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路(魔法象·图画书王国)》是一本由﹝克罗地亚﹞薛蓝•约纳科维奇/著•绘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80元,页数: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路(魔法象·图画书王国)》读后感(一):还记得曾经哪一双鞋子让你记忆深刻吗?
最近其实看了很多很不错的图画书,最让我眼前一亮的可能就是薛蓝的这本《我的路》,原因是因为去年读到了《弗朗索瓦与消失的时间》就突然爱上了这位作家。而这两本书恰恰有非常多的相似性。它们都属于给读者无限思考的书。
薛蓝非常巧妙的从“鞋子”入手,从婴儿的第一双鞋,到年老后只能穿着拖鞋…这个细节太触动我了(细想我家的老人,穿拖鞋的时间已经大于穿其他的鞋子了)。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许多双鞋,有些鞋在遇到时就充满欣喜,我永远记得自己以前有双粉色的带翻毛的靴子,即使最后穿上挤脚了,依旧还想继续穿它。
这本书也一样,包含作者太多回忆,主角一生经历的重要时刻都与鞋子联系起来,每一页都暗含了那个时代的各种彩蛋。尤其是让大家记忆深刻他不断提起的小石子。谁的鞋子里不曾出现过小石子啊!再小的石子都会被我们的脚感知,它到底代表什么?要读者自己去品味。
画面上,非常喜欢许多人物只出现腿与鞋子的设定,仿佛暗示走什么路有时候不取决于你的大脑,而取决于你的脚,穿什么鞋,就走上了什么路。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看人先看鞋。记得在北京大街上有次过马路看见一家三口,妈妈的鞋底已经脱落一半了,我明显看见她拿透明胶带将鞋底和鞋绑在一起,胶带已经和鞋融为一体,可以看出已经绑了很久了。我当时想这是多穷的一家人啊,可当我转头看她儿子,他脚上穿着一双乔丹的运动鞋,这时一家人大致的生活状态就能拼出一二了。
所以关于鞋、关于路、关于人生,没有那么复杂。甚至说你都不用隐藏也隐藏不住。忠于自己的内心,每一条路都要每一步每一步地去走,人生也去捷径对吗?就像那本时间的书,不能变快也不能变慢。
《我的路(魔法象·图画书王国)》读后感(二):遵从内心的指引,活出真实的自己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
但是只有当我们回顾一生的时候,这条轨迹才看起来更清晰一点。
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在行进的路上,看看别人走过的路,大千世界,人生跌宕,但是有一些作为人的本质的东西是不变的,比如观察世界、内心的渴求、对美好的期待以及求而不得的失落。
薛蓝·约纳科维奇所写的《我的路》,就能够带我们走一走他的人生路。当然,我们也能从中找到对我们自己人生的反思和参考。
这是一个男孩一生的成长过程,从爸爸给他带回来一双鞋开始,他就开始了自己走路的人生,他走过幼儿,跑过童年,跨过中青年,来到暮年时分。里面的每一个场景,我们都很熟悉,那种探索世界的新奇感和三心二意无法专注当下的焦虑感以及快乐得要飞起来的感觉和成功后被人瞩目的感觉,都是在鞋子的陪伴下经历的。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作者选择了鞋子这个意象?人的一生,生时躺在襁褓,无法行走,老时躺在病榻,亦无法行走。奔跑的一生,才是靠自己,锁定目标,完成目标,经受历练的一生,而和所有的服饰相比,又有谁每天比鞋子更感受到压力和磨损呢?就像人们所说,最辛苦的人才最能体会人生的个中滋味。
想要看鞋子的分类,打开购物网站你会看到极度细分的品类。所有商品的细分市场都对应着不同的消费场景。我们可以从这些分类中看到鞋子在我们身上发生的事情。比如,演出的时候穿的皮鞋,在运动场上踢球的运动鞋,在约会时候穿的休闲鞋,所有的鞋子都有它独特的价值和尊严,甚至与价格毫无关系。
虽然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的图画书,但是里面所写的内容可并不是幼稚的童话,甚至没有一点想象的色彩,除了在开场和结束的地方,切换视角,从爸爸和爷爷的角度引入发言,之后就是主人公自己的描述了。
故事中除了鞋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象就是鞋子里的小石子。在第一次给我的孩子读这本绘本时,孩子非常准确地回答出来,小石子是用来提醒主人的。确实如此,作者在面对人生抉择的时候,总会有看不见的小石子出来告诉他哪条路是正确的,怎样做是对的。
小石子扮演的是长辈的角色,是人生路上能够提点后辈的智者的角色,但是我们更相信这是作者内心的天性的召唤。因为很多场景下, 比如看到自己喜欢的女孩那样飞起来的心情,而在买机票、订酒店的时候,作者的内心的烦躁,都是人之常情。此情此景何尝不是我们都熟悉的呢?
