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牌的秘密》是一本由(挪威)乔斯坦·贾德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318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纸牌的秘密》精选点评:
●个人评价4分。刚开始我对这本书的观感还行,就当一个奇幻故事来看。但是一方面作者在不断强调哲学、理性云云,另一方面又在用预言、人为“达成”预言来推进剧情的发展,顿时你会怀疑作者是不是精神分裂了,不然怎么写出这种既想思想独立又想在命运的安排下甘之如饴的剧情。如果世间的一切都被命运决定好了,那我们研究哲学还有啥用,我们每日的思考有啥用,不如像猪一样混吃等死得了,还落得轻松自在。最后,这个作者在《苏菲的世界》一书的结尾也犯了同样的毛病,在全书快结束时写到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莫名其妙穿越到小女孩习德的世界,简直让人不知所云,毫无逻辑可言,硬生生拉低了书中讲述知识的可信度。
●好书 哲学命题 又一次的探讨了 我是谁 我在哪里 我将要到哪里去 产生于童话世界的哲学观点
●一个美丽的童话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小丑,找到他 做自己生活里的局外人挺好
●哲学启蒙书,启发我们去关注哲学问题,仅此而已,不如《苏菲的世界》干货多。
●哲学普及类读物的主要启发是要少喝酒?
●挺有意思的
●读完《苏菲的世界》对买的套装后两本抱了很大的期待,这本就特别让人失望。类似的悬疑感,却不是个好故事,人物性格不丰满,道理讲的七零八落,翻来覆去说人生奇妙奇妙,结局只带来一种“终于结束了”的感觉,让人厌烦。 《苏菲的世界》介绍的哲学的有趣性胜过了故事性,如果只看故事的话,真担心后面那本《玛雅》会不会是浪费时间。
●很棒的童话故事,相比于苏菲的直截了当,这本书却是把哲思掩藏于各种对话里,让我一遍遍去琢磨。虽然猜到了一些结局,但当读完后,所有情节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环形时,还是感到浑身说不出的舒畅。
●注意,这本书算是个坑。勉强三星。我一直认为写书如做菜,重要的两点即:厨艺和食材。厨艺是写作技巧,食材是思想理念。《苏菲的世界》好看,是因为作者还算不错的写作技巧与先哲的闪耀思想的结合。而本作就是厨艺还行奈何食材太烂,不仅作者自己种不出好食材连别人的好食材都买不到。全书情节设计还算精巧,主题思想就是劝诫人们保持对世界对自己的好奇心,这是成为哲学家的前提。但也仅此而已,没有能够让人深思的论述。单纯的呼口号。可怜的是我还花时间把一这本都看完了。
《纸牌的秘密》读后感(一):摘抄
说一些废话,我没有读过这位作者写的《苏菲的世界》,但是看过其他一本,这应该是读的第二本书了。
《苏菲的世界》一直蛮想读的,时机问题。很喜欢这本书,虽然已经过了读这本书的年龄,对于哲学的探讨之类的书,其实也陆陆续续看过一些。我喜欢加缪和卡尔维诺以及一位写船长日记的作家。
似懂非懂,但是我觉得读哲学可以解决人生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看似缥缈,其中则暗藏玄机。
我突然领悟,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跟魔幻岛上那些浑浑噩噩的侏儒一样,对日常事物的神秘奥妙视若无睹。
132
我们会变老;我们的头发会变成灰白。我们的生命会渐渐消耗;我们都不免一死。可是我们的梦不会随我们而去。纵使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们的梦依旧活在别人心中。
176
我们瞧瞧儿童吧!他们对身边一切事物都感到强烈的好奇,眼睛永远睁得大大的;不管走到哪里,他们那双手总是指指点点,他们的嘴巴总是问东问西。我们大人就不同了。人世间的事物,我们已经看过太多次了,结果我们就把眼前的世界视为当然。
254
每一位婴儿呱呱坠地、成为世界新公民时,我们都应该俯身向他或她道贺:“小朋友,欢迎光临这个世界!能到人间走一遭,是很大的福气啊。"
人类真是可悲,竟然会对那么神奇美妙的人生,逐渐习以为常。长大后,突然有一天我们把“生存”这件事视为当然,不再去想它,直到我们准备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
