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吗?
26
2019.8
y: 怀左
文/怀左
01
早上我刷知乎时,一个大火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人在年轻的时候,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高赞的答案有学习能力,有不惜一切打破安逸的能力,也有笃定一件事并有耐心长久坚持的能力等等。
每个答案都有它的合理性,因为能力从来没有最重要或者次重要,关键得看我们自己,特殊情况还需要特殊分析。
今天我来说一个我个人觉得很重要的能力——积极主动,并且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般来讲,年轻人是比较活泼,喜欢抓机会且积极主动的,但也有一种流行的佛系,让很多人沉迷于被动等待。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有时候我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些我读过,并且觉得价值比较高的书。偶尔会出来一两个人问我:“你好,哪里可以买到?”
如果我有时间,我会继续解答一下:“在淘宝、京东、亚马逊、当当都行。”
我。。。。。。
你。。。。。。
然后我就没法回复了。
类似的问题其实也有很多。
我……
02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靠我们自己是完全可以解决的,也就是一些极个别的问题,其实才有请教别人的价值。
尤其是在网络资源这么发达的现在,搜索方便,很多事情都可以靠搜索得到答案。所以我现在养成了一个习惯——能通过百度找到答案的问题,绝不去问别人。
例如:
如何将图片上的水印去掉?
如何申请一个微信公众号?
……
这基本也符合我们经常讲的二八定律,同时经常锻炼我们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让我们更加积极,更快速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时间久了之后,这样的习惯也会让更多的机会落在我们的头上。
前些天我给写作课的学员们分享了一个今日头条的免费的训练营,可以帮助在头条上写作的同学更快地拿到原创标志以及青云计划自荐功能等。
这时候学员里分成了三种阵营:
第一种人,觉得这个机会很好,然后主动抓住,积极参加;
第二种人,也觉得这个机会不错,但参加后懒得完成作业。
第三种人,处于观望状态,觉得太麻烦,等等再看。
最后,很多积极参加的学员都获得了原创标志,并且一些表现突出的人拿到了奖金和各种权益。这时候,那些不主动或者觉得麻烦的人,才开始后悔自己之前的行为。
拿到奖金的小伙伴
很多时候,机会就在被动和观望中溜走的,一个积极主动的人,往往可以打败大多数对手。
03
回过头来想,其实我以前也没有这样的能力,原因有二:一些时候是自己真不会,也不愿意去学习;另外一些时候是自己其实有能力,但怕别人说,怕丢人,最后也就那样过去了。
说到这一点,其实我是很佩服小玉的。她之前是我微信里加着的一个好友,但是我们并不熟悉,有一次我想找一个会做图的朋友时,她主动站了出来。
她说:“学长,其实我也不会,但你给我个模板,我明天就能给你做出来。”
第二天早上我醒来时,收到了很多张她发过来的图,事实是她熬夜熬了半宿,一口气做了七八张图。
那之后,她把精力投入到了学习做图中。我后来的训练营、社群等中的所有图,基本都是她做的。
我们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不仅她做得图很好看,而且她行动力超群,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记得我以前在看《当幸福来敲门》时,最感动我的画面,其实是男主在争取到实习机会后死死抓住的状态。他一遍又一遍给客户打电话死磕,主动上门拜访,积极抓每一个小机会。
我还记得他每天带着孩子去抢睡觉的铺位,记得他最后得到工作后泪流满面的样子。
04
尤其是在离开学校之后的现在,我更明白了积极主动的重要性。越长大,很多事情再没有人来催促你,这时候如果你还不积极,那就实在没办法了。
以前在学校时,总觉得自己是学生,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就行,不需要太主动,也不需要积极和别人打交道。
习惯了这种安逸的状态,走出来后才发现学校和社会,其实有着很大的不同。
很多认知于是就慢慢被打破了。
以前觉得沉默是金,或者遇到自己觉得比较难的事情就不做了。现在才知道做一些有挑战的事情才能提升能力,走出一直习惯的舒适区。
以前觉得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能不和别人打交道就不用打交道。现在觉得这里面除了有胆小之外,还有不懂人情世故的另一面。
以前觉得机会都是留给优秀的人的,自己做一个观众就好,不争不抢就是最好的修行。
现在才发现,自己也本可以变得更优秀,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我拼一下,其实也可以抓住。
认真看时,你会发现《当幸福来敲门》的英文原名其实是“The Pursuit of Happyness”,这其中“pursuit”的意思其实就是追求。
那么,正在读这篇文章的年轻的你,有这种主动追求、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吗?
-精彩回顾-他只是短暂地,喜欢了我一下。
怀左,文艺学硕士,简书签约作者,新媒体写作讲师,一个爱读书的普通人。新书《你越强大,世界越公平》正在热销中。个人
读书 | 行动 | 成长
喜欢的话,记得帮我们点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