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掉无趣》是一本由陈全忠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干掉无趣》精选点评:
●对于一些还在为自己走的路感到迷茫的青少年来说,阅读这本书,可以有耳然一新的感觉。虽然并一定可以清扫一些你的迷茫,但了解,知道一些新的生活方式,你会发现,原来生活,人生还可以这样活。
●你有趣,世界便有趣
●个人一般吧,就是人物事件的罗列。好似也都是做出点成绩的人。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就行了。脑子一热去效仿,最后苦果自己承担。 总之就要自己意识到要热爱生活
●第20 2017-06-26 题目很吸引人,但是内容一般。做一个有意思的人。
●我可能是因为姬十三才看这本书的。
●现代青年趣味生活指南
●一般般,可操作性不强。
●个别例子有给予启发
●干掉无趣,生命不该被浪费。
●文字是否精彩不是我看这本书的重点,重点在于它讲述了各色各样的人把各色各样的爱好做成了超出我们想象、创意十足的职业。喜欢在书中感受主人公们的想象力,喜欢去了解职业或创业对他们还有怎么样的可能性。
《干掉无趣》读后感(一):《干掉无趣》:一本“青蛙”和“鲨鱼”的优质读本
近日,一口气读完青年作家、风流一代杂志青春刊执行主编陈全忠的《干掉无趣》一书,身心俱为之一爽。书中不乏令人拍案叫绝的点子、创意、项目,一些内容甚至会成为改变青年人事业轨迹的一个支点,一个契机,更值得称道的是书中处处闪耀着思维的光芒、一种给予80后、90后自信心责任感的“方法之匙”。这是一种多年未遇的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无论是你是一位正在“披荆斩棘、奔向前方”的创业者,还是一位“折戟成沙、心灰意冷”的受挫者,也或者是“心如止水、波澜不惊”的旁观者,都能从中获得诸多教益。
也难怪,作者致力于青年人创新创业、社会心态的报道和研究多年,是一位长期身处一线的知名媒体人,同时也是《意林》、《青年文摘》、《格言》、《文苑》等多家刊物的签约作者,在全国100多种刊物上发有大量相关报道。十余年的积淀与思索,加之作者对于青年人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催生了一本涌动着青春和智慧的“优质读本”,也将成为不少读者心中的“及时雨”。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互联网经济、拇指经济、创意经济等等为我们带了无穷的机遇与商机。身处这个剧烈变化的时代,我们没有退路。这让我想起了两则寓言:一则讲的是“鲨鱼”: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养在同一个水池里。中间有强化玻璃隔开。开始,它每天只是不停地冲撞那块玻璃,试了每一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总是伤痕累累。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它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开始等待着每天固定出现的食物。但这一切不过是假象罢了,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了反应,每天仍然只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本性;另一则即我们耳熟能详的“温水煮青蛙”的故事。生活中,很多人开始也是怀揣着伟大的理想、青春的梦想,但是在面对一系列的挫折后,变得消沉、无所事事、碌碌无为;还有一部分人,二十几岁的生理年龄,八十几岁的心理年龄,甘愿做啃老一族,年纪轻轻就老气横秋、毫无生气……
在这种大背景下,这本《干掉无趣》就显得更及时、更有意义,它抛却了“成功学”常用的“宏大叙事”模式,而是实实在在的举例(均是以作者的采访作为素材的)、润物细无声的“感化和浸润”,书中介绍了21种创新生活计划、收录33个真实创业故事、同时对应分享实用跟随指南,省却了读者的犹豫,给读者一个想干就干的机会。从书中,你可以找到坚持的动力、获得创意的灵感、让一成不变的生活更加有意义。
正如作者在序言里所说,“把生活中那些有趣的人和事挖出来,让人们看到,尤其是让混沌中的少年看到,生活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有人已经开始在做了”。无论你是曾经强悍过的“鲨鱼”、还是一直处于慢热状态的“青蛙”,我们都可以也应该从阅读《干掉无趣》的过程中重新出发……(anxiaofeng998@126.com)
《干掉无趣》读后感(二):突破自我,干掉无趣
现在的青年人大多渴望有一个安稳的生活,有一份还可以的工作,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不希望生活中存在太多的变数,不太追求创新和突破,做一个平凡的人就够了。