298
《纸牌的秘密》读后感(二):一筐越橘引发的哲学冒险
高更有一幅著名的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用绘画形式探讨这三个哲学命题。高更的人生经历也颇为传奇,放弃法国股票经纪人的职业,离开妻子和儿女,毅然到塔希提岛追寻自己的热情和理想。
挪威世界级作家乔斯坦·贾德的《纸牌的秘密》则是用“故事”讲哲学。他在书中创造了扑克牌、小圆面包、彩虹汽水、水手、金鱼、小丑、侏儒等神奇的意象,构建出一个诡秘的魔幻岛世界,而它与现实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期引发我们关于人生本质、自我等哲学问题的思考。
乔斯坦·贾德曾担任文学和哲学教师,他擅长用故事、对话的形式讲述哲学。他最著名的作品《苏菲的世界》被翻译成53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3亿册,是经典的哲学入门读物。
这本《纸牌的秘密》是《苏菲的世界》的姊妹篇,主要讲的是一筐越橘引发的哲学冒险。在风格上,现实、虚构相结合,故事中嵌套故事,读书时常有一种恍惚之感,趣味十足。
汉斯·汤玛士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他的父亲喜欢收集丑角牌,经常以丑角自居,他的母亲为了寻找自我离开家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了解到母亲可能在希腊,并且成了一位名模。于是,父子二人踏上寻找妻子和母亲的旅程。
旅途中,他们走走停停。汉斯·汤玛士得到了侏儒赠送的放大镜,在杜尔夫村歇脚时,面包店老板送给他了一本小圆面包书。正是这本mini书,带领汉斯·汤玛士走进魔幻岛。
魔幻岛上住着52年前因沉船事故漂流到这里的佛洛德,同样因海难到岛上的水手汉斯(和小男孩同名)。还有52个扑克牌人物、1个丑角,以及各种神奇的生物:六足怪兽、像鸟一样大的蜜蜂等。
更为神奇的是,52个侏儒和丑角都是从佛洛德的意识中产生的,佛洛德是这个岛的“造物主”。侏儒们沉溺于可以带来巨大感官愉悦的彩虹汽水,日渐变得麻木,只有丑角是清醒的。
在四年一度的魔幻岛宴会上,丑角揭示出了魔幻岛的真相。在魔幻岛覆灭后,水手汉斯带着金鱼和彩虹汽水离开小岛,到了杜尔夫村,以开面包店为生。这个故事一代代传承下去,讲给了艾伯特、卢德维格和汉斯·汤玛士。
小圆面包书里的故事,和现实也是交互的,最后小男孩发现,卢德维格竟然是自己的祖父,就是当年那个因一筐越橘和祖母展开恋情的德国年轻人。
人生是一场规模庞大的摸彩游戏,只有中奖的彩票展现在我们眼前。得以生而为人,就是一场大型冒险游戏的胜出者。如果当年祖母没有去采越橘,或者没有突然爆发的二战,人生的轨迹可能会截然不同。
小孩子都是哲学家,他们经常会问一些大人听起来匪夷所思的问题,简直是一本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他们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好奇,用澄澈的眼神打量所有的事物。
后来,生活里的琐碎就像彩虹汽水,麻痹了我们的感官,把人变成整日忙忙碌碌的工蚁,对生活中的一切熟视无睹。“为什么”越来越少,“就是这样,没有理由”越来越多。
我们的心里都曾经住着一个丑角,但走着走着,我们把它弄丢了。因为做一个丑角,需要莫大的勇气。
丑角常常是孤独的。在一众印象派画家中,高更是很特别的一个。作为非科班出身的画家,他的作品有极为浓郁的个人风格,而这也是在他远离法国之后,独立探索出来的路径。他就像一个丑角,拒绝喝下会让自己沉溺于日常琐碎的彩虹汽水,选择远离人群的喧嚣,寂寥、冰冷地生活。另一位印象派画家梵高也是如此。
身为丑角,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在提问和寻找答案。托马斯·内格尔写过一本极薄的哲学入门书:what does it all mean?书中提出了9个最基础的哲学问题,比如:外面的世界是存在的吗?死亡意味着什么?我们的行为缘何有对错之分?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正是这些看似无聊的问题,隐藏着对这个世界最深刻的思考。
在书的结尾,汉斯·汤玛士读完了小圆面包书,找回了妈妈,祖母得以见到爱人最后一面。一筐越橘开始的家族故事,以Happy Ending收尾,是否也是命运的神奇安排呢?
