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创意写作教学》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10-31 00:43: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创意写作教学》读后感摘抄

  《创意写作教学》是一本由伊莱恩•沃尔克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3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创意写作教学》精选点评:

  ●方法比较陈旧,缺乏严谨的系统和关键的切入点,比较散乱。

  ●老外的写作教程真好用啊,早点发现就好了

  ●教案

  ●备课笔记大杂烩,对个人习作者的帮助微乎其微,个别练习方法可以参考

  ●有的写作练习还可以

  ●理论比较少,每个主题写作都是一带而过。不适合专业写作有水平的人,但是,如果开课讲创意写作,倒是可以当一本教课的练习工具书来用。

  ●很多方法都很实用,适合拿来设计工作坊大纲,自己拿来练习就明显不太合适了。

  ●如果能把手中的技巧用在教学上,效果一定非常好。如果只是读读,没多大启发。

  ●遵从我的心,只给两颗星

  ●蛮实用。待我想写小说时可以翻出来再读。

  《创意写作教学》读后感(一):激发灵感也是需要技巧的

  以前写作课堂上老师给我们灌输的是:没有丰富的阅历,你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对于年青人来说,这可并不是什么好事儿,因为青年人缺少的正是阅历。真是高兴,《创意写作教学》让喜欢写作的我们得救了,“作家”也是可以一步一步培养出来的。这本书好就好在,它教我们如何激发连我们自己也不知道的那些隐藏在身体中的潜能,这些潜能似乎与生活阅历并没有太多的直接相关,由此,我们就可以一步步向“作家”的身份逼近……

  《创意写作教学》读后感(二):尽情开怀写作

  《创意写作教学》 ——实用方法50例 作者:伊菜恩.沃尔克 【阅读感受】 50位工作坊老师的创意写作课,他们是游记作家,生活和美食专栏作家,剧作家,词作家,以及小说家和诗人。这些课让我们走近了小说家的心灵世界,探索到美食家写作手法,欣赏到一首脍炙人口诗歌如何诞生的。 【书中金句】 1,“四层结构模式”是对短篇小说形式的一个抽象化表达,即把短篇小说比拟为多层蛋糕,一层叠着一层:底部那层代表故事主题;往上一层代表人物背景和相互关系;再往上一层代表小说事件——指的是那些虽然超越小说情节之外,却又深刻影响着小说的事件;最后一层是小说的情节,换句话说就是实际描写的事件。 2,创作小说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到的事物,以及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来写作。 3,有创意的作家就需明白:他们有一些独特的东西要带到写作中来,这与他们那富有创造性的历史相连,而非仅仅与在纸上码字的经验相关。 【下一步行动】 8月份进行30天创意诗歌写作。 【每日金句】 我们的名字叫年轻,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我们不断向前无所畏惧,去探索、去改变、去拼搏,让世界看清我们的样子,我们的时代来了! ——雷军

  《创意写作教学》读后感(三):写作可以教学

  曾经尝试过开一个创意写作的学习班,当然不是要培养作家的,因为我自己想发表点什么还费劲呢。主要是教小孩子写作文,我这点水平糊弄小孩子和他们的家长还是够用的,而且我是出于增强他们的应试能力的良好愿望,并同时实现提高自己喝茶质量和频率的目的。

  教小孩子写作文,最重要的还不是“怎么写”,而是“写什么”,所以我想了一些能够让他们“有话可说”的办法,比如根据一些词语串写一个故事等等。记得有一次我给出了三个词语:蚊子、连衣裙、导弹,结果有好几个学生写出了“穿连衣裙用导弹打蚊子”,这些家伙倒是都精通导弹精准定位系统。通过短期的尝试,我至少确定了两个问题,一,写作(文)是可以学的;二,写作(文)是可以教的。

  写作文可以教和学这事好像是天经地义的,每个人都不会有反对意见;但写作可以教和学这事就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了。一般人认为,写作能力的养成就是两个途径,一是“科班出身”,念个什么北大中文系或鲁迅文学院什么的,比如莫言;要么就直接草根,完全凭借自己的天赋搞写作,比如余华。念北大中文系和鲁迅文学院什么的毕竟是少数人,所以大多数人都在没有这个条件的情况下走草根之路。然而,这中间是完全有第三条道路的,那就是创意写作班。这事在中国还很新鲜,要不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引进了“创意写作书系”,人们对创意写作的理解恐怕还很少。现在如果真的有人开了一个创意写作学习班,比如我吧,我要是开一个针对成年人的创意写作学习班,不把它当成混茶叶钱的事,而是实实在在当个事业的话,恐怕也没有人能人得着我,很可能一个学生都招不到;而那些相对有资格的人恐怕也不太想开这种学习班,因为怕招不到生。所以,创意写作教学这事在中国还是比较空白,当然,有一个地方除外——大学。

