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三毛经典作品集——月落乌啼》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12-08 01:39:5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三毛经典作品集——月落乌啼》的读后感大全

  《三毛经典作品集——月落乌啼》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毛经典作品集——月落乌啼》精选点评:

  ●她早已认识到生离死别的痛,不忍心再加诸人,但是又谁知道呢?她自己都如此矛盾。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可能是三毛所有的合集当中最经典的一本

  ●与张爱玲经典作品集同书号 成都出版社

  ●一直喜欢三毛,喜欢这样的女子,也是自己的择偶标准吧。其实我基本看遍了所有她的作品,也许以后还会看,重复看。不会写书评

  ●这是一本关于流浪、关于爱的作品。那时疯狂的迷恋三毛,这本书刚出版不久正赶上我的生日,他就买来送我。记忆中还送了一盒张国荣刚发行的盒带。对我而言,这是一本记载回忆的书。青葱的岁月,纯真的爱恋,逝去的年华……

  ●小学时读的,今天理书时看到,格外怀念。

  ●妙笔生花

  ●没想到真的找到了,自己的那本都早已掉落了外壳

  ●我读书的启蒙。初中时代读过的第一本书,我的第一本书对我一生影响重大,让我变的像三毛一样浪漫、爱幻想、热爱生活。我会比三毛更勇敢~自信的面对以后的生活,接受未来的一切挑战。fighting

  《三毛经典作品集——月落乌啼》读后感(一):一本老书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三毛的著作,当时是大一的时候在队里的阅览室翻到的,发现这本书的时候封皮已经面目全非,纸张褶皱且泛黄,但是仍饶有兴趣地读了下去。这本书叙述了三毛在台湾,沙哈拉,以及美国的日子,陪我度过了大一最枯燥的那段日子,三毛就像一位讲述者将她的故事娓娓道来,让我感受她对生活的乐观与热爱,让我感叹星空下沙哈拉大沙漠的无垠与壮美,让我憧憬她与荷西爱情的忠贞与相濡以沫。这本书给我操蛋的大学生活带来了太多的乐趣,我也尝试着像三毛一样在艰苦的环境中去发现美好,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她与荷西的爱情感人至深,对于当时没有爱情却憧憬爱情的我来说这就是爱情的范本,三毛诠释着这个范本的真谛。她就像沙哈拉的精灵,用文字谱写出灵动的乐章,我常常在想要是她与小王子在沙哈拉相遇又会是怎样的情景?

  《三毛经典作品集——月落乌啼》读后感(二):撒哈拉的生命有爱

  这两天看了三毛经典作品集。每天很有进度地看。《月落乌啼》和《走出寂寞》

  觉得三毛真的很活着一种理想的状态。

  觉得撒哈拉是值得人向往的。

  觉得三毛很有爱。

  那些他丰富的过去,她的美好,她的经历,她的丈夫,她的爱情,她的生命,都是值得用一生铭记的幸福。至于她后来会自杀,是在失去了这些之后。在我这样一个极其珍爱生命反对轻生的人看来,甚至在这个时候也表示了理解。如果我像她这一般的拥有过如此的璀璨过去,面对一个漫长而晦暗的未来,我能怎样呢?

  我爱这个女人的生活状态,她拥有着对生活的无限的激情热爱和好奇。她是那么的年轻,那么的有魅力。这些都是我在过去的生活中一直希望自己拥有的,也是我一直以来对自己的期望。

  看她的生活是让我感动的,她的经历也是令人艳羡的。我以为,一个人,一个女人,想要有的一切,也不过就是她手中的生活了。美好的终不能长久吗?那样的可爱人生会早早在措手不及的丈夫的离开中戛然终止,自此撒上了无法言说更无法抹平的永远的伤痛。拥有过是否足够?还是拥有不如没有?

