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春光乍泄
桥下两相依偎
●一日,与父论宋词。
家父喜欢苏东坡,其词“刚健含婀娜”;其人襟怀坦荡、乐观豁达。
而我喜欢“奉旨填词柳三变”。
一身绢狂,两袖藏风,落榜三变,文房四宝不值钱。
五夜风流,六裳花衣,竹林七友,身无八长学不得。
九转魂梦,十年沉浮,青楼百妓,远山千里也送君。
此后,万井必带柳永词,亿年闲拈伴伊坐,再笑皇帝没眼光。
●可是,别人所不能了解的是苏东坡会因事发怒,但是他却不会恨人。他恨邪恶之事,对身为邪恶之人,他并不记挂心中。只是不喜爱此人而已。因为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所以,苏东坡并非才不如人,因而也从不恨人。 ----林语堂《苏东坡传》
●寂寞,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是使他的艺术才能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成熟了----和古今往来往来许多大家一样,成书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重生,成熟与穷乡僻壤,成熟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余秋雨《突围》
●没有诗人的情怀,看到这圆圆的月亮也不会想到千里共婵娟,但是在这个时候想你,此情此景,当年东坡的心境也莫过于此吧。
●东坡,一生闪耀,一生流离。 ----《苏东坡传》
●一进门来苏东坡,坐下韩信问萧何,苏秦有口会讲话,徐庶不语是白说!
赊账好比三结义,讨债好比请诸葛!,不是本店不赊账,而是本小利钱薄! ----作者不详《民间小小说》
●我猜关云长起码重100公斤,因他的情深义重,还有那一身高强武艺;苏东坡应该在70公斤上下,先有健康强壮的体魄,后有排除万难的精神,病恹恹如何能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爽;荆轲重55公斤,偏清瘦,气质特异,故力虽较不过秦王,但精神万古流芳;杜甫重65公斤,其中60公斤都在心脏,装满对天下苍生的悲悯,与经历由盛转衰的惆怅;贺双卿重35公斤以下,一个将词填在花瓣与落叶上的女子,总是给人飘飘欲仙的想象;柳如是重40公斤以上,身为女子,却有不输男人的气度和情怀,过于柔弱的身体想来无法支撑她人生的精彩跌宕;而纳兰容若,重21克。 ----《纳兰容若词传》
●无端天与娉婷
终是叹
春风十里
红烧肉
肘子蹄膀
东坡肉
不如你
正销凝
夜月一帘幽梦
●苏东坡一次去到一个寺院,有报名号,主持以为是一般人,不太客气的说:“坐!”冲小沙弥说:“茶”!通过几句交谈,觉得东坡学识谈吐寻常人等,便说:“请坐!”又对小沙弥说:敬茶!当听说来人是大名鼎鼎的苏学士,遂躬身说:请上坐!看好茶!后请求东坡题联。东坡不好推辞,便随手按主持的话写了一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好茶。主持好不尴尬。
苏东坡通过题联,讥笑主持,目的是讽刺寺庙主持趋炎附势。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
●而苏东坡则说只有高雅不俗之士才会欣赏老人质朴自然之美 ----林语堂《苏东坡传》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桑简流威风,出身世家,外公是近代藏书大家傅增湘,藏书楼叫藏园,借了苏东坡那句「万人如海一身藏」。桑先生从小熟悉中国文化典籍,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主修历史和国际法,出任过国民政府驻新疆外交专员,出使苏联哈萨达克斯坦共和国,宋美龄想听外界对国府新疆政策的意见召见过桑先生。 ----董桥《夜望》
●澄清湖的荷花真怪,都已农历十月天了,却仍盛开如仲夏,蝉声也一样响亮,就荷叶稍小些,但已经是可贵了,旅行路上要数见着荷花是件快事,南部的天气持得住夏息兼又有秋意,于我皆是新奇,也比风景名胜讨人印象深。前年夏天在植物园才开了眼认识荷花,过去竟不知有荷花,只知睡莲,但睡莲不是中国种,也不及荷花的大方清艳。当朋友指着池中一株晚霞里才见得到的桃色花儿问我,我说:“像喜庆节上的寿桃,俨然是桃状儿的花呢!”朋友道:“不,是荷花,也叫莲花,是苏东坡、李白诗词里常写到的。”我再瞧瞧,竟无话以对,只觉一种羞赧加上蓦地一见的诧异,原来花有这么品气高的,以前喜欢的石榴、梅花,在此时都给比下去了,还是荷花好,叶子也正好。 ----仙枝《好天气谁给题名》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魏学洢《虞初新志》
