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的路(魔法象·图画书王国)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1-19 04:18: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我的路(魔法象·图画书王国)读后感1000字

  《我的路(魔法象·图画书王国)》是一本由﹝克罗地亚﹞薛蓝•约纳科维奇/著•绘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80元,页数: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路(魔法象·图画书王国)》读后感(一):遵从内心的指引,活出真实的自己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

但是只有当我们回顾一生的时候,这条轨迹才看起来更清晰一点。

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在行进的路上,看看别人走过的路,大千世界,人生跌宕,但是有一些作为人的本质的东西是不变的,比如观察世界、内心的渴求、对美好的期待以及求而不得的失落。

薛蓝·约纳科维奇所写的《我的路》,就能够带我们走一走他的人生路。当然,我们也能从中找到对我们自己人生的反思和参考。

这是一个男孩一生的成长过程,从爸爸给他带回来一双鞋开始,他就开始了自己走路的人生,他走过幼儿,跑过童年,跨过中青年,来到暮年时分。里面的每一个场景,我们都很熟悉,那种探索世界的新奇感和三心二意无法专注当下的焦虑感以及快乐得要飞起来的感觉和成功后被人瞩目的感觉,都是在鞋子的陪伴下经历的。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作者选择了鞋子这个意象?人的一生,生时躺在襁褓,无法行走,老时躺在病榻,亦无法行走。奔跑的一生,才是靠自己,锁定目标,完成目标,经受历练的一生,而和所有的服饰相比,又有谁每天比鞋子更感受到压力和磨损呢?就像人们所说,最辛苦的人才最能体会人生的个中滋味。

想要看鞋子的分类,打开购物网站你会看到极度细分的品类。所有商品的细分市场都对应着不同的消费场景。我们可以从这些分类中看到鞋子在我们身上发生的事情。比如,演出的时候穿的皮鞋,在运动场上踢球的运动鞋,在约会时候穿的休闲鞋,所有的鞋子都有它独特的价值和尊严,甚至与价格毫无关系。

虽然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的图画书,但是里面所写的内容可并不是幼稚的童话,甚至没有一点想象的色彩,除了在开场和结束的地方,切换视角,从爸爸和爷爷的角度引入发言,之后就是主人公自己的描述了。

故事中除了鞋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象就是鞋子里的小石子。在第一次给我的孩子读这本绘本时,孩子非常准确地回答出来,小石子是用来提醒主人的。确实如此,作者在面对人生抉择的时候,总会有看不见的小石子出来告诉他哪条路是正确的,怎样做是对的。

小石子扮演的是长辈的角色,是人生路上能够提点后辈的智者的角色,但是我们更相信这是作者内心的天性的召唤。因为很多场景下, 比如看到自己喜欢的女孩那样飞起来的心情,而在买机票、订酒店的时候,作者的内心的烦躁,都是人之常情。此情此景何尝不是我们都熟悉的呢?

人生终于走到了岁月的尽头,我们的主人公像所有老人一样,在花园里休息晒太阳,小石子也不用一次一次地提醒他人生 该如何走才是正确的。

这本书中,情节的转化是流畅的,而这种流畅的实现,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总结,是对自己生命历程的回顾,在这一次一次的回顾中,他带入了歌曲《我的路》,插入了孩子们喜欢的童话人物作为背景,有英雄的佐罗,有披头士,有传说中的花园矮人,所有这一切的转场都非常自然,也让故事的内涵更加丰富。

好的故事是不会在一代人的身上结束的。当故事的主人公成为爷爷,他再一次给孙子买回了一双小鞋鞋……

但是这本书对于孩子来说,吸引力并不是太强烈,但是真正读起来也很简单,孩子有切身体会的地方对于长大以后的事,也有兴趣去探讨,唯独有一点,就是本书的翻译语言中,略微有一些“翻译腔”,对于语言的把控可以更婉转优美一些。也许能把这本书提升为一本很带有哲学意味的“人生之书”。

  《我的路(魔法象·图画书王国)》读后感(二):唯有忠于自我,才能不迷失方向

  

文|程小亦

来源|程小亦

献给那颗消失的小石子——薛蓝•约纳科维奇《我的路》

我很喜欢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走过人生后半场,才发现脚下的每一种路,好与坏,难与易,都是自己一寸一厘踏出来。

