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的图画书论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09-19 20:2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我的图画书论的读后感大全

  《我的图画书论》是一本由(日)松居直著作,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3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图画书论》精选点评

  ●热爱的传染!

  ●很适合初为父母的人。还有儿童图书编辑们。

  ●适合给妈妈

  ●“图画书的历史,与一个国家走向现代社会进程正比。一个国越是认为孩子一个人拥有独立人格就越会产生很多优秀的儿童书籍。倘若不能理解孩子自有他们自己世界,就很难理解儿童书籍,且不能分辨出书的好坏。”

  ●有些点有启发,能帮助理解儿童的内,如能再精炼一点就更好了。

  ●经典配合绘本之力》、《朗读手册阅读

  ●图画书的故事不是由作者,而是由父母讲述的故事,会逐渐扎根在孩子心里。图画书也是在亲子共读中才更富有生命力,并且它成为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时,也才更彰显出存在价值

  ●这个实在震撼了,你若认真读,会被作者的细心和优秀的儿童插画家独具匠心折服。

  ●对迪斯尼图画书的那一段批判精彩!!!详见笔记

  ●受益匪浅

  《我的图画书论》读后感(一):《我的图画书论》

  很早就知道了这本书,好多图画书的评论中都提到了松局直的大名,前几天在网上看到,马上下定单,买了。带着热情打开书,很认真地看,还给孩子读了几段,松居直的确很了不起,为图画书贡献一生,对图画书分析细致入微,不过越看越觉得没什么意思。毕竟书出版得时间比较久了,和彭懿的《图画书》相比,感觉差距一个时代,我还是喜欢建立在经典之上的,现在的作品,虽然这些作品不一定能够成为经典,但是却是我们能够读到的比经典更好的书。

  《我的图画书论》读后感(二):补充一些作者原名

  书中大量的翻译过来的人名独树一帜,在此补充部分原名,方便检索作者其他作品。

  四 图画书的历史和传统

  136.137

  沃尔特·克莱恩--Walter Crane

  伦道夫·凯迪克--Randolph.J.Caldecott

  凯特·格林纳威--Kate.Greenaway

  李斯里·布鲁克--Leslie Brooke

  比阿特里克斯·波特--Beatrix Potter

  海伦·班达曼--Helen Bannerman

  怀德史密斯--Brian Wildsmith

  查尔斯·奇宾--Charles Keeping

  138.139

  梅贝尔·乔治--Mabel George

  140.141

  雅诺什--Janosch

  144.145

  伊里·特伦卡--Jiri Trnka

  约瑟夫·拉达--Josef Lada

  146.147

  里夫和劳森--Munro Leaf / Robert Lawson

  维吉尼亚·李·伯顿--Virginia Lee Burton

  148.149

  艾根·马蒂斯--Egon Mathiesen

  152.153

  婉达·盖格--Wanda Gag

  缺者待查找 后续补充

  《我的图画书论》读后感(三):一份尽可能详细的整理

  本书选择先生的三本著作:《图画书是什么》(1973)、《走进图画书的森林》(1995)、《我的图画书论》(1981)。选择的篇目与先生已在中国出版的《幸福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并不重复

插图一旦进入并且扎根在孩子们想象世界,孩子们心中的意象就会活动起来。图画书中的插图为孩子们想象故事人物形象提供了机会与线索,而令插图活跃起来的正是孩子们的想象力。一个人沉醉在幻想世界的这一刻,真是他们与图画书的故事世界融为一体的一刻,也是孩子们真正在阅读图画书的一刻。

  这短话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读《小布头历险记》,印象特别深刻,我会把插图反反复复地看,因为我很喜欢场景画,所以小布头在幼儿园、在火车上、在乡下的炕上等插图,我都会反复看好多遍,然后自己一遍遍去幻想、脑海中再创作,甚至非常手痒想搭建一个场景可以每天模拟着玩。文字情节早就烂熟于心,但插图想起来心痒痒就会去翻看,去加深自己心中“场景”的印象(这样就导致了我的连环画系列被翻烂了- -)

  《我的图画书论》读后感(四):了解松居直和日本绘本的佳作

  同类书少有的高分。绘本细读的书读了一些,这本却是超越了具体绘本,讲孩子、讲语言、讲创作。他认为“图画书不是孩子读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通过口语传递的东西是宝贵的,孩子坐在爸爸腿上听故事的时间是宝贵的。“即使孩子能够自己阅读图画书了,成人仍需要给他读童话、传说故事方面的书”。 “语言潮水般的四处溢出,语言在污泥化。一旦丢失最初有过的语言,那么它的存在也将消失”。

  “儿童是客观的”,他们一眼能看出图画书的好坏,成人却很难。想想那些受书评人喜孩子却不喜欢的作品。

  “教育和文学有相容的地方,也有相斥的地方,认清这点很重要……我反对将阅读与学校教育过于紧密结合的做法”。 他谈他的编辑生活,儿童之友的创刊经历,真的是开启图画书新时代的人。

  关于“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他在很不利的情况下办了儿童之友杂志,前面经营惨淡,连着亏本了5年。每次打算停刊,就得个大奖,就觉得刚得了奖,立刻停刊很没有面子,就这么坚持下去了。

  当时他做图画书编辑,工作的开始就是建立在全盘否定当时日本的传统图画书,觉得那不是给孩子们看的好东西。然后请的很多创作者都是图画书创作群体之外的。

  儿童之友是月刊形式的故事图画书,1年12本,1本一个故事,希望都是做原创。不断调整尝试,包括开本、排版等等。在日本,横排本的书、异形的书可能都是他顶着压力开始尝试的。

