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心灵革命:19个改变人生的善意法则》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07-01 23:0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心灵革命:19个改变人生的善意法则》读后感锦集

  《革命:19个改变人生善意法则》是一本由[意]皮耶罗•费鲁奇(Piero Ferrucci)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青豆书坊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80元,页数:28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心灵革命:19个改变人生的善意法则》读后感(一):实验性的第三自我

  有时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抽离式的第三自我,来审视和观我们的生活,需要一种编剧的三视角理解和看待我们的下生活,本书就好比第三我的骨与血,静谧的待在那,等待我们把自己搬到内心的某个地方,就像古老的阿兹特克所言‘人类生来没有面孔,我们必须在成长过程慢慢的赢回我们的面孔’本书就是那无面的第三我,相在这里你能窥见或是找到你的面孔。

  熟悉文字通过新的排列组合,混杂了蛊惑性,但也带来了新的意识认知体验,瞬间觉得可以实验性的去体验生活的无限可能收获探索自我的新工具

  《心灵革命:19个改变人生的善意法则》读后感(二):善良是一种强大温暖的生存方式

  

文、闫晗  

  在竞争激烈时代,“善良”这个词变得有点意味深长记得学时,班上有位同学提到我时说“她很善良”,我心里略微不自在了一下,觉得太敷衍,反问:“这是不是说明我没有其他优点了?”因为夸其他人“漂亮”“有才气”“可”“聪明”,这些词华丽而闪闪发光,而“善良”似乎暗含着软弱可欺的意思

  多年之后,那位同学联系我,依旧提到“善良”,那些闪闪发光的词语可能会随着岁月蒙尘,但我帮助过她的事情她都记在心上,而我,终于明白了“善良”是个很有分量的词,善良的人并不软弱。

  意大利哲学家皮耶罗·费鲁奇写了一本书《心灵革命:19个改变人生的善意法则》,他详述了诚实正念同理心慷慨信任等19个善意法则,融合哲学心理学以及科学实证研究成果证明:真正的善意,是一种强大真诚温暖的生存方式。我们选择善良并不因为它正确,也不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赏,而只是因为善意让人容易幸福,对自己的存在更加满意

  在“同理心”这章,皮耶罗讲了一个故事:为了让一个突然跑出来的孩子马路,他紧急刹车结果后面的车撞上了他的车,虽然两辆车子都没受损,但那位司机怒气冲冲。他想解释不是自己的错,但这样可能让对方生气,最终他运用了同理心,开口说:“我开得太快,停得太猛,你没有料到我会紧急刹车。很抱歉,你没事吧?”司机的怒气消失了,卸下了防御,跟他握了握手就离开了,本来可能的争吵,在几秒钟之内化解掉了。看到和体会对方的感受,可以消除误会、化解冲突,这是心怀善意的人才有的能力。

  很多人对善良有抵触情绪,可能是把善意误会成软弱,因为软弱有时会伪装成善良的样子,生活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本想拒绝却答应,表示赞同是因为想做好人,因为害怕而默许……这只是软弱,不是善良。就像日剧《我们无法成为野兽》里,新垣结衣饰演的职场领深海晶无法拒绝别人的请求,老板给她派了更多的活儿,别人搞出的烂摊子都归她收拾,新人表现不好也要批评她没带好后辈,出了任何事都要“背锅”。一味地妥协和顺从,可能成为失败者。

  自私自利的礼貌、虚伪的礼节以及违心的善意都跟善良没关系。真正的善意会给人带来能量的流动和生命的力量。

  皮耶罗认为帮助他人会使人展现出最好的自我,即使小事也是如此。他附近有个声名狼藉的邻居,大家都敬而远之。有一天他匆匆忙忙开车去赴约,刚出门轮胎就爆了,换轮胎时发现千斤顶也坏了。正好那个邻居开车经过,主动提出帮助他。此刻,这位邻居不再是神情阴冷的模样,而是露出微笑,流露出善意。

  在帮助别人时,邻居展现出最好的自我,这一面很少有人发现。关心别人的困境并伸出援手,可以通向自由。

  不过,善良并不一定能立竿见影地改变世界,你捐出去的善款可能被挪用,你在海滩上捡起一个塑料瓶,还会有人再丢下十个。这些都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确立了自己的原则和存在方式。