在“人生”的这条路上,有无数个岔路口,但最终只有一个终点,那就是你认为最正确的那条路。

有的人,一路紧走慢走也到不了目的地,有的人,在行走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泥泞甚至是暴风雨,却能一路坚守下来。

其实,出发时大家的心态都是一样,都想着把眼前的这条路走顺了,但走着走着却发现,大多数时候走不顺的路,归根到底都只有一种原因,那就是心态问题。

就如我近日抽空和孩子一起共读的绘本《我的路》,这本书讲的就是关于鞋子,关于人生之路的故事。

这本绘本的作者和绘著者都是克罗地亚著名图画书作家、插画家、雕塑家薛蓝•约纳科维奇,同名动画短片《我的路》获克罗地亚动画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设计奖,这是他人生路上最重要的一本自传体绘本。

书中通过蹒跚学步的小男孩得到了自己的第一双鞋,到独自面对生活,事业,婚姻乃至人生路上的各种“奇遇”,当他遇事不顺时,鞋子里的隐形小石子就会出现,当他遇到甜蜜的,美好的事情时,鞋子里的隐形小石子就全然消失。作者用一粒小石子回顾了长长的人生,也让他明白了,隐形的小石子其实就是忠于自己内心的执念,后来他当了爷爷,买下了一双鞋子送给还在蹒跚学步的孙子。

一双鞋窥探了一个人的人生,一双鞋传承了一份祖孙俩的爱与教诲,鞋中的每一粒小石子陪伴着每个人走过了季节更替,人这一生跌跌撞撞,起起落落常相伴,唯有不变的是对自己内心的坚守,矢志不渝地往前走,方能遇见更多的希望和阳光。

01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自有风景

故事的开头是爸爸给儿子买了一双鞋,用哄孩子的口气说到:"快看呀!爸爸给你买了什么?”一双小鞋鞋”。

真不明白你为什么现在才买,我早就爬够了。接着,作者站在孩子的视角解释到,如果我会说话,一定会这么说。

俗话说七坐八爬,这是每个孩子的生长规律,只有爬到一定年龄了才会慢慢地开始站起来,然后开始踉跄地往前走,从儿童身理发展来说过早的让孩子自己走路对骨骼发育其实不太好。

或许此时的孩子正在哭闹,父亲用一双鞋来调剂一下氛围,又或许孩子真的爬够了想试看看站起来的世界。

无论是平行的还是站立的世界,其实都有各自风景,爬的时候不会拌脚,匍匐前进看到的都是眼前广袤的风景,而站起来的世界可能会看到更高更远,但在走的过程中鞋子会掉,需要弯下腰穿好鞋子,当你走了很久的路,你会发现鞋子变松甚至里面有小石子。

所以每一种选择都是一次享受和成长,每一种世界都有各自的风景。但人生路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总是免不了选择和成长,爬也罢站也罢我们终究都要昂头往前走。

就像书中所说的,所有的路都指向一个球。

一个你心中所期待和渴望的球,或许这个球会越滚越远,又或许这个球很容易就可以踢到,但你要穿上鞋子,才能踢得更远。

02你的心态,决定了你看到的世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意思是,用眼睛看到的东西,都会受到自己内心的影响。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用自己的内心去影响自己的判断。比如当别人看到你时,你会觉得是不是自己身上有什么异常?你在街上看到一个人骂骂咧咧的,你会觉得这个不可理喻,其实我们身为旁观者根本不了解他此时正在经历的什么事,只是用眼睛看到了这个事实就会做出主观的判断。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一个著名法则,即“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换句话说,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你的心态决定了你看到的世界和你正在处的世界。

比如,在这本绘本中说到,

当我踢球时,想要把球传给别人的时候,我的脚变得越来越沉,鞋子里像灌满了铅,我不再热爱足球和队友了,球也不会影响我的路。

为什么球传给别人,自己的脚会变沉?在我看,只能是自己的内心在作祟,因为自己没法主动出击,能力有限,无法击中目标,所以心中有怨气,或是埋怨自己能力或是埋怨旁边人的“传球,快传球,快传球啊!”的呐喊声影响了自己一往向前的决定。

