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不仅是一种非常好的建筑材料,而且挺拔秀丽、高雅柔美,和松一样四季苍翠,和梅一样傲雪耐霜,质朴无华,高风亮节,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讴歌。白居易曾作《养竹记》,他说:“竹似贤,竹本固,竹性直,竹心空,竹节贞”,“固以树德,直以立身,空以体道,贞以立志”,君子由此而思“善建不拔”、“中立不倚”、“应用虚受”、“砥砺名行”。以竹之节操品性为修身立命的典范。苏东坡更是对竹一往情深,他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因此,在园林中,除了在凉亭旁种竹之外,用竹建凉亭,追求清丽高洁的雅趣,亦深得世人之欢心。 ----《百度百科》
●由于出版社和我都还有基本的廉耻心,因此也不可能加上:"最受期待的新锐作家","20世纪末闪亮的文坛彗星","让莎士比亚点头微笑的创作者","李白终于后继有人了","苏东坡你怎么哭了"之类的头衔。 ----痞子蔡
●古人云: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能够保持如此镇定的人必怀有一颗平常之心。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而保持着一颗无价的平常之心。“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陶渊明在罢官之后,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潇洒飘逸的李太白,一生漂泊,却能够做到心静如水,物我两忘,“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高唱“大江东去”的苏东坡,面对人生和自然的风风雨雨,只轻轻一挥手,便“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些风流人物不单凭借他们骄人的才华引人瞩目,而他们坦然面对人生的种种境遇的心态更令世人佩服。
●生活的许多是非曲折,不是用来纠缠,而是一种迎接和体验。让更多的轻松化解局促,用更多的淡然化解紧张,生活免不了许多的烦恼和琐碎,不必畏惧,平常处之,随缘随喜,随他来去,都说人生豁达很难,但生活总不能输给纠缠不休。苏东坡有句提醒,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间佛教
●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这位诗人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观。 ----林语堂《苏东坡传》
●所有的婚姻,任凭怎么安排,都是赌博,都是茫茫大海上的冒险。 ----林语堂《苏东坡传》
●说他是火性并无不当,因为他的一生都是精力旺盛的,简单说来,他的气质,他的生活,就犹如跳动飞舞的火焰,不管到何处,都能给人生命温暖,但同时也会把东西毁灭。 ----林语堂《苏东坡传》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文体和审美,所以有汉朝的赋,六朝的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乃至明清小说。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欧阳修、陆游……那个浩瀚如星海的文坛,从来就不缺巨匠。
无数写手一生都在为成为大神而奋斗。
可是,什么是大神呢?
屈原说“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他纵身投入汨罗江的那一刻,他明白了吗? ----一度君华《一度君华》
●「天下最爱哭的人莫过于怀春的少女同情海中翻身的青年,可是他们的生活是最有力,色彩最浓,最不虚过的生活。人到老了,生活力渐渐消磨尽了,泪泉也干了,剩下的只是无可无不可那种行将就木的心境好像慈祥实在是生的疲劳所产生的微笑——我所怕的微笑。…「这些热泪只有青年才会有,它是同青春的幻梦同时消灭的,泪尽了,个个人心里都像苏东坡所说的“存亡惯见浑无泪”那样的冷淡了,坟墓的影已染着我们的残年。」 ----梁遇春
