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欺骗的艺术》是一本由(美) 米特尼克(Mitnick, K. D.)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336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014-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反欺骗的艺术》精选点评:
●因为老外写的,案例有点难懂
●其实就是各种意想不到的社工手段,各种利用心理战术去获取内部资源,进一步套取有用的信息
●猫鼠游戏咯
●真心好书
●从这本书第一次了解了社会工程学
●翻译扣一星 不过看完感觉又经历了一次公司的confidentiality & security training 书里面很多例子读起来都很老派 但是骗局设置的根本没有变 就是人性和人性的弱点
●在天朝打电话叫人帮忙直接就被白眼了,老外是太好骗了么?真是防不胜防啊
●今天下午看完。翻译太减分了,整本书相比预期有点失望。几乎没有技术性的东西,更侧重的是心理攻防
●it与销售的完美结合
●社工鼻祖,人性才是最薄弱的攻击点。
《反欺骗的艺术》读后感(一):人性才是最薄弱的攻击点
由于本书作者早已是闻名世界的黑客,他的经历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故事,相信很多朋友早有耳闻。虽然本书最早出版于2003年,但里面讲述的故事一直是社会工程学中的经典案例。也许现实中有很多固若金汤的系统,从技术层面很难入侵或破坏,但有时通过利用人性的弱点,可能几个电话就足以攻破安全系数相当高的系统,直接造成严重的后果。从技术层面来看,你可以通过部署防御系统或修复补丁来解决漏洞;但从社会工程学的角度来看,并没有一种系统或补丁可以解决此类问题,关键在于个人安全意识的提升。本书就是这样一本结合多种场景案例,帮助你提高安全意识,识破欺骗行为的指导书。
《反欺骗的艺术》读后感(二):米特尼克在本书中全面披露防范之道
“人性与安全性是对立的;本书讲述社交工程师如何抓住人性弱点,利用对方的信任、热心和同情心,得到觊觎的东西。即使公司配备了最新的高科技安全设施,社交工程师同样能凭借高超的社交手段侵入其领地,窃取其机密。米特尼克在本书中全面披露防范之道,确保公司和企业知己知彼,筑起固若金汤的安全防线。”
——Steve Patient, amazon.co.uk
《反欺骗的艺术》读后感(三):一部充满智慧的传世佳作
“一部充满智慧的传世佳作!从中可以看到,社交工程师可巧妙使用一些司空见惯的花言巧语和高科技手段,从任意对象那里打探到任意信息。阅读本书,你就像在观摩十几部剧情复杂的惊悚大片,每一部都十分生动,高潮迭起。”
——Publishers Weekly
《反欺骗的艺术》读后感(四):最有学习价值的反黑客手段
《反欺骗的艺术》
黑客?社交工程师?或许你可以从这本书中窥探到网络的另一面。当今的网络世界,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转变,那个就没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正如这本书的书名《反欺骗的艺术》,为我们带来的是,曾经作为黑客的作者,为当代社会中容易被黑客利用的各种缺陷,提出自己的间接,更重要的是他通过大量的案例说明了是个工程师如何利用各种非技术手段来获得他想要的信息,阅读这本书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交工程师的常用伎俩,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生活中,从事欺骗活动的人可分为两类,你那是诈骗他人钱财的“骗子”,还有余磊这是使用欺骗性的、煽动性的或者富有说服力的手段来对付商业机构,通常的目标是为了获取他们的信息这些人属于另一类“社交工程师”,这是作者对当今社会中这些普遍现象的一个总结。没有比骗子更懂的骗子怎么想的了,看到书中的一个小标题“痛改前非,回报社会”,这本书的作者曾经是一名社交工程师,用自己的技术,好奇心行使一些欺骗手段,危害很多的企业和个人。这本书这是他对自己犯过的错误的总结,目的就是让人们知道这些欺骗手段,从而在自己的生活中避免受到这一类的攻击。
作为一名网络使用者和新时代的一类人,自然是不开网络的,但是在网络生活中不免遇到一些问题,有些事自己知道但是并不了解的,有些则是自己根本是一无所知的。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才知道在网络中原来会有这么多的陷阱。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与网络息息相关,这本《反欺骗的艺术》,通过大量的实例,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看到网络中有哪些欺骗,又可以学到哪些办法。当然为了防止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作者巧妙的更改了其中的一些名词,再让我们意识到这些危险的同时,也不让自己的这些东西让别人学去利用。我想这本书是我们现在应该每个人都应该去学的。
201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