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文艺评论的实验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10-07 19:4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文艺评论的实验读后感锦集

  《文艺评论实验》是一本由C.S.路易斯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16图书,本书定价:19.80元,页数:15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文艺评论的实验》精选点评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问题,第一本没读完的C·S·路易斯……

  ●比较关注他对文学性/非文学性的区分,因为刚好和手上的粉丝小说project有关联(重点错:X)以读者的阅读方式概况评价书籍真是洞见;此外对“阅读”过程分析透彻,读的时候得时时自省,有点遗憾自己没有早读到这本书。感谢在书上标出错译的学姐样。

  ●很有意思的书,提出了很有意思批评方法,即从读者(尤其是好的读者)的阅读方式出发来判断阅读内容价值。一部作品的自我感觉再怎么良好社会的评价再怎么高,如果好的读者的做法一致是匆匆浏览随即束之高阁,那么这部作品就是糟糕的。反过来,一个好的评论不是对作品作出好或坏的评价,因为既然根本上不存在先验的价值,那么这种好坏评判只能是个人喜好,不具备普适性,也毫无益处正确的做法,是通过自己的阅读,引导读者喜爱某部自己喜的作品,并教授一种建设性的方法。路易斯的批评方法可操作性很强,也可能产生中肯结论可惜没有后来人追随。写得随意实则一以贯之思路。很多启发性思考态度很真诚。六十年代的书,比起现在很多研究含金量高多了。

  ●看到好多人说翻译读不通,我看的原版,我想说,怪不上翻译

  ●居然可一口气读完。

  ●【在研究过程中,我反驳了两种论点:文学的价值在于(一)告诉我们生活真相;(二)作为文化的辅助 手段。我也说过,我们阅读时,必须把接受作品本身结果。】

  ●以一个读者的视角娓娓道来,而不是以作家的视角来居高临下的谈文学,感觉很亲切。关于“非文学性读者”的描述,觉得自己全部躺中了,汗颜读书慢慢来,不急躁才能感悟

  ●“就像希腊诗歌中的夜空,我以无数的眼在看,但仍旧是我在看。在祈祷中、在爱中、在道德行为中、在了解中,我超越了自己;同时我仍然是我自己。”真诚探讨文学性,很爽快而有启发,感谢。文学未曾傲慢,它是顺服充分打开灵的悦纳。值得我读好多好多遍。

  ●路人转粉,今天正好在外文书店买到他的一本讲George Macdonald的 。反驳:文学的价值在于告诉我们生活的真相,作为文化的辅助手段。 在具体作品中,体验快感,才是真正的读。

  ●犀利的话~

  《文艺评论的实验》读后感(一):本于爱,以至于爱

  本书以一种全新的视角——但并不是靠着一时的新颖来取得热络的拥护——来阐述了对书籍的评价的“新”标准:

  借由那些真正爱书之人对这本书的爱恋(态度..),来评价这本书是否好坏。但前提是,你必须先以一种尽量“客观”的——或更像是溺爱——态度去认识这本书:观看它以至于倾听他。只有在这种状况下,你才可能进一步知道他是否是你值得深交的、朋友;或者,只要回眸一笑的风景。

  这听起来非常悖谬,不是吗?我们不是要经过很多思考、预估,才会采取决然的行动吗?但是,书中的实验——很多人应该也无意识中作出这样的实验(纵使不是在看书时)——挑战我们敞开自己去接纳、那本书。

  想到另一句话,本于信,以至于信。对于那些在门外观看的人们来说,一切屋内的喧嚣就算有万种猜测,也不过是一种最不具现实性的白日梦。

  有一种没有“我”的参与,却使我感到真实的情形吗?进入吧。

  《文艺评论的实验》读后感(二):短评《文艺评论的实验》

  据说波士顿的经济学们总在业余时间读小说作为消遣,那么剑桥的文学教授大概是以创作小说打发时间的?C•S•路易斯不仅是中世纪英语文学教授,他还是《纳尼亚传奇》的作者,事实上,他在剑桥的同事们都不太同意出版这部日后风靡一时的儿童小说,其中包括《魔戒》作者托尔金。——如果一位小说作者精通文学史和文学理论,或一位教授能写出精彩的小说,他的话是值得倾听的。果然,路易斯不像纯批评家那么粗鲁,他认为文学应该为了愉悦读者而存在,反过来,他又不像一般畅销书作者那么骄横,他认为评论文艺的方式还是应该取决于“它们引发的阅读类型”:是一次性的消费,还是反复地阅读?是只要惊觉哪怕在多年前翻过一遍就弃书不观,还是早已烂熟于心却总能从中发掘新意?希望上述两种人能读过这本书后,修正一下自己狭隘的、浮躁的读书观。