  付出温暖的人,不会感到寒冷。别人怎么做是别人的事情,我们自己可以选择善良。就像一个作文题目中,有个小男孩把退潮后搁浅的小鱼扔回海里,有人问“谁会在乎呢”?被救的每一条小鱼都在乎。如果不遇到也就罢了,但凡看见,便不能坐视不管。

  即便我们只能拯救小小的生命,为某个个体带去一点美好,就已经是胜利,能够让自己的生命和这个世界变得充盈而美好。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6月30日 11 版

  《心灵革命:19个改变人生的善意法则》读后感(三):那份可能被遗弃的善意

  在这个快生活的时代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人生法则,我们凭借自己的人生法则对所面临的环境做出一个特定的反应。这就好比生长在不同土质上的不同的种子能够结出不同的果实一样——善良、宽恕可能是一些人的生存法则之一,因为拥有这一法则,他们更加倾向于对所遇到的人或事怀着一颗善良而宽恕的心。在《心灵革命》这一本书当中,著名哲学家兼心理学家皮耶罗·费鲁奇提出了19个改变人生的善意法则,而这些法则共同指向一个方向,那就是善意。 在皮耶罗·费鲁奇看来,善意是一种强大、真诚而温暖的生活方式,科学研究也曾发现,善意能让人更加健康长寿,更有创造力甚至更加快乐。这本书真正打动人的,是它给与了我们一个契机去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法则以及我们对待它的方式。在他所提出的法则当中,有一些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它离我们很近甚至每天都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演着,但真正能对它进行思考的人可能为数不多。另一些是我们可能不常听到的法则,而它们共同打造了善意的人生。然而,即便看完整本书,我们也未必就能成为一个善意的人,但毋庸置疑的是,它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拥有更多的思考,让我们停下脚步来思考我们习以为常的一切,是否真正在我们的支持和掌控下,是否真的如我们所愿地发生了。 生活中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的每一个行为都是在自己的掌控之下,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可其实有时候我们却是迫不得已“往口袋里塞鲱鱼”,而我们并非都能意识到。鲱鱼的故事是皮耶罗·费鲁奇在谈论诚实法则时提到的一个故事——荣获诺贝尔奖的阿尔伯特·史怀哲受挪威王邀请参加宴会,宴会上,他因为不想冒犯女王而偷偷把自己不喜欢吃的鲱鱼倒进衣服口袋里。鲱鱼的故事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它可以源于小学生考试时收到的一张询问他答案的小纸条,它可以是会议上你想说却拼命憋住的一句话。而当我们习惯了这种“不诚实”,它便渐渐融入到我们生活中去,看似顺理成章,殊不知它在一点点地增加我们的焦虑,当我们撒谎时我们更多时候是处于一种不安的状态。试想一下,假如我们无法“诚实”地面对我们的所想,我们积攒了太多太多的焦虑,我们可能就会因为害怕而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回避这些焦虑,就像有只怪兽在威胁着我们,掐碎我们原本的美好,相应的行为也会接踵而至,比如通过不参加聚会,回避人群等方式来减少焦虑。这样看来,诚实确实是一种很重要的人生法则,它让我们更多地倾听内心的声音,表达我们的意愿,对自己心怀善。我想这也是我们能从这本书中获得的。 当然,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并非只有如何去倾听自己的心声,因为我们既要关注自己,也要关注他人。关于如何对待他人,我想作者的无害法则或许能让你受益匪浅。乍一听我对无害这俩字并没有太多的了解,我对它的理解可能也仅仅限于这本书里作者的看法。在作者看来,无害就是不做伤害别人的事,要做到无害,需要悟性、自律、智慧与和善。我们或许可以很轻松地说出“我没有做伤害他人的事”,但若要说我们做到无害,我不知道这个数会是什么样的。生活中甚至有些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用看不见的武器伤害他人,看不见的武器是什么,它可以是我们的言语,我们的思想。有些爸爸妈妈可能从小就教育他们的孩子不要和哪个小孩儿待在一起,因为“他不学习只爱玩,你跟他在一起只会学坏”,而他们可能并不知道,他们的小孩子跟那个所谓的“坏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学到了什么,他们可能不知道那个所谓的“坏孩子”会和自己的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和糖果,或者说他们就算知道,也已经被这种思想和偏见所蒙蔽,因而把坏的那一面不断放大。而这,并非就真正是让孩子学会去评判一个人的方法,另一方面,它可能会在某些程度上影响别人对于那个所谓的“坏孩子”的看法。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相反的是人们总是习惯于评论别人怎么样,给别人“贴标签”,其实更多时候那样的评价往往带有我们的主观色彩,我们不经意间的一个评价可能就会变成泼在别人身上的冷水。被贴上了标签的人可能感到浑身不舒服,感到自己不被理解。而只有当我们摒弃了这种习惯,学会看到一个人多方面的特点,而不是去评价他们,我们也更可能做到无害,当然,无害包括了很多方面,不仅仅体现在我们对于他人的言语评价。在这本书中作者巧妙地将我们日常中的现象联系到对应的法则,并告诉我们他们是如何与善意联系在一起,倘若我们真的没有办法改变别人对我们的评价,那么通过读这本书我们至少可以懂得这种现象也许司空见惯,而不止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或许可以更加懂得如何去看待这样的现象,以及如何去对待别人,这也许就是作者所讲的善意之一。 仔细地读完整本书,你会发现从某些方面来讲,善意也可以很简单,只是经常容易被我们忽略,相比之下,作者皮耶罗·费鲁奇却拥有一双发现善意的慧眼,或者说,他对生活的观察比我们多数人都要细致。在皮耶罗·费鲁奇的记忆法则里他提到,人的记忆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我们回想起有恩于我们的人,而忘记其他人。我们忘记的事情比记住的事情多得多。这使我回想起高一经常和我一起去饭堂吃饭的那位同学,于是我在通讯录里找到了她,和她聊聊大学的生活,后来她说道“你能想起我,哈哈哈挺好。”突然之间我感觉好像有什么东西硌在心里头,我并不常联系朋友和同学,可我也不得不说,即便有联系,我能想到的人里也不一定有她。但高一那年,的的确确是因为她的陪伴,我才得以在陌生的环境中找到一份归属感——即便在那个不合群的集体中。还有很多很多人,而我却很少记起他们。而这本书,让我重新去发现那些被我忽视的人和事,让我对过去经历的人和事有更加清醒的认识。我们经常说要活在当下,但这也并非意味着要舍弃我们过去所有的记忆。 如果要说从这本书上能得到什么,我想大概是在自己身上有更多的探索和发现,而这些发现更多的是源于我们自身。我们内心所有的感受有时并非是独特的,但我们对待这种感受的态度确是独特的,因为这其中掺杂着我们自己的人生法则。而皮耶罗·费鲁奇提出的19个善意法则中,既有我们熟悉的也有陌生的,但它们共同的目的便是教会我们如何去更好地看待这些法则,成为一个善意的人。当你投入到这本书的阅读中时,认真倾听,你会发现它谈到的都是当今我们很缺少也可能很需要的善意法则,这些法则或许能够帮助我们在匆忙的日子里拾起那一份份被遗弃的善意。