●「竹杖芒鞋轻胜马」,你一听都为苏东坡心疼;乌纱帽不在意了,功名利禄当作过眼云烟了,心里明明痛的要死,但还是必须什么也都不在乎,因为这些再在乎也都不会再回到自己身边了。
●刘邦的面,刘邦的心,比较别人特别不同,可称“天纵之圣”。刘邦对黑字的运用,真是“生和安行,从心所欲不逾矩”,至于厚字方面,还加了点学历,他的业师,就是三杰中的张良,张良的业师是圯上老人,他们的衣钵真传,是彰彰可考的。圯上受书一事,老人种种作用,无非教张良脸皮厚罢了。这个道理,苏东坡的留候论,说得很明白。张良是有夙根的人,一经指点,言下顿悟,故老人以王者师期之。这种无上妙法,断非钝根的人所能了解,所以史记上说:“良为他人言,皆不省,独沛公善之,良曰,沛公殆天授也。”可见这种学问,全是关乎资质,明师固然难得,高徒也不容易寻找。韩信求封齐王的时候,刘邦不肯几乎误事,全靠他的业师张良在旁指点。就像在学校中,教师改正学生习题一般。 ----李宗吾《厚黑学全本》
●一日,与父论宋词。
家父喜欢苏东坡,其词“刚健含婀娜”;其人襟怀坦荡、乐观豁达。
而我喜欢“奉旨填词柳三变”。
一身绢狂,两袖藏风,落榜三变,文房四宝不值钱。
五夜风流,六裳花衣,竹林七友,身无八长学不得。
九转魂梦,十年沉浮,青楼百妓,远山千里也送君。
此后,万井必带柳永词,亿年闲拈伴伊坐,再笑皇帝没眼光。
●诗可以兴、观、群、怨。
不知为何,观的比群的多,这很合理,创作本是孤独的。唱和之事每每在遣兴之际。
而怨的更比兴的多得多,前者从屈原以降,代代都可以找出一串串的名字,可以兴的诗人想来想去,也只有陶渊明,苏东坡,庄子这三数字。
●我们现在引用陶诗这一句的时候,都说“悠然见南山”,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事实上,在较早期的传本里,“见”字却有作“望”的,例如《昭明文选》卷三十(题作《杂诗》),及《艺文类聚》卷六十五所收录的,都作“悠然见南山”。宋代的苏东坡大概也看到有作“望”字的传本,所以他比较“见”、“望”二字的优劣,曾说过:
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景与意会,故可喜也。
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故悠然忘情,趣闲而景远。
这是说“见”的好处在自然,没有刻意用力的痕迹。 ----林文月《读中文系的人》
●所以大家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宋代所有领军的人都是科举出身的文人,比如我们提到的范仲淹、韩琦、苏东坡等人,都曾经在陕西领军过。文人领军的形态,在对待整个战争的态度和方式上会不一样,他们不太会采取以力服人的手段去征服敌人,而是会采取尽量避免战争的方式。避免战争的心态跟一个主动去触发战争的心态比较,会形成非常不同的政治走向,所以我们在这里很清楚地看到宋朝的开国,为什么会产生一个很特殊的文化风格,其实跟它很多的政治制度有关。 ----蒋勋《蒋勋说宋词》
●苏东坡的词就得是关西大汉手执铁板唱“大江东去”,柳永的词就得是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唐传奇的秘密花园》
●子由沉稳、实际、拘谨、寡言;而东坡轻快、开阔、好辩、天真、不顾后果。在朋友同僚的心目中,子由为人可靠,而东坡之直言无隐,玩笑戏谑,则使人害怕。 ----林语堂《苏东坡传》
●而苏东坡则说只有高雅不俗之士才会欣赏老人质朴自然之美 ----林语堂《苏东坡传》
●澄清湖的荷花真怪,都已农历十月天了,却仍盛开如仲夏,蝉声也一样响亮,就荷叶稍小些,但已经是可贵了,旅行路上要数见着荷花是件快事,南部的天气持得住夏息兼又有秋意,于我皆是新奇,也比风景名胜讨人印象深。前年夏天在植物园才开了眼认识荷花,过去竟不知有荷花,只知睡莲,但睡莲不是中国种,也不及荷花的大方清艳。当朋友指着池中一株晚霞里才见得到的桃色花儿问我,我说:“像喜庆节上的寿桃,俨然是桃状儿的花呢!”朋友道:“不,是荷花,也叫莲花,是苏东坡、李白诗词里常写到的。”我再瞧瞧,竟无话以对,只觉一种羞赧加上蓦地一见的诧异,原来花有这么品气高的,以前喜欢的石榴、梅花,在此时都给比下去了,还是荷花好,叶子也正好。 ----仙枝《好天气谁给题名》
●敢于玩弄自己性命的人自然敢取别人的性命。 ----林语堂《苏东坡传》
