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August
这张图,就是关于本篇推送主题的提示。在看推送之前,大家不妨先猜一猜哦。唯一看透了真相的,是一个外表看似小孩、智慧却过于常人的名侦探柯南!
7月10号,在hobo的微博上看到一段话。
?
据说是为了防止食物煮烂。
就算不处理棱角,食物也不会煮烂。
——土井善晴
什么叫去掉食材的棱角?
简单来说,就是尽量把一些根茎类或者块状的食材弄得比较像圆形。
拿芋头来举例。
如果手工削芋头皮,成品芋头的样子更像是多边形。这时候,就要用刀修整芋头的边角。
这是我画的示意图,大家凑合看吧。
铅笔的部分是芋头原本的样子(俯看的视角),红色是初步修整的过程,绿色是修整完毕的样子。
日料里对于白萝卜也会做这样的处理。
或许你会说,白萝卜本来就是圆形的呀。
不过,当白萝卜被削皮之后,边角仍然会出现一些棱角。这时候就要进行深加工。
第一次看到这种场景,是在很早以前的日剧《东京仙履奇缘》中。温柔善良的雪子在深夜里准备第二天准备带到高木先生家的关东煮。她专注处理每一种食材的样子让我感动至今。
啊,高木雅史先生……
扯远了。
说起切菜,最近买了一本书。
书里的内容是这样的。
又扯远了。
本来想说土井善晴来着。
hobo微博上的那段话让我很有感触,去网上搜索土井善晴,了解到他在日本是个很有名的人料理家,出过很多书。
去淘宝上搜他的书。只找到一本台版。
下单之后等了很久,终于到货了。
没想到是竖版。瞬间崩溃。
“台版书都是竖版啊”,或许有人会说。
起码我家有很多台版书都是横版。
前几天,又去网上搜土井善晴,居然发现同样的书有了简体版。光速下单!
纳闷第一次搜索的时候为什么没找到简体版。收到书之后发发现,哦,刚刚出版。
这本书真是太好了。
“你坐过地铁吗?你知道早晨的地铁里有多少人吗?挤不死你!还看书?能上车就不错了,到站之后能不能下车全凭运气。你还想看书……”
没想到他叽里呱啦说了一大堆,根本停不下来。
“请问,你的嘴是租来的吗?必须得赶紧把话说完然后还回去?如果真能租,拜托你去租一个能抓到重点的脑子好吗?我的意思是这本书的阅读感受特别棒!”
“我当然能抓到你的重点。我只是想告诉你,你举的例子根本不恰当。举例还是应该贴近自己熟悉的生活比较好,否则就会缺乏说服力。”
滚一边去。
不过啊,说到抓重点这件事,我也好不到哪儿去。
看完最近大热的《寄生虫》之后只记住了一个场景。
社长太太在回家之前打电话给保姆,让她提前准备好炸酱乌冬面。挂了电话,保姆问她丈夫:“什么是炸酱乌冬面?”
那是尹厚最爱吃的泡面啊。一包小浣熊乌冬面,一包炸酱面。水沸腾后放入两包面里的脱水蔬菜和面饼,煮好后把水倒掉,加入炸酱面的炸酱粉和浣熊乌冬面里的调料包——这就是炸酱乌冬面。
已经过了那么多年,我现在偶尔还是会用这个方法来煮这两包面。比如看完《寄生虫》之后的那天晚上。
啊,尹厚,俊秀,民国,智雅,还有成俊……你们现在好吗?
从刚才提到的两个“抓重点”的例子中得出结论:世界上其实根本没有所谓“抓住重点”这件事。大家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关注的那一点。
如果遇到那个能抓住你话里重点的人,一定要珍惜啊。如果遇到“重点全错”的人,也不要急着一棒子打死。会给你提供新思路也说不定哦。杠精就算了,惹不起。
临走前想起一个事。每当写一些贴近热点的话题或者总结成段、看起来很像那么回事、甚至有点掷地有声的道理时,“新增读者”的数量就会大幅增加。在公号内容恢复到“更新日常”之后,那些新增的读者就会走掉一些。
小时候被那套“提取中心思想”的应试教育伤得还不够吗?就喜欢看别人总结好的人生真谛是吧?就算看了又有什么用?每天看到的还少吗?还不是转眼就忘了。
天天写那些道理也不是什么难事,我写得出来。可是不愿意写。算命的师父说我是一个有正知正见的人,想做的事基本上都是正确的事。所以,我听我自己的。
与其他场合相比,餐桌旁的时光最有趣。公号命名为“米菲的小饭桌”,并非将内容限于美食,而是希望每天都如享受美味般愉悦满足,分秒都如在餐桌旁那般充满期待。
米菲的小饭桌
微信号 : ch
新浪微博:@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