找回我们内心的丑角,重新审视我们所栖息的这个世界,打破用固定思维构建出来的樊篱,人生画卷会呈现截然不同的景象。
注:图片来自网络。
《纸牌的秘密》读后感(三):作者序
每个人心里都活着一个小丑——致中文版读者
最近这几年来,每回去逛书店,我们这群对哲学有兴趣的人总会感受到一种暖昧的乐趣。看到那一堆堆陈列在亮丽“新时代”、“另类哲学”下的新书,我们都会忍不住买上几本。另类哲学一本本展示在我们眼前,任由我们挑选,确实令人兴奋,但我们同时也期盼这家书店能供应更多“真正的”哲学书。我们在书架间兜来兜去,找了老半天,终于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在偌大的一家书店,要买一本真正的哲学书还真不容易呢。
这个现象马上就要改变了。我们正面临一个强劲的哲学复兴运动。也许,我们对那些“另类玩意”已经感到厌足。这一类书,有些的确很有趣,但也搀杂着太多糟粕。
说穿了,另类哲学不啻是一种哲学式的春宫——或许我们可以管它叫“速成哲学”。打开书本,一晃眼你就被引进一个哲学奇境,如同春宫电影或情色小说“瞬间”把你吸入情欲世界。可是,大部分“另类哲学”跟真正的哲学压根儿扯不上半点关系;同样的,春宫电影呈现的并不是真诚的爱情。哲学和爱情都需要时间来培养、深化。追求智慧和爱情,是不能抄近路走捷径的。
哲学兴起于古希腊城邦的市集。今天,哲学同样可以兴起于小孩子就读的幼稚园。这几年来,我一直鼓吹将哲学带回到最早的两个根源——市场和学校。我愿借此机会,向中文版读者说明,在《纸牌的秘密》一书中,我是如何将哲学带回到人类的童年。我的另一本书《苏菲的世界》,强调的则是哲学和市集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两本书其实是姊妹篇,相辅相成。
《纸牌的秘密》这部小说的主角,是一个叫汉斯·汤玛士的小男孩。他跟随父亲,展开一趟漫长的穿越整个欧洲的旅程,进入“哲学的故乡”。我想透过这样一个故事,表达我对欧洲文化传统和历史的一些看法。我的最大企图,是以年轻人觉得有趣的方式,向读者们提出一连串有关生存的根本问题。
前往雅典的旅途中,在巧妙的机缘安排下,汉斯·汤玛士获赠一本奇异的小书。那本书把他带到公元1790年发生的一场海难,故事的主人翁是个名叫佛洛德的水手。船沉没后,他漂流到加勒比海的一座荒岛上,独居五十二年;陪伴他度过漫长岁月、帮助他排遣寂寞的,就是随身携带的一副扑克牌。说也奇怪,后来这五十三张纸牌竟然变成了五十三个有血有肉、活蹦乱跳的侏儒。这群小矮人在岛上建立一座村庄,环绕着佛洛德。除了一个侏儒外,他们都无法解释自己究竟是谁、来自何方。唯一知道奥秘的侏儒,就是扑克牌中的那张“丑角牌”。
在《纸牌的秘密》这本书中,小丑象征“圈外人”——他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人生真相。最重要的是,他能够体会人生是场有趣的冒险。所以,在岛上那些日子。他不断向同胞们提出有关人生的新问题。
在人生的纸牌游戏中,我们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是小丑。可是,随着年龄增长,我们渐渐变成红心、方块、梅花、黑桃。但这并不意味我们心中的小丑从此消失无踪。我们不妨摊开一副扑克牌,看看那些红心图案或方块图案底下,是不是隐藏着一个丑角呢?