原本我也是这样,平平淡淡的生活就可以了,还时常安慰自己做一个“中庸”的人很好。没有压力,对自己没有高要求,就自然也不会对自己失望。就这样生活好像也不错,日子虽然无聊,但好在不会大起大落。
但是读了《干掉无趣》之后,我的态度开始变化,与书中的人物进行对比,觉得自己的日子实在是了无生趣。《干掉无趣》主要是介绍二三十岁的人追求突破创新而开始的一个有一个有意思的项目。
梁嘉歆,1分钟学堂创始人。传播好玩的微课程,应用心理学小知识为自己打气,散发正能量;用1个月时间实现梦想的苍蝇计划,想到就去做,随时随地实现梦想。一分钟试验,创新思维,想法碰撞,开启头脑风暴。
李梓新,中国三明治的创始人。一个让有趣的同龄人汇集到一起的平台,突破固有的生活模式,激励每个人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中国三明治逐渐衍变成为一群有“生活创新”想法的三十岁上下人群的集合体,能为各自的个体生活提供新的元素,带来新的冲击,并在一起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Oliver Ding,中国马特换新项目发起人。你可以自己或者和其他人一起参与马特焕新,设定一个挑战,可以是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学习一门新的技艺,或者改掉一个坏的习惯,或者去做一件温暖人心的小公益。在30天内过不一样的生活,然后把这些故事分享给大家,加上#马特焕新#标签。
还有其他的人和事,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他们选择抛弃相对稳定的生活,开始投入创新项目的原因都差不多。受不了日复一日的重复的单调生活,渴望充满激情的生活;或是跟随自己的内心,选择追求梦想。
但是无论如何,他们都比我更加勇敢,因为他们敢想敢做。世界上敢想的人很多,敢做的人却寥寥无几,所以成功人士只是小部分。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我之所以平庸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自己的胆小怯弱,不敢创新。有的时候甚至连简单的尝试都不敢,例如在陌生人面前介绍自己,推销自己。
我不再自怨自艾、不再愤世嫉俗、不再盲目仇富,我为什么活的不如他们,我为什么只是最普通的一群人当中的一个,主要还是因为自己不敢尝试和突破自我。他们活的为什么比我好,因为他们敢于尝试,他们不怕失败,他们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心血。梓新、Oliver Ding的成功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努力和投入。
《干掉无趣》很有趣,它用最简单幽默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相对于我们而言更加勇敢、更加独特的一群人的故事。他们或许比我们更成功,但是他们也曾经跟我们一样。所以敢于尝试、突破自我、干掉无趣吧!
《干掉无趣》读后感(三):如何成为无趣的人
如何成为有趣的人,这是一个伪命题。有趣是否需要成为,能否成为,这有待斟酌。
首先,我们来定义什么是有趣。“有趣”绝对不是一场愉悦的意外,也不是一种惊喜。那什么是有趣?南朝齐王融 《芳树》诗:“绮罗已自怜,暄风多有趣。” 是说独自靠窗看听风,那是多有情趣的事啊。宋朝梅尧臣 《依韵和达观师山中见寄》:“今来闭户自有趣,世上沄沄非我为。”是说关门自己玩,也能玩得很有趣味,纷纷扰扰的花花世界不是我想要的。
从这两个引注看,“有趣”是有情趣,而”情趣”就是情调趣味,是一种个人精神的外化,也就是所谓的文化情趣,如看的电影,看的书,喝的酒,玩的地方,都是体现出个人的文化情趣。而这些都是很隐私的事情,也就是说,真正的情趣是个人化的,需要自己判断、自己感受,决不应该由社会舆论来告诉你怎么做就有情趣,自己活得开心就好。所以,如何成为有趣的人,这是一个伪命题,不是一场愉悦的意外,更不是一种惊喜。
听取别人的建议,你还是不会变成一个有趣的人,真正的有趣是很个人的,不需要通过委屈自己,假装很有趣,让别人惊喜。情趣这东西,是很讲究灵性的。有人能对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惊喜不已,继而跑去淋雨,也有人因此抱怨大雨打湿了新买的皮鞋。有人喜欢养猫是因为猫和自己一样,都是孤独的灵魂,有话总是对猫倾诉,也有人因为猫的毛发乱飞而敬而远之。只要你觉得淋雨是有趣的,只要你觉得养猫是有趣的,那就是有趣的。
成为有趣的人,光去走万里路,读万卷书,放开心眼去感受,是不够的,也不一定能成为有趣的人的。而真正有趣的人,是不需要刻意的培养的,他们靠什么养成呢?对生命的热爱!如何才能对生命热爱?先对生活不热爱!先去体验乏味的生活,才能知道有趣的生活是多么的可爱,就好像近乎窒息的呼吸体验,才能知道空气是多么的珍稀。
如何成为无趣的人呢?