当我不踢球了,球不会影响我的路,路在自己脚下,根本没有任何东西会影响你即将要发出的目的地,如果前面有障碍物可以绕道而行,亦可以一跨而过。

球踢不踢都在那里,你走不走,球也会在那里,影响你对路的认识,其实是自己局限的心态,而这心态往往决定了路的前方。

在作者的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很多事,当他有不好的想法时,鞋子里的小石子就会出现在他的左脚或是右脚里。

当他遇到美好的事情时,比如爱情,事业晋升等等,鞋子里的小石子就消失了无影无踪。

这颗小石子就是我们每个人人生路上的一个心障,就看我们怎么克服内心的恐惧和恐慌,如果一直逃避只会让小石子越来越大,甚至影响了你的路程,如果选择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遇到困难、挫折勇敢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定能迎刃而解。

03选择走自己的路,才能更持久

后来,作者回到城里,散着步,看着街道两旁熟悉的商店,我知道自己要去哪儿 。

所以,小石子一直在鞋子里安静地待着。

此时的他,已经当了爷爷了,在这条街上买了一双鞋子送给自己的孙子,希望这双鞋带领即将走路的孙子走好人生中的每一步路。

正如,书中作者爷爷常说的那句话:

“一切正当时”

从自己爷爷的告诫到自己当爷爷,回顾自己的一生,往事如风,忽近忽远,唯有这颗小石子让作者悟到了生命的真谛,人生的缄言: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每一处生活细节都弥足珍贵。

那些看似冗繁且沉重的生活细节里,藏着人生中的无数小确幸,这些小确幸需要你自己从路的这端出发,沿途去发现,尽而享受。

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定自己的生命轨迹和点点奇迹。选择走自己的路,内心更愉悦,也会更持久。

《我的路》使用了大量的拼贴艺术手法,翻开每一页都可以看到不同方向的拼贴画,书中还插入了很多“记忆碎片”比如法国名曲《一如既往》的英文版《我的路》,以及美国作家约翰斯顿麦卡利创作的小说《卡皮斯特拉诺的诅咒》中的人物佐罗、花园矮人、雪铁龙DS、希贝尼克等等,单一的绘本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能够在其中找到延伸的文化信息,不断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我想这也正是我之所以喜欢上魔法象童书的真正意义。

这是一本极具艺术性、文学性及哲思性的成人化图画书,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充满了种种隐喻。它像是一个迷宫,解开一个关于自我的谜题。需要你陪伴着孩子慢慢地读,细细地品,才能领略到作者的用心之处。

翻开本书的每一页都觉得就像翻开自己的人生,缓缓前进,无论我们的人生扉页上曾经记录着什么,发生着什么,都请不要忘记,这本书的封条上所写着,唯有忠于自我,才能不迷失方向。

共勉之。

  《我的路(魔法象·图画书王国)》读后感(三):《我的路》:自我成长,一个无法被代替的过程

  “947号,你要跑到哪儿去?就你一个人踏错步!一、二、三、四!!”

昨晚,和儿子一起读绘本《我的路》其中的一幅画面,儿子问我:“妈妈,为什么他总是踏错步?”

“是啊!他为什么总是踏错呢?”我反问儿子。5岁多的儿子脱口而出:“因为,他不想走别人的路”

都说,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关于生命和人生如此宏大的问题,被这个小小人儿说得如此透彻:

不想走别人的路!

换言之,正如莎士比亚那句话:“当忠于自己”!

而真正获得心灵自由和快乐的人,必定是一个人忠于自我的人。做自己喜欢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正如这本《我的路》的作者薛蓝·约纳科维奇,他一直在忠于自己的路上发现自我、探索自我、成就自我。

书中,讲述的是一个关于鞋子的故事,也是关于人生、关于选择、关于忠于自我的故事。一个蹒跚学步的小男孩自从得到了自己的第一双鞋开始,“自我”这个词便在小男孩心里生根萌芽,他开始了人生的探索之旅。

在探索的过程中,“自我意识”变成了一颗提醒他的“小石子”,时刻提醒他走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每当他偏离轨道时,小石子便会用疼痛来提醒他。

