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宝斋》是一本由都梁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4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其实可读可不读,通篇洋溢着高大全的思想。人物刻画单薄无力,情节老套,就奔着改编成电视剧赚钱去的,给三星是因为京味儿我很喜欢。 而已。
●这种专写中华老字号的书应该有个独立分类,结尾潦草,文革时期的荣宝斋又该如何写呢?
●读都梁的《荣宝斋》读到一半,发现此书透露的历史观实在让人着急,美化戊戌变法就不说了,还***美化白彦虎!不读了~
●想模仿大宅门的作品,整部小说都充满了太多肤浅到近乎说教的“传奇故事”。
●都梁的这部小说,仿着大宅门的地方颇多。张幼林与白景琦都是世家子弟,少年时纨绔任性,后遇名师,习文练武,奠定了耿直不阿的性格特点。抗日战争中都展现了民族气节。作者把清末至民国各种风云人物与主人公的人生经历穿插到了一起,从张勛到汪精卫到邵飘萍,不失为一部能读的进去的佳作。
● 因为对荣宝斋的兴趣而读了这本书。不过写的真是一般,基本记流水账了。看看电子书便罢了。不过对于了解历史还是有用的。
想当年血色浪漫看了3遍 狼烟北平神马的都看了很多次 这部就逊色了许多。
感觉幼林同学总是有点愣头青 而且性格极其矛盾。。是我自己感觉纠结的嘛?有同感的同学举手。
总而言之 可以一看 拜读免了。
《荣宝斋》读后感(二):没有《狼烟北平》好看
都梁是不是写剧本写上瘾了?看了没一会,我就怀疑自己拿的不是小说版,是剧本版了。小说可以改成剧本,但别改都不用改吧
整个时间拉得太长,有些人物出场时间又太短,形象不是非常鲜明。不过这可能就是电视类小说的通病吧。
不过还是很看好这部电视剧的。
奔着亮剑和血色浪漫的名气买了这本荣宝斋,本来期望能有《大宅门》那样的水准。
结果,大失所望。厚厚的一本书,基本上没多少是谈荣宝斋的,都是杂七杂八的事情,而且越往后就越发的主旋律,更是令人厌烦。
这个个人认为基本上没有一读的价值,希望大家不要被亮剑和血色浪漫的名气所误导。
《荣宝斋》读后感(四):这本书太革命了
或者由于作者的生活层面没接触到中国文化的某些角落,这本书我在读的时候只是觉得作者在生硬的把一些知识展示给大家,而作者的内心里总希望这本说可以拍成电影,所以很多场景都想在写剧本。这或者是本书的先天缺陷,我读的很费劲,跳跃太大。另外,作者对一些传统文化的不了解,使得本书有些地方很突兀。作者写这本书没有走进书中的历史背景,只是通过书本去认识荣宝斋,这是可悲的。我可以中肯的说,作者的这本书,作为剧本,他写的人物不够鲜明,作为历史传记去怀念荣宝斋,他不够文化沉淀。
《荣宝斋》读后感(五):说两句
读的第一部都梁的作品是血色浪漫,整部作品都有大气磅礴的感觉,读荣宝斋依然有这种感觉。
不过还是小有遗憾的。在读之前先看了大宅门这部片子,两个作品情节差不多,都是围绕着百年老店,从清末讲到解放,雷同的情节有点让人有点审美疲劳。另外描述张幼林年轻时的状态,让我感觉他就是一个到了清末的钟跃民,并且笔墨着重之处都在荣宝斋的生意往来上,对于张幼林人物个性变化的过程没有仔细交代,所以在一些事情上看张幼林的表现让人觉得很突兀,琢磨不透,可能是因为小说的时代跨度太长,而篇幅又有限造成的吧。
虽然有些瑕疵,但都梁还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很不错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