  《心灵革命:19个改变人生的善意法则》读后感(四):因为心存善意,世界得以继续存在

  一

  去年10月,我在黄山南屏村认识了阿筱,阿筱是自由音乐人,背着一把吉他和简单的行李来到南屏村,希望在稻田艺术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彼时我因为高强度工作、与团队伙伴沟通不畅而丧失自信,无法工作已有一个月,甚至无法对任何人事物产生反应。机缘巧合下,决定只身前往陌生的古老村庄,尝试自由舞蹈,试图通过在别处的生活彻底放空自己,恢复对生活的感知与活力。

  工作坊第一天傍晚,舞蹈导师Myra让我们脱掉鞋袜,光着双脚,感受在稻田里搭建的舞台。我尝试投入,但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声音出现在脑海中,无法专注。突然,我发现有音乐传来,原来是阿筱坐在田埂上吹奏着简单的音乐,为我们这些素人舞者伴奏,然后,她开始哼唱,没有歌词,是纯粹的旋律。此时福至心灵,我看到远方青瓦白墙处飘起袅袅炊烟,开始跟着哼唱,律动,旋转,冰冻的身体和心开始一点一点溶解、变得柔软。

  “享受美好是我们能做的最善良的事。”意大利心理学家皮耶罗·费鲁奇在他的新书《The power of kindness(中文名为心灵革命:19个改变人生的善意法则)》中这样写到。他在治疗对象时,会先问自己,是否有人关心、认真倾听他?他是否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工作中是否有人鼓励、痛苦时是否有人安抚他?换句话说,这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接触了多少善意?“对有些人来说,善意是缺席的(遗憾的是这很常见),而后果令人担忧。”