鞋子见证了他人生的每一步选择,与他分享了每一份幸福与痛苦,而隐形的石子则让他始终忠于自己的内心,从孩童到垂暮时光一直如此。

《我的路》是一本极具文学性及哲思性的图画书。克罗地亚国宝级艺术家薛蓝·约纳科维奇用这个充满隐喻的故事,解开了一个关于自我的谜题。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自传式主题绘本《我的路》,去了解薛蓝·约纳科维奇的人生和他的自我成长之路。

■ 身体的自由唤醒自我意识

故事从封面开始。一个光着脚行走在海边的男人,右手提着皮鞋、左手插进裤兜,挽起衣袖,敞开外套,松开的红领带恣意的随风飘扬。

从图画中,我们虽然猜不出他的年龄,但从这随性的作风判断,这个男人有着不羁放纵,爱自由的灵魂。

作者用这样的方式,为读者营造一个轻松的倾听环境,一段故事即将娓娓道来。

接着,扉页部分一个特别的人跃入眼帘,他的特别在于和大众的同调行为完全相反。图画中所有人都穿着相似的衣着,而他却穿着耀眼的大红色鞋子,当众人一致向左走时,他却独自向右。

封面和扉页两幅画面,勾起了读者的好奇心。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接着,镜头把我们拉回了若干年前,这是一个倒叙的故事。

一切要从他的幼年时代讲起,从他拥有人生的第一双鞋开始讲起。

画面上,我们看到一个蹒跚学步的小男孩,收到了爸爸给他买的第一双鞋子,爸爸说:“快看呀,爸爸给你买了什么?一双小鞋鞋!”

画面中,在薛蓝的笔下,小男孩渴望的眼神快要溢出画框,他按捺不住地伸出双手,是内心的迫切。

让.皮亚杰的儿童认知理论中把儿童的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中从出生起至2岁阶段孩子开始进入感知运动阶段,是思维的萌芽期间,同样也是人格发展的基础。

从文字读白中的那句“爸爸用哄小孩的语气对我说”,言语中揭示出孩子心里已经开始萌芽的小小的自我正蓄势待发。

而这一切,父母们却不是不知道的。

薛蓝塑造的“爸爸”形象,是一位身材高大的男子,这和他手里拿着一双小鞋子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他俯身递给小男孩,这样的视角好似“天神赐予”的姿态。

图画中,薛蓝笔下的爸爸身体溢出了画面,这样的夸张手法仿佛在暗喻大部分父母们的心态:

2岁的孩子,只不过是一个需要大人哄的小人儿。

蒙特梭利教育专家孙瑞雪在《爱和自由》一书中说到:身体的自由,标志着走向独立人的开始。她认为,孩子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身体,不仅能发展身体,同时能发展情绪、感觉、心理、认知与精神。

小男孩拥有了人生的第一双鞋,就是拥有“自由”的开始,从此开启了人生探索之旅。

他自信满满地说:“穿上了鞋子,我不光能站好,简直能飞起来了。”按照他想的那样,鞋子可以带他去任何地方,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爱走哪条路就走哪条路。

此刻,行动的自由唤起了男孩儿内心的自我意识,这意味着真正的成长已经开始。

■ 感觉是发现的智慧

小男孩儿说:“我非常清楚自己喜欢那条路,不喜欢那条路。”

正如他说的那样,小时候的他喜欢追着一只球跑;童年时的他喜欢在足球场飞奔;再后来的他在音乐的道路上奔跑。

在奔跑的过程中,他更了解自己。他知道自己喜欢足球,但是不喜欢被别人追着,强迫传球的感觉;他知道自己更喜欢独处,不被打扰的任由想象天马行空的感觉;他知道自己热爱音乐,但是不喜欢筹办音乐会的繁琐。

所有的喜欢与不喜欢,无不源自内心的感觉。

孩子总是在不断成长过程中去进行一场永无止境的自我探索。正如小男孩随着年龄增长,他能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喜好,而这个过程便是在感觉引领下发现的智慧。

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发现新世界。但遗憾的是,生活中孩子的感觉却常常遭到破坏。

回想一下,小婴儿发现自己的手指是一个新奇的事物,于是他反复的把手放进嘴里吸吮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经常会告诉他们“不要吃手,手脏”,甚至强行的把手从他们嘴里拽出来。

