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生命的教导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0-09-28 19:2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生命的教导读后感精选

  《生命教导》是一本由(德)瑞哈夏著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365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2008-1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的教导》精选点评

  ●虽然没的什么印象,但是图书馆显示我09年借过这本书……

  ●这本书是一个开悟的人写的,很棒,此书作者也是知名治疗师,真正的疗愈是要上升到灵性体悟层面,这是我完本书加上自己这些年来的感受,很棒的一本书。对于做心理咨询师卡壳的人挺适合看的

  ●好多东西看不懂,还有待修行。 对生活说是很受用

  ●超越头脑界限,醒悟过来,进入、和平和自由本质

  ●在上册获得不少启示

  ●翻译的太滥了,你好意思吗?

  ●很好的自修指导

  ●可以有多种读法吧。

  ●一般般哦,传记看看到蛮有意思

  ●要非常感激接受你自己,任何是的,就是,可能是其它的样子,所以,不要跟它抗争事实从来不会产生任何心理痛苦,是解释在带给你痛苦。痛苦是你所创造出来的,因为那是你的解释。改变那个解释,同样的事实就会变得令人愉快。放掉所有的解释,事实就只是事实,它既不是痛苦的,也不是愉快的。不要选择,不要有任何偏好,只要观照,接受和观照,那么你就握有了秘密钥匙

  《生命的教导》读后感(一):只需看上册。

  瑞哈夏是个很棒的导师。他作为一个人类来说,生命相丰富

  但不像《当下的力量》的作者,他尚未到达开悟的状态

  比如到了很后部分,他和妻子还处在只尊崇他们的上师而排他的阶段

  上册可以看到这个德国人成长史,有欧洲人肆无忌惮生活作风,也有从来已久的对灵性的追求

  这给了我们一条可行的路的样子。

  下册嘛,说实话我也没怎么看进去。基本没有感觉。无论从用词还是思维,都感觉不到太多感触。不知和翻译有没有关系。但不推荐

  上册可看。

  《生命的教导》读后感(二):神奇经历

  这本书如果不知道自传,我以为自己在看小说呢~~不得不为作者的离奇经历所羡慕

  对于书内容真实性不得而知,我唯一划线的一句:“要很全然地经历我们的欲望,借着这样做,我们就可以脱离那些欲望(翻译过来的)”。

  《生命的教导》读后感(三):爱自己,不论你什么样

  这书严格来说不是人写的,是所有称为“神”“佛”或者“宇宙本体”的自然世界写给人类的。作者瑞哈夏最多也就是个翻译者,他担心看不懂的时候举例说明一下。这本关于灵修的书,告诉人类如何认识自己。

  人是什么呢?人是一种意识,就是拿烟头烫你的时候,你一下子跳起来大骂一样,“跳起来”是身体意识,骂人则需要语言思维。于是,出现在思维前的意识称为“人的本识”,称为“宇宙本体”,称为“开悟”,而后面的思维则是阻碍人性发展的障碍。 意识是一种能量,每个生命都是一种能量,它们呈现人身,植物,山峦,动物的外形。 因此,意识是流动的,循环的。越锻炼你的意识,你超越那些人生问题就越容易。思维造成了人类不同的行为,这些行为产生了业果,于是我们彼此有了纠结,有了情感,有了千万世的轮回。越锻炼你的思维,你陷入痛苦和恐惧的人机会就越多。

  可,谁又能斩断那些纠结中的感动,情感中的分离呢?那些悟道的人,谁不是走到两极,无路可寻才“瞬间”开悟的呢?世界上,那些幸福多得都感觉无聊的人少,那些心碎地想自杀的人也少,所以开悟的人也少吧。

  这本书适合五年或者十年看一次。跟《追忆似水流年》一样,没到彻底想跟爱情分手的人,别看。看《生命的教导》不想跟人生彻底分手的人,也不要看。

  我不会结束自己的生命,虽然我知道它并没有意义。

  《生命的教导》读后感(四):你只需成为你自己

  瑞哈夏在和第一个女朋友约会时,问他哥哥他应该怎么做?哥哥告诉他,你什么也不要做,你要做的只是做你自己。这句话不由让我感叹,天平座的我好像只知道追求表面的和谐而委屈自己,不知道活出自我的真正意义,到头来却是迷失了自己,混乱而迷茫。