  《三毛经典作品集——月落乌啼》读后感(三):橙色——三毛的色彩

  我想了很久才想出匹配三毛的颜色。单色不足以说明她的丰富,单调从来不是她生命的色彩。所以,在混合色中,我愿意相信她是橙色,积极向上,自然鲜明。色彩是种语言,橙色可以代表她那大半生的经历和情感。

  橙色代表着成长。红色是张扬的,黄色又是深沉的,当西班牙的红覆上了漫天黄沙,她悄悄蜕变了。她原只是个普通的学生,尽管爱逃学,可是也只懂得看书,并无其他所长。自从到了加那利,她和荷西白手起家,把父亲寄给她的钱存银行,依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沙漠的生活困难让她学会了很多,她渐渐当起了沙漠医生,为自己的朋友治病;驾驶自己的车子,遇险还要有自救能力;她总是要一个人从老远拎淡水回来,还要防别人偷水;家里的装修都是他们亲力亲为,把棺材箱拆了装成家具,通过拾荒捡来珍贵品把自己的家精心装扮;荷西没有工作的时候,他们常常饥一顿饱一顿,她就拼命写稿。他们的日子艰苦,可是他们却乐在其中。他们并没有很高的学历,可是他们的生活常识已经可以让他们游刃有余。多种能力的培养是艰苦环境的磨砺,又何尝不是寻找自我的价值和潜力?她的多才让她的身边总有朋友,她的独特欣赏能力让他们的家显得温暖精致,她的文章因为自然而影响了一代人。

  橙色代表着独特。橙色是由黄色和红色调配出来的,因为混合而丰富,因为独特而更具魅力。三毛笔下的撒哈拉不是茫茫戈壁,荒漠凄凉,而是如此的浪漫多情,神秘丰富的。加那利的当地人有神秘而古老的符咒,曾让她受罪,命悬一线;她会不惜花钱只为了观看当地人的洗澡,她也会洗到一半停水,裹着泡沫就出来,又害怕一运动全身就全是泡泡;她和荷西开车到海边捕鱼想赚生活费,最终却啼笑皆非反付更多钱,却又收获无穷的开心。她是那么自然地融入这个独特的世界,却因是唯一的中国女人而更显独特,她和加那利相得益彰。

  橙色代表热爱。这种爱不同于红色的炽热,黄色的明显,她的爱是内心情感的沉淀,千言万语难以诉说,只因为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她看到沙漠的动荡带来的生离死别,也感受到和平的浓烈气息。这是片民族争夺的土地,杀戮摧残了繁华。她看到一个在屠杀中唯一幸存下来的军曹,在这片沙漠里埋藏着他整个团的兄弟,也种着他对沙哈拉威人的仇恨,刻骨铭心。他最后却因为救几个沙哈拉威的小孩而丧生,那是超脱自我的几秒,却是和平的先声。摩洛哥进军与巴西里游击队的战争让这片土地承载了不属于它的重量,太过激烈,以至于快的如同一场黑旋风,卷走了身边最重要的朋友,他们的轰轰烈烈,恍如隔世,已与她无关。她对撒哈拉爱能滴血,只觉得那片沙漠已是“哭泣的骆驼”,鲜艳的装束和人们的出行也遮挡不住这份苍凉。可是她依然坚守,是沙漠最后撤退的几个人。

  橙色诉说着她的独特和丰富,好奇心和冒险,乃至深沉的爱和痛。我们无法亲历她的精彩,却可以从橙色的变幻中窥见一二。

  《三毛经典作品集——月落乌啼》读后感(四):平反三毛

  从我喜爱文字开始,就幻想给自己起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笔名。不知道开了多少小说的头,最后都搁浅了,究其原因,发现笔名是个很关键的因素。我得承认我起过不少俗烂到家(当时觉得极为诗意)的名字,起的时候洋洋自得,觉得自己是身负悲苦命运,坚强隐忍,宁静致远,淡薄超脱的奇女子。那些个名字也会随着我的作品流芳百世。5,6,7年过去了,至今没有一部完结的小说,散文也写得一塌糊涂。笔名倒是越起越朴实,只有一个字:安。