  《文艺评论的实验》读后感(三):C. S. Lewis

  这是我第一次读刘易斯的作品,如译者许文晓(不知是否是上海交大)老师的总结,他对读书的爱好终身不渝,但谈论读书的书却没有写成篇章富丽的皇皇巨著,只有这薄薄一册。

  刘易斯在书中看到,少数人真爱读书,反复读一本书,用心记住书的情节,甚至在无意识里受书的影响。多数人,包括一些文艺从业者,也把读书和评论视为负担。

  书中有很多引人思考之处,想必事后还是要参照原文仔细阅读。

  但是这本译著,首先给我看到了刘易斯文论的重要主张之一,阅读和文学的喜爱和感动是评论的重要标准。以阅读方式评论作品。知的文学和力的文学。

  第二个是管窥刘易斯之人。实乃英伦绅士风范。令人景仰。以下摘录我的有感之处:

  1. p. 110. 关于诗歌,“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被亚里士多德,贺瑞斯,他所,西德尼,布瓦洛考虑过了。”

  2. 实验:重视阅读行为

  3. 132。 波里切里画的但丁的地狱

  4. 157.

  文学体验不需破坏个人的权利聚能治愈伤痛。 有大量疗伤的情感会破坏个人的权利。我们彼此分隔的自我一旦陷入其中,个体就变成次要的了。但是也u度伟大的文学作品使我成为千百个人而仍旧保持自己。就像希腊诗歌中的夜空,我以无数的眼在看,但仍旧是我在看。在祈祷中,在爱中,在道德行为中,在了解中,我超越了自己,同时我仍然是我自己。

  5.

  《文艺评论的实验》读后感(四):文学巨擘、20世纪最重要的灵性作者C·S·路易斯

  C.S.路易斯(也译为刘易斯,1898-1963),是20世纪英国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作家。他26岁即登牛津大学教席,被当代人誉为“最伟大的牛津人”。1954年他被剑桥大学聘为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英语文学教授。路易斯是公认的文学巨擘,也是公认的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灵性作者。这个头衔保持到他退休。他在一生中,完成了三类很不相同的事业。他被称为“三个C.S.路易斯”:一是杰出的牛津剑桥大学文学史家和批评家,代表作包括《牛津英国文学史·16世纪卷》。二是深受欢迎的科学幻想作家和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包括“《太空》三部曲”和“《纳尼亚传奇》七部曲”。三是通俗基督教神学家和演说家,代表作包括《天路回归》、《地狱来信》、返璞归真》、《四种爱》等等。他一生著书逾30部,有学术著作。小说、诗集、童话,他在全世界拥有庞大的支持者,时至今日,他的作品每年还在继续吸引浙成千上万的读者。

  路易斯1898年2月生于北爱尔兰的一个书香世家, 9岁时母亲不幸去世,随后他被送往英格兰一所严格的寄宿学校。 他自幼便沉浸在父母的藏书堆中,喜读神话和传统,有敏锐的观察力,不喜交际。对他来说,书里的世界显得比户外的世界更有意义。他很自然地对形而上学和终极问题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到英格兰读书,集中营式的学校生活、暴戾教师和稀松枯燥的课业,重重压抑着他的胸臆。 1917年刘易斯应征参加了一战,后负伤复员,继续在牛津的学业。他26岁登上牛津大学教席,1925至1954年在牛津大学任教,1954至1963年任剑桥大学文学教授。 刘易斯信奉基督教人道主义,主张传统思想和生活方式,反对世俗的现代主义。他60岁遇到一生挚爱,却在两年后遭遇天人永隔之苦。   1944年2月到4月间,路易斯每天上午在BBC电台发表“超越个人”的广播讲话,向战时的人们,解释基督教信仰。这些广播讲话在大西洋两岸广受欢迎,确立了他作为二十世纪基督教最重要阐释者与宣扬者的名声。 路易斯一生著述甚丰,包括诗集、科幻小说、童话、文学批评,以及阐明基督教精义的作品,不下50多本。这些作品在他于1963年逝世后,仍持续再版发行,盛况至今不缀。他被当代誉为“最伟大的牛津人”,也是二十世纪最具领导地位的作家兼思想家。路易斯以寓言的方式表达他的宗教信仰。为他赢得最广泛读者的,却是他的系列儿童故事《纳尼亚王国传奇》。