  为了更好的呈现内容,他提出增加页数和定价,从最开始的30日元到60日元,后来打算提高100日元,营业部的同事反对,他就很坚持,认为要相信自己的读者,不是因为价格低,而是冲着内容才买他们的书。

  他们还策划发行其他的书,在儿童之友的附录上推介他们引进出版的优秀图画书。他们的读者会自愿去购买。让人想起读小库。

  《我的图画书论》读后感(五):绘本阅读基本原则

  1.绘本不是让孩子独自阅读的书,而是大人给孩子读的书。绘本正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才更加富有生命力,而且当它作为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时,才更有存在的价值。亲子之间共同的体验过程对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人际关系有着不可估计的份量和意义。

  2.语言本应该是由父母教给孩子的,它的基本功能就是人与人的交流。而好的绘本则会令父母对孩子讲话的语言更加丰富。

  3.实际上我们不该给孩子读绘本,而应该讲绘本。只有当讲述者本人对书中的内容产生共鸣,感动以及兴趣,并且是发自内心地讲给孩子听的时候,孩子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讲述者心中的故事形象化的质量与程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读书体验。

  4.让孩子两三岁的时候体验一下诗歌一样的语言。语言首先是从声音和韵律开始的,接着才获得形象和意义。

  5.儿童本位视角的绘本才是真正的好绘本。它们能理解孩子们的世界,并用孩子们的想法和心情去绘制的。

  6.绘本一旦沦为学校教育和阅读指导备用的教材,对孩子来说岂止是不幸,甚至最终还会失去家庭教育的温暖。(反思: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学校教育已经成为了痛苦的代名词?)

  7. 绘本中的插图

  绘本中插图的作用,并不仅仅是为了说明文章,不仅仅起一个辅助的作用。

  ①插图本身必须表现出绘本的内容、主题和细节。常常说绘本是用画来讲故事的。确实,如果是优秀的绘本,只要看插图就能大体明白故事梗概和内容。而只有这样的绘本才能算得上是一本好绘本。所以,这样的绘本能够使不识字的幼儿自己独立看书,从中发现乐趣。

  ②幼儿可以通过插图进入故事的世界。但是有些插图的质量仅仅停留在让孩子看看的地步,孩子不能进入插图进入故事的世界。这样的绘本很快就会被孩子们丢弃在一旁。为什么?孩子们不是为了观赏插图才看绘本的,孩子们期待打开绘本的封面后,能看到另一个奇妙的世界,他们能够忘我地走进那个世界,进行快乐的体验和历险,最后合上书时,又回到现实中来。

  ③绘本的插图没有理由一定是彩色的。及时是黑白插图,只要与故事内容吻合,而且充分第表现了故事,孩子们就能够接受。最重要地是,插图的色彩和风格一定要与故事内容相吻合。

  8.绘本中的语言:

  绘本的好坏,取决于绘本中有多少丰富的语言,有多少富有内涵的、实在感的语言。有多少读者和听者从内心能共鸣的语言。而正是这样的语言,才能塑造出了丰富和实在的意向。

  在幼儿的语言体验中,有各种各样的语言。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在日常生活中,和父母、老师、朋友交谈和对话的语言。----沟通的语言

  第二类,来自电视等传播出来的语言。-----媒介性语言

  第三类,倾听别人读绘本、童话传说和说故事时候的语言。-----文学性质的、书面化的语言。

  文学的、诗性的语言体验的丰富与匮乏,对幼儿来说有着很大的差异。幼儿期如果没有经历过这关语言世界的过度的话,那么儿童在想象力和理解力方面就会很贫乏。特别是从诗的语言中能感受到语言韵律、音调、意象彼此之间的联系,及其蕴含的乐趣和趣味,这些都会培养儿童对语言音韵的敏感度,并发展为儿童生动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在现代社会,散文性的语言被过分使用着,语言变得贫瘠了。语言的贫瘠意味着表达的贫瘠,以及由此带来的创造力的衰退。

  小人国是存在的。

  那些认为儿童书必须要有孩子气,要可爱,只不过是大人们自以为是的看法,应该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人。如果故意要把书制作的孩子气,那是在轻视孩子的人格,也就没有办法了。

  现在,很多“名作绘本”,“名作童话”被幼儿园购置、利用,但有没有一本一本地检查它们是否能作为教材呢?我认为,至少绘本和童话,要对江北出版并用于保育和读书指导的每一部作品,对照原作进行比较和研究。这项工作由一两个人做,会很辛苦,如果共同研究、涉及的范围就可相当广泛。

  我们深刻地反省我们对民间传说故事的对话交流方式,是否太简单和随意了。现在,围绕孩子们的很多传说故事书,绘本中,我们对传说故事的本质、及其文学特质的导入,在精神和技法方面进行了多大程度的深入挖掘呢?难道在目前这种程度下,将传承文学转交给孩子们就可以了吗?回顾格林兄弟对德国传说故事、杰克布对英国传说故事、阿斯边森和莫埃对北欧民间传说故事的整理工作,我们感到他们对民间传说故事世界的那种灵性与人性的对话交流方式非同一般。正因为如此,他们不会随心所欲地给传说故事中注入当代的内容,而是尽心地发扬传承者的精神,进行再创作。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的图画书论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