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 崔明琨编著》是一本由霍明琨编著著作,曙光书阁/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33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菜根谭 崔明琨编著》读后感(一):《菜根谭》—— 最佳迷途指南
这是一本最佳迷途指南,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钥匙,让你冲破烦恼之门。
读《菜根谭》真是一种至上的享受,它能让你如梦初醒,茅塞顿开,更能让你心平气和,恬淡从容。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轻声地读上几句,颇有几分“对酒当歌”的疏狂,却不扰邻人,怡然自得。
如《菜根谭》中广泛传播的名句: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译文】
无论是光荣或者屈辱都不会在意,永远用闲适的心情欣赏庭院中的花朵盛开衰落;无论是晋升还是贬职都无动于衷,永远用平和的眼光观看天上的浮云随风聚散.
深以为然。这是一种绝妙的人生境界,非大彻大悟者不可得。
老子 «道德经»中说:“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与此相反,“得之不惊,失之不惊”,就叫做“宠辱不惊”。
唐太宗时期,有个负责运粮的官员一时疏忽,导致运粮的船只沉没了。到年终考核时,考功员外郎卢承庆奉命给下级官员评定等级。评定等级事关每位官员的仕途升迁,所以大家都非常紧张。因为运粮船沉没一事,卢承庆给那位运粮官评了个“中下级”,那位运粮官没有流露出半点不高兴的神情。后来,卢承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又将运粮官的级别改成了“中中级”,运粮官也没有流露出半点高兴的神情。卢承庆赞扬他“宠辱不惊, 实在难得”,又将他的级别改成了“中上级”。
就像 «菜根谭»说的:不论人在高点还是低点,不论得宠和失宠,都毫不惊慌,就像看待庭院里春天花开秋天花落一样,有盛就有衰,有输就有赢;不论能站住脚还是站不住脚,不论升职还是走人,都没什么感觉,就像随着天空中阴云密布祥云舒展一样,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总会走。
《菜根谭》充满了思辨,充满了谋略,充满了富有通变的处世哲学,更充满了诗情画意。不论修身,治国,平天下,还是花鸟虫鱼,琴棋书画,都完整的写到。
语言虽为古文,却不似文言文那样晦涩难懂,一遍读过,概意了然于心,再读之,如良友规劝,字字恳切,句句真实,好似平静的湖面吹来一阵清风,惬意而又舒心。
霍明琨教授以自己深厚的国学功底为基础,从全新的角度诠释,将经典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谈学习、谈生活、谈修养、谈人生、谈社会,让我们明悟如何做好自己,如何涉世待人,如何过好生活,如何面对命运等,从方方面面教导人们如何跨越现实人生的苦难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正确地把握自我,正确看待人生的得失成败,调节自己的心情,创造幸福的人生。
《菜根谭 崔明琨编著》读后感(二):耐人寻味,经久不衰
每当心里有困顿有迷茫的时候,就会翻开《菜根谭》,任意翻到哪一则,都会带来心灵的澄净。
这套被称赞“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书,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也是一部使人奋发向上的中国文学作品。
第八十三则中写:“君子德行,其道中庸”,“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娇,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意思是:清廉纯洁而又有包容一切的雅量,仁义慈悲而又能当机立断,聪明敏锐而又不苛求于人,方正刚直而又不矫枉过正。如果能做到这样恰如其分,就像蜜饯虽然浸在糖里却不太甜,海味虽然腌在盐里但不太咸一样,那才是一种真正高尚的美德。
书中点评:这种“刚刚好”的状态,就像古人形容的美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既在于拿捏和把握,更是一种自然恰当的状态。而当你处于这种自然恰当的状态的时候,不用可以追求,就已经拥有了相当的美德。
现代人,事事追求极致,非黑即白,这样往往不仅伤了他人,也伤了自己,如果能够做到中庸,便能减少许多痛苦和烦恼。
这套团结出版社出版的《菜根谭》上下两册,一共包含三百六十则,每一则还增加了精妙点评,延伸了相关的资料与解读,让读者能更好的体会书中每一则的精髓。
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
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菜根谭 崔明琨编著》读后感(三):《菜根谭》| 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前段时间和朋友小聚,朋友说最近结束忙碌的生活,看看书中,才发现文字的美好,生活的美好。她说,码字这么长时间,都快忘了文字的意义,面对传播、效率、收益……文字吸引人考得不是打动人,而是刺激,想来觉得有点讽刺!
