引入歧途的妖女......

此时,家人为他准备的“亡灵书”就派上了用场,书中第145、146、147篇,就是专门对付守卫的,他们打败守卫的方法也有点可爱:叫出他的名字......

对古埃及人来说,名字不仅是一个人的代号,而且还包含着其主人许多隐秘的特质和潜在的力量,如果一个人的名字被别人知道,那对方便等于掌握了能够打败他的能力。

传说,伊西斯(生命女神)命令一条毒蛇咬伤了太阳神拉,创造了一个只有她自己才能治愈的伤口。

疼痛难忍的太阳神拉来请伊西斯帮忙,伊西斯趁机提出要求,让拉说出自己不为外界所知的名字,伊西斯也因此掌握了原本属于拉的魔力!(原来女神也如此心机啊~~)

正因为名字如此重要,所以“亡灵书”的第25篇,就是为了死者能在冥界记住自己名字而写的篇章。

所以,在“亡灵书”中对付那些妖魔鬼怪的手段之一就是“喊对方的名字”!就像第145篇写到的那样:

“让我走过去,我知道你的名字,也知道守护你的那个神的名字......”

言下之意就是:我可是知道你名字的人哟,你最好对我客气点!如果你不让我过去,我就把你的名字张扬出去......

除了”喊名字“这招之外,他们还特别喜欢“狐假虎威”把自己cos成任何冥界的神,吓唬那些拦住他们去路的家伙!

比如在第42篇里,死者就把自己说成是“太阳神”和“冥界之神”:

“我就是那个能够大难不死的拉,我就是那个像怪柳树一样挺直腰板儿的奥西里斯。我的平安无事意味着整个世界的安定。”

总之怎么厉害怎么“吹”,能过关就行!

但要说古埃及人最怕的,你想都想不到:他们最怕死后在冥界被迫吃屎、喝尿以及头朝下走路......

“亡灵书”中第53篇,就是专门为防止这些发生而写的:

“这是我所憎恶的事情,这是我所憎恶的事情。我绝不吃粪便,我绝不喝尿液;我绝不头朝下走路......"

连续3篇都是这样的内容......看到这里不禁哑然失笑,他们到底都在担心些什么呀:啊~~好啦,知道啦知道啦!

经过了重重险阻,亡灵才能走到审判大厅接受诸神的审判。

审判的方式也很简单——称量心脏:天平一端放着死者的心脏,另一端放着象征真理的羽毛,如果天平平衡则死者就能通过审判,通往复活之路;

如果死者生前道德有损,心脏将重于羽毛,那么心脏就会被守在一旁的神兽一口吃掉,死者也就再也没有复活的可能!

千辛万苦才走到这一步,当然不能前功尽弃啊,所以亡灵书中第125篇就是专门为了帮死者能通过诸神审判而写,方法就是“自证清白”:

“我没有抢夺婴儿口中的奶汁,我没有驱逐在牧场食草的牛,我没有偷吃神的贡品,我没有在两性关系中变态......我清白,我清白,我清白,我清白!......”

如果说不通,那就开始威胁:

“我向你们这些神致意,我认识你们,我知道你们的名字,我不应当死在你们的刀下。”

这么连哄带骗加威胁,只有一个目的:快让我通过审判!

因为只要能通过这最后一关,他们便能达到天国,便能获得第二次生命,像神一样永生!

古埃及人的渴望

到这里,亡灵们终于能在天国中,过上他们理想中的生活了,但当你看完他们理想天国的状态时,会忍不住对世界产生怀疑:

在我们中国人的想象中,如果升仙了,那想要什么就变出来什么,每天只需要无忧无虑的在天庭中四处游玩,或者找个宝地继续修炼,时不时再找几个神仙好友喝喝酒啥的就好了嘛。

要不也不会有“逍遥似神仙”这句话。

但古埃及人的“神仙”生活可不一样,他们的仙境叫做“和风之城”。

亡灵们可以在这座城里舒适的安顿下来,亡灵书第102篇写道:”我的面包由白色的小麦制成,我的啤酒用黄色的大麦酿造。”

但这些面包和啤酒是哪来的呢?他们自己种出来的......

所谓“舒适的安顿”其实是指,他们可以在这里得到耕种的土地,在这里犁地、播种和收获,再把谷物磨成面粉自给自足,同时还拥有两性情爱的欢愉......

在第110篇中说:

“我起早捕鱼,我清楚这些水域的地形,所以我不会遭遇不测。我知道那个拥有洁净的嘴、长着神奇头发和锋利头角的神的名字。只要他能收获,那么我也能耕耘和收获。”

看出来了吗?他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终于达到的天国,竟然是和人间的生活并无二致!