人生终于走到了岁月的尽头,我们的主人公像所有老人一样,在花园里休息晒太阳,小石子也不用一次一次地提醒他人生 该如何走才是正确的。
这本书中,情节的转化是流畅的,而这种流畅的实现,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总结,是对自己生命历程的回顾,在这一次一次的回顾中,他带入了歌曲《我的路》,插入了孩子们喜欢的童话人物作为背景,有英雄的佐罗,有披头士,有传说中的花园矮人,所有这一切的转场都非常自然,也让故事的内涵更加丰富。
好的故事是不会在一代人的身上结束的。当故事的主人公成为爷爷,他再一次给孙子买回了一双小鞋鞋……
但是这本书对于孩子来说,吸引力并不是太强烈,但是真正读起来也很简单,孩子有切身体会的地方对于长大以后的事,也有兴趣去探讨,唯独有一点,就是本书的翻译语言中,略微有一些“翻译腔”,对于语言的把控可以更婉转优美一些。也许能把这本书提升为一本很带有哲学意味的“人生之书”。
《我的路(魔法象·图画书王国)》读后感(三):心向往之,行必能至
“献给那颗消失的小石子”——翻开《我的路》这本书,很容易忽略掉扉页往左的这一行字,而首先被一页一页行云流水般的信笔涂鸦吸引。
书中描绘了一个男孩,从蹒跚学步、长大成人到找到自己的路,经历无知、迷茫和选择,坦然走在自己认定的路上,故事不算复杂,但富有动态感的画面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读到自己的人生。
绘本以横开本展开一幅长长的成长画卷。每页几乎都通过鞋子和脚的刻画,描画成长阶段的每一个图景。
当爸爸把鞋子交给“我”时,年幼的“我”踏着新鞋蹒跚而行,追着一个皮球的轨迹;到了下一页,皮球变成了飞在空中的足球,稚嫩的双脚变成了穿着球鞋的奔跑中的脚;还有“我”想象中的各种英雄的鞋子:佐罗、米老鼠、彼得潘……
画面中有形形色色的鞋子,有的华贵,有的朴素,有的插上了小翅膀,有时候是太空靴,有时候是军靴,有时候是超人的红靴子,有时候赤着脚……“我”走上了音乐道路,渐渐遵循了内心想法,心向往之,悠然地走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如果将每一页连缀起来,犹如一幅完整的人生画卷。
“我所有的鞋子里都有一颗看不见的小石子,每当我偏离我的路,哪怕只是在脑子里想一想,我就能感觉到它的存在。”
小石子是什么呢?作者告诉我们,“隐形的小石子帮我整理思路,分辨是非,带我走出困境。”
幼年时,我们的鞋子总会塞进小石子,走起路来硌脚,我们知道把鞋子脱一脱,拎着鞋子甩一甩,硌脚的小石子就解决掉了;长大后,在人生的道路上,突然感到磕磕绊绊,那种不舒服的感觉如同硌脚的小石子,随时在提醒我们,是不是该检查一下,抛却那些不遵从本心的想法?在“我”的世界里,隐形的“小石子”警示“我”摒弃不好的想法,鼓励“我”去追求喜欢的人,提醒“我”在不快乐的时候放弃一些别人认为有乐趣而“我”认为索然无趣的东西。
幼年时,我们本能地追随自己喜爱的事物,随着年龄渐长,总是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当自己不合群时,会遭受周围异样的眼光,然后亦步亦趋地随大流;如果我们一直忽略掉那颗硌脚的“小石子”,那我们终会对那种内心的不快乐麻木,过完庸庸碌碌的一生。
作者以诙谐和童趣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奇幻风景,虽然在描绘现实中的境遇,但是充满了童真和想象。随意涂抹的彩铅笔触,淡淡的色彩渲染,线条流畅而不拘于固有的形式,光怪陆离的世界仿佛梦境一般。唯有鞋子的呈现得清晰而细致,甚至夸张地占满整个画面。
随着“我”对自己的路越发清晰,“我”的双脚越发轻盈,“我”所行之处的世界也变得美丽和丰富。他告诉我们,要知道“我”想要什么并且坚定地走下去,是一件多么美好和快乐的事情。
作者通过画面传递给孩子们的是一个朴实而深刻的道理,在各种鞋子的穿梭中读完“我”的经历,最终回到原点,“我”将新买的小鞋子送给自己的孙子,与第一页形成呼应。“小鞋子”仿佛寄托着“我”的美好愿望,希望追求本真的初心可以一直传递下去。
《我的路(魔法象·图画书王国)》读后感(四):感谢鞋子里的“沙”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这句名言,被很多人奉为座右铭。但其实,向前的道路哪有一帆风顺的?旅途中,往往正是鞋里的那粒沙,提醒我们要不时停下来,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校准一下航向,以走得更远。
最近带孩子读了大师薛蓝•约纳科维奇自传性图画书——《我的路》。发现这是一本极具艺术性、文学性及哲思性的图画书。
一个蹒跚学步的小男孩得到了自己的第一双鞋,有了鞋子,他再不是那个整天爬来爬去的小婴儿,他可以选择走这条路还是那条路,可以走得远也可以走得近,外界的大门徐徐打开。在走啊走的过程中,男孩逐渐意识到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
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发现,鞋子里好像有一块小石子,让他觉得不舒服。脱下来看不到,倒一倒又好像有点用,当他改变心意之后,石子神奇地消失了。
慢慢地,男孩长大了。他开始理解,那颗石子其实是隐形的,时刻提醒他要忠于自己的内心。所以,当他在军营里,成为一个数字时,小石子会在鞋里狂怒;而当他追求所爱时,鞋子好似长了翅膀,完全感觉不到石子的存在。
书名《我的路》,写的其实是鞋子与鞋子里的“沙”。在男孩长大的路上,鞋子换了无数双,可是小石子从未消失。
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充满隐喻,好比一个迷宫,引着我们顺着主人公的从幼儿到爷爷的漫长旅途,去思考如何一个人到底该如何忠实于自我,在每个岔路口做出正确选择;重视鞋里那粒小石子,依赖它的提醒去修正目标,让人生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在我的路上寻找生命的意义,有时候这种痛楚没有人能承受。”每次听到这句歌词,都十分感慨。
的确,每个人的人生就像一场旅途。走在“我的路”上,总会遇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会面临很多岔路口,每个十字路口都会面临一个选择,每个选择都会影响未来。不可能信马由缰,任由脚步带着我们向前。
人生最大的难处不是前进,而是选择。发现此路不通,就去及时修正,及时做出改变。什么东西永不能放弃?什么风景看看就好?哪些事情必须坚持?哪些损失可以承受?每个抉择时刻,都需要智慧和勇气。问题在于,当置身其中时,难免产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迷茫感,到底何时何地,应该做出改变呢?