第一,对于一切课余活动业余爱好毫不感冒绝不参加。要把一切课余活动,一切业余爱好看做是无意义的。运动是浪费精力的,阅读是枯燥乏味的,弹吉他是只是在给这个世界创造噪音而已,跳舞是在哗众取宠。总之,除了上课,工作,其他一切活动爱好,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要去触碰。
第二,对一切互动行为采取消极的态度。也许周围环境要求你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但是那是周围的人的一厢情愿,你不愿意,那就采取消极的行为。如对别人的问话爱理不理,对别人期待的赞美坚决不赞美,对别人的笑话坚决不笑或者僵硬傻笑,对别人的帮助请求坚决say no。总之,你对一切希望与你产生连接产生互动的人默然对之,消极对之。
第三,对一切积极的有创造性的想法和事都给以打击。同事说用某个方法可以把事情做的更好,你说这个方法好个屁;朋友说骑车环城游很刺激,你说刺激个毛;家人说回家安排你和隔壁村的小红相亲,你说相个@~%**#!总之,看到周围人兴致勃勃给你传递正能量的时候,狠狠地给他们泼盘冷水。
第四,做到以上三点并坚持半年以上。恭喜你,你的生活基本上混乱不堪,一地鸡毛,黯淡无光,你已经成功成为一个无趣的人了!倘若你喜欢这样的生活状态,just do it ,and keep moving,你会因此而一蹶不振,永不翻身。
倘若你不喜欢这样无趣的生活状态,你会在某个醒来的早晨,愤然起床,跑上十公里,然后你就威风凛凛,和无趣的生活诀别了,因为你知道,这不是你想要的生活。你对自己说,生活再也不能这样过了。怎么样过?有趣地过。做一个有趣的人,因为你已经做过无趣的人,要不要做有趣的人,如何做有趣的人,你比任何人都清楚。你曾经被无趣的生活束缚的几近窒息,现在可以呼吸时,你会怎么做?
《干掉无趣》读后感(四):来,让我们一起干掉无趣
来,让我们一起干掉无趣
早出晚归,太阳没出上班去,太阳落后归家来,挤公交、吃快餐,没时间做饭,没时间和家人相处。
工作中,除了要完成手头的各种业务,还要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而且背负着房贷车贷,成了房奴车奴。种种压力压得我们透不过气,曾经的梦想,被现实打击消磨,无暇顾及。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实在了无生趣,太没意思了。
《干掉无趣》!在大家无奈的困惑中,大声一喝。让我等消极混日子的上班族为之一震。
对,干掉这无趣。迫不及待的读这本书,发现他讲述是和我们经历相似的同龄人面对乏味的生活,繁忙的工作如何突围,如何追逐梦想的故事。
譬如梁嘉歆创立1分钟学堂,用网络传播好玩的微课程,应用心理学小知识为自己打气,散发正能量;用1个月时间实现梦想的苍蝇计划,想到就可以随时出发去做,告诉我们人生并没有所谓“我已经准备好”的状态;李梓新秉持以价值观和年龄作为新型的组织方式维度去为这个人群去除交际障碍,让志同道合者知道自己,即使在羽翼未丰的时候也能做很多事,可以很大程度地影响社会的理念,创立了“中国三明治”,他们不仅建立了一个网站平台,记录、讨论和传播三明治人群各种生活方式,从网站平台又发展到“三明治会”的建立,往公益组织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马特•卡茨用30天焕新自己,用30天时间去尝试新事物。挑战简单,但坚持下来并不容易。他曾坚持30天吃素,坚持30天在9点以后不发伊妹儿,坚持30天锻炼身体,坚持30天每天给自己拍一张照片……他的经历感染了许多人,一个名叫Oliver Ding的中国人就是听过马特的演讲深受启发。在国内发起一个新四年公益研究院的项目;傅定彦用相机追逐最美的星空,他不断尝试用非传统天文摄影的拍摄方式,加入夸张和抽象的个人感觉,只意在唯美梦幻,还原自己童年记忆中迷恋的星空。最美星空不是特指某处,而应该是在画面中表达充分的意境和气氛,让观赏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并能产生共鸣,这才是最美最迷人的星空。
他们只是这本书介绍的用自己行动打破沉闷的生活、追逐梦想的一部分,追逐梦想不一定非要花多少钱,或许只需要你利用自己的知识为人们答疑解惑,传递一份正能量。或许只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公益行为,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位志愿者。或许只是要你把自己喜欢的事坚持下去,说不定它就成为你的习惯。或许就是背上相机追逐美丽星空,将它们定格在最美瞬间。只是看你如何选择,想到就去做。只要认定,就坚持下去。这本书,不只是简单讲述这些故事,它还在每个故事后面附录对发起人的采访,和加入这些组织的方式,让读者能够顺利找到他们成为其中一员。掩卷感叹,《干掉无趣》是一本传递正能量,让我们从一个个同龄人的经历中受到启发的好书。
(文/高青 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