呃,如果非要说跟人间有啥不一样的话,那可能就是这里的谷物会更大一些吧......

也就是说,古埃及人想象中的天国其实只是人间的复制,是不是略微有些失望?

亡灵书——古埃及社会记录大全

《亡灵书》这本专门写给亡灵看的书,在现代人看来只是迷信。

但如果只是以“迷信”来概括这本书的话,那就太小看它的意义了,它所体现的是在当时的思想认知和社会发展水平下,古埃及人的主流思想和社会价值观。

同时又在当时没有法典的情况下,借助魔术、巫术这样有迷信倾向的方法,促进人们伦理观念的兴盛,起着“约束世人道德行为”的作用。

比如在上文提到过的第125篇,亡灵们为通过审判而做的证词,就是当时社会的社会道德准则:

“我给饥饿的人面包,给干渴的人清水,给裸身的人衣服,给无法过河的人渡船,我为神敬献了供物,我给死去的人奉献了祭品。”

类似这类的善待弱势群体、敬奉神灵和祭奠死去的人,都是当时必须遵守的社会行为准则,说它是劝人向善的“说教文”也不为过。

我们在《亡灵书》中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果想了解古埃及人的生活和思想,看这本书就够了!

“死亡”一直是人类绕不开的话题,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在这个话题中达到巅峰。

在生前,大家还可以通过辛勤劳动,努力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但死后会怎样,根本没有人知道......

所以,人们通过所有能借助的东西“财力”、“物力”甚至是“神力”,来为自己死后的生活寻求一个保障。在这样心理的驱动下,不同民族和特定环境下的人,发展出了适宜自身需求的来世观念。

而古埃及人做的,就是用无数心力打造出了《亡灵书》,来帮助自己顺利到达“来世”。

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对死亡的巨大恐惧,和对来世忐忑不安的心理状态,但更多的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永恒生命的渴望与期待!

这可能是不管哪种文化下人类共通的情绪了吧,要不秦始皇不会派徐福远渡重洋去寻访不老仙丹,甚至是在科技发展如此高水平的现代,人们也没有放弃对延续生命的希望。

但过去已逝未来太远,都不可追,我们唯一能把握的只有现在!

人生苦短,还望珍惜眼前。

  《古埃及《亡灵书》》读后感(四):古埃及冷知识:为了复活,古埃及人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硬核操作?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发动了侵略亚洲和非洲的远征。人们曾研究过亚历山大的进攻路线,发现他在打完小西亚地区和中东后,没有继续前往两河流域。而是先绕道攻占埃及,然后再向东推进。

亚历山大大帝进攻路线图,红圈和紫圈处分别为马其顿和埃及所在地

针对这个异常的举动,有史学家认为是埃及富饶的土地和财富吸引了亚历山大。也有不少学者认为,亚历山大是想夺取古埃及法老历代相传的“长生不老之术”,实现“永生”。

虽然古埃及的“不老之术”不知真假,但埃及人确实深信每个人都能拥有第二次生命的机会。在他们的神话中,奥西里斯就是战胜死亡而获得再生的典范。他被赛特分尸,借助伊西斯和其他神超自然的魔法,最后成功复活。

对古埃及人来说,死亡是无法克服或征服的,但死亡并不意味生命的终止,而是另一趟生命的开启。

为了实现这种“由死到生”的转化,古埃及人进行了充分的准备。除了我们熟悉的的金字塔、神庙、木乃伊、护身符和供品外。人手一本的《亡灵书》也是古埃及人通往来世之路的必备指南。

01、《亡灵书》:古埃及人的《圣经》,亡灵们的复活指南

《亡灵书》又被称为古代埃及人的《圣经》,是古埃及流传下来的一种最著名的陪葬文献。它通常被写在纸草上,放置在棺材内或者木乃伊裹尸布的夹层中。

写在纸草上的《亡灵书》

《亡灵书》一直是研究古埃及历史文明的重要文献。每段经文的开头和结尾都附有附言,强调经文的作用并提醒死者在复活时的注意事项。

从内容上看,《亡灵书》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1、帮助死者在冥界获得活动尤其是说话的能力(第1-16篇)。 2、描写与来世相关的诸神的来源及其功能和活动范围(第17-63篇)。 3、叙述死者转世以后如何在白昼乘坐太阳船巡游天空,到了夜间则到奥西里斯主宰的冥界享用供品并获得永恒生命所需的能量(第64-129篇)。 4、提供顺利通过来世审判的攻略。向人们展现死者在冥界、人间和天国之间自由自在的生活(第130-190篇)。《亡灵书》全书思维导图