我们从根本上是希望听“好话”,所谓“好话”不是阿谀奉承,是智慧的文字表达,是给人指引的明灯,是让我们变得更好的话,它经得起时间的洗礼与推敲,无论何时看来,都会觉得受益匪浅。
《菜根谭》就是这样一本书,这是一本明朝万历年间洪应明所撰写的一本语录体著作,说讲述的内容包括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等,是一部格言体的人生智慧书,毛泽东、季羡林、稻盛和夫……古今中外不少人极力称赞这本书!
之所以至今流传,受人称赞,很大程度上是它涉及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可以帮助身处混乱的我们,为其指点迷津。如今,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便利,更有负担与疑惑,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听“好话”,读“好话”,让自己的生活更加舒心!
如今,我们张扬个性,自由放肆,看似美好的背后却是无尽的空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自己的行为?如何让一切都平和静好?这一切看似简单却无比困难。古人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菜根谭》中有“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它让我们明白别为一时的刺激而乱,克制自己的情绪,稳重出事,让一切都好好地。
不仅如此,书中还有:“只以我转物,不以物役我,则嗜欲莫非天机,尘情即是理境矣”,告诉大家,各种风花雪月、嗜好乐趣本无对错,关键看自己是否能处理好自己的欲望,会不会因此玩物丧志。
当然,这只是书中的两句,书中还有关于如何对待自己的命运、如何生活……从各个方面引导人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与幸福,并以此好好地生活下去。与此同时,简练的结构,古韵美感,让这些话听起来,不仅多了几分趣味,更加意味悠长!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有道家万物一体的世界观,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提炼,它凝聚了中国人上千年来为人处世的智慧,做好事情,不光一头乱撞,看看前人走过的路,前人的经验,我们必定受益良多!
如果你现在被忙碌的生活压的喘不过来气,如果你面对众多人际关系不知如何处理,如果你对未来还有很多很多期待,不妨翻开《菜根谭》,也许,这里有你一直想要的答案,纵使没有,听一听古人良言金句,也是不错的选择!
《菜根谭 崔明琨编著》读后感(四):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每当心里有困顿有迷茫的时候,就会翻开《菜根谭》,任意翻到哪一则,都会带来心灵的澄净。
这套被毛主席称赞“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书,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也是一部使人奋发向上的中国文学作品。
第八十三则中写:“君子德行,其道中庸”,“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娇,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意思是:清廉纯洁而又有包容一切的雅量,仁义慈悲而又能当机立断,聪明敏锐而又不苛求于人,方正刚直而又不矫枉过正。如果能做到这样恰如其分,就像蜜饯虽然浸在糖里却不太甜,海味虽然腌在盐里但不太咸一样,那才是一种真正高尚的美德。
书中点评:这种“刚刚好”的状态,就像古人形容的美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既在于拿捏和把握,更是一种自然恰当的状态。而当你处于这种自然恰当的状态的时候,不用可以追求,就已经拥有了相当的美德。
现代人,事事追求极致,非黑即白,这样往往不仅伤了他人,也伤了自己,如果能够做到中庸,便能减少许多痛苦和烦恼。
这套团结出版社出版的《菜根谭》上下两册,一共包含三百六十则,每一则还增加了精妙点评,延伸了相关的资料与解读,让读者能更好的体会书中每一则的精髓。
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
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菜根谭 崔明琨编著》读后感(五):《菜根谭》:咬得者,方为人上人
你可能不止一次听到:人生最大的捷径,就是要多读经典名著。为什么要读经典?答案无数,经典,必有其的阅读价值,增长见识,从中汲取养分,获得高的修养。《菜根谭》,一本传统中国式的处世智慧全书,是明代道人洪应收集编著的一部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糅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书名,菜根,择为“人的人本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辛磨炼才能获得”。
