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活着·张艺谋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11-07 00:58: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活着·张艺谋读后感摘抄

  《活着·张艺谋》是一本由王斌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1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活着·张艺谋》精选点评:

  ●当时的巩俐就是个萌妹子吧 而非后来的金刚芭比

  ●总觉得余华是被坑了。

  ●这部电影绝对是张艺谋的巅峰之作!

  ●牛长大以后就是共产主义了

  ●算是一个旁人写的电影创作手记吧。

  ●正是流水账似的记录,让人从拍摄的细节中见识到了导演的较劲与认真,一本让人沉下来的书。

  ●纪录了选稿与拍摄过程。

  ●好多有趣的小事hhhh

  ●跟我大霸王别姬还是有差距,人物本身没甚悲剧性

  ●爱屋及乌,喜欢小说,喜欢电影,也喜欢这本拍片背后的流水账

  《活着·张艺谋》读后感(一):电影背后的故事,本该比电影本身好看些

  作为记录型的图书,给出的背景资料过于琐碎。

  电影背后的故事,本该比电影本身好看些, 但是,本书没有写出电影背后的故事,而是像一个流水账。 就是流水账,也是缺少深度的。

  作为记录型的图书,给出的背景资料过于琐碎。

  电影背后的故事,本该比电影本身好看些, 但是,本书没有写出电影背后的故事,而是像一个流水账。 就是流水账,也是缺少深度的。

  《活着·张艺谋》读后感(二):24-73 活着的张艺谋

  这本书是流水账。当时看完就吭哧吭哧写了好几百字的,可是提交之后空白了,然后一气之下就到了现在,周末的下午相对空闲,憋住气也要把最近读过的几本记一下。不然再过些日子又忘光了。

  马上要下班了,这本书还是卡在这里。

  虽然是流水账,作者也自视甚高,但是还是看出张艺谋之为张艺谋,他当时的眼界判断力都是最好的,才能拍出他最好的电影,可是了后来的,不能坚持自己,总跟着各种观念走。

  以后如果有机会再继续,这书也是图书馆的,已经还了,只有写印象了。

  《活着·张艺谋》读后感(三):华坛北美影业.

  华坛控股(北京)北美影业.(高薪征募.影视/娱乐/摄影/导演/剧组/)

  小配三线演员..跟组演员.特约演员. (010-57123124)王先生

  华坛控股(北京)北美影业.(高薪征募.影视/娱乐/摄影/导演/剧组/)

  小配三线演员..跟组演员.特约演员. (010-57123124)王先生

  华坛控股(北京)北美影业.(高薪征募.影视/娱乐/摄影/导演/剧组/)

  小配三线演员..跟组演员.特约演员. (010-57123124)王先生

  《活着·张艺谋》读后感(四):电影《活着》公式书

  身着印有涂鸦图案的黑色t恤,袖子挽至肩部,双手叉腰,犀利的双眼越过大墨镜紧紧地盯着前方,整一个导演范儿。翻开封面,《活着》开始了。这本书不只是张艺谋的个人专记,并且是活着这部电影剧组全体电影人在剧本设想到电影上映全过程中的真实写照。

  以前我常常存有疑问,为什么改编小说的电影要删减人物、改变剧情。为什么不按着小说原著展现影片的风貌。听着王斌讲述活着的成长过程,这些疑问让我迎刃而解。一个写小说的人未必会写剧本,哪怕是把自己写的小说改编成剧本,也会差强人意。小说是靠文字来刻画背景氛围和人物性格。电影是靠演员的动作和台词赋予人物生命。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可以用文字描写,电影人物的心理却要靠演员的台词、表情和动作完美的结合。小说任务众多,各有特色,剧情需要时出现。而电影必须确立主要人物,减掉一些与主线剧情关系较弱的人物,为了使剧情紧凑连贯,会使一些在小说中走过场的人物在电影的多个场景中出现,甚至改变小说中的部分细节剧情来适应人物。

  比如电影为了不是人物过多累赘使任务与剧情连贯,删掉了老丈人的戏份,加强了春生的出场次数。小说中福贵儿子是因为在医院给春生的老婆输血而抽血过多致死的。如果电影也是这样展现福贵儿子之死,会让观众感到血腥而反感。张艺谋就改成福贵的儿子是因春生倒车撞倒墙压死的,这样即给了春生直接出场的镜头,又不会出现血腥场景,又不会与后来福贵女儿凤霞在医院产后大出血而死的场景雷同,这一改可谓一箭三雕。电影中也加进了皮影戏元素,使之贯穿整部电影,福贵败家,靠唱皮影戏谋生;被捉充军,给国明党兵唱皮影戏;大跃进,为炼钢群众唱皮影戏;文革时期,被迫烧皮影;文革结束,皮影箱给馒头养小鸡。一个皮影印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

  小说活着几乎集所有悲剧于福贵一身,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最终留下独自一人牵着老牛渐渐远去的身影。电影活着虽有不幸,却是辛酸中透着幽默,悲惨中向往希望,福贵在给馒头讲述着“鸡养大了变成鹅,鹅养大了变成羊,羊再养大了就变成了牛”的幻想中落幕。

  王斌笔下的张艺谋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哪怕是演员的建议,只要合理就会采用。灵感忽现,保留自己的想法。不能容忍低级失误,脸色严峻,却不会当场责骂工作人员,因为他知道,导演的失态会影响剧组的状态。工作勤奋,每天的工作时间是全剧组中最长的。

  一位好导演拥有好剧本配上好演员,怎能不出好电影呢?《活着》是张艺谋最好的作品,没有之一。期待张艺谋能再次找到“活着”的感觉。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活着·张艺谋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