  喜欢三毛这个名字,实际上,更喜欢起这个名字的人的勇气。我是个假清高的人,始终不愿意拿别人用过的名来tag自己,更别提还是个小小流浪汉。我艳羡着那个真正身负悲苦命运,坚强隐忍,宁静致远,淡薄超脱的奇女子,一遍遍的从她文章的字里行间找寻能成为本尊的法宝。当我知道这样一个女子居然用丝袜把自己吊死在浴室中时,我被打击的体无完肤,好像被信仰背叛,一时间吃惊,失望,恼怒混杂,让我把她的书从此打入冷宫。15岁的我很偏激,容不得一点言行不一。

  读她的书,是从高中起。从姐姐那里借来了两本作品集来看,喜爱非常。被她的洒脱,浪漫,坚强,独立,任性,自由,奔放,热情所感动,15,6岁的年纪最容易被煽动,那个时候多想做个三毛一样的女人,浪迹天涯。那两本集子都是盗版,纸张很差,但是有一个好处就是:全,非常全。杂七杂八地收录了几乎全部作品。我向来是不看盗版书的。但是三毛的我看了,我从泛黄的纸张上,感受着沙漠粗糙的风将她的感情打磨的更加细腻。时隔6年,重新拿起盗版书,像珍惜沙漠中的淡水般,细细品味,这一次,她从撒哈拉沙漠的尽头盈盈走来,烈日蒸腾了岁月,模糊了背景,而她,依然是我最爱的三毛。

  三毛是家里的“黑羊”,排行第二的女儿,既不需像大姐那样操持,也不需像幼弟一样身负众望。她天马行空,胆大妄为,无视清规,远走他乡,浪迹天涯,这其中有哪一样不是我想要的。我常常热泪盈眶,被她左右喜悲。沙漠的贫瘠开发了精神的宝藏,我喜欢很多作者的文字,苏童,余华,林语堂,这些人把自己隐在文字后面,只有她,三毛,走在文字的前面,把感情做笔墨,消耗的是生命的精华。我想,她对自己的死是有预谋的。荷西死后,她回到了阔别十余年的故乡,在这里结束了已经消耗殆尽的生命,落叶归根。

  作家毕淑敏曾经形容一种女子:心怀感恩,御风而行。我想这八个字三毛当得起。她爱她的父母,却远离爱的桎梏,远走他乡追寻自己的梦想。她离经叛道的生活轨迹,从马德里一直轧到西班牙的海岸上。她清亮的瞳仁里渲染着快乐和哀伤。那张黑白相片定格她凝视远方的落寞,告诉世人她漂泊的心找不到停泊的海港。她还需远行,只是这一次,没有了荷西,没有了千万次等待她归去的地方。所以,她去了天堂。

  渐渐被遗忘的三毛,她的遭遇不再被世人诟病。于我,她只是一个朋友,一个流浪远方,却扎根于故乡的真情女子。三毛,愿你安好,但愿下一世如你期望的那样,有相知的人相伴,不再在红尘滚滚中迷失,没有人问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不问你为什么流浪……

  :《红尘滚滚》是三毛改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

  《三毛经典作品集——月落乌啼》读后感(五):我们的三毛

  三毛的书人人都看,图书馆有一批烂书,其中就有她的。陈平和贾平,两个人还有一层特殊的联系,虽然三毛去得早,但是从另一个也是自己喜爱的作者那里,知道再一个,这感觉就像是:若你碰到他,带我问声好。