文中,鞋子里的那粒小石子就充当着重要角色。每当男孩的脚步偏离“轨道”,不再遵从内心的想法,小石子就出现了。提醒他不要因为军队里的种种规则,就迷失自我;在某个路口,不要拐错弯。
几年前,一则《年轻“流浪汉”竟是当年理科状元》的新闻刷屏网络。刘宁(化名)以近650分的高分,成为凉山某县的理科状元,考入中国科技大学。但大学毕业,因为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他开始沉迷网络,四处流浪。新闻写的是,他的父亲在找过数十家网吧后,终于在一家网吧找到了正埋头打游戏的儿子。
很明显,刘宁的路,从很久前就偏航了,但他还在一直往前走,随波逐流听从命运的玩弄,一步一步最终走向“脱轨”。所以说,人很多时候不是难在不努力,也不是难在没方向,而是对情况发生变化时,缺乏敏锐的认知,难以及时应对变化,重新选择。
所以,朋友们,当我们行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时,如果发现了鞋子里的石子,请一定警惕,要及时停下来,去修正方向,做出改变。
及时倒掉鞋里的“沙”,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薛蓝,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知名的五位插画家之一,他的作品生动活泼、情感丰沛,同时又妙趣横生,富有想象力、感染力。
《我的路》虽是薄薄一本画册,蕴含了深刻的哲思,非常适合亲子共读。
《我的路(魔法象·图画书王国)》读后感(五):绘本《我的路》|能懂得自己,是人生的确幸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千差万别,都大多要经历婴儿时期、长大、青春、老去……
绘本《我的路》是一位老人在生命末端的回望,回忆了自己从婴儿时期到老年时期的过往,无数的片段,通过一双鞋子组合在了一起,这是一本藏着无数生命经验的书,是一本一翻开就惊叹真的是需要人生阅历才能创作出来的书。
拿到这本书的最大的疑问,就是——孩子能看懂吗?
这里面书里面有很多隐喻和象征,比如还藏着摇滚乐队披头士,如果不是读导读手册,大人都不一定能明白。
在导读手册中,作者薛蓝回答了这个疑问——
“我相信今天的孩子比我那一代的孩子懂得更多。我们不必害怕给孩子讲一些比较难的故事。如果孩子不理解,他们会问。我不愿意只用可爱的熊或者笨拙的大学的故事和孩子们谈论人生。我们的孩子值得知道更多。”
我给四岁半的女儿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能感觉到她是懵懂的,因为故事确实比较长,她中间也有两次走开了,但是她仍然愿意原则不时回到我身边来听这个故事,并把在这本书中扫码就可以观看的同名动画片看了三次。
对于这个故事,她暂时没有想要和我探讨什么,但是我看到了她听故事的时候,眼睛里似乎有在想什么。这个故事,拥有让人沉静思索的力量。
这本书,不仅适合孩子读,也是“大人也要读图画书”的选择之一。
在这个故事里面有一个隐喻,鞋子里面有一颗看不见的小石子,提醒着“我”走不同的路,不同的方向。
如果我偏离自己的方向,比如作为音乐家,在舞台上分心去看歌唱家的时候,小石子就会提醒自己集中精神演奏。
“隐形的小石子帮我整理思路,分辨是非,带我走出困境。”
对于“走路带风”的骄傲时刻,作者也有非常有趣的表达——
“我感觉自己无所不能,充满了能量!我可以给电车充电;救助太平洋里的鲸鱼,我好像已经闻到了它们的气味……不用说,我可以拯救世界!”
读着这段话,我仿佛能看到一双熠熠生辉的眼神,在诉说一个属于自己的青春辉煌时刻。
这本书的文字不少,读起来却不算累,长长的岁月,浓缩在几十页的书中,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新的阅历,像是一本丰满的人生相册,铺陈着五味杂陈的日子……
生有涯,而知无涯。
我们总是有很多机会去学习知识,了解他人的需求,满足他人的期待,却很少有机会能够好好和自己对话——
在世界因为疫情而停摆乱套,生命随时有可能随时受到威胁的今天,一生的路要怎么走,要选择去什么样的地方,是摆在很多人面前的难题。
书里面有一个特别的情节,当“我”成为爷爷的时候,也给孙子买了一双鞋子,一代人又一代人,总是会在冥冥之中做着相同的事情。
在甲骨文中,“我”是一件兵器,像一种有许多利齿的武器,是戌的变形,即超级的戉(钺),无人可敌的威猛战器。这个字的造字本义是动词,手持大戉,呐喊示威。在今天看来,像是一种“发出自我声音”“刷自我存在感”的感觉。
我和女儿看环衬页的时候,我问她有没有想到什么呢?她说,我想到了迷路的时候。
我看着这些迷乱的线条,确实很像是 迷路的时刻的那种迷茫,也很像内心想不清楚的时候,那种杂乱无章的心路。
2021年的路要怎么走,我自己内心也并没有特别清晰的答案。
但是有一件事情很清楚,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听一听,藏在脚里小石子的声音。
《我的路(魔法象·图画书王国)》读后感(六):人生有无限可能,路也不只有一条。
01
之前因为元宝(我女儿)不想写作业,最后无奈争执到她大哭,哭的特别伤心的时候她竟然一边哭一边符合逻辑的说出这样一段话:“妈妈,我从学前班就开始写作业,以后学习写作业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累,然后我毕业了,没有作业了,却又要像你们一样,开始不停的工作,一直这样吗?我知道生活很苦,但是真的要一直这么累,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在听到她说出这段话的时候,我突然就愣了,因为我借由她的话竟然生出了:“人生如果都是这样循环往复的话,活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直到一个朋友说出了她的见解,令我醍醐灌顶。
她说: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因为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有无限种可能。
也许很多人都想要走一条不同寻常的路,过与众不同的人生。但人生的路到底该怎么走呢?你是要踩着别人的路走、还是走自己的路?你是想要你的孩子踩着你的路走、还是走他自己的路?这是一个特别有趣的思考题!
