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和2008年经济危机》是一本由保罗•克鲁格曼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1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果想要在这本书里面发现什么新东西,你肯定会失望的,不过如果要一个关于危机的框架性的东西,还是可以的
●amazon赠书
●基本没看懂,再看前要先补课了
●挤地铁时候,看看,4号线现在是越来越挤了,看得我相当难受。
●简明
●看过的竟然一点印象也没有,要重看~!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和2008年经济危机》读后感(一):复活还是埋葬凯恩斯主义
萧条经济学无非就是撒花欢迎凯恩斯大人的归来,萨伊定律纠结在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中。
建议批判的看该书,在看点非主流的奥地利学派的观点,哈耶克大人也是有诺贝尔奖的光环,虽然是唯一个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和2008年经济危机》读后感(二):应该还行
上班公交上花20多分钟看了几十页,似乎还行,作者无法控制自己调侃的冲动,所以极力为自己开脱,不愿意给人愤世嫉俗的形象,所以浪费了不少口舌,有点类似卢梭的忏悔录开头那一段,既要既要惊世骇俗,又怕别人不理解。
作者还是有点料的,说得也通俗,有独特的见解和观点,比如:苏联解体对于现代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形态的巨大的影响。
后面的 看了再说 值得一看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和2008年经济危机》读后感(三):通俗读物
今天是学习经济学的一天,克鲁格曼的这本《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和2008年经济危机》,算是面向大众的一本通俗的经济学作品,想要更深入的了解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还需要更专业的书籍。不过,克鲁格曼的这本书非常通俗易懂,这是优点。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以来,全球各国不断遭受经济危机,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经济危机的频率越来越高,未来如何防范金融风险,是各国政府不得不重视的话题。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和2008年经济危机》读后感(四):1、评论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和2008年经济危机
1、金融创新 全球化 带来机遇和利益的同时 需要监管和新的机制来控制
3、金融杠杆的力量(在投资中运用信用交易和衍生性金融产品操纵比自己手中持有资金规模大得多的基金)
觉得这样阅读快销书、通俗读本的好处在于引发兴趣 对一些概念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觉得读这种科普读本可以和啃大部头结合起来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和2008年经济危机》读后感(五):历史和经济分不开
克鲁格曼讲了很多故事,以及不算详细的发展过程。很喜欢这种方式,把经济与历史事件割裂开来的话,经济分析就是胡扯!
可惜每一篇文都太短,让人意犹未尽,如果再长点的话,会看的更过瘾。
墨西哥、日本、泰国的遭遇令人同情,但是总是可以看到官僚和裙带资本的影子,在我们这儿也同样适用吧。
似乎有个模式:过于乐观 --> 高杠杆 --> 推高资产价格 --> 泡沫 --> 泡沫破裂 --> 正反馈式的增强危机 --> 衰退 --> 然后?再循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