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位知名音乐人的母亲因买保健品被骗,该音乐人在网上PO出了事实的经过,引起了无数网友的共鸣。
这个事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我们看了才知道,原来现实社会上老年人被骗的案例有那么多???随随便便就是一大堆:
来源:公众号@魔都囡
在网上每次提到老人为什么那么容易上当受骗的时候,总会有一种声音作为主流,那就是:孩子给父母的关爱不够,甚至孩子不够孝顺,从而让骗子钻了空子。
这样的声音乍一听的确是非常有道理,跟父母的情感交流少了,或者是孩子忙于工作,甚至有的孩子已进入中年,精力都放在自己的事业和小家庭上,父母的关心和日常的交流,自然就会减少。
长期的情感空缺的确会让一部分的父母在被热情的骗子关心的时候,头脑发热,错把骗子当儿子。
但就如把成年子女的问题都甩锅给原生家庭一样,单归因的指责对父母和子女都不公平。
更何况很多子女在担心老年人上当受骗的问题上,真的也算是苦口婆心,什么方法都用尽了,但父母似乎就像吃了迷药一般对骗子的骗术着迷,甚至还和骗子站在了一起。
来源:公众号@魔都囡
这样的境况,真的令很多为人子女者感觉无力,而这样的无力感其实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似乎从父母年轻的时候,就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说的话,而如果亲戚或者邻居,甚至才遇见的陌生人,随便说两句,他们就能轻易相信。
似乎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或者不相信自己亲近的人,是他们一贯以来的潜在信念。
老人为什么这么不听劝?
当我问及身边的朋友们,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自己的父母不听劝,轻则微信群各种转发伪科学信息,重则被传销骗光了养老金。
聊起这些话题,朋友们大多是气愤,恼怒,随之而来的是愧疚和无力。
非要说孩子不孝顺老年父母,才让骗子钻了漏洞,其实对于这届成年人挺不公平。
因为事实是不管孩子孝顺与否,是一月只联系父母一次还是一日三次请安的,该上当的父母仍然会上当。
所以缺少儿女的关心,让一部分老年人失去了现实检验能力,把骗子当儿子养,真的只存在于一部分已经年迈到糊涂的老年人。
大多数老年人会轻信他人的话,而不顾清醒的老伴和儿女的劝告更多来自以下原因:
“女儿是我看着长大的,她连鱼都不会杀,还能知道哪种方式切肿瘤可靠吗”
孩子就只是孩子,你永远是那个比我小的,没有能力的那个孩子,无论你长到几岁,你都不可能比我知道的更多。
当一个人固着在全能控制的阶段时,就像婴儿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被自己控制一样,通常都会有掌握一切的幻想。
但成长和成熟的标志,就是不断的打破这样的幻想,虽然偶尔的全能控制,能让自己被爽到,但如果当作现实,尤其是被外境不断强化后,那就将其变成了一种习惯。
为什么我们的父母充满了全能感?因为他们就是在这样的文化下长大的呀!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说白了,全能控制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防御机制。
其实防御人人都有。但是我们能从以下两种情境当中清晰的感受到防御的存在:
第1种是回避或者掌控那些强烈且恐怖的情感,通常是焦虑,但有时也可能是极度的悲痛,愧疚,嫉妒,以及其他错综复杂的情感体验。
第2种是为了维护自尊。
换句话说,当一个人为了防御体会到以上的不良感受,他就可能启动自己的这个防御机制:全能控制。
“我怎么可能还不如女儿懂得多”,这句真实的潜台词,背后也许有嫉妒,有自尊的需要。
2、否认:
与全能控制一样,否认也是一种初级防御。
在被保健品营销人员忽悠的时候,这些老年人没有过一丝犹豫吗?肯定有过啊,毕竟也大风大浪里过来的。
但如同他们第一时间会否认儿女指出真相一样,他们自己先否认掉了事实的真相。
为什么?
其实否认是一种非常原始的防御,它是一种即刻反应,完全缺乏思考过程。
当自身之外的外在创伤突然降临的时候,自动就把愿望当作事实:这不可能。
我们可以好好的想一下我们父母这一生,他们经历了多少外在的重大的创伤性的事件。
那些突如其来的事件,一次次肆虐着他们的心理,考验着他们的心灵承受力。
如果不运用防御,可怎么支撑他们活下来?