02
当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些事我们会明说,而有些事,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合适表达的时候,阅读,可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因为好的绘本不是生硬的给孩子讲道理,它会给孩子描述一段经历、一个过程、一个有趣的生活片段。而留给孩子的就是去感受那些人生或者经历,让孩子知道生活的更多选择和可能性。
所以《我的路》是一个充满艺术、文学和哲思的绘本书,它适合儿童阅读,也适合成人阅读。它让成人思考着该如何走自己的人生下半场路以及如何去处理和对待自己孩子的路,它让儿童知道,原来我有一双鞋子,是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路的。
一个蹒跚学步的小男孩得到了自己的第一双鞋,是他的爸爸送给他的。他期盼这双鞋子很久了。从那天开始,他可以选择自己要走的路了,他甚至认为鞋子可以带他去任何地方。他也认为他自己非常清楚自己喜欢哪条路,不喜欢哪条路。
后来,他发现鞋子里出现了一个隐形的石子,每当他偏离了自己的路,违背了自己内心的真正意愿的时候,这颗小石子都会出现提醒他。
慢慢地,男孩长大了。他恋爱了,他结婚了,他工作了,他人生道路的每一步都被他的鞋子见证着,而那颗隐形的小石子却一直在帮助着他忠于自己的内心。
时间流逝,那个曾经的小宝宝已经长大成为了爸爸、爷爷,也会在某一天想起给自己的孙子买一双属于他们的第一双鞋。
就这样,看似不断重复的人生,就像是开头我女儿提出来的疑惑一样,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鞋子,而每一个鞋子里的隐形石子又都是不同的。所以,看似重复的人生,却各有各的精彩和可能。
《我的路》这本书是一个充满隐喻的故事。
此鞋非彼鞋,此路非彼路。
我们从爬行的猿人到站立行走的人类,是经过不管的演变和进化的,这神奇的生物演化带动着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所以,孩子的成长发现,也是分为很重要的两个阶段的。
第一个阶段:
当一个孩子在一岁的时候,他的腿部敏感期来了,他开始想要学着去站立、去行走。当父母给他穿上一双鞋子之后,当他自己越走越稳之后,我们会发现他开始喜欢走上上下下的坡路,或者是凹凸不平的石子路。
而这一行为仅仅只是孩子的身体生长发育的阶段表现,这是他的生理反应,是他满足腿部敏感期需要去做的一些事情。
第二个阶段:
当一个孩子在两岁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提到一个词语叫做“terrible two”,可怕的、糟糕的两岁。为什么这时候是糟糕的呢?
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才算是真正的从内心有了自主意识的萌芽。当这时候的孩子,自由的玩耍、奔跑、畅游在自己的路上时,他是轻松无比的。
而紧接着,他长大了一点,开始上学了,条条框框越来越多,而内心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于是,就出现了《我的路》书中所提到的——隐形的小石子。
两岁的孩子虽然糟糕,但并没有那么多的束缚。
而之后,越大束缚越多,这时候就更加需要“小石子”来告诉我们,我们内心的真正道路是怎样的,我们只有忠于内心,才能不迷失方向,成为大人的人生重复者。
总有一些俗语是告诉我们应该听长辈的话的,比如: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比如: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都多,等等。
然而试想一下,当一片白茫茫的雪地出现了一排脚印路,而每一个人都沿着这条路走着,那么是不是所有人的旅途和终点都是一样的呢?
如果有人可以跳出来,走出一个新的脚印,也许,他所到达的终点可能就完全不同,而那沿途的风景也可能更多更新更美。
所以,读完《我的路》这本书,作为父母的我们,也应该去思考是否要封锁住孩子们别的路,只给孩子一条你走过但并不特别精彩的路吗?