再比如说,疯跑的孩子身后总是跟着爷爷奶奶们的身影,焦急地喊着“喝点水,一会儿口渴了。”

感觉是孩子认知事物的开始。

在《感觉的自然史》一书中提到:“感官,在个人的灵魂与众多相关物之间搭起了桥梁,将个人与宇宙以及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连在了一起。”

感觉不仅仅是探索和发现的智慧,也是孩子认知事物的基础。

如若没有这个认知的过程,小男孩一定不会对自己的内心如此了解,他不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

■ 完整的自我成长

在自我成长的路上,小男孩发现自己的鞋子里有一颗看不见的小石子,每当偏离自己的路,哪怕只是在脑子想一想,这个小石子也会用疼痛感来提醒他。

这便是孩子在自我成长过程中迎来的新阶段。

在《完成的成长》一书长写到:自我与自主、自我价值感、意志、自律、独立、自爱、力量是人的完整统一的内在系统。

小男孩在成长中建立自己的内在系统,学会了自己做选择。

从小时候到成年时期。他知道自己热爱音乐,讨厌军队;他有分辨是非的智慧,和走出困境的勇气;他能细腻地捕捉到生活中的幸福和喜悦;他可以勇敢而坚定地选择,并且坚持自己选择的力量;他也能自得其乐,安静地享受独处。

这不正是一个自我的完整成长过程么?

图画书中,小男孩人生中的每一双鞋陪着他经历了成长每一个阶段,无论是童年的欢乐时光,还是青春叛逆的疯狂,以及成年后的勇敢选择、追逐事业,追求幸福、享受生活。

这个完整的内在系统导航着他的人生!

这一切是孩子内在世界发生的生命体验。它是无人能够代替完成,或者被人教导出来,又或者是强行灌输出来的。

《我的路》让我们看到生命被赋予真正意义的过程,那是从一种意识状态上升到另一种意识状态的过程。

故事从小孩儿的童年时期,讲述到老年。我们也看到一个完整的成长,一个完全忠于自己的灵魂生长的过程。

小男孩从自身的生命中找到真理,成就了一个清晰、智慧、坚毅的独特自我,它不会被世俗困扰,不会在茫茫人生中迷失。

■ 自由的成长环境

马斯洛说:“一个自我实现者,他的成长过程,最重要的是自由。”

而自由是什么呢?

是放任?是不管不顾?

我想,都不是!

那么,自由到底是什么?作为孩子妈妈的我,从书中得到一点养育的启发,愿与大家分享:

在《我的路》这本书中,我们很少看到孩子父母的身影。仅有在开篇之处,小男孩穿上新鞋蹒跚走路之时,父母们张开双臂仿佛随时等待着,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能第一时间将他拥入怀里。

从此以后,小男孩即便对生活中的不喜欢,亦或是人生中的第一次恋爱;青春时期的叛逆,我们从文字讲述中几乎无法读到关于父母意见的只言片语。

那么,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父母对孩子放任自流吗?

当然不会。

相信,小男孩的父母依然是站在那里,伸出双臂等着他。只要他需要,他们永远会在第一时间伸出双手,给他拥抱。

但他们一定也知道,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创造自我。

到最后,自由是什么呢?用《完整的成长》书中的一段话形容,最为贴切:

自由,是让孩子做自己感觉、身体、心灵的主人,尽可能地由孩子自己创造出一个完整的自己,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程度。

还记得书中写到的那颗“小石子”吗?

每当小男孩走错了路,小石子都会用疼痛感来提醒他。如若这个过程被代替或者剥夺了,孩子便像一只从众的毛毛虫,永远都走不出世俗划定的圈。

■ 写在最后

薛蓝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应该把一个真实的世界呈现给孩子。

他用这本《我的路》呈现了人生以及 “认识自我”的过程。书中的“鞋子”和“小石子”不仅隐喻自我,也是自我成长的轴线。

当然,作为读者的我看来,薛蓝展现的又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人生成长过程,更是作为一名养育者的思考。读完这本书,我的脑袋中不禁反复闪现一个问题: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成长吗?

