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农村的宗庙文化特色的发掘和传承
日期:2020-07-31 22:45:04 作者:永衡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农村的宗庙文化特色发掘和传承

  宗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袭了周边地区居民风俗习惯和文化观念,为了更加清晰了解广东省中山市古镇海洲这个地方的宗庙特色,现在开始地闻名的魏氏祠堂进行比较充分挖掘介绍

农村的宗庙文化特色的发掘和传承

  在中国祭祀先祖是古代人民最重要的生活内容之一,由于封建时期人们极度迷信,认为人死后灵魂不会远去,希望通过祈祷和祭祀已经逝去的亲人,以求得到他们的庇护。而宗庙是祭祀祖先场所,因为宗庙有固定形式制度,所以对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当地居民介绍,这个祠堂建于清朝光绪十三年,距今已有一百三十几年的历史,从图片中就可以出,宗庙古朴古旧表面呈现出来的悠久历史。因为有当地人民的重视以及他们对文化不懈的传承和保护,这个宗庙如今还比较完整地存留在镇海州的这片土地上。

  海州魏氏宗祠呈现出一些独特建筑风格,据说,装饰雕刻工艺以及建筑风格与广州的陈家如出一辙,因此被当地村民戏称为“缩小版的陈祠”。据了解,海洲魏氏宗祠坐东南向西北,广三路,深两进,硬山式顶,抬梁式木架构,建筑占地面积约633平方米。该祠因形似巨蟹状,当地人俗称为“蟹形祠”。这个坐落在广东省中山市古镇海洲的祖祠,整体建筑和主体构架均比较明显体现了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同时富有岭南本土建筑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民间祠堂庙宇的地方建筑特色,因而海州魏氏宗祠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观赏文物价值研究价值。然而,在经历上百年的风吹日晒时间洗礼,宗祠开始出现了可见的破损,才突然发现古迹需要保护的,接着在2009年,魏氏宗祠被列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与这个宗庙一同保留下来的,还有它背后值得被铭记的英雄——魏邦平。在祠堂周围还建有一个魏邦平纪念公园,魏邦平纪念公园的石碑巍然耸立,仿佛在向过往行人讲诉其中的感人故事。为了表彰魏邦平对广东革命事业贡献,广东省政府将古镇、海洲、曹步三乡合并,命名为“邦平乡”,据说,这个公园建立之初就是为了纪念这个不畏艰险克服困难,为革命作出贡献的英雄。

  魏邦平(1884年-1935年9月21日),字丽堂,香山县海洲乡麒麟村人,1884年生。他在青年时就赴日本就读于同文学校,而后转学于振武学校,逾年改官费进陆军仕官学校学骑科。此后,魏邦平参与了反袁(袁世凯)、倒龙(龙济光)、护国、护法、援桂(击溃旧桂系军阀)、讨贼(讨伐桂、滇叛军)诸役,历任护国第五军军长、粤军第三师师长、西江总指挥等,他的功勋卓著,一生追随孙中山与各路军阀多次周旋和较量。魏邦平还曾兼任广州市长,在此期间他克服重重困难以及阻力,拆毁城墙并且开辟马路,以进行现代化城市建设,今天的文德路等,便是在他任职期间内建成的新马路。他于1935年9月21日在广州病故,时年51岁。后来,为表彰魏邦平对广东革命的贡献,广东省政府就将古镇、海洲、曹步三乡合并,并且命名为“邦平乡”。

  宗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其他的传统文化那样传承了中国的一些优秀的历史文化,更是映射出了人类几千年文明发展的历程,是一份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国的很多地区,也拥有类似这样富含传统文化的宗庙,这些宗庙吸收了它们周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观念,从而有它们各自独特的文化氛围,古朴的环境必然会遭到现代化的破坏,从而造成不可逆转的历史文脉中断,据了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很多的学者、专家致力于这些宗庙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研究,通过保护、宣传和挖掘地域文化的特色来将中庙文化独立的文化价值进行传承。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所有人的努力,每个人能做到的,就是对这些文化重视起来。你也想感受海州魏氏祠堂的魅力吗?那就行动起来,这里,欢迎你的到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农村的宗庙文化特色的发掘和传承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