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研究生的学术建议》是一本由(英)彼得 / (英)鲁格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本书只是初略的翻了一下,里面的一些建议我不可否认是非常好的,也有对师生关系的分类(良好、一般、较差等),不得不说我与导师在学术上的交流是停留在较差上的。里面都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似乎在国内大环境下很难实现。对于学术帝还是推荐一看,特别是博士
●推荐给所有读硕读博的盆友们~我应该在写论文之前看的,不过现在看也不迟XD反正指导类的书就是没事翻翻提醒自己,真正重要的还是实践~~
●英文名:The Unwritten Rules of PhD Research 中文名翻译不太贴切,应该是:科研做人做事指南+潜规则。 非常接地气,很有收获,读博和毕业后都有讲解,关于如何与别人建立联系的部分收获很多,个人总结的经验是:一切联系的前提是自己有库存和真本领,然后通过科学的方式交流沟通,关系的拉近是一个自然而然、循序渐进的过程。 提升自己,缓步前行。
●很多都是没有人会告诉你的。
●小到答辩时鞋子怎么穿…蛮好的学术职场说明书,但还是比较适合国外背景,光看他们应付校外评审和答辩委员会就让人噩梦连连。有不少启发,而在习惯无助感面前,真的要分清工具性行为和表现性行为。6.14读毕。
●最后还有彩蛋-- 经典书籍推荐! 来,我们喝杯咖啡! 开始重新读。
《给研究生的学术建议》读后感(一):值得一读
虽然这本书是写给博士研究生的,但是小硕的我读着亦是收获良多。值得一读。元芳,你怎么看?元芳,你怎么看?元芳,你怎么看?元芳,你怎么看?元芳,你怎么看?元芳,你怎么看?元芳,你怎么看?元芳,你怎么看?元芳,你怎么看?元芳,你怎么看?元芳,你怎么看?元芳,你怎么看?元芳,你怎么看?元芳,你怎么看?元芳,你怎么看?元芳,你怎么看?元芳,你怎么看?元芳,你怎么看?元芳,你怎么看?
在CPU图书馆借到这本《给研究生的学术建议》,刚开学处于研一迷茫期。在英语类目中看到了这本书的封面,和我们用的《如何撰写和发表科技论文》是一个系列。书名“学术建议”四字,抓住了我的眼球,刚好可以给我现阶段的状况解惑。于是借来。
作者在开篇就写到,这是一本写给有意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们的书。所以中文译名就不应该叫做给研究生的学术建议,太有误导嫌疑了。虽然如此,内容还是很充实的。讲到如何查文献、写论文,如何处理好和导师的关系,成立自己的审稿小组(现在只看到这个阶段)。
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这种书应该一遍又一遍地看,直到对书中所传授的方法融会贯通,才是作者写这些的初衷。
《给研究生的学术建议》读后感(三):帮助很大,解决了很多疑惑,指出很多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给研究生的学生建议,停不下来地仔细看了7小时,读完了4/5左右,很好的书,能在读博期间读到这本书,十分幸运。
作者对很多问题看得非常准确,对整个博士生阶段及后续各个阶段、设计的各个主题给出十分具有有益的分析和建议,整本书充满了智慧和对研究生理性关怀,读了全书的1/3已经收获甚多。两个作者应该是两个十分善于观察、学习、思考、总结的人,才能够写出这么好的书,很令人佩服。也许自己永远都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但我至少可以往这个方向努力,做到我的最好。
这本书在你需要建议的地方(包括你已经意识到的需要还是没有意识到的需要),基本上都给出了很有用的分析和建议,十分令人吃惊,作者对于做研究获得PhD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的认识,我觉得超出绝大部分导师和博士生的认识。
我身边没有可以请教的高人,但这本书就像一个有很贴心的专家,给了我很多的启发,能有这本书陪伴读博期间,很幸运。
读完之后,我甚至觉得,有了方法加上努力,能不能拿到PhD,过程是否顺利,基本上与个人资质无关。
《给研究生的学术建议》读后感(四):博士也可以很冷幽默
这本书的书名翻译的不够好。应该是《不能言说的博士研究秘笈》之类。
因为此书的主要作用是,是当你开始有了读博士学位的念头时,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长者在喝咖啡时跟你谈的一些人生经验。所谓人生经验,就是不用在课堂上开打课列提纲考试的那种,而是需要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才能习的的,被称作“隐性知识”的部分。
从导师的选择到学术圈的一些细节,比如如何参加学术会议以及如何在参加学术会议时表现得不像个新人等等,都是避免在学术界出糗的金玉良言。而且由于是闲聊性质的文体,所以很多奇闻轶事和冷幽默时刻准备从里面跳出来敲你的脑门。真可以说是寓教于乐。
抛开真的很有用的学术建议不说,好吧,还是说一说吧,此书包含所有博士生在攻读学位阶段能够请求的帮助,以及更重要的,在请求帮助时所需要采取的合适方式;博士生阶段所需要具备素质,以及更重要的,获得这些素质所需要的训练途径。全都被作者娓娓道来不遗余力。
除此之外,书中真的有很多笑话可供茫茫不知所措的你在看到这个茫茫不知所措的书名之后仍然有勇气继续翻开的。我每天就在床上乐得打滚。
总而言之,真是一本好书。硕士阶段的同学,如果对自己的要求高一些,也可以看看这本书,好的学术研究的隐性知识都是一样的。
《给研究生的学术建议》读后感(五):短小精悍,干活满满
很实用的一本书,干货满满,就像一个老司机对一个新手的谆谆教诲,传授经验,关于如何处理研究生阶段的人际关系的章节让我感到耳目一新——原来无论东西方,无论进入社会还是在学校里,人际关系的处理始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情,可能在别人还把你当成小孩子的时候你可以做错一些事却得到原谅,但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不存在的,你必须面对和解决,小心翼翼。其它关于学术上的建议值得反复阅读和吸收,学术写作和现在写这种读后感可不是一回事,那里充满各种条条框框,而你只能学着去适应而不是怀着某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去否认和表示不屑,你要拿到学位,就得通过论文答辩,而答辩的通过是别人来决定,而你要做的就是满足别人对你的期待,环境如此,适者生存。我仍然清楚记得里面提到的“黄金三原则”——一、不要撒谎;二、不要故作幽默;三、不要在压力下由于惊慌失措而吐露真相。这三条原则就像书中说的“可迁移性技能”一样,在处理其它各种事情上,在除了学术以外的为人处世上都是应该学会的。最后的推荐书单也是让人惊喜万分,已打算接下来一本一本看过去了,尤其是看到期待已久的《风格的要素》这本书的名字,眼前一亮,那就不止是写学术文章了,以后诸如写读后感的提高也要通过那本书好好学习。
总之,短小精悍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