显然,成长是孩子独立体验的过程,旁人无法被代替和帮助!

读完《我的路》后,除了感受一个坚定而满怀信念的人生以外,更大的启示在于:

作为养育者,至关重要的不是帮助孩子成长,也不是拔苗助长。而是把孩子每个成长阶段的特征和状态装进心里,允许他们由自己的“小石子”带领成长,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及时地伸出双手。

愿与大家共勉!

  《我的路(魔法象·图画书王国)》读后感(四):你的天命是什么呢?

  

100多年前,在意大利,有位名叫蒙台梭利的传奇女士(精通数学、生物学、医学、哲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打娘胎里带来的,这是命运赐予每个生命的礼物。

“潜能”与“天命”意思相通,“天命”这个说法来自我喜欢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老迈的撒冷王对牧羊少年说,“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

可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没有找到天命,更没有完成天命。

这是为什么呢?

实现天命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蒙台梭利女士认为,虽然每人都自带潜能,但开启这份生命礼物,需要一个密码,而密码就是孩子的自主行为,即孩子自己想做的事。

孩子自己想做的事,也是孩子发自内心喜欢的事,天命就藏在自己喜欢做的事里。

前段时间,刚好看了台湾漫画家蔡志忠先生的访谈,他说了一句类似的话:

“人生特别简单,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并做到最好就可以了。”

蔡先生知行合一,他三岁就立志要靠画画养活自己,他做到了,也做得很好。

对很多人来说,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不难,难的是做到最好,换言之,找到天命不难,难的是完成天命。

像牧羊少年在发现自己的天命后,多次想要放弃,多次想要逃离,在完成天命的过程中,有太多阻碍和考验。

牧羊少年能一一克服,靠的是勇气、爱和遵循内心的指引。

到这,可以先暂时来个小小的总结,要完成天命,需要满足四个条件:

拥有自主行为、找到喜欢做的事、遵循内心的指引、拥有勇气和爱。

在克罗地亚,有位名叫薛蓝.约纳科维奇(后文简称薛蓝)的艺术家,也用一本图画书——《我的路》,讲述了“天命完成”的过程。

在国内,知道薛蓝的人可能不多,但在克罗地亚,他的名气很大,他身兼多职——图画书作家、插画家,雕塑家,他的很多作品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如《动物肖像大书》、《把20世纪艺术讲给你听》、《大世界,小世界》、《爸爸,我们去钓鱼吧!》,以及这本自传体图画书《我的路》。

翻开《我的路》,第一感觉像翻开了尘封多年的家庭老相册,斑驳的拼贴画面,透出一股浓浓的时光感。

相册的主人公是个小男孩,他的天命是拉大提琴,故事以鞋子为主线轴,讲述了他从蹒跚学步到垂垂老矣时的生命之路。

“快看呀,爸爸给你买了什么?一双小鞋鞋!” “哼,我当然知道这是一双鞋。真不明白为什么现在才买,我早就爬够了。”

这是故事的开头。

此时的小男孩当然还说不出这么长的句子,这是他的内心独白,也是他“自我萌发”的宣言。

从此刻开始,小男孩有了自我意识,有了自由行走的能力,也有了自主行为。

“鞋子可以带我去任何地方,我想去哪就去哪,想走哪条路就走哪条,我非常清楚自己喜欢哪条,不喜欢哪条。”

这里“鞋子”代表“孩子的自我”,换句话说,“完成天命的过程”也是“自我实现的过程”。

穿上鞋子的小男孩,开始拥有了自我,但这个自我还不够清晰,小男孩需要经由各种自主行为来认识更多的自我,比如,小男孩发现了自己不喜欢足球而喜欢一个人玩。

有一天,小男孩发现鞋子有点挤脚,可鞋子不大也不小,原来鞋子里藏了颗看不见的小石子,小男孩之所以发现小石子的存在,是因为他正在心里抱怨戴安娜是个小气鬼,只和班里女生分蛋糕。

这颗神奇小石子存在的意义,是当男孩偏离“天命轨道”时,提醒他。

看到这时,起初我有点疑惑,为什么小小的抱怨会影响天命的完成呢?

