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问题其实我以前写过挺多的,但都不怎么聚焦。所以这次我着重在思维方式上,先写5个我觉得很重要,但大多数人并不具备的能力,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启发。
工作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总能把非常复杂的事情,用几句简短的话讲述出来,并且句句直击要害。
这就是提炼总结的能力。
之所以把这个能力放在第一条,是因为这是能迅速帮你在职场上获得升迁的重要能力。
想象一下,领导面对两个做工作报告的下属。第一个写了几十页的PPT,事无巨细罗列了所有信息;另一个只展示了5页PPT,但每一页都有一个旗帜鲜明的观点。
你觉得领导喜欢听谁讲? 肯定是第二个人。因为他帮领导抓住了要害,节约了时间,这就是一种聪明的表现。
相反那个什么都要写的人,会让领导觉得没有思考,什么都往PPT里放,自己没有承担起一个信息过滤和筛选的角色。
这就叫少即是多。
我认识一些人,如果花一下午时间和他坐下来深聊,会觉得他是一个很有内涵思想很有深度的人;但如果只聊十几二十几分钟,往往不知道他想说什么。
“原来你是想跟我说这个啊,干嘛早不告诉我!”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欠缺表达能力。心里想的再完美再好,嘴上说不出来,一样没用。话在脑子里时是“宏伟江山”,可一到嘴边就变成“潺潺小溪”,这就很可惜了。
第一句话该说什么才能抓住对方的注意力,复杂的故事该怎样有条理地表述出来,听众感到疑惑的时候应该怎样去引导和解释,如何让自己的观点掷地有声……
职场上的表达,不同于日常生活的聊天,而是带有目的性的信息传递。每句话都应该产生对应的行动反馈,否则说了等于没说。
许多富有魅力的领导人、CEO都是演讲高手,能够用语言去影响别人的行为,是一件很厉害的事情。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要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先让别人知道你想说什么,再让别人愿意相信并追随你的思想。
同一件事情,老板和员工看待的角度肯定不同;A部门和B部门看待的角度也会不同;甲方和乙方看待的角度也不会相同。
当两个不同思考角度的人碰到一起时,发生争吵的概率要远高于达成共识。
所以我提倡多角度去分析问题,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找到对方的痛点,从而让说服变得更加高效。
当你要卖一台洗衣机给别人,你会觉得自家的洗衣机哪儿都是优点,造型前卫,功能繁多,耗电也少,但可能消费者的痛点其实是“洗衣服方便快捷”。
这时如果你采取的策略是强买强卖,肯定会遭受反感。但你如果能把产品的优点,往“方便快捷”这个痛点上去靠,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这是最简单的二元角度思考。更复杂的例如涉及到多方利益的商务谈判,甚至国际政局中的多国举动,都是很不错的思维训练材料。
当你学会从尽可能多的维度去分析同一件事情时,一来你会有更好的全局观,二来还能培养自己的共情能力。
很多时候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并不是一意孤行,而是找到一个折中的方法,最大化照顾到各方的利益。
4. 平衡智商和情商的能力
智商高情商低的人不适合团队合作,只能自己单干;情商高智商低的人难以服众,除非能找到一帮心甘情愿支持他的人,否则就是光杆司令。
最合适的模式,是智商情商兼有,只是配比不同。
如果你属于脑袋灵光,学东西快的类型,那就分一点精力在同事和老板关系的处理上,不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曲高和寡的位置,觉得大家都是笨蛋,只有自己最棒。
一个能力100分的人,是干不过一群能力只有80分的人的。职场上团队的能级永远大于个人。
先富带动后富的道理,在这里同样适用。一个人牛逼没什么了不起的,你能带动一群人一起牛逼才是真的厉害。
而如果你会洞察人心,懂得沟通,善于激励和领导,那就稍微在业务专业上提升一下。不需要你事事都懂,但起码最基本的原理和底层逻辑要了解,不要让别人觉得你空有一张嘴,只会说不干事。
千万不要偏科,只有智商或者只有情商,这两种人都走不远。
5. 自我回血的能力
所谓自我回血,就是无论发生什么后果第二天都能保持乐观,满血复活。
这是一项很重要的自我激励方法。
年龄越大越会发现,光靠自己的能力来决定一件事成败的机会非常少,更多时候都是掺杂了各种你想不到的因素在背后共同作用和驱动。
当我们知道这些因素是哪些时,往往会感到无能为力和沮丧。一旦次数多了,会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
长此以往会陷入到一个谬误中,就是明明这件事的主导因子并不在自己,但却觉得是因为自己无能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比如一个项目的失败,一次沟通的崩盘,甚至小到生活上的一件麻烦事,你并不是那个Key person,却承担了超过你角色的责任和义务。
这是一种很不健康的自我否定。而解决它的最好方法,就是自我回血。
首先对自己要有正确和清醒的认知,知道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边界究竟在哪里。什么事情做得到,什么事情垫垫脚可以做到,什么事情再怎么样都做不到。
其次是尽全力。能够做到的事情,投入百分百的努力去做,同时也要对结果抱有合理的期待。这就像买股票一样,你明知道现在大盘只有2000多点,就不要期待着投出十个涨停板。把付出和回报保持在一个合理区间内,不要脱离实际。
最后一步叫“我不关心”。一旦事情做完了,就不要去多想,而是目光向前看,继续下一件事,用新的目标来取代旧的念想。把行动作为自我学习和提升的奖励,而不是用结果来评价自己。
这是一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状态,此时你就会发现一旦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都会给自己莫大的鼓励,而且它是一种不断向前的正向循环。
除了自我回血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叫自我审美。
过去我曾写过,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都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主管逻辑,右脑主管创意。
如今大家都在害怕未来智能AI将取代我们的工作,实际上AI能取代的事情,都在左脑这边。比如逻辑演算,模型分析,数字计算等等。
而右脑涉及到的艺术审美、创意、设计都是无法被机器取代的。机器无法谱写扣人心弦的音乐,无法撰写脍炙人口的小说,无法设计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
审美,是欣赏、品味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生活中,它能让我们的外部表现更加突出,在职业场合中获取更多的机会。比如在面试,见客户,做演讲时……你不得不承认,那些外貌打扮光鲜得体的人,总是能吸引全场的焦点目光。
而要说和我们日常生活走的最近(尤其是对女生而言),最容易的审美就在你的手上。拥有一双美丽的手,能让你的气质瞬间提升N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