  路易斯曾自述过自己的自觉体验: 一个雾气迷茫的早晨,路益师散步到附近的山区。山下市区的喧腾已经依稀得只剩下吱吱的微响,满山的枝叶被雾气遮成重重的纱帘,路益师愈走愈觉山气沁凉,愈走愈觉自己的躯体已经溶化成透明的山气,刹那间彷佛进入了天堂,胸臆间又满溢起强烈的喜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些日子来,自己苦苦寻求,它却踪迹沓沓,这会儿,倒又平平白白降临了,难道喜乐是不容人用任何模式去网罗的?难道喜乐的临到不是由于我们渴想喜乐?不是由于我们营造心境?而是忘我于某一客体中,这一客体无所不在,但却不是人的理性、知觉可以制造出来的。

  《文艺评论的实验》读后感(五):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灵性作者C. S.路易斯

  C.S.路易斯(1898-1963),是20世纪英国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作家。他26岁即登牛津大学教席,被当代人誉为“最伟大的牛津人”。1954年他被剑桥大学聘为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英语文学教授,这个头衔保持到他退休。 他在一生中,完成了三类很不相同的事业。他被称为“三个C.S.路易斯”:一是杰出的牛津剑桥大学文学史家和批评家,代表作包括《牛津英国文学史·16世纪卷》。二是深受欢迎的科学幻想作家和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包括“《太空》三部曲”和“《纳尼亚传奇》七部曲”。三是通俗基督教神学家和演说家,代表作包括《天路回归》、《地狱来信》、返璞归真》、《四种爱》等等。他一生著书逾30部,有学术著作。小说、诗集、童话,他在全世界拥有庞大的支持者,时至今日,他的作品每年还在继续吸引浙成千上万的读者。

  20世纪最重要的大师C. S. Lewis作品摘选

  “一滴勇气,强于渊博的学问,一点人类的同情,胜于盖世无双的勇猛,而一丝一毫上帝的爱,都是远超这一切之上的”。

  Humility is not thinking less of yourself but thinking of yourself less. 谦卑不是把自己看低一些, 而是少想到自己一点。——路益师 From C.S. Lewis

  太阳永远在那一边,在路上圈出弧形,我常在阴影的这边,但永不对太阳失去信心。 ——路益师

  C.S. Lewis: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盲点。摆脱我们自己这个时代盲点的最好方法,是去读读过去时代的书,看看他们当时的盲点。

  C.S.Lewis说: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观念,它特别能看得见某些真相,亦犯某些特别的错误。因此我们需要可以更正我们的年代所特有的错误的书,这些书便是古典书籍。。读古书并非因为前人有何神奇药方,而是可以减低读现代书所带来的盲目和危险。避免错误,最好是看未来的书,只是不可得。

  You are never too old to set another goal or to dream a new dream. 无论年纪有多大,你都还可以有新的目标或新的梦想。

  经历是最残忍的老师,可你会从中有所收获,我的上帝,你有所收获吗??——C.S Lewis

  Experience: that most brutal of teachers. But you learn, my God do you learn." --C.S. Lewis

  你遇见了某个人,他能看见你所看见,听见你所听见的东西,在那一刻,一生之久的友谊就此诞生。——c.s.Lewis

  This moment contains all moments。此时此刻凝聚了所有的时刻。—— C S刘易斯(C S Lewis)

  The future is something which everyone reaches at the rate of sixty minutes an hour, whatever he does, whoever he is.未来是这样一件东西,每个人 都以每小时六十分钟的速度朝它走去,不管他做什么,也不管他是谁。——刘易斯(C.S.Lewis)

  “如果心要保持完整,便不可对任何人付出,甚至动物也不行,你要用很多嗜好及享受,小心翼翼地将它包藏起来,避免任何感情牵连;用自私的骨灰盒或棺材,紧紧将心锁住,在那骨灰盒里,虽然有安全,黑暗,寂静,真空,心却会变质。它虽免于破裂,却会变得坚硬不破,麻木不仁,不可救药。”——C.S. LEWIS

  「在文學和藝術的創作中,誰執著於原創性,就不可能做出具有原創性的作品。相反地,只要你單純的努力說出真理,一點都不在乎被說過多少次,你十次會有九次具有原創而不自知。」—— C·S·路易斯

  C.S. Lewis说:“两个或更多的伙伴发现,彼此都拥有某种共同的眼光、兴趣或品味。友谊就在这一时刻产生。而在此之前,他们在别人身上从未看到这些东西,还以为这不过是自己的独有财富或特殊负担。开启友谊的典型表达方式通常会是:‘什么?你也是?我还以为只有我才这样呢。’