这让我想起古老的羊皮纸文件。欧洲人使用这种羊皮纸,往往会刮掉上面原有的文字,重新写上其他东西。于是,当我们翻阅中古世纪的一本账簿,浏览当时五谷和鱼货的价目时,揉揉眼睛,仔细一瞧,会赫然发现.那些羊皮纸原先记载的,竟是古罗马的一出喜剧。同样的,我们对世界的好奇,也深深隐藏在每个人心中。在那儿,我们找到一群群耍把戏、变魔术、打诨插科逗观众发笑的家伙,也看到许多小精灵、侏儒、仙女和妖魔鬼怪,甚至还跟随爱丽丝漫游奇境,陪伴王后一块喝下午茶。
各位读者想必会注意到,《纸牌的秘密》书中的小丑是一个侏儒。他是永恒的小孩,永远都不会完全长大,永远都不会对人生失去好奇。就这一点来说,他称得上古往今来所有伟大哲学家的亲属。在古希腊,苏格拉底就是他那个时代的一副扑克牌中的丑角牌(少年时期,他没事就跑到雅典的市集,随便抓个人问问题!)苏格拉底曾说:“雅典就像一匹没精打采的马儿。我将扮演‘牛虻’的角色,狠狠咬它一口,让它飞腾跳跃起来”。而我们的“牛虻”却在干什么呢?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活着一个小丑,这也是苏格拉底的看法。身为哲学家,苏格拉底其实并不具备特殊的“资历”;他只是——个助产士而已。接生婆帮助产妇生下孩子,苏格拉底帮助人们“生下”人生的智慧。这种比喻当然是老调,但这个古老的接生婆象征却具有另一层涵意,值得我们深思:需要被接生出来的,实际上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个孩子。
几千年来,人类总是遭受一连串重大问题困扰,而四处却找不到现成的答案。结果,我们被迫面对两种选择:我们可以欺骗自己,假装我们知道一切值得知道的事情,或者,我们索性闭上眼睛,拒绝面对人生根本问题,乐得逍遥度日,摆脱烦恼。今天的人类基本上分成这两大族群。我们若不是趾高气扬,自以为通晓人间事理,就是干脆承认自己无知,不去过问自认为不懂的事情。这种现象就如同把一副扑克牌分成两堆,红的放在——边,黑的摆在另一边。可是,每隔一阵子,那张丑角牌就会从牌堆中探出脸来。它既不是红心和方块,也不是梅花和黑桃。
在雅典城,苏格拉底就是这么一个丑角——既不桀骛,也不冷漠。他只知道一件事:人世间有很多事情他并不懂。这个念头时时折磨他,于是他就去当个哲学家,成为一个永不放弃探寻人生真相、对人生不断提出新问题的人。
在我看来,哲学的最大功能,是帮助我们找出心中隐藏的那个“丑角”,让我们跟他建立更亲密的情谊。哲学家必须扫除覆盖在世界上的那层尘埃,让我们以儿童的清澈眼光,重新观看和感受这个世界。人生原本是一则美妙的童话故事,而长大后变得“世故”的我们,竟然剥去它那袭神秘的外衣,把它看成—个枯燥无味的“现实”。但我们每个人都还有复活的希望,因为我们全都是丑角的后裔。我们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活蹦乱跳、睁着一只大眼睛、对人生充满好奇的孩子在活着。尽管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渺小琐碎,但是,切莫忘了,我们每个人的肌肤下面都隐藏着一小块黄金:曾经,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一个洁净无尘、心如明镜的赤子……
当年,我们被带进一则童话故事中,这个童话比我们在孩提时代听过的童话都要美妙动听,可是,没多久,我们就把周围的一切视为当然,不再好奇。如今我们甚至不会注意到,我们家中那张新买的婴儿床上,有一件神奇的事正在发生。就在那儿,婴儿床的栏杆后面,世界正被创造。
而世界永远不会衰老;衰老的是我们。只要婴儿不断出生,只要新人不断来到世上,我们的世界就会永葆清新,新得就跟上帝创世第七天时一模一样。孩子现在刚刚进入这则伟大的童话故事;他睁着清澈澄净的眼睛,责备我们把这个世界看成“现实”,离它愈来愈远。
“妈,天使为什么会有翅膀呢?……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呢? ……鸟儿为什么会飞呢?……大象的鼻子为什么那样长呢?”
“哎呀,我怎么晓得呀!乖,现在该闭上眼睛睡觉啰,否则的话,妈可就要生气啰!”
说来 说来诡谲,孩子丧失对世界的这种积极的、充满活力的感受时,正巧是他开始学说话的时候。所以,孩子们需要神话和童话。大人们也需要神话和童话,因为它能帮助我们紧紧抓住儿时的经验,不让它流失。
我觉得,十九或二十岁才开始接触哲学书籍,实在已经太迟了。最近欧洲流行婴儿游泳,因为父母们觉得,既然游泳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但这种本能必须加以呵护。对人生好奇并不是学来的,而是我们自己遗忘掉的本能。
我们总爱夸夸其谈,大谈“人生的奥秘”,要亲身体验这个奥秘,我们就得摆脱世故的矫情,让自己再当一次孩子。想当孩子,就得往后退一步--也许,退了一步后,我们会发现眼前豁然出现一个美妙的世界。就在那一刻,我们目击世界的创造过程。朗朗晴空下,一个崭新的世界蹦地冒了出来……
而居然有人说他们觉得人生挺无聊!