我推荐当代的年轻人都应当去看一下,它是探讨关于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提高个人修养、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向面对人生的顺逆,养成与人为善、内心安适、刚毅坚忍、处世怡谈健康人格。作为通达的处世之作,全本全评全注,还有名家点评,每一则都是一堂有领悟的迷你文学课。扫除所有读本领悟的障碍,无需古文基础,也能轻松读懂。详实注释,通俗易懂,另外添加一些文化常识作了知识性注解,总之,让你无障碍领略经典。 一日一课,修身立德 第一课: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每一段逐梦的放程,都夹杂着暂短暂的抓独,我们首要作出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永久的繁华。常常对内心说:因为狐独,所以优秀,向往优秀,便饮尽孤独.遵守自己的原则和准则一路向前,一路坚持走过,回首处,便是成功。
第二课: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抱朴:守住人当初的清纯由源,做好外界不良风气侵袭的防御工势,简单理解,便是不忘初,守住本心。“抱朴”是坚守人之秉性的本源;“守拙”是不断寻求能维护这一本源的方法。说起“守拙”一词的源头,还得从陶渊明《归园田居》说起,“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为了守住自己的底线,他退出官场选择了隐居。于他来说,坚持“守拙”,收获的是具有空灵之妙的“抱朴”。古时候的古人都可以,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保持自己朴素纯厚的本色呢?
第三课:心事宜明,才华须韫 正如亦舒所说,“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生活中遇到的自满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一点小成就就满世界炫耀并顺便踩踏别人的、虚假空洞的荣誉也要抢过来罩在自己名头上的,老是很高调的做事情。我很喜欢一个词,芳华半掩,才华和美貌不一定要完全展露出来,有时候用薄纱笼住,那是一个朦胧的美。也许这才是一个人该有的气质,低调而不失风雅。
第四课:出污泥而不染,明机巧而不用 这段话实在太适合杨绛先生了,杨先生生前最怕名利相扰,住北京三里河,一生过着极为朴素的生活。没有热搜,没有铺天盖地的掌声,只有一个诗词的女儿,一个世纪的痴心持守,一颗对中国古典文化朴素真挚的心。她的一生,都在传扬古典诗词。正如莲之品所以高,在是因为它贴近浊秽而又洁身自好,杨先生也亦是如此。这,才是真正的高人。
第五课:闲时吃紧,忙里悠闲 在越来越忙的今天,这个话题显得尤为重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尘世浮沉,沧海横流演绎无论英雄豪杰凡夫俗子,因迫于生计或为超越梦想,都应有一份“物质有时而穷,精神愈用愈出”的生生不息的进取意识,人生的许多驿站口需要“紧走几步”;然而急速驱赶着生命,快得连自己的灵魂都赶不上了,快生活,让我们的生命流子浮华,透支自己的体力,我们忽略健康,淡化了身边最美的风景。让灵魂跟上前行的脚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不仅是悠闲趣味,也是品味生活之真谛。“紧”是立即行动,是勇敢前进,是不懈奋斗,“闲”是心灵宁静,是自身反思,是积蓄力量。二者统一才是张弛有道。切记千万不要做“忙忙碌碌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日日营生计,糊糊涂涂白了头”的人啊!
第六课:澹泊明志,肥甘丧节 在当今社会,道德的栖守和物质的追求二者当中,生活的智者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简朴的生活是一种集约的古典,淡泊的心境是一种明智的放达。前者让我们在贫困的境况下练就忍耐坚强的品格,后者,不仅能让我们在粗茶淡饭面前自得其乐,还能让我们在优厚的物质诱惑面前不卑不亢、冷静坚守。无论我们是富有的成功人士,还是苦苦奋斗的打拼者,懂得在诱惑面前不放低精神的标杆,在窘境的考验下注重心境和环境的调节,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心无旁骛,觅得真正的潇洒和富有。 好了,今天的课先上到这了。 经典人人必读!学会真知,学会潇洒,淡泊宁静。
道德者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经典读本《菜根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