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寿禅师,本北郭税务专知官,每见鱼虾,辄买而放,以是破家。后遂盗官钱为放生之用,事发坐死,领赴市矣。吴越钱王使人视之,若悲惧如常人,即杀之;否,则舍之。禅师淡然无异色,乃舍之。遂出家,得法眼净。禅师应以市曹得度,故菩萨乃现市曹以度之。学出生死法,得向死地走之一遭,抵三十年修行。吾窜逐海上,去死地稍近,当于此证阿罗汉果。 ----苏轼《东坡志林》
●我猜关云长起码重100公斤,因他的情深义重,还有那一身高强武艺;苏东坡应该在70公斤上下,先有健康强壮的体魄,后有排除万难的精神,病恹恹如何能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爽;荆轲重55公斤,偏清瘦,气质特异,故力虽较不过秦王,但精神万古流芳;杜甫重65公斤,其中60公斤都在心脏,装满对天下苍生的悲悯,与经历由盛转衰的惆怅;贺双卿重35公斤以下,一个将词填在花瓣与落叶上的女子,总是给人飘飘欲仙的想象;柳如是重40公斤以上,身为女子,却有不输男人的气度和情怀,过于柔弱的身体想来无法支撑她人生的精彩跌宕;而纳兰容若,重21克。 ----《纳兰容若词传》
●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李渔《闲情偶寄》
●子由沉稳、实际、拘谨、寡言;而东坡轻快、开阔、好辩、天真、不顾后果。在朋友同僚的心目中,子由为人可靠,而东坡之直言无隐,玩笑戏谑,则使人害怕。 ----林语堂《苏东坡传》
●绍圣二年五月望日,敬造真一法酒成,请罗浮道士邓守安拜奠北斗真君。将奠,雨作,已而清风肃然,云气解駮,月星皆见,魁标皆爽。彻奠,阴雨如初。谨拜首稽首而记其事。 ----苏轼《东坡志林》
●所以大家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宋代所有领军的人都是科举出身的文人,比如我们提到的范仲淹、韩琦、苏东坡等人,都曾经在陕西领军过。文人领军的形态,在对待整个战争的态度和方式上会不一样,他们不太会采取以力服人的手段去征服敌人,而是会采取尽量避免战争的方式。避免战争的心态跟一个主动去触发战争的心态比较,会形成非常不同的政治走向,所以我们在这里很清楚地看到宋朝的开国,为什么会产生一个很特殊的文化风格,其实跟它很多的政治制度有关。 ----蒋勋《蒋勋说宋词》
●东坡居士作水陆于金山相招足疮不能往作此以寄之
久隂障夺佳山川,长澜四溢鱼龙渊。
众看李郭渡浮玉,晴风扫出清明天。
颇闻妙力开大施,足病不列诸方仙。
想应苍壁有垂露,照水百怪愁寒烟。 ----米芾《宝晋英光集》
●观音经云:“呪咀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东坡居士曰:“观音,慈悲者也。今人遭呪咀,念观音之力而使还着于本人,则岂观音之心哉?”今改之曰:“呪咀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两家总没事。” ----苏轼《东坡志林》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夏日
春来秋去皆是梦
宠辱得失不由人
夏日黄昏天气好,闲云碧空和且清。
孤舟暮色渔歌远,清江碧水斜阳近。
蓬茸垂柳望莺梭,流光落尽翠微波。
醉梦只在春风里,烟波深处见绿荷。
丙申七月六日晨起诗三首
络纬声中正无眠,忽而已过清秋天。
横峰一望赏冷月,碧涧寒树听暮蝉。
一夜轻风绿草白,不知偶然秋又来。
几树丹枫霜层染,篱下野菊露中开。
自古川蜀风流地,太白东坡从此出。
常恨未逢唐宋世,从来读诗不读书。
●藏头诗
竹枝肃立挺万竿,
林喜东坡上层峦。
听得沙沙摇翠绿,
雨洗纤尘水滴蓝。
————2015,11,10.
●男子之生也覆,女子之生也仰,其死于水也亦然。男子内阳而外阴,女子反是。故易曰“坤至柔而动也刚”,书曰”沈潜刚克“,世之达者,盖如此也。秦医和曰:”天有六气,淫为六疾:阳淫热疾,阴淫寒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夫女阳物而晦时,故淫则为内热蛊惑之疾。“女为蛊惑,世之知者众,其为阳物而内热,虽良医未之言也。五劳七伤,皆热中而蒸,晦淫者不为蛊则中风,皆热之所生也。医和之语,吾当表而出之。读左氏,书此。 ----苏轼《东坡志林》
●从古至今那么多咏叹桃花的诗句,
东坡居士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张志和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黄庭坚说:桃花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欣欣向荣《农门妇》
●世间的事,有知难行易的,有知易行难的,惟有厚黑学最特别,知也难,行也难。此道之玄妙,等于修仙悟道的口诀,古来原是秘密传授,黄石老人因张良身有仙骨,于半夜三更传授他,张良言下顿悟,老人以王者师期之。无奈这门学问太精深了,所以《史记》上说:“良为他人言,皆不省,独沛公善之。”良叹曰:“沛公殆天授也。”可见这门学问不但明师难遇,就遇着了,也难于领悟。苏东坡曰:“项籍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衣钵真传,彰彰可考。我打算做一部《厚黑学师承记》,说明授受渊源,使人知这门学问,要黄石公这类人才能传授,要张良、刘邦这类人才能领悟。我近倡厚黑救国之说,许多人说我不通,这也无怪其然,是之谓知难。 ----李宗吾《厚黑学全本》
●欧阳文忠公尝语:”少时有僧相我:‘耳白于面,名满天下;脣不着齿,无事得谤。’其言颇验。“耳白于面,则众所共见,脣不着齿,余亦不敢问公,不知其何如也。 ----苏轼《东坡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