  Friendship is born at that moment,when one person says to another,"What! you too? I thought I was the only one" 友谊始于这样的一个时刻当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说“什么?你也是?我还以为只有我是这样呢...。C.S. Lewis

  You never know how much you really believe anything until its truth or falsehood become 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 to you. - C S Lewis / 在它的真假关系到你的生死之前,你永远都不知道你真正相信多少。 - C S 鲁益师

  如果人一任爱成为他生活的最高主宰 ,恨的种子就会发芽滋长。然后它就会成为神,然后它就会成为魔。—— 鲁易斯(C.S.Lewis) 《四种爱》

  有人问C S Lewis:“为什么义人要受苦呢?” “为什么不呢?”他回答:“他们是唯一能承受的人。”

  C.S.Lewis 《A Grief Observed》:'I lay awake all night with a toothache, thinking about the toothache and about lying awake.' That's true to life. Part of every misery is, so to speak, the misery's shadow or reflection: the fact that you don't merely suffer but have to keep on thinking about the fact that you suffer. I not only live each endless day in grief, but live each day thinking about living each day in grief.”我因为牙痛躺在床上整夜睡不着,脑子里想着牙痛并失眠这件事。我认为惧怕也是如此。我们也许不一定正在遭遇那不好的事情,而且我们一直在思想着我们将来也许要经历这些不好的事情。我们也许正在外部环境的压迫之下,但更不幸的是我们同时也正活在这种环境压迫而带来的惧怕的阴影之下。

  你其实不晓得你真的相信甚麼,直至当你所相信的,骤然成為一个生与死的重大决定,在这个时刻,你便清楚了解到你是否真的相信它了。 "You never know how much you really believe anything until its truth or falsehood becomes 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 to you." -C.S. Lewis,

  “人们不去写我想要读的书,所以我不得不自己来写。”~~C.S. Lewis

  目标高远,你会有意外的收获目标本身就低,则什么也得不到。Aim at heaven and you get earth thrown in; aim at earth and you get neither.---C. S. Lewis

  剧作家走到舞台前来谢幕的时候,戏已经演完了。上帝会来到地球上,等到那时你才说你站在那一边,有什么用?岂不太迟了!整个自然界,整个宇宙,开始像梦幻消失不见。...... 新的世界对我们当中一部份的人是美丽非凡,对另外一部份的人则是恐怖已极。可是谁都没有再选择站在那一边的馀地!-- C.S.Lewis

  每次你做一個決定,你就會稍稍改變自己重要的一部分——你所選擇的那部分。 via C.S.Lewis, Mere Christianity,1942

  “Has this world been so kind to you that you should leave with regret? There are better things ahead than any we leave behind.” ~ C.S. Lewis 生命如此美丽却无比脆弱。请务必珍惜拥有的每一分一秒。明天也许不会如期而至。

  真正的幸福存在于关系之中。人类生命中悲剧主要是来自不道德或错误的选择,是我们自由意志被误用的自然结果。

  知识分子最突出的地方,不是思潮澎湃,而是感情贫瘠残缺,情怀干涸。他们的脑袋与常人无异,只是脑袋以下的胸怀萎缩,以致看起来脑袋特大而已。C.S.LEWIS摘自《我在哈佛的信仰》

  “在未来等待我们的比遗落在过去的更美好。(There are far better things ahead than any we leave behind.)”——英国文学家、《纳尼亚王国传奇》作者C.S.Lewis

  C.S.Lewis曾说,这世上只有两类人,一类对上帝说“愿你的旨意成就”,另一类上帝对他说“愿你的旨意成就”。【箴16:3 你所作的,要交托耶和华;你所谋的,就必成立。

  如果我发现自己内心存有一种 “这世上的任何经验都无法叫它满足的渴望”,最可能的解释是:我是为另一个世界而造的。-- C. S. Lewis

  “我不确定上帝要人快乐,祂要人去爱与被爱;祂要人长大。小时候玩具使我们快乐,而小房间是我们的世界,但祂要我们走出去,被痛苦带出去。 」他又说:「我们是顽石,不经雕琢不能成器。上帝要雕凿我们,祂雕凿得如此深痛,每一刀都让我们痛苦,直到终至完美。」「痛苦是工具,是上帝的扩音器,用来唤醒世上的人。”——《痛苦的奥秘》(The Problem of Pain)

  “上帝借着我们的欢愉

  向我们低语;

  通过我们的良心

  向我们说话;

  但祂借着我们的痛苦

  向人们大声呼喊;

  痛苦是祂唤醒

  昏睡世界的大号筒。”──《痛苦的奥秘》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文艺评论的实验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