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到巴黎玛黑找创意》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10-31 00:11:4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到巴黎玛黑找创意》的读后感大全

  《到巴黎玛黑找创意》是一本由姚筱涵著作,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1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到巴黎玛黑找创意》精选点评:

  ●就一般吧,排版有点乱,适合要去这个地方之前读。

  ●做得还不错

  ●异国的情调,开开眼界。

  ●李欣频推荐这玩意?

  ●过有创意的生活!手工,小设计师的缤纷创意感!!巴黎玛黑,一个充满趣味的区域,“左岸”的艺文气息在这里依然浓厚,“右岸”的时尚特质在这里俯拾皆是。因此,到巴黎逛玛黑区,永远充满惊喜!

  《到巴黎玛黑找创意》读后感(一):玛黑,创意无限

  巴黎的玛黑,是一个集中展示无限创意的好地方。如果你没去过玛黑,或者去过但仍然想深入地了解一下玛黑,那你可以读读这一本《到巴黎玛黑找创意》,因为书里记录了最原创的设计师,巴黎最古老的建筑群像,各国风情的生活杂货,还有最时尚的潮流名店。这是逛生活、玩设计、看时尚、学艺术必备的玛黑区指南。

  《到巴黎玛黑找创意》读后感(二):对巴黎不可自拔的思慕

  中世纪风格的街道,巷弄狭小曲折,各种风格的酒吧、咖啡馆、创意小店林立街边,与古老的巴黎风情融合为一,漫步其中体会别有味道的异国之旅。

  不迷恋巴黎的名牌精品,只爱创意小巷弄;带着简单的行囊和一颗探险的心,就这样潇洒地出发。这是一本趣味和创意十足的旅游创作书,颠覆传统旅游书的走法和作法,以女性角度,用文字和图像传递对巴黎不可自拔的思慕,应接不暇的跳蚤市场和风格小店,希望提供给想去巴黎旅游的读者更多具有创意的新鲜点子。

  《到巴黎玛黑找创意》读后感(三):创意无处不在

  打开书,满眼都是惊喜。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创意成为生活中的调味品,带点创意的东西就会卖的非常好,哪怕是些破旧的桌子椅子都能被弄出些许韵味。巴黎玛黑,在接触这本书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地方,或许有生之年也没有机会去走走,但是打开这本书我突然觉得世界变小了。

  创意让人的生活变得有色彩,大到桌椅板凳小到铅笔筷子都能让高手发挥一番。看完里面的图片我真的好想把他们都带回家,摆放在家里的角角落落,想象着每一个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故事,崇拜着设计者的创意理念,好吧,高手在人间。

  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这本书,看到世界的奇妙,看到自己已经对世界忽略太久......别走得太急,停下来,世界那么美好。

  《到巴黎玛黑找创意》读后感(四):创意经济学

  介绍了大量巴黎玛黑区的创意店铺,不过集中在文具、杂物、餐具、旅行纪念品四个方面。最大件的是家居,然后就是服饰。其余都是小物。这不是一本创意介绍的书,而是一本与创意有关的商品介绍的书。

  --------------------------------分割线------------------------------------

  创意是创造的前身,创意没有创造对生产力和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但创意在生活,特别是居家生活中,却屡见不鲜。而时下天朝民众对创意的理解,更多的集中在外形设计上。实际上,一件创意型商品,无论其销量的大与小,最基本的要保证三个方面:功用、外形、成本。而这就是创意经济学所必须考虑的。

  在下对创意经济学的了解并不多。以在下浅薄的认识来解释,所谓创意经济学,自然就是要兼顾创意与经济。其实这也是创意的可悲之处,即创意不得不考虑收益。如果只是简单地设计、制造,过于高大上的话,民众买不起或者功能性不强让人不想买,设计师就只能等着,看看没有博物馆愿意收藏设计品,否则绝对没有可能成为传世的佳作。然而,在设计师的眼中,有很多时候,创意型产品就不应该过多的考虑是不是卖得出去。这边是创意经济学隐含的矛盾之一。

  的确,创意经济学强调商品的外形新颖独特,最好夺人眼球,让人过目难忘。例如外星人榨汁机。设计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现在看来依然外形与功能两全其美,不过成本(售价)比较高。

  通过本书也能看出,创意经济在欧美这样的发达地区和国家,依然走的是讨巧路线——文具、杂物、餐具、纪念品、服饰……这些类别的产品,成本低廉、利润空间大、设计师发挥的空间也很大。而从真正的创意经济学来看,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这样的设计是有局限性的。(不同的设计师有不同的领域,也许书叔应该说这些只是某一个领域的设计状况吧?)

  而创意经济产品和奢侈品似乎有些相像。这两者都强调设计感,也都强调质量和功用。而二者的区别在于,如果你拜托朋友帮你买一件奢侈品,只要告诉对方你想买的东西的品牌、颜色、款式、价格,基本上不会买错。但你在买创意产品的时候,只告诉对方颜色、款式、价格(品牌没有涉及,因为创意产品的品牌基本上都不是很出名),买回来的绝对不是你想要的那样东西。

  在中国,由于经济和生活条件的限制,民众对创意型产品的需求并不高,更多的需求依然停留在经济性、实用性方面。就算是创意型产品走进家庭,也和家居风格很不协调——因为目前的中国创意经济依然无法和欧美比拟,或者说中国尚未找到创意经济的准确定位。因此,无论是北京的798还是深圳的华侨城,不仅在全国范围内不多,而且走的还是艺术经济(文艺经济)的模式。

  说回这本书,为何书名叫做《到巴黎玛黑找创意》?这本书如果放在欧美,绝对卖不出去。这是一本台湾人写的、为中国人量身打造的书籍(在下更想说的是大陆人)。原因是,虽然现在走出国门自由行的人逐渐增多,但是到巴黎玩还能去玛黑区的人绝对很少。因为这里没有什么旅游景点,而且这里是世界上都非常有名的同志生活区。相对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这里实在太平庸,也实在太另类。而玛黑区的确是巴黎二十个区中最富有创意经济性的,在这里的小店非常集中。但如果到了巴黎,你会发现,其实各个区除了咖啡馆之外,创意型小店是很多的。但最精彩的,还是在玛黑。

  期待你也能去巴黎亲自感受一下,而不是简单地跟团,然后傻乎乎地参观。

  -------------------------------------------

  欢迎关注

  敢看敢说的原创公共微信book-life

  (书叔有话说)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到巴黎玛黑找创意》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