在一次次的:
我的情感不重要,照顾别人才重要;
自己的利益可以牺牲,集体的利益要优先。
这样的价值宣导下,渐渐地也内化了这个防御。
当否认变成一种习惯,对于这个个体来说,是多么的悲哀,因为他也许一辈子都没有好好照顾过自己的情感。
3、自我分化功能有限:
我们经常会说,一个人成年的标志就是他的自我分化功能,在一个孩子刚刚步入青春期的时候,他所呈现出来的叛逆就是他在追求自我分化。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父母允不允许孩子去叛逆,决定了孩子能否顺利的度过这段时期,实现自我分化。
坦白讲,我在现实的生活当中,看到很多的孩子不愿意离开父母,或者心理上,还依赖父母的一部分原因,是父母不允许孩子进行自我分化
换句话讲,他们更愿意跟孩子进行共生,有的时候真的很难讲,是孩子离不开他们,还是他们离不开孩子。
而当离不开的孩子终究要成家立业,组建自己的小家庭时,父母也就逼迫着要面对自我分化了。
但如果在实现自我分化的过程当中,有类似于自己孩子的替补队员出现,那父母可能就又可以赖在共生的关系里享受了。
4、集体主义精神重温:
这是对以上自我分化功能不足的再一次强化,想一下保健品营销的会议上,大家在一起沉寂在集体的温暖里,像极了青春时的场景。
为了这份重温,或者在这份温暖的感动下,冲动的发生也是必然的。
如果父母就是不听劝该怎么办?
当我们越来越成熟,通过世事炼达承担越来越多时,猛然看见父母正不断的陷入骗局,而无论你如何的劝慰,他就是回不了头,甚至会指责你不够体贴孝顺,不能尊从尊重老人家的意愿,这时,我们怎么办?
首先,你不能再像他对待你一样的去对待他。
我们想一下,在你去劝告他的时候,他是很急着去否认你的。因为你本质上先否认了他的想法和感受。
你对他的劝告里面,有一个潜台词是: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做什么都是不对的,甚至他可能听到的是:你是愚蠢的。
这就如同我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得到父母的否认一样,他只要一否认,接下来说什么你都听不见了。
我们要去理解父母是没有能力采取除了否认之外的其他机制的,因为他已经用了几十年了,他扔不掉。
但我们是比他们更有能力不用”否认“他的方法,就比如,你先认同他的情绪,先理解他的想法,再慢慢疏导。
“哦哟,妈妈,你最近对身体很重视啊。你看你很关心这方面的信息啊。”
慢慢地从情感上贴近她,再跟她聊聊最新的信息。让父母放下防御,才能开启对话的窗口。
其次,尽力而为去为父母的圈子升级。
如同志同道合的朋友会扎堆一样,父母也有圈子。
如果他的圈子里的大爷大妈们都是聊些旅游,老年大学,广场舞,甚至是自己家的孙子等话题,那可能接触保健品的机会就少了。
当然,这点也要量力而行,如果你有经济能力,用旅游费把父母的老年生活填满;如果你经济能力有限,要不就用孙子孙女的屎尿屁去充实老人家的生活。
这么说也纯粹是段子。
核心思想,是反思一下,我们在抱怨父母不听话的同时,我们为父母老年生活的可选项目做了什么。
最后,如果父母被骗,请不要孤军奋战,团结家族里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很多成年子女,以鸡蛋碰石头的精神去劝告父母,其实很多时候是徒劳的。
他们喜欢全能控制,而与此相应的,他们也容易被控制,能控制他们的,只能是他们认可的权威。
这时候,家里的长辈,并且是具有权威性的长辈,就是我们可以团结的力量。
这代父母的确很难带,是因为这代父母的成长太不容易,在经历过那些风雨的岁月后,内化的那些防御下,都是满满的恐惧和脆弱。
每个时代的成年人,都有自己的历史使命,也许,我们学会新的方法去照亮和温暖父母内在的恐惧和脆弱,就是我们这代人能做的事吧。
相信我,
只要你觉醒,
时间从来不嫌晚。
只要你上路,
整个宇宙都会来帮助你。
我不煲鸡汤
我只提供灵魂的解药
—周丽瑗亲密关系学—
扫码关注
获取你的灵魂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