心灵革命:19个改变人生的善意法则9.2[意]皮耶罗•费鲁奇(Piero Ferrucci) / 2020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青豆书坊

  二

  现代社会发展到如今,我们会发现,暴力、冷漠、愤怒、混乱,总是充斥、占据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不知道自己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该怎样应对这样的世界。而费奇罗则肯定地告诉我们:“这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抉择:选择自私、行恶的道路,或是选择善良、无色的道路。在人类历史上这样一个激动人心又危险的时刻,善意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正因为我们彼此关心,这个世界才得以继续存在。”

  而善意,请注意,是真正的善意(而非虚假的善意——“自私自利的礼貌、工于心计的慷慨、虚伪的礼节、本想拒绝却答应,表示赞同只因想做好人,因为害怕而默许”——这些都是虚假的善意),是多种品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包含了这些品质,并且相互作用:温暖、信任、耐心、忠诚、正念、同理心、快乐……

  读到这里,也许你也会像抑郁状态下的我一样反应:“这些我都知道啊,我也有在做,但是也没有觉得生活和世界有什么不一样。”或者有这样的追问:“这些词太常见了,从小我们也被教育说要做到这些啊,但是真正在生活中去实践,真的不简单,作者有什么高见吗?”

  那么,我想邀请你和我从“信任”这一词看起。“你愿意冒险吗?”太阳下就会有影子,而信任的“影子”则是“未知带来的危险”。开始信任,可能会有时刻感到恐慌和紧张,但当我们知道自己不能掌握所有的事情,放下后,我们会发现自己开始放松,感到自由。提出以上的疑问,是因为我们害怕自己做不到书里作者所说的这些品质,或者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与我们之前认知有差异的地方,亦或是我们害怕失去,担心哪怕读了也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办法。所以,我对自己说的是:“放下那些一定要有所收获的执着吧,只有在阅读的当下,你才能知道,是哪句话点亮了你心中的那盏灯。”打开一本新书的冒险,还是很值得的。

  当然,我也很乐意分享点亮我心灯的句子,比如“宽恕”:“宽恕不是自以为正直的行为,不是一边肯定自己的道德优越感,自吹自擂我有多高尚和慷慨……宽恕是和过去和解的内心行为……首先这是非理性的……宽恕违背所有的逻辑学和数学运算法则。”我们以为,愤怒让我们拥有力量,无数艺术作品都是“复仇”的产物,无论是远古神话还是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但这样的力量恰恰说明了我们有多脆弱无助。

  又比如在“无害”这一品质中,作者强调了语言的重要性与贴标签的害处:

  “我们习惯于给别人贴标签:他是偶像、他是个小气鬼、他常对妻子施暴、邻居很漂亮、自然科学老师是个性瘾者……这些描述是真是假?无论真假,仅仅用单个标签来定义某个人,这本身就是暴力行为……用单个词来形容某个人,例如‘倒胃口’‘肤浅’或‘无理取闹’,都属于精神上的速记法,是在对他人匆忙而肤浅地进行分类和记忆。”作者举的例子很常见也很有代表性:假如你将要和某个同事旅行,但有人告诉你他常常独断专行、爱管闲事;或者你正打算和某位女士开展一段重要而亲密的关系时,无意间听说她是个轻浮无情的人。所有这些评判都会影响你的人际关系。当然有些人反对说这些信息有时管用,甚至可能是一种责任,因为我们需要提醒我们的朋友他正可能迫近危险。但,“我们所接收和给出的信息又有多真实、多完整、多真诚呢?”

  贴标签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帮助我们“快速认识”一个人,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部分丧失了对这个鲜活生命的全面的了解机会。如果你也读过《非暴力沟通》,也许你会知道,贴标签意味着评判,而评判不等于描述。这里想再多拓展一些: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我见过 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 在雨天不出门, 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 请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

  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 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这是来自鲁思·贝本梅尔所作哲诗的一小段,读过这段,也许你与我一样对于“评判”和“描述”会有一些不同的想法。