  看三毛的书是囫囵的,一本又一本,交错着出。什么全集什么选集,看到最后才发觉其实三毛真的没写什么东西。薄薄的一些,写个一辈子,还是很遗憾。看了她用第三人称写的一些东西,还有小时候写的东西,虽然是诚实的,但是实在不敢恭维。三毛是一位很特殊的作者,安妮日记说起来所有读者不过是偷窥者。而三毛擅长将自己的感受平平淡淡地讲出来。看了她的书让我改变了很多看法。一开始这本是好事。

  但随着时间渐渐推移,离了爱情的三毛,硬是怎么也坚强不起来了。即便后来行遍全世界,也好像在逃避什么,文字间仿佛也失去了滋润,失去了写作的主心骨,写一些支离破碎的文章,干巴巴,嚼不烂。一开始我以为三毛死于政治阴谋。看着看着,觉得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失去了爱人,也是兄弟、朋友、同志,还有一个就是因为失去了爱情而失去的创作灵感。也可以理解成自我价值实现的通道掐断了。三毛活着没有意义了。之前的三毛就一直矛盾,向往家庭,也爱新鲜体验。出去走,呆在家,两个事都失去了兴趣。

  先前说三毛特殊,是因为她擅长表述内心感受,下笔诚实,同时给了年轻人很多对生活的向往。但是好像,在写作方面这也是她唯一擅长的。她身上最闪光的东西应该就是经历,她经历的事情,遇见的人,触发的感情。她不同寻常的地方,应该是性格,大方,宽容,善良,自我,敏感。同时充满矛盾,积极又消极,明亮又阴暗。不过读者最想看到的,应该是关于她的爱情,还有身为小人物而作的努力,所有她受到委屈但是同时主流又是快乐的时刻。

  三毛遇到很多事让她心碎,但是荷西的死是无力回天的一笔,是致命一击。三毛说,别怪别人冷漠,这样的人最讨厌,你不会自己先笑吗?真的有点夸张,但是后来我真是这么做了。尝试跟很多陌生人说话,打招呼,不再用批判的眼光看人了,让自己相信一切不过是自然而然的,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合理的。然后发现自己并不是那么冷漠,像以往那样让人感到害怕。郁闷和敏感的时候马上在心里宽慰自己。时间一长也常感到比过去轻松不少。过去,或者其他人,为什么让生活莫名其妙的越活越窄了呢?

  但是后来的三毛又找不到人生的价值了,声称有勇气活、怎么都活不够、热爱生命热爱读书热爱大海的三毛还是被人生中某种似乎是“注定黑暗”“注定存在”的东西打倒了。但是看到这里也不必惊慌,三毛的书是“传道”,有一天你从中领会了活法,就不用忘记,只要照做、照走你的路就行,一切不出意外按部就班的进行,不用再去想什么意义不意义的了。

  荷西是天秤座的,以前我对很多星座“存有偏见”。后来也就当个娱乐,不再理会。别人是不是优雅迷人我不知道,要认识一个人还是要到生活中去体会。(被包装出的那些娱乐精神就更没必要追捧了)。好像你喜欢的作者必然在某处和你性情相似,要不然就是一副万人迷的样子。不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价值观,在今天还是要被大家认同需要承受一定冲击,不过我不觉得,我只是觉得应该会不同,但是天使爱美丽不也是21世纪的人吗。21世纪还是有希望的。

  在评论三毛生前的一批人中,有个李敖,我真的讨厌他说的话,他总是故意找一些相反意见或者独到见解来说,其实说了半天没有任何意义,只为发言与众不同。给我的感觉,贾平凹似乎对三毛不怎么了解,三毛说特别喜欢读他的浮躁,我想象着住着海边洋楼的三毛,读着老区文学,真是对她的了解还太少,看的作品也太少,她就死去了。

  再接下来这个互联网的时代,通过卫星就能看见全世界,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驻进自己向往的沙漠呢。19岁离开家,万水千山走遍。Alex22岁开始徒步旅行。三毛给我们一种推动:真应该出去走走了。但是到现在还是未能成行。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三毛经典作品集——月落乌啼》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