如果说,《金字塔铭文》的功能是帮助尊贵的法老在金字塔内获得再生。那么,《亡灵书》则更趋向于平民,帮助每一个拥有经文的死者在冥界审判中获得第二次生命。

在国内,《亡灵书》最经典的版本出自金寿福先生之手。金先生一直致力于古埃及文化和历史的研究,并在2012年获得埃及政府颁发的埃中文化交流贡献奖状和奖章。

《亡灵书》书封

古埃及人相信文字和图画各有特殊的功能,二者一旦结合,便会产生神秘魔力。因此,《亡灵书》才会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流传。借助经文和一目了然的图解,帮助死者获得相关神的指引,战胜鬼怪和害虫,到达来世的彼岸。

那么,古埃及亡灵的复活条件和流程到底有哪些?他们在来世将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而《亡灵书》又隐藏了哪些不为人知的硬核操作呢?

02、古埃及亡灵的复活条件及流程

在了解古埃及人硬核的“复活”操作前,我们先来了解亡灵的复活条件和具体流程都是怎么样的呢?

古埃及人相信神在造就每个人的时候就为他在来世预留了位置。但能否真正复活,还是需要满足一些条件的。

最重要的两点,是死者生前有没有遵守社会伦理的道德规范?有没有按照通行的宗教观念为来生做准备?除此之外,死者还需要在死后被制作成木乃伊,以保持躯体不腐、灵魂不灭(“卡”和“巴”)、声名不朽以及影子长存。

当然,把尸体制作成木乃伊只是复活的第一步。死者还必须经过一段漫长的冥界之路。那里有许多由神灵和魔鬼把守的关卡。死者不仅要选择正确的路线,提供相应的通关暗号或密码。还要通过由奥西里斯和42个神的审判。

古埃及亡灵的复活流程示意图

其中,整个审判最紧张刺激的环节,就是称量死者的心脏了。在天平的左侧放置死者的心脏,另一边则是象征真理和秩序的羽毛。假如死者无罪,那么天平将会保持平衡,死者顺利通过审判。假如天平失衡,不管是过轻还是过重,心脏都会被神兽一口吃掉。死者的灵魂也将消失殆尽,不再有任何复活的可能。

截图出自《Ted-ED神话系列》:埃及《亡灵书》

尽管接受众神的审查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但一旦顺利通过,死者便能获得第二次生命,并且像神一样在来世得到永生。因此,这"一锤定音"的买卖,还是很值得一拼的。

03、为了成功复活,古埃及人都有哪些硬核操作?

为了让第一次进入冥界的亡灵顺利通过,古埃及人根据“已知”的复活流程,在死者随身携带的《亡灵书》上贴心地备上一系列的通关攻略。

1、提供保留死者的尸体、心脏、灵魂以及名字的咒语

《亡灵书》中提供多种咒语,使死者拥有进入来世的资格。包括保留他的身体、心脏、名字和影子。也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让死者保持躯体不腐、灵魂不灭、声名不朽以及影子长存。

可以说,整部《亡灵书》都是针对保持死者灵魂(“卡”和“巴”)而言的。在第61篇和第89篇中,死者可以通过咒语和悼词,让躯体和属于他的“卡”被认为留存在墓室里,而“巴”则可以到达他想去的地方。

2、指引死者找到前往来世的路,为他们应对冥界鬼神而提供的密码和暗号。

尽管《亡灵书》对路途上的关卡数量说法不一,但一点也不妨碍它在冥界的导航功能。死者必须按照《亡灵书》上的提示,找到每个关卡。

在寻找关卡的过程中,古埃及人为死者准备各种咒语,以击退路上潜伏的敌人。包括针对蛇(第33篇、第34篇、第35篇、第4篇等)、针对毒虫(第36篇)甚至针对把死者引入歧途的妖女的咒语。

抵达关卡之后,死者用《亡灵书》中的标准答案,来应对守卫们的各种刁难。在一篇描写通往来世路上铭文中,活着的人祝愿死者:“愿你挣脱开木乃伊的绷带;愿你拿掉面罩;愿你那像神一样的眼睛重新看到光明;愿你摆脱困乏无力的状态,用双手抓住生命的权利。”

3、协助死者证明他拥有进入来世的资格,并值得被复活。

每一个想要被复活的亡灵,都需要在诸神的面前证明自己拥有复活的资格。

比如,在经文第104篇里,死者就向众神大声说,他是他们当中的一员。而经文第42篇则把死者身上的每个部位或器官与特定的神等同起来。这些都是为了强调死者再生和享受永生的权利。

在这个过程中,死者刻意强调他是受到诸神保护的。

“我就是那个能够大难不死的拉,我就是那个像怪柳树一样停止腰板儿的奥西里斯。我的平安无事意味着整个世界的安定。我的头发是努恩,我的脸就是蒙蒂斯的主神”。——《亡灵书》第42篇