在这本书中,鞋子可能是父母给与孩子前行的工具和力量,而石子是孩子内心真正向往的人生,那么孩子则是这条路坚定不移的践行者和开拓者。父母,在旁边,静静的陪伴,默默的给予一些力量就好,其他的路就交给孩子自己来走吧,把人生道路的选择权交给他们,也许你会收获一个满载而归的孩子。
03
《我的路》这本书的作者是博洛尼亚插画展50周年50位大师之一的薛蓝·约纳科维奇,这是他自传性质的一部图画书作品。它的同名动画短片也获得了克罗地亚动画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设计奖。
这足以说明这个故事对人们产生的重大影响。
它让我们重新思考了我们自己与人生的关系,我们与孩子的关系,我们与孩子的人生的关系。
人生有无限种可能,路也不止一条。这也是作者薛蓝·约纳科维奇说到的:“我们应该把真实世界呈现给孩子”的另一种理解吧,真实的世界就是充满无限可能的。
《我的路(魔法象·图画书王国)》读后感(七):遵从自己的内心,才能获得丰盈的人生
和同事聊天聊到曾经自己走过一弯路,有没有在一个分叉路口,后悔自己选错了路。同事说她后悔过,后悔当初在选择出国和留在国内的选择中,选择了出国,以至于后来的路偏离了他的人生航道。我想了想,好像人生一直是在走该走的路,会有遗憾,但好像再回去,依然还是会选择现在走的这条路。
几年前一句“我们终将要成为自己讨厌的那种人”火了一把,这是电影《致青春》中的一句话,讲得是男女主角多年后再相见,以不同姿态诠释了这句话。我们一生都在追寻,一个终点都在走在一条路上,那就是人生之路,每个人都走在自己的路上,每个人的终点都一样,但是人生路上的风景却不一样。这就是路,蜿蜒与平坦混合在一起,奇趣与壮美混合在一起,失败与成功混合在一起,不只是我们脚下的路,也是我们的人生之路。
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耋耄老者,每个人都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
薛蓝•约纳科维奇著作的《我的路》是一本极具艺术性、文学性及哲思性的图画书,讲述了一个音乐家的一生,一个关于鞋子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人生的故事,从穿上鞋子那一刻开始,就可以去到想去的地方,走自己喜欢的那条路。
薛蓝·约纳科维奇(Svjetlan Junakavic),克罗地亚著名图画书作家、插画家和雕塑家。1961年生于克罗地亚的首府萨格勒布,1985年毕业于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目前在萨格勒布美术学院等院校教授插画。
作为一名童书作家,薛蓝已经创作了超过250本图书,他的创作艺术性极高,但童书绝非他创作的全部。薛蓝习惯于自写自画来完成自己的作品,他总是以幽默的方式来展现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讲述父母应该如何与孩子相处,“这些故事很多都来源于日常生活,是真实的事情。”在薛蓝的眼中,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故事。
这本书讲了一个关于鞋子的故事,小男孩拥有了第一双鞋子,从那之后,他就可以选择自己想走的路,慢慢的,男孩开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当脑海中出现不好的想法时,鞋子里就会出现一个隐形的小石子,这个石子会提醒他。随着他的长大,石子陪他走过了一些重要时刻,这个隐形的石子让他在成长的路上始终忠于自己的内心。
在孩子2岁的时候第一个自我意识开始形成,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虽然与能力不匹配,但是小小的他们依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一种成长的本能,这个时期的孩子,需要通过别人的尊重和肯定来确定和强化“我”的概念,在这个时期,作为妈妈的我们会知道,允许放手,让孩子去尝试,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因为从这开始,孩子就开始了他的人生之旅。
这颗看不到的石子是孩子的自我,只有孩子有坚固的内心,维护好内在的自我,在未来面对人生岔路或者彷徨抉择时,才能坚持自我,守护好内心的梦想。正如书中所说:隐形的小石子帮我整理思路,分辨是非,带我走出困境。这颗石子也是对长大的期盼,对未来的憧憬,对爱情的渴望和对自我的坚持。
孩子走的每一条路都是他该走的路,不禁会想,当孩子的自我形成,我们是否会像想的那样时刻督促自己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尊重孩子内心的方向?
电影《心灵奇旅》中二十二一直在寻找人生的火花,他找不到对人生的乐趣,但在和乔伊的一次次冒险中,他明白了,所谓的火花就是人生中一次次的小确幸。在豆瓣热闹讨论话题中有一个是“你生活中的火花时刻”,里面有很多人都说到生活的火花时刻不是各种成功时刻,也不人生大事之时,而是那些生活中看似平淡的霎那间。
《我的路》中作者在文字之外的插画里展现了他生命中那些微小而珍贵的记忆碎片。出现的佐罗、007、穿靴子的猫、米老鼠、超人、彼得潘等等,这些人物是主人公不同时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他的火花时刻,在阅读时,也许也会成为孩子的火花时刻,勾起读者重要的记忆元素。引导读者在追求的同时,别忘了生命中那些简单美好的时刻,在追求人生梦想的同时,别忘了当下的幸福,因为有了这些,才构建了美好的一生。
传统意义上的画是用笔画的,有一天毕加索发现原来无意间拼贴出来的画竟然有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从此拼贴艺术开始。这种用真实物品拼贴出来的作品,有一种激励美和空间感。
在一次采访中作者也提到“我并不是在单纯地创作童书,而是想让小读者们了解艺术。希望他们可以通过我的书,愿意去博物馆、美术馆看看艺术到底是什么样的。”
《我的路》作者则是用了大量的拼贴艺术手法,这样的效果让画面更加丰富,展现出来的效果更好。真实与幻象的强烈对比,让孩子在阅读的同时感受拼贴艺术的美,带孩子走进拼贴艺术的世界。
《我的路》讲了一个音乐家的一生,从蹒跚学路,到一个白发老者,这一生中所经历的一些事情,每个人阅读都可以在这本书找到“自己”的影子。了解人生没有弯路,只有该走的路。这是一本富有哲思与艺术性的绘本,读给孩子,让他找到自己,尊从自己的内心;读给自己,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
《我的路(魔法象·图画书王国)》读后感(八):这是我的路,而你的呢?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吧: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逢年过节被逼婚,选择的工作家长不看好,想学的专业被定义为生僻没前途……人生中很多的状况中,作为后辈都会发出这样的喟叹。
但是我们很少提到这句话的后半句,人生路好不好走,只有自己知道。
其实这整句话都是类比,要表达的无非是,幸不幸福,我知道。
年轻的时候,我们大抵说过这样的话,但是更多是为了摆脱眼前的困境,给自己以支持来对抗诘问,人到中年,才渐渐领会到这些话背后的真意,却从来没有想到像克罗地亚图画书作家、插画家、雕塑家薛蓝•约纳科维奇一样,突然就把“路、鞋子、脚”这些具有意象的事物用绘本的形式抛到孩子眼前。
有些人生道理,你必须要经历过风景,见过山,走过水,见过众生,才能看到自己,而孩子的人生经验基本是空白的,孩子的眼中有什么?用温尼科特的镜像原理来说,孩子看到的妈妈的脸,就是看到了自己。如果从这个方向追索下去,会得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如果孩子的自体感来源于母亲,那么如果母亲可以表达出、传递出某种人生哲理,那孩子也相应可以习得。
关于这个问题,薛蓝是这样回答的:
今天的孩子比我那一代的孩子懂得更多。我们不必害怕给孩子讲一些比较难的故事……父母必须为和孩子一起读一些较难的作品做好准备。我不愿意只用可爱的熊或者笨拙的大象的故事和孩子们谈论人生。请记住这句薛蓝的话——我们的孩子值得知道更多!
