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都会与别人说话,同样也会听别人说话。
而对方对你说什么样的话,怎么样说话,体现了你在他心目中的位置。
珍惜,和你说真话的人
好听的话谁都会说,好听的话谁都爱听;
就像东野圭吾说的:
ldquo;软弱的人总是怕被说穿事实,而且讨厌说真话的人。”
号称日本“销售之神”的原一平,在他刚进入保险业的时候,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有一天,他来到一家叫“村云别院”的寺院推荐保险,遇到一位老和尚,便开始滔滔不绝地向他介绍推荐。
等他说完,老和尚只是平静地对他说:
老和尚接着说道:
人与人之间,像这样相对而坐的时候,一定要具备一种强烈吸引对方的魅力,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将来就没什么前途可言了。
老和尚的话犹如一盆冷水,把原一平泼醒了。
最后他语重心长地对原一平说道:
聆听完老和尚的一席话,原一平茅塞顿开,他自我反省一番后,决定要改变自己,脱胎换骨。
于是,他开始说那些以前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挑战许多自己曾经不敢做的事情,一直突破,不断进步。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39年,原一平的保险销售业绩荣膺全国之最,并从1948年起,连续15年保持全国销售第一的好成绩。
甜言蜜语的假话虽然好听,但不靠谱,真话不好听,不仅会被人嫌弃,还容易得罪人。
只有真正关心你的人,才会对你如实相告,费力不讨好的忠言劝告。
真话虽然不好听,但发自真心。
一个愿意给你忠告,指出你不足的人,一定是希望你能够有所作为的人。
事实是,每个人都会说好听的话。
而那个在你面前,不怕得罪你,对你说真话的人,一定是真正关心你的人。
那些对你说真话的人,一定要珍惜。
珍惜,敢批评你的人
阿谀奉承的话虽然好听,然而虚假的赞美,远没有真诚的批评可贵。
魏征是唐朝时的大臣,因为他敢于向皇帝犯颜直谏,所以被唐太宗李世民称作是他的镜子。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
魏征答道:
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只听信单方面的话,就会分不清是非。
他还举了历史上多个例子,说:
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么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深表赞同:
说得好。
魏征经常劝谏唐太宗,要居安思危。
后来,国家形势越来越好,他觉得唐太宗有些忘了初心,就写了一份意见书批评唐太宗。
唐太宗看后,马上意会他的意思,觉得他说的很对,于是把他的意见书贴在墙上,时时观看,以便提醒自己不要松懈。
唐太宗常说,除了魏征,其他人都不敢说批评他的话。
因为他不愿意眼睁睁地看着你犯错,他会及时批评你,指正你,想尽方法来将你引向正轨,不会让你一错再错。
没有谁会愿意冒着被人嫌的风险,去批评你,只有真正希望你好的人,才会指出你的不足,帮你改正。
那些敢批评你的人,一定要珍惜。
珍惜,说话顾及你感受的人
你身边是否存在这样的人: 说话永远以自我为中心,从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说话毫无分寸,口无遮拦地让人出丑难堪。
我这个人就是真性情,请你多担待。
这根本就不是真性情,真性情是让你说实话实说,而不是毫无节制地不顾他人感受,胡说难听的话。
正如宗萨仁波切说的:
ldquo;大多数时候,标榜自己说话直,只是不愿花心思考虑对方的感受而已。”
宋朝时期的张咏,听说寇准当上了宰相,心想寇准虽然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惜在学问上还有欠缺。
因为张咏与寇准是交情很好的朋友,所以他一直想找个机会,劝劝寇准多读些书。
恰巧时隔不久,寇准因事来到陕西,刚刚卸任的张咏从成都路过这里,受到寇准的盛情招待。
张咏离开时,寇准亲自送其到郊外,并问道:
您有什么临别赠言?
张咏本想趁机劝寇准多读书。
可是想了想,寇准已是堂堂的宰相,怎么好当面说他没学问呢?
张咏思索一会,说了句:
《霍光传》不可不读。
回到家,他赶紧找出《汉书?霍光传》,当他读到“光不学无术”时,恍然大悟,自言自语地说:
这大概就是张咏要对我说的话啊。
和你说话懂分寸,不会让你感到难堪的人,一定是把你放在心上,在乎你感受的人。
能够把握好人与人之间的界限,说话顾及你感受的人,一定要珍惜。
蔡康永说过:“我不在乎说话之术,而在意说话之道。我的说话之道,就是把你放在心上。”
余生,愿你我都能遇到这样的人:
愿意和你说真话;敢于批评你;说话顾及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