  越读到后面,越觉得“活出善意”是需要智慧的,并且不断练习和实践的,每个品质其实都值得书写一本书。而费鲁奇先生把这些品质浓缩在了这本书里,实在是太不简单了。

  三

  以前我并不明白,为什么是那个时刻,我冰冻的心突然就解封。但看完费鲁奇先生的《心灵革命》之后我好像明白了:是因为我的内心在引导我寻求善意,自由舞动,需要我尝试正念——“唯一的时间就是现在”,不去寻找过去,也不去担心未来,仅仅活在当下;自然的环境让我“谦卑”,“谦卑帮助我在星空之下找到自己的位置”“知道了自己的局限,就有了再次出发的可能。”而造成冰点融化的温度,来自阿筱的歌声,恰到好处地传递了温暖给我,于是我看到了真实的、美好的世界。

  在被阿筱的歌声打动后的那天晚上,我们一群人在农舍的院子里唱歌。我第一次尝试伴唱和声,我惊讶的发现自己原来这样的享受这个过程。我在本子上这样记录:“喜欢支持的力量,支持人去做美好的事。”

  很喜欢《心灵革命》一书封面的两行小字:“世界变得明亮,是因为你内心有光”。“心怀善意,是一种强大而温暖的生存方式。”如果有幸这篇文章能被你读到,我想邀请你,和我一起,倾听内心的声音,活出善意,从呼吸开始。

  :书中的附录给出了很棒的练习,有“呼吸”,有“回想”,还有“写下来”。每做一个练习,都会感觉到平静和放松。

  《心灵革命:19个改变人生的善意法则》读后感(五):改变人生命运的两个字,看完受益匪浅,一般人一辈子都可能不知道

  一、善意让我们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电影《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中一个叫欧维的老人,他刻板又固执。半年前他的妻子死于疾病,留下他一人孤零零地生活着。某一天,他突然遭到上司解雇,离开了他兢兢业业工作了十几年的岗位。心灰意冷的他,决定去自杀。

  这期间,他试过很多方法,每次都在关键节点被迫停止。这一切都和新来的邻居帕维娜一家有关。因为帕维娜一家的善意,欧文最终被一点点感化,从此他开始爱上这个世界了。

  有个老太太,她独自生活在世界。事实上,她有子女,只不过他们都太忙了。以至于忘记去慰问老母亲了。老太太很难过,她不吃不喝,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悲伤的等待死亡的到来。

  当她被人发现时,没有任何疾病的她,居然真的不能吃喝了,就连咀嚼也变成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了。但是,后来他人的一个善举,竟然让她一点一点地恢复了活力。

  你肯定想问,别人究竟对她做了什么?其实,只是一个很小的举动。他们关心她,喂她吃了一点冰激凌。这个小小的善举,对老太太来说,却跟氧气一样重要。因为她需要的不仅仅是食物,更重要的是关心和照顾。

  善意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温柔、最亲密的东西。因为有它,孤单的老人重新开始热爱生活。也因为有它,我们的内心开始有光,世界也变得更明亮。

  其实,生活中这样充满善意的举动还有很多。

  比如,小朋友不小心摔倒,我们会不自觉地扶他一把;问路时,路人会热心地给我们指引;朋友的话让我们振作起来。等等,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事情,却温暖着每一个被帮助的人。那一声“谢谢”,也同样温暖着提供帮助的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为什么心怀感激的人效率会更高?为什么有归属感的人不容易沮丧?为什么当你微笑时,别人会认为你更具有吸引力?为什么那些和他人交流较多的老人,不容易得阿尔兹海默症?为什么获得更多爱和关注的孩子会更健康、更聪明?

  这一切都来源于善意。善意,它不是人生的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因为有善意,我们才能敞开心扉,轻松、愉快地与他人相处。因为有善意,我们的内心才会更富足,懂得生活,关爱他人。这个世界也因为善意而变得越来越美好。

  二、善意的表现形式

  我们渴望善意,但往往很多时候却面对“善意”而不自知。善意不仅仅是说声“请”和“谢谢”。还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心灵革命:19个改变人生的善意法则》就详细地给我们讲述了善意的19种表现形式。

  这本书是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当代欧洲精神心理学引导者皮耶罗·费鲁奇所写。这本书是继《孩子是个哲学家》之后的,又一本暖心作品。

《心灵革命:19个改变人生的善意法则》,一经出版就受到空前的欢迎,至今畅销不衰。这本书分别从诚实、无害、温暖、宽恕、联结、归属感、信任、正念、同理心、谦卑、耐心、慷慨、尊重、灵活性、记忆、忠诚、感恩、助人为乐、快乐这19个方面,详细为我们讲述善意的表现形式,作用、以及如何行善。