诡谲 guijue 奇异,奇怪,令人捉摸不透,变化多端。--------来自百度
《纸牌的秘密》读后感(四):方块8 ……像变戏法一样, 人类被变出来,然后又被变不见……
我们父子俩又漫步穿过雅典高城壮丽的城门。爸爸站在城门口,好半天只管俯瞰着山脚下的雅典市街。
他伸出手臂,指了指那座名字叫艾里奥帕格斯的山丘。当年,使徒保罗曾登临那座山,面对雅典市民,发表一场伟大的演说,谈论一位并不居住在人造庙宇的神祗。
雅典的古老市集就坐落在山脚下,名为“阿格拉”,意思是“人民会场”。伟大的希腊哲人曾流连在那儿的一排排廊柱间,时而沉思,时而漫步。当年矗立的一幢幢金碧辉煌的神殿、官衙和法庭,如今都已经沦成废墟。这一带硕果仅存的古迹,是坐落在一座小山上的大理石庙宇。它奉祀的是希腊神话中的“火与锻铁之神”海菲斯特斯。
“汉斯·汤玛士,咱们得赶下山去啦,”爸爸说。“对我来说,这一趟旅程就像回教徒的麦加朝圣之旅。只是,我的麦加如今已经变成一片废墟。”
我想,他担心的是,一旦来到他心仪已久的古雅典市集,他会感到非常失望。可是,当我们匆匆赶到那儿,在大理石楼房之间寻幽探胜时,他心中那份对古雅典文化的热爱,刹那间又点燃了起来。他手头上有两三本这方面的书,正好帮助他回顾雅典的历史。
整个市集空荡荡的,难得看见有人走动。山上的高城,每天聚集着数以千计的游客,徘徊不去,但在山下这儿,只有两三个丑角样的人物偶尔出现。
我记得,那时我心里想,如果人真的有前生来世,那么,一千年前爸爸肯定在这座市集广场上走动过。谈起古代雅典市民的生活,他那副口气就仿佛在“回忆”往事。
走着走着,爸爸忽然停下脚步,指着眼前那一片残垣断壁对我说:“一个小孩坐在沙上建筑沙堡。每建成一座城堡,他就会坐在那儿观赏一会儿,然后举手将它敲掉,重新建立一座新的。同样的,‘时间’之神也有一个玩物,那就是我们的地球。世界的历史就在这里写成;人间的重大事件也铭刻在这里——但是,一转眼这些纪录就被涂抹掉。人的生命在这儿沸腾,就像在一个巫婆的沸锅里似—的。有一天,我们也会被塑造出来——利用跟我们祖先同样的脆弱材料。‘时间’如同一阵大风吹袭我们,把我们卷走,跟我们融合在一起,然后又扔下我们。就像变戏法一样,我们人类被变出来,然后又被变不见。我们周遭总是有某种东西潜伏着,伺机取代我们。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们并不是站在坚实的地面上——我们甚至不是站在沙上——我们自己就是一团沙。”
爸爸这番话吓坏了我。让我感到震惊的,不单是他在这段话中:刻意选用的一些字眼。他那不寻常的激昂口气,也着实让我大吃一惊。
爸爸继续说:“你不能逃避‘时间’。你可以逃避一个国家的君主,你甚至可以逃避上帝,但你逃避不了‘时间’。‘时间’亦步亦趋,紧紧跟随着我们。我们周遭的一切事物,如同朝露一般倏忽消失。”
我一个劲点着头,神情十分严肃。爸爸针对“时间的无情威力”这个主题发表的长篇演说,才刚开始呢。
“汉斯·汤玛士,‘时间’不会过去,‘时间’也不会滴答响。过去的是我们人类,滴答响的是我们戴的手表。就像日出日落那样亘古不变,‘时间’穿透整个历史,悄悄地、无情地一步一步蚕食人类的生命。它摧毁伟大的文明、腐蚀古代的遗迹、吞咽——代又一代的人类。这就是‘时间的无情威力’。它不断地咀嚼啃啮,而我们人类正好被夹在它的上下颚之间。”
“古时候的哲学家就谈这些事情吗?”我问道。
爸爸点点头,继续说:“就那么短短的一瞬间,我们成为芸芸众生的一分子。我们忙着在地球上过日子,把它当做宇宙中惟一实在的东西。你刚才不是看见,一群群蚂蚁在雅典高城上爬来爬去?可是,这一切早晚都会消失啊。它消失后,立刻就会被另一群人类和虫蚁取代,因为永远有新的一群在排队等候空位。各式各样的形体的面具不断冒出、消失;形形色色的新观念不断呈现在人们眼前。主题决不会重复;一篇文章不做第二遍……儿子啊,宇宙间最复杂、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人’,只不过我们却被当做糟粕、垃圾一般对待。”
我觉得爸爸这番话太过悲观了,于是我鼓起勇气问道:“情况真的这么悲惨吗?”