●上联:下大雨,空中沥鸡蛋豆腐留女婿
(夏大禹,孔仲尼,姬旦,杜甫,刘禹锡)
下联:上舟望,朔东破鱼欢网危心起急
(商纣王,苏东坡,玉环,王维,辛弃疾)
●每看阙下丹青树,不忘天边锦绣林。
西掖垣中今日眼,南宾楼上去年心。
花含春意无分别,物感人情有浅深。
最忆东坡红烂熳,野桃山杏水林檎。 ----白居易《西省对花忆忠州东坡新花树,因寄题东楼》
●东坡,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暖暖微霄。 ----《词品》
●二十一年,岁月已然,千日弹指成过往。暮去朝来,四时如常。昔日雏子初长,君却问、功名可揽?寒窗苦,多年挣渡,虚成大学郎。
云淡,长江畔,五山相伴,求学时光。纵观前贤笔墨,不觉慨慷。犹替东坡挽弓,射天狼,对饮稼轩。佝偻后,回首今朝,笑当年癫狂。
――《满庭芳 通大图书馆作》
●竹子不仅是一种非常好的建筑材料,而且挺拔秀丽、高雅柔美,和松一样四季苍翠,和梅一样傲雪耐霜,质朴无华,高风亮节,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讴歌。白居易曾作《养竹记》,他说:“竹似贤,竹本固,竹性直,竹心空,竹节贞”,“固以树德,直以立身,空以体道,贞以立志”,君子由此而思“善建不拔”、“中立不倚”、“应用虚受”、“砥砺名行”。以竹之节操品性为修身立命的典范。苏东坡更是对竹一往情深,他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因此,在园林中,除了在凉亭旁种竹之外,用竹建凉亭,追求清丽高洁的雅趣,亦深得世人之欢心。 ----《百度百科》
●诗可以兴、观、群、怨。
不知为何,观的比群的多,这很合理,创作本是孤独的。唱和之事每每在遣兴之际。
而怨的更比兴的多得多,前者从屈原以降,代代都可以找出一串串的名字,可以兴的诗人想来想去,也只有陶渊明,苏东坡,庄子这三数字。
●东坡居士作水陆于金山相招足疮不能往作此以寄之
久隂障夺佳山川,长澜四溢鱼龙渊。
众看李郭渡浮玉,晴风扫出清明天。
颇闻妙力开大施,足病不列诸方仙。
想应苍壁有垂露,照水百怪愁寒烟。 ----米芾《宝晋英光集》
●东坡引
落日长河晚,天际征帆远。
青墙故里谁曾叹,马蹄声碎乱。
云凝风肃,浪淘拍岸,纵观揽、河山景满。
归途逸兴何为伴,斟余晖入盏。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文体和审美,所以有汉朝的赋,六朝的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乃至明清小说。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欧阳修、陆游……那个浩瀚如星海的文坛,从来就不缺巨匠。
无数写手一生都在为成为大神而奋斗。
可是,什么是大神呢?
屈原说“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他纵身投入汨罗江的那一刻,他明白了吗? ----一度君华《一度君华》
●所谓“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才可能从理想变成现实。这里说的“优”,是优裕的优,不是优秀的优。也就是说,做学问而时间精力有余,就去做官;做官而时间精力有余,就去做学问。在这一点上,做得最漂亮最出色的是宋代文人。你看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哪一个不是做官、治学两不误?苏东坡虽然仕途坎坷,但他的官也是做得极好的,文章就更不用说了。 ----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好小说的文字要有自己的质感,或浓或淡,或韧或畅,或是东坡肘子或是麻婆豆腐,但是不能是塑料裹脚布。好文字仿佛好皮肤,一白遮百丑,即使眉眼身材一般,一点脑子都没有,还是有人忍不住想摸想看。所以南方女孩比在沙尘暴里长大的北方姑娘好嫁,所以诺基亚只给手机换个金属外壳就多要两千块。 ----冯唐《如何成为一个怪物》
●由于出版社和我都还有基本的廉耻心,因此也不可能加上:"最受期待的新锐作家","20世纪末闪亮的文坛彗星","让莎士比亚点头微笑的创作者","李白终于后继有人了","苏东坡你怎么哭了"之类的头衔。 ----痞子蔡
●苏东坡说:「小舟从此逝,江海度余生。」
生命与快乐与健康与未来的人生之路,原是自己走出来的。
●且纵樽前执妄,乃绝天下陈酿。
桓三调,阮一啸,再赋东坡歌料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