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天下黄花》是一本由刘震云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3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为奶奶守灵的那天晚上开始读,开篇写的也恰巧是灵堂与送葬,大概是读这本书最特殊的记忆了。
●一个小村庄的人为了争权不停的争斗,那个混乱的时代超级心累的
●过瘾
●比《赤地之恋》高明多了。
●索然无味,还不如早期短篇。
●好看,好看,绝对不输于白鹿原,同样是家族变迁时代前行,写的生动有味,而且在刘震云笔下,似乎一切都成了生动活泼的调侃,八路国军土匪各自算计日本人一役体现的尤为鲜明,我总感觉这种活泼好玩的笔调下,藏着种冷硬,读的时候,常常在似乎无事的地方,吸上一口冷气
●真实的中国。看了他们的历史后对奶奶那辈儿人还真挺看不起的。
●自清末至民国至抗日至解放至土改至文化至开放,马村经历了多少权力变迁,多少社会变迁。天旋地转,王朝更替,世道浇漓,人心不古,到头来,乱世出英雄,却是安稳日子造良人!
《故乡天下黄花》读后感(一):看的很窝心的一本书
从这本书里,你会发现没有一个人是一直顺心如意的,好人和坏人的界限不知道在哪里,坏人的命运基本很悲催,可那些无辜者仿佛更可怜,鲁迅的小说里充满着吃人,刘震云的小说我总觉得充满的是瞎折腾:折腾别人,又被别人折腾,折腾来折腾去,仿佛也没得到一个四趟字,想想这是干啥,活着呗。
四幕场景,你方唱罢他登场。
换了汤,却没有换药。
争斗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对于争斗本身,却从来不变。
还能说什么呢?
只能酹之以黄花。
为了那段历史,和历史中的人们。
《故乡天下黄花》读后感(三):做一个墙头草
看这本书的过程,我脑部血液不断上涌,脑袋气的嗡嗡的。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斗地主那里是最让人恨的。
想起以前我舅老爷,坐在饭桌旁,每当喝点酒说起斗地主那时候的事,都气的咬牙切齿,大骂GcD王八蛋。以往我不理解他,觉得他狭隘,现在我理解了。
整个时代变迁,最苦的是女人。她们是权力的陪葬品,整本书里都是被发泄的对象,无论是上吊的刺猬他娘、被日军强奸的小巧、被赵刺猬赖和尚强奸的李少奶奶等人、混战中被刨腹的圆脸妹子。你会发现,只要是战争、争斗,无非三件事:钱、粮食、女人。
日本侵略者可恨吗?可恨。这篇土地的老百姓可恨不?更几把可恨。可恨也没办法,还要活着。
《故乡天下黄花》读后感(四):好混乱的一切
看了《我不是潘金莲》,顺便看的《故乡天下黄花》
作者以马村村民半个多世纪(民国,抗战,大公社,文化大革命)以来围绕权力争讲了一个很可笑的故事,这个故事却让人心寒,围绕一个小村庄谁主权的问题,不停的互相算计,从地主压榨到底层翻身, 马村半个多世纪的人事变迁,不变的是人性的 "奴性""冷漠"、"麻木"、"糜烂"、"愚昧" 。
看的时候感觉那个时代好混乱,乱成一锅粥,乱到我心里也特别乱,心特别慌。
作者的语言接地气,生动,塑造的人物丰满,真是厉害呢。
《故乡天下黄花》读后感(五):刘氏幽默
刘震云的小说最大的特点是他的幽默,冷幽默。在中国当代作家之中,幽默的没有几个,刘震云算一个,东西算一个。王朔的“幽默”和此不是同一类型。并非一幽默,好像严肃的文学就不严肃了,刘震云的小说不会比毕飞宇、比苏童的不厚重。这种幽默特质使得刘震云的小说很容易上手读。一路绵延而下。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幽默是基于生、死、民族、政治等重大命题之上的。他写死亡,写肠子掉出来,还要用尽最后力气和狗争夺。正是在他这种看似零度叙述之下,流露出他幽默中之类。
一句话,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何必要拆穿,为何不开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