  创意写作教学在美国应该比较常见,有多常见我不知道,但看《创意写作教学》这本书我们知道应该是不少,本书收录了50种创意写作课堂教学实例,分别来自50位不同的编撰者,而这50位编撰者都是作家、演讲者和教育者。他们提供的创意写作教学方法都是经过了实践和课堂的检验的。为我们的创意写作教学提供了一些非常好的思路。能够多借鉴一下国外的创意写作教学思路,至少先在大学里把创意写作教学搞起来,我们的写作教学工作也就会慢慢兴起了。

  《创意写作教学》这本书可以用于大学里的创意写作教学的借鉴,但对于我们普通的写作爱好者来说也很有用处。看看别人怎么教,对我们的学习有一种方向性的帮助。而且里面的一些方法我们自己在家的时候也能够尝试和完成,比如模仿大师、比如将日常经历写成小说、比如培养天天写作的好习惯等等。这里还有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方法,比如写一首烂诗,写一首你能想到多烂就写多烂的烂诗,这个过程充满着乐趣,而当你把烂诗写得很纯熟的时候,你离写一首好诗也就不远了。

  回到我自身,如果我开写作学习班的时候手上有这么一本书,我会轻松很多,虽然我教的只是小孩子。我是不是,还应该考虑再开一个学习班呢?

  《创意写作教学》读后感(四):大中小学创意写作教师皆可读之

  这是一本添补空白的教科书,它来得正是时候。国外高校创意写作的学科建设和教学实践已拥有近百年的历史,反观国内,无论是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还是总体的课程体系建设,我们的创意写作训练都还属于开创阶段。据我所知,与此相关的著作虽然正在得以迅速引进或原创过程中,并且有的业已出版发行,但在完整、具体、真切的课堂教学实例展示和呈现方面,目前尚未有像样的著作同读者见面。

  本书的旨趣在于当代高校创意写作课的教学实践,因此其实质是教学指南,不过在很大程度上,也可被作为一本创作指南来使用。本书由来自世界各地的50种创意写作课堂教学实例集结而成,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具体详细的创意写作教学方法和训练过程,其中,日益为大家所熟知的工作坊(workshop)化教学可谓无处不在。在某种意义上,工作坊化教学乃是本书的一个灵魂性装置,正是因为有了它的普遍存在,才确保了创意写作指南与实践的高度契合。

  本书中的教学实例几乎都具备以下几种同工坊化教学密切相关的特征:

  第一,注重对群体互动的配置和调动;

  第二,注重对教学创意的设计和开发;

  第三,以学生的创意写作实践练习为核心。

  本书第一个教学实例由主编伊莲恩·沃尔克女士提供,她所展示的正是让学生在同其他小组成员的相互交流和不断互动中实现的自我表达,并由此实现的相应的自我激发。对于这一从自己的戏剧工作坊热身项目改编而来的练习方法,沃尔克使用了“破冰船”一词进行比喻和界定。事实上,“破冰船”策略也同时为所有创意写作训练挑明了一个必要的教学前沿或训练项目——群体互动与潜能激发。

  本书中的练习涵盖各种体裁:小说、诗歌、剧本、散文、随笔、文学批评、歌词创作,动物描写、游记写作、美食评论等,角度涉及方方面面:极简主义、自由间接风格、悬念、场面、情节、视角、隐含意义,等等。而无论哪一种练习,其所选取的训练角度和过程设计都极富创意,打破了传统文学教育课堂的惯例,为我们的创意化教学吹来了阵阵清风。例如本书第12篇“纸上瑜伽”,就将瑜伽和写作练习充满想象力地融合一处。以往人们总是说,写作不仅是一件脑力活儿,也是一件体力活儿,“纸上瑜伽”练习则更进一步地提醒我们,写作还是一件“身体活儿”。也就是说,一个写作者光有充沛的体力还不够,还要想办法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达到高度契合,并在身体和精神同时放松的前提下,让创造力活跃起来,让写作自由流淌。

  当然,本书中所有练习的起始与落脚都在学生们的创意写作实践本身,可以说,唯有学生们的实际操练及其提高才是创意写作教师们从枪膛射出的那颗子弹,或者说是子弹目标要命中的那颗苹果。在这方面,第46篇“30/30项目”就一个极好的样板。“30/30项目”是一个让学生在30天内写30首诗歌的技能训练,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在网上论坛张贴一首自己的诗歌,同时阅读自己同学的作品,以此培养一种日常化的写作状态和良好习惯。

  在本书中,除了这50种非常有价值的创意写作课堂教学实例之外,50位教师各自提供的作者自介及其推荐作品,也都可以作为极佳的延伸阅读和参照对象。

  本书由我和杨松涛合译完成,最后由我校订全稿。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吕永林

  2013年夏日于沪上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创意写作教学》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