这句话让我对探索薛蓝的绘本充满了兴趣。这本《我的路》是我在我自己读过两遍之后才开始和孩子亲子共读的,事实证明,绘本作者的认知是有高度的,而且是适合今天儿童阅读方向的。
以下的探索基于我个人的经验,孩子出生前,作为一名一直对读书有着浓厚兴趣的新手妈妈,我也购置了许多儿童读物,但是当时并不了解绘本,可以说是对今天的孩子应该读什么一无所知,买的大多书是自己小时候读过的故事书,比如《猴子捞月亮》系列,《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系列……
随着给孩子读故事的推进,我发现我对这些市面上热卖的故事充满了困惑。比如,当年自己囤的《波丽安娜》这个系列的故事,从头到尾故事不知所云,最夸张的一个细节是波丽安娜被父母抛弃说得轻描淡写,姨妈收养她却不喜欢她,随着她长大变漂亮姨妈就开始喜欢她,她出了车祸大家很伤心,说是要永远瘫痪,但下一页她就奇迹般站起来了……这套书我记得五本,每个故事的逻辑都很诡异,比这诡异的是里面不正的三观。最初的一段时间,我甚至有过这样的想法:给孩子就看看图画和色彩,不需要我们家长细细推敲里面的逻辑和情节,反正孩子也看不懂。
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亲子共读的深入,我自己都能发现这个观念的谬误之深:给孩子读的书当然要讲究逻辑和情节,要构建科学健康的三观,要有知识的赋能,甚至,在这些属于孩子的书里,我们要给孩子讲一些深刻的道理,因为今天的孩子,他们天然接受知识的能力比我们更强,知识的来源更广泛,问题的关键始终是,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要有薛蓝提出的那种意识——我们的孩子值得知道更多。
更多,更好,更健康,更合理,更合乎逻辑。
可能只有这样,那些“暗黑绘本”即便被孩子看到了,他们也不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因为孩子阅读的高度上去了,那些不合逻辑传递不健康信息的图画书,基本也不入眼了,那就走不了心了。
《我的路》中元素很丰富,即便是大人,也不一定能从里面找到每一个彩蛋。但是我的建议是,这本书还可以留待以后重读。在这本绘本中,薛蓝加入了自己的记忆碎片,每一粒碎片上,都打着历史的烙印。女儿能找到“穿靴子的猫”和“米老鼠”,但是我却对致敬披头士经典情有独钟。我相信,随着她对这个世界了解的愈多,对历史学习的更多,会在一些我不能感受的碎片上和作者形成独有的共鸣。因为这本绘本不是画给某个孩子,或者某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是画给能永葆童心的不同阶段的孩子的。
女儿读完这本书,对我说:小石子是表示长大了,应该换新的鞋子了吗?我也想像他那样,开音乐会,所以,我也要好好学钢琴。
我觉得这就够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心爱的鞋,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小石子,它让我们痛,甚至流泪,但是最终,不过是要换上一双更适合长大的脚的鞋子继续走路,继续硌脚,继续长大……
我觉得孩子懂得了她这个阶段的《我的路》,我也懂得了我的,而你呢?一定也有不同的感悟吧。
《我的路(魔法象·图画书王国)》读后感(九):做好自己,是简单快乐的开始
周日阳光的午后,在客厅陪着孩子看故事书,突然孩子抬起头问我:“为什么《穿靴子的猫》里面,那只聪明的小猫,只问主人要了一只口袋和一双靴子?为什么它不要一把宝剑呢?”“这个嘛……”我还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如果说是怕扎脚,貌似太欺负孩子的智商了。赶紧拿起手机搜索了一番,原来,鞋在西方社会中代表了开化和财富,穿靴子的猫虽然是一只猫,可是它有人性,甚至是个英雄,所以,它的靴子更多的具有一种象征意义。
用鞋来代表开化和财富,真是寓意深远啊。每个人呱呱坠地后,迈出的第一步,不就是我们人生旅途的开端吗?有的路是要用心去走,有的路是要用脚去丈量,路再长也长不过脚步,心再远也要回归于当下。
薛蓝·约纳科维奇的手绘本《我的路》,以人与鞋子的关系作为切入点,讲述了他的一生。作者是一位画家、雕塑家、平面设计家,也是一位童书作者,他的绘本被销售到亚洲、欧洲、北美等30多个国家。国际安徒生大奖评委会认为,“薛蓝·约纳科维奇为读者呈现了优美的作品。它们生动活泼、情感丰沛,同时又妙趣横生,富有想象力、感染力。”
《我的路》具有一定自传性质,完整描绘了一位走到暮年的老人,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从获得第一双鞋子肆无忌惮地乱跑,到确定了一生的事业,去世界各地为人们演奏,最终回到家乡安居,为自己的小孩子买了人生第一双鞋子,生命的故事也在往下延续。