在经文中我们能看到,死者宣称自己是拉和奥西里斯的化身,而身体的每一部分都由不同的神铸成。自己的身体受到图特和荷鲁斯的眼睛的保护,拥有进入来世和自由进出冥界的权利。

接下来,死者需要强调他对诸神是有用的,彼此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这就有点类似于商业谈判,告诉对方“只要你让我复活,我绝对不会亏待你”。

“假如那些需要我提供祭品的神听说你想抢走我的心脏,他们会无力地倒在地上,从而无法履行他们的职责,因为他们离不开我已经准备的供品。”——《亡灵书》·第29篇

然后,死者需要通过“无罪”的自我陈述,进一步说服神明,自己是“有资格”并“值得”被复活的。

可问题是,倘若按照古埃及的复活标准——终生不可犯错。那么能成功的冥界的人将寥寥无几。因为根本就不存在完美的人,每个人活着的时候都会犯错。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古埃及人又有哪些高明的作弊手段,帮助死者们蒙混过关呢?

原来,为了避免死者在无意识说出一些不利的证词,古埃及人在《亡灵书》中写下了大量的辩词和咒语。这些文字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让死者看上去拥有神一样的“品质”品质,而是让死者的心脏(良心)为自己撒谎。以便能在审判中蒙混过关。

在《亡灵书》的第125篇中,便详细描写了这个“昧着良心说瞎话”的过程。

“我是清白的,因为我从没有犯任何罪,我未曾惹恼任何主管某一方面的神,我不属于那种喜欢争吵的人。”

死者以否定的语句声称自己生前没有犯过任何过错,这些过错从杀人、亵渎神灵、娈童等重罪到撒谎等等。在《亡灵书》咒语的保护下,就算是犯过罪的亡灵也能顺利通过审判。

除了澄清自己没有犯过错,死者还要宣扬自己的美德。

“我给饥饿的人面包,给干渴的人清水,给裸身的人衣服,给无法过河的人渡船。我为神敬献了供物,我给死去的人奉献了祭品。”

通过罗列自己在生前善行,比如善待弱势群体、敬奉神灵和祭奠死去的人等。死者再次证明自己是拥有进入来世的资格,并值得被复活的。

古埃及人的祷词

最后,为了增加通过机率,《亡灵书》还贴心地为死者准备大量赞颂神的彩虹屁。总之,为了顺利舒服神明让自己复活,古埃及人把“威逼利诱”都用上了。

当然,除了冥界的通关攻略,《亡灵书》还为死者提供复活期间需要的一切物品。包括阳光、空气、水和食物,协助死者顺利登上拉神驾驭的“百万人之舟”,抵达来世。

04、从《亡灵书》的复活攻略,看古埃及人的来世观与宗教想象

虽然《亡灵书》的根本目的是引导死者顺利到达来世,但是这个来世具体是什么样子且究竟位于何处,书中没有也无法给出详细的描述。但透过《亡灵书》我们知道,埃及人口中的来世,其实只是现世的翻版。

在他们的想象里,人死不光可以复生,而且还可以永生。复活后人们可以重新拥有头(经文第43篇)和心脏(经文第26-30篇),而且恢复身体的各项机能,比如视力、语言能力和吃饭喝水的能力(经文第21-23篇)。人们还可以像在世时一样劳动,和现世中的家人在来世团聚,然后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经文第110篇)。

诚然,《亡灵书》对于我们理解古代埃及人的来世观念具有无穷的意义。

一方面,它要求每个人生前在道德和物质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准备,以便在死后拥有再生的资格。

另一方面,它体现了古埃及人的宗教理念,以及对来世的想象:死去的人在通过神的审判后,将获得第二次生命,过上和现世相差无几的日子。

虽然,在某一程度上,《亡灵书》的经文有一定的迷信倾向。但在促进人们伦理观念的形成和行为约束上也有着极好的成效。

正如李晓东教授所言:“《亡灵书》既体现了古埃及人渴望灵魂不灭的精神信仰,又反映了希望逝者到来世享受更加美好生活的愿望。经文中蕴含了人类对生命的热爱、对永生的追求、对死亡的憎恶,以及借助所有能够想象得到的方式征服死神的期盼。”

这也是我对古埃及人最敬佩的地方:他们勇敢地正视死亡,并试图征服它。哪怕站在死神的面前,他们也无所畏惧,认真执着地活在当下,享受当下。

参考资料金寿福,《亡灵书》乔安·弗莱彻,《埃及四千年》古埃及《亡灵书》导读,主讲人:金寿福《泰学:失落的古埃及》讲座,主讲人:李晓东《Ted-ED神话系列》:埃及《亡灵书》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古埃及《亡灵书》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