后面仔细想想,也觉得合情合理,虽然小小的抱怨没什么了不起,但如果一个人习惯了抱怨,可能紧随其后的就是怨恨、指责、嫉妒,当被这些黑暗情绪蒙蔽时,自我也会迷失。

如果说“鞋子”代表“自我”,那么“小石子”就是“内心”的象征。

“自我”带男孩找到喜欢的事,带着男孩找到真爱,但“自我”也会迷失、会膨胀、会放纵、会被压抑,所以需要“心”来指引。

牧羊少年说,“心在哪,宝藏就在哪!”,他通过倾听心的声音,找到了宝藏,完成了天命。

对于小男孩来说,也一样,“小石子”帮他整理思路,分辨是非,带他走出困境。

男孩的“自我”越来越完善,男孩也学会了倾听“心”的声音,属于男孩的考验也来了。

完成天命这条路,不可能轻轻松松,也不可能一帆风顺的。

你看,有一张画面,画的是男孩走在钢丝上,站在钢丝上,视野很好,男孩把自己的路看得清清楚楚。

但作者为什么选择站在钢丝上,而不是山顶呢、

我想其中的寓意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走钢丝本身就不容易,必须全神贯注,必须小心翼翼,必须具备十足的勇气。

男孩的勇气来自哪里呢?

来自她,为了让她看见自己,原来,是爱带给男孩走钢丝的勇气。

对“她”的爱,在这本薄薄的图画书中,就出现了三次,足见其在男孩心中的份量之重。

还有一个画面,也是让人印象深刻——画面上,一条熙熙攘攘的车流,所有的车流都顺着同一个方向前进,除了一辆载着大提琴的红色小汽车。

不用说,这辆逆行车就是男孩的象征。

男孩听从内心的指引,逃离军营,载着自己的“天命”,在艰难前行。敢于这样做,也需要莫大的勇气!

看着这个拥挤的画面,真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和悲壮感。

如果问,这次的勇气又来自哪里呢?

答案依然是爱,不仅来自“她”的爱,还有父母的爱。

别忘了,男孩最开始的自主行为,最开始做自己喜欢的事,都离不开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呢!

时光匆匆,人生已过大半,男孩早已实现了自己的天命。

如果说实现天命是人生的丰收季,那么天命完成之后就是凋零沉寂的冬季了。

在天命完成这个阶段,男孩同样经历了迷茫和失落,他甚至试图把自己封闭起来,只愿沉溺在梦和幻想中。

“天命总有一天会完成,需要转化成更优异的事物。”牧羊少年这样说。

那么,男孩是怎么走出来的?

故事的结尾是,老人去店里给自己的孙子买了一双鞋,用哄小孩的语气说,

“快看看,我给你买了什么?一双——小鞋鞋。”

老人从孙子的眼里,立马读到了孙子想说,且自己曾经说过的话:

“你怎么现在才买啊,我早就爬够了。”

于是,老人换回大人的语气,继续说:

“你的那颗小石子也会随后到来。”

你看,一个新的故事又开始了, 如同冬过后的春,万物萌发。

老人用传递爱的方式,转化了自己的“天命”,让“天命”以新的形式继续存在着。

男孩的“天命”故事,到这就结束了。

男孩从穿上鞋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有了“自主行为”。

男孩遵循内心的声音,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拉大提琴,找到了自己的真爱。

在完成“天命”的过程男孩,男孩遭遇了诸多阻碍,但靠着勇气和爱,都一一化解了。

男孩完成并转化了自己的“天命”,他是幸运的。

再来说点“天命”之外的题外话。

《我的路》是本很特别的书,信息量非常丰富,寓意也很多,包括很多时代的印记,我们可爱的薛蓝,以一颗顽童之心,把它们巧妙地藏在图画里。

这些时代印记有佐罗、穿靴子的猫、米老鼠、彼得.潘、阿波罗11号、007、雪铁龙、披头士……

大家看时,再仔细找找,肯定能发现更多。

记得带上孩子一起找,在读图方面,孩子比我们这些“老眼昏花”的大人,要厉害得多。

对了,注意下那只出场率极高的狗狗,它可是很卖力地在表演,绝对的实力派哦!

我猜这也是作者送给小读者们的“趣味小礼物”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的路(魔法象·图画书王国)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