  其实你只要做你自己,回归自己,让能量在体内流畅的运作,一切问题都会解决的。

  “每当你发现你想要在别人身上改变什么,你就要立刻停止,直接去到你的中心,深入你自己。停留在你内心的空里面一阵子,什么都不要做。它将能够帮助你归于你自己的中心,归于你自己的本性,同时别人的本性也会开始反应。从这里,你可以看到另一个人的完美,你可以在刚好就是“他或她是的”那个层面拥抱他或她。在那个共振中,那个跟难题紧紧的认同就会开始松掉。”

  “要非常感激地接受你自己,任何是的,就是,它不可能是其它的样子,所以,不要跟它抗争。事实从来不会产生任何心理的痛苦,是解释在带给你痛苦。痛苦是你所创造出来的,因为那是你的解释。改变那个解释,同样的事实就会变得令人愉快。放掉所有的解释,事实就是事实,它既不是痛苦的,也不是愉快的。不要选择,不要有任何偏好,只要观照、接受和观照,那么你就握有了秘密的钥匙。”

  《生命的教导》读后感(五):所有的都是我们的功课

  婆娑世界,意思是无常的世界,尽管我懂得吸引力法则的道理、原理,但比无常更婆娑的意念,总也不能集中在一个善始善终的力度,人不如愿十有八九,实际却是我们没能真正对待那个愿,发愿和护愿是完全的两回事,护愿是考验自己对愿望的肯定度和滋养心,如果我们注入的不是养分,而是怀疑、恐惧、焦虑、不安等等的毒浆,那愿望也只能是雁过留下的那道痕,空留着遗憾和懊恼了。

  尽管如此,我是指自己的事,有时侯是好了开始,也烂了尾,又或彻底沉陷,但我仍然挂在嘴边最多的话是,这都是功课。这个世界有几种事,我的事、你的事,还有上帝的事,这里面要三方均达成和谐,事情才能呈现完美,所以,任何事情的发生直至结果,都是让我们学习如何呈现这份华美的和谐的伟大功课。

  这门功课没有学分、没有上课下课的铃声,它比我们的影子更完全地追随着我们,它是我们扎扎实实的生命教导。

  我所提的生命的教导,与瑞哈夏所书录的《生命的教导》不尽相同,作为奥修的弟子之一(尽管全书中他一再提到普那和遍布世界各地的社区,但不知何种原因,始终为明示出奥修二字),瑞哈夏仍旧遵循衣钵,继续告诉着关于头脑的把戏——我们并不是我们以为是的那个我。

  他说:“我们真正是谁?我们就是在任何内容物之后的意识。我们真正是谁?我们就是在所有故事背后的觉察。我们真正是谁?我们就是纯粹的观照、永恒的‘在’。这个‘在’是‘一’,它跟你里面的‘在’是一样的,它也是我里面的‘在’,它是树木、动物、小鸟和岩石里面的‘在’”。

  这里有两个层面,一是,我们与宇宙是一体的,所有才有他接着说的“意识就是形成整个宇宙的本质”。二,我们的那个“在”是永恒的,它不是那个无常的,和被无常所折腾得筋疲力尽的“心”、“脑”。

  与奥修散文式的文句相比,瑞哈夏延承的是作为一个指导师严谨的表达,甚至可以作为有志向此职业发展的人的一部工具性书籍,诚然,我更喜欢前者的那些美文美句,那不是一下子弄哭你的感动,而是绵绵地抚平你高低不平的心绪的一把蒲叶扇。

  有一个故事作为公案势必让我们会多有启示。瑞哈夏问师傅,为什么在为别人作咨商时会完全地感觉自己的“空”呢?而一旦回到自己身上头脑就又开始热闹起来,那个“空”又消失殆尽了。师傅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专注在他人身上,这个时候,“你”不见了,你是无我的,但你再度关注回自己,那个“我”就回来了,你那些找你麻烦的东西又倾巢而出了。

  其实哪怕在最日常的生活中,我们都曾有这样的体验,跑步中你会突然变得平静下来、玩乐器时你会突然感觉灵魂出窍、看电影剧集时你会被剧情带走、恋爱的时候彼此成为一体,这世界任何一种成瘾或亚成瘾的活动都又可能让你无我,这感觉并不神秘,它的灵光闪现频频让我们为之着迷。

  “无我”让人喜悦,“有我”让人烦恼,说明无里面,蕴涵着比有更丰富的资源,去寻找开采这些资源,我想也是一种“生命的教导”。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生命的教导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