●同时又有一个人,心最黑,脸皮不厚,也归失败,此人也是人人知道的,姓范名增。刘邦破咸阳,系子婴,还军坝上,秋毫不犯,范增千方百计,总想把他置之死地,心子之黑,也同刘邦仿佛;无奈脸皮不厚,受不得气,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王,增大怒求去,归来至彭城,疽后背死,大凡做大事的人,那有动辄生气的道理?“增不去,项羽不亡”,他若能隐忍一下,刘邦的破绽很多,随时都可以攻进去。他忿然求去,把自己的老命,把项羽的江山,一齐送掉,因小不忍,坏了大事,苏东坡还称他为人杰,未免过誉。 ----李宗吾《厚黑学全本》
●真诚的友谊永远不会特别表白的。真正的好朋友彼此不必通信,因为既是对彼此的友情信而不疑,谁也不须要写什么。一年分别后,再度相遇,友情如故。 ----林语堂《苏东坡传》
●繁华绮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世事兴亡,千百年过眼云烟,这一方天光云水看过太多浮沉,文人墨客走马灯一样走了又来,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可他们在西湖的美景面前,只剩下对美的折服,精致风雅的字句,写下西湖不同的风光,不同的美,而那些美的光芒遮掩住了悲伤。
白居易眼里的西湖,是掩映在绿杨荫里的白沙堤,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苏东坡眼里的西湖,是溪边浣纱的美人西子,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杨万里眼里的西湖,是六月暑天的不同风光,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林升眼里的西湖,是官宦子弟歌舞的楼外小楼,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欧阳修眼里的西湖,是撑画船入日暮时的十顷秋水,是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慕兮《西湖寻梦,梦痴人》
●苏东坡曾写道:”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只是有多少人,把珍贵的光阴,煮成一壶新茶,留给自己细细品尝。 ----白落梅《你是锦瑟 我是流年》
●可是,别人所不能了解的是苏东坡会因事发怒,但是他却不会恨人。他恨邪恶之事,对身为邪恶之人,他并不记挂心中。只是不喜爱此人而已。因为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所以,苏东坡并非才不如人,因而也从不恨人。 ----林语堂《苏东坡传》
●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 ----林语堂《苏东坡传》
●苏东坡一次去到一个寺院,有报名号,主持以为是一般人,不太客气的说:“坐!”冲小沙弥说:“茶”!通过几句交谈,觉得东坡学识谈吐寻常人等,便说:“请坐!”又对小沙弥说:敬茶!当听说来人是大名鼎鼎的苏学士,遂躬身说:请上坐!看好茶!后请求东坡题联。东坡不好推辞,便随手按主持的话写了一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好茶。主持好不尴尬。
苏东坡通过题联,讥笑主持,目的是讽刺寺庙主持趋炎附势。
●东坡,一生闪耀,一生流离。 ----《苏东坡传》
●上联:下大雨,空中沥鸡蛋豆腐留女婿
(夏大禹,孔仲尼,姬旦,杜甫,刘禹锡)
下联:上舟望,朔东破鱼欢网危心起急
(商纣王,苏东坡,玉环,王维,辛弃疾)
●阳明游南镇时,他的学生指着岩中花树问他:“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你心里有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
苏轼和佛印在一起修禅时,他就对佛印说,你看我像什么?佛印说:我看见你像一尊佛。苏东坡说:我看你像大便。苏东坡很开心的离开, 回到就他把事情告诉了他的妹妹。苏小妹哈哈大笑,哥哥啊,你又输了......
佛印心中有佛,眼里万物皆为佛,苏东坡心里不静,则眼中不净。相由心生,心中有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表现出的自己也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