故事一开头,父亲用哄小孩的语气告诉还在儿子,为他买了第一双鞋时,儿子却在心里埋怨没有更早地发现自己已经会爬了。他穿上这双“迟到”的鞋,立刻跑得大人晕头转向。这时的他除了因拥有自己的第一双鞋而开心外,也有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目标:一只球。
孩子们生来是好奇的,在他们眼中,世界上处处是可以触摸到的,令人神往的事物。他们迫不及待地尝试着爬行、走路、跑起来。尝试着去触碰每一样东西,惊喜于自己可以掀翻或者推动东西时的神奇,感知自己对环境的影响。好奇心成为他们打开世界之门的钥匙,随着他们的成长,路越走越远。
回头看一看那些印着我们脚印的路,有的脚印整齐而坚定,有的完整可爱,但也有的脚印或深或浅,甚至还有的夹杂着一些血迹……这就是属于我们的,独一无二的自己的路。张爱玲在《非走不可的路》中写道:“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
我们的孩子们也会走出他们的路,没人能保证他们不受伤害,不走弯路,我们能做的是告诉他们:“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我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听过的歌,流过的泪,吃过的苦,看过的风景,都会成就将来那个最好的自己。”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发现并维护孩子的“自己的世界。”因为有了自信而坚实的自我构筑,孩子才有可能在未来迷茫、彷徨时认清自己的内心,执着于理想,纯粹于当下。
成长并不是勇往直前就可以了,杨绛先生曾经说过:“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失意,学业的压力,爱的惶惶不可终日,挺过来的,人生就会豁然开朗,挺不过来的,时间也会教你,怎么与它们握手言和,所以不必害怕的。”
故事中的主人公遇到了让他疼痛,并且约束他、提醒他的小石子。第一次被小石子挤疼了,是在他因为小气鬼戴安娜只和班里女生分蛋糕而耿耿于怀时,之后只要主人公有不好的想法时,它就会出现。但是主人公依然很感谢小石子,因为多亏了它,才没有搞砸自己的第一场音乐会,还在遇到了喜欢的女孩时,变成肥皂泡,一起开心的飞起来。
隐形的小石子帮助主人公整理思路、分辨是非,带着他走出困境。在我们内心深处,有时众声嘈杂,并不是那么容易分辨出哪个声音最重要,这时,隐形的小石子就会出现,让我们停一停,想一想自己的初心,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我们需要怎么做,才能成为自己最喜欢的样子。
走在人生的路上,除了学会直行,瞄准目标一往无前,还要学会拐弯,依据目标调整好路线。不要怕失败,因为这是你努力的印迹;不要怕失去,我们拥有的终将会失去;也不要担心未来,该属于你的早晚都会来到你身边。不要活在别人的期望和评论中,做最舒服的自己。
痛苦迷茫的时候,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休息一下,看看山,蹚蹚水,听听鸟叫,闻闻花香,告诉自己,顺利只是一种平庸的人生,也没有什么懒洋洋的自由,努力过,才不后悔。
当主人公慢慢变老时,渐渐发现平平常常的花园矮人是多么好的陪伴者,他坐在花园的长椅上,回顾走过的光阴,走过的故事,走过的风景,和花园里的音乐家谈论着人生中的点点滴滴,一切都如此平静。
1969年,一首名为“我的路”的歌曲,一举在英国流行音乐单曲榜中停留75周,成为其代表作风靡四海。歌曲呈现了一位老人在生命即将落幕时回顾一生的感悟。他向身边的朋友回望自己的一生,讲述如何坚强、自信面对人生中的挑战。匆匆岁月中,他为很少事后悔,为自己一生顾昐自豪,走出自己的人生路。
如今,结局将至
我的人生即将落幕
我的朋友,我将言无不尽
我将述说我所铭记的经历
我度过了充实的一生
我走过了每一条道路
但,远不只如此,重要的是
我走自己的路……
——《我的路》歌词
在这本书的封面上,老人脱了皮鞋,光着脚走在沙滩上,领带随风飘起,脚步稳健而从容。经过千百次历练,他已在生命前行中顿悟,“生命中总有些美好,仍值得你为之承受痛楚。”
《我的路》使用了大量的拼贴艺术手法,并加入一些文字,这让图画看起来更加丰富,也与故事的内容彼此呼应。故事中融入了许多薛蓝的人生体验,同名动画短片还获得了克罗地亚动画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设计奖。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段具有体验性的时间。主人公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路上,唯有忠于自我,才能不迷失方向;生命中,要勇敢追寻幸福,才能体味每一处弥足珍贵的生活细节。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充满了隐喻,它既是写给孩子的人生寓言,又像是一个迷宫,让我们翻开它,与孩子一起解开一个关于自我的谜题吧!