  皮耶罗·费鲁奇说:“善意会让你的生活更充实、更幸福;善良不是一种软弱的美德,而是通往幸福的钥匙。”

  1.善意和诚实可以并存

  生活中,我们有时为了保护他人而撒谎。比如向别人隐瞒生病的消息;出于礼貌,没有告诉别人拉链开了、妆花了。但结果呢?等当事人知道的时候,往往都会很生气。因为他们感到了背叛。

  谎言有千万种,真相只有一个。我们可以伪装成各种各样的角色,但这些却总是让我们很累。我们也会生活在充满幻想和伪装的世界里,越来越远。

  当某一天,真相揭开时,我们反而会如负释重。因为善意和诚实是可以并存的。正是因为我们真诚地与他人交流,让善意才在你我心中慢慢萌发,自然双方就能获得相互信任。

  2.无害也是一种善意

  如果我们留意生活,会发现那些让我们苦不堪言的,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说了不该说的话,公共场合大声打电话、不合时宜地咳嗽、楼上装修烦人的嘈杂声等等。这些行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但却会让人心生不快。

  如果我们减少这些事情的发生,做到“无害”,却能为生活增加不少色彩。无害看似不算什么品质。因为它好像与快乐、美丽等幸福的词语不搭嘎。

  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无害是一种强大的品质,因为它需要自控力。往往它更代表着不敷衍趋势、不造谣生事、不僭越、不冷嘲热讽……要想真正做到这些并非易事。因此,从长远看,无害比争强好胜、吹毛求疵、强人所难等更难能可贵。

人类社会只有彼此相互尊重、彼此无害,相互合作,才得以更长久的发展。因此无害也是一种善意。没有它,世界将会陷入一片黑暗之中,战争、愤怒、嫉妒……将时刻存在。

  3.学会宽恕,让我们获得重生

  生活中,有时我们遇到一些困难,或遭受不公时,可能会唉声叹气,也可能会怨声载道。不过,这些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还会平添很多烦恼。如果我们放下过去,试着宽恕,好好把握到当下,很多问题反而会迎刃而解。

  学会宽恕,不仅仅是不去想过去的事情,和过去和解,更是想办法避免这样的事情再发生。

  虽然,这个过程比较漫长。但当我们一旦学会后,我们的内心就不再被怨恨充满,留有更多的空间存放善意。当善意存在时,我们才更容易感到快乐和获得重生。哪怕我们什么都不做,这个行为本身也是充满善意的。因为无害也是善意的一种表现。

  4.警惕伪善意

  生活中,充满善意的事情有很多。但是,有些看似善意的举动,却不见得是真的善意。它还可能是伪善意。

比如,某些人是迫于权威或压力,去帮助别人。其实,这个时候,他内心更多的是害怕和顺从,并没有真正的快乐。

  真正的善意,是多种品格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包括温暖、信任、耐心、忠诚、感激等。

三、具体如何行善呢?

  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达,通讯设备的更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而越来越淡了,越来越多的人不善于表达了。有些人,明明很想关心他人,说话却像刀一样,毫不不留情。有些人,想与别人沟通,却又怕拒绝,犹犹豫豫,总会错失好多机会。

比如,想给许久不联系的朋友打个电话,会在心里酝酿好情绪和话语;想请别人帮忙,想好了好几种应对的方法,走到门口,最终还是没有敲开那扇门……

  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社交恐惧症。我们知道,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我们有与他人沟通的欲望,想对他人表达善意,却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

  《心灵革命:19个改变人生的善意法则》这本书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表达善意的机会。

比如,有人渴了,你给他水喝;有人心情不好,你对他报以微笑;有人乱扔垃圾,你随手捡起;给远在外地的朋友打电话慰问;在拎着大包小包的路人帮忙开车门……

  这些善意不求回报,却能获得内心的快乐。只要你想,行善的机会就在我们眼前。

  善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真实的自我,也能让我们积极地感应世界,与世界建立更深的链接。这样,我们就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和社会形成了强有力的链接。

  善意是人性中本能的渴望,打开这本《心灵革命:19个改变人生的善意法则:19个改变人生的善意法则》,一起开启一段属于你的心灵革命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心灵革命:19个改变人生的善意法则》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