《我的路(魔法象·图画书王国)》读后感(十):一本人生启蒙之书,每个人都要走自己的路
郑渊洁《皮皮鲁驯兔记》的故事里,温柔,顺从,不调皮捣蛋、不惹是生非的孩子,都一个个变成了满脸是毛、红着眼睛的兔子,开始大家还很惊恐,但是老师和家长却很兴奋的说:变成兔子是好事啊,这可是成为好学生的标志。
接下来,家长、老师和学校的目标,就是齐心协力地想把孩子们都变成乖巧可爱的兔子。
可是故事里的皮皮鲁却誓死不从,他不喜欢兔子那般怯懦,还喜欢打听别人的事,还有红眼病。但是随着身边的兔子越来越多,皮皮鲁只能选择穿上兔子的模拟衣,伪装成兔子中的一员,而他生活中唯一的希望,就是脱掉那身“假兔皮”。
就像书中皮皮鲁说的那句话:“你们生我,就是图着我听你们的话”.....世上没有相同两朵花,而每一个孩子也应该成为自己本该成为的样子,而我也一直在想等我成为父母后,我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父母?而我在《我的路》这本绘本中寻找到了自己认同的答案。
克罗地亚著名图画书作家薛蓝•约纳科维奇的《我的路》就是讲的关于人生的若干课题,这是一本充满隐喻的绘本,通过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却隐藏着关于人生之路的、关于自我、关于一是以及选择等数中人生哲学问题,《我的路》对薛蓝自己来说也同样重要,不仅仅在风格上做了较大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这本绘本也包含了作者个人大量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也算是作者个人的人生自传,只不过作者把主人公设定成音乐家而不是画家。
《我的路》是一个可读性,也充满童趣的故事,故事一开始围绕一个男孩(主人公)从爸爸那里得到自己的第一双鞋开始。
“哼,我当然知道这是第一双鞋。真不明白你为什么等到现在才买”,这个是男孩心中所想,也是孩子的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萌发期,儿童并不是在学会说话后才有了自我意识,而是出生之后就开始有“本能”的意识,以及为了学习生存经验和教训慢慢形成“好奇”意识,然后在“好奇”意识的驱动下,产生“表象”的意识,就像绘本中男孩知道鞋用来走路,内心期待父母买适合自己的鞋,以及还不能自己选歌,正是遵循着人生不同意识形成阶段。
而等男孩慢慢长大后,他清楚自己“我要什么”、“我要做什么”,这个时候开始自我行为认识的形成,而自我行为一开始是从模仿开始的,比如男孩最开始踢足球,一定是看过的,但是等他参与后,男孩发现自己不喜欢,于是他选择了另外一些事物。
在这里出现了“我更喜欢”几个词语,就是男孩开始有了“情绪意识”。
当男孩第一次发现“我穿的蓝色的鞋子有点儿挤脚”,难道是真的鞋子挤脚吗?也是是的,但是它更可能预示着男孩的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因为男孩子第一次意识到鞋子里“有一颗看不见的小石子”,而这颗“石子”并不是随时都在,而是当男孩内心出现一些“不好的想法”,比如叫自己同学戴安娜小气鬼,音乐会惦记漂亮的歌唱家西尔维亚差点搞砸自己的第一场音乐会等等,这音乐会这段故事可能更暗示着人生成长中第一次性启蒙,就是每一个人青春时期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
“隐形的小石头帮我整理思路,分辨是非,带我走出困境,当然啦,小石头的指示也不是每一次都很清晰”,“隐形的小石头”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它有时候清晰,有时候不清晰?有的人会觉得“小石子”是代表男孩内心道德、约束、还有底线,但是我觉得它应该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男孩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的时候,去引导、树立、辅助,而有时候“小石子不清晰”可能代表着,每个人想成为的样子都不同,而父母、学校,并不能也不应该为你决定“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不然就可能成为《皮皮鲁驯兔记》中的兔子。
“小石子从不舒服”到“小石子也会让男孩变成很轻轻”,也代表着男孩的进一步成长,接下来可能男孩又会面对新的难题,梦想、勇气、爱情、事业、家庭、回忆,而这也男孩一生需要走的路,但是只要在青少年时期让男孩脚里的那颗“小石子”形成良好的四观,那么这颗“小石子”在会一直陪伴男孩的身边,鼓励他、鞭笞他,让他明白自己的路,以及在路上偏航(人生诱惑等)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我的路》中不同时期男孩会遇到的不同阶段,以及男孩怎么做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去阅读,一起去解读。
就像《我的路》中故事的结尾,男孩变成了老爷爷,而给自己的孙子保罗买了人生的第一双鞋子,就好像完成了某种人生的仪式,然后传递了新生命一样,然后变成老人的男孩用一样的口吻说着男孩父亲当时同样的话:“快看看,我给你买了什么?一双——小鞋鞋”,然后又用大人的语气说“你的那颗小石子也会随后到来”。
这一切,会不会从头再来一遍呢?会也许不会,每个人的路都不同,但是如果在前期没有对那个“小石子”好好引导,或者给孩子足够的选择空间,而是一味地干涉,那么孩子可能就会走上和父母一样的路。
一开始就说了,《我的路》是薛蓝的一部带有自传体性质的作品,所以在绘本中,作者把自己的“记忆片段”融合到了图画中。
比如代表西方经典的义侠形象的佐罗、一只会帮助穷困潦倒的主人的聪明的猫、米老鼠、领导遗失的男孩们冒险,与海盗胡克斗智斗勇的彼得·潘、首次踏上月球以希腊神话中光明与预言之神命名的阿波罗11号、特工007和披头士等等,这些事物的出现在薛蓝的人生记忆里,而薛蓝把这些作为贴画融合在这部作品中。
而这些具有时代印记的事物,是作者人生的路重要组成部分,可能也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但是我们下一代的人生记忆可能又会不一样,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分享时代记忆或者父母记忆碎片,也是增进亲子情感的一种方式。
薛蓝·约纳科维奇代表作有《大世界,小世界》《企鹅比斯在哪里?》《万亚和野兽》等。也许你没怎么注意过他的作品,但是他在童书界可是一位响当当的前辈,三次被提名、两度入围国际安徒生大奖、五次获得克罗地亚格里格•微特兹大奖、七次参展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插画展。
所以他的童书,闭眼入不踩坑。
人生的路可能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有遇到辛弃疾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更有可能经历过岁月的沉淀后变成但丁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吧”,但是不管怎么样,“鞋里的那颗小石子”曾指引我们,以后它也可能会指引孩子,去找到自己人生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