“先别插嘴!”爸爸打断我的话。“我们在地球上蹦来跳去,活像童话故事里头的人物。我们互相微笑,互相点头打招呼:‘嗨,你好!我们活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现实——同一个神话故事……’汉斯.汤玛士,你不觉得这很不可思议?我们生活在宇宙中的一个星球上,但是,转瞬间我们又会被扫出地球运行的轨道。胡里胡涂、莫名其妙,我们就被扫地出门啦,仿佛有人念咒赶走我们似的。”
我坐在一旁,静静瞅着爸爸。他是我这一辈子最熟悉、最敬爱的人,然而,这会儿他站在雅典古老广场上,一面浏览周遭的大理石建筑遗迹,一面滔滔不绝发表评论,整个人仿佛完全变了个样,不像我熟知的那个父亲。我怀疑,他是被阿波罗或其他神魔附身了,才会说出那些怪话。
“如果我们活在另一个世纪,”爸爸继续说,“我们会跟别人分享我们的生命。今天,我们只会向成千上万同时代的人点头、微笑、打招呼:‘嗨,你好!我们活在同一个时代,多奇妙啊。’或许有人来敲门,我打开房门,大声打个招呼:‘嗨!有灵有肉的人!’”
爸爸伸出双手,表演打开房门迎接灵魂的动作。
“汉斯·汤玛士,你晓得吗?我们现在是活着,但我们只能活这一次。我们张开两只胳臂,向世界宣布我们的存在,但很快就被扫到一旁,扔进历史的深坑里。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们人类是那种‘用后即可丢弃’的东西啊。在短短的一段时间,我们参与了一场永远进行着的、面具不断变换的化装舞会。可是,汉斯·汤玛士,我们应该获得更好的待遇呀。你我的名字,应该被雕刻在永恒的、不会被时间之流冲刷掉的永恒事物上。”
爸爸找了一块大理石板坐下来,歇口气。现在我才发觉,他早就计划在雅典古老广场上发表这篇演说,而讲辞也老早准备好。他以这种方式,参与古希腊哲学家的论辩。
这篇演说的对象并不是我,而是那群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爸爸正在对一个早已消失的时代夸夸而谈。
尽管我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哲学家,但我觉得我有资格提出一点个人的浅见。
“你不以为,人世间可能有一些事物,并不是时间之流冲刷得掉的?”我质问爸爸。
他转过身子,第一次面向着我讲话。看来,我这个问题威力十足,把他从恍惚的状态中震醒。
“这儿!”爸爸伸出一只手指,戳了戳自己的额头。“这里面的一些东西,不是时间之流冲刷得掉的。”
听他的口气,我真担心他会变成一个妄想自大狂;听了他下面的话,我才知道他指的不光是他自己而已。
“汉斯·汤玛士,思想是不会随波逐流的。你别心急,我的话才说到一半呢。雅典的哲学家们相信,人世间有一个东西是不会跑掉、不会消失的。柏拉图管这个东西叫‘理型的世界’。用沙土筑成的城堡,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最重要的是那个孩子在建筑沙堡之前,在脑子里预先想象的沙堡‘形貌’。建成一座沙堡后,孩子举手把它敲碎。你知道为什么吗?”
我必须承认,爸爸这篇演说的前半部我比较听得懂,后半部却让我听得一头雾水。爸爸继续说:“你是不是曾经想画一样东西,可是画来画去总是觉得不对劲,不能让你满意。你一试再试,不肯放弃,这是因为你脑子里的意象,总是比你用手描绘出来的东西来得完整、圆满。我们周遭的事物也都是这样。我们觉得,人世间一切事物可以变得更美好。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会这样想吗?”
我一个劲摇头。说到这儿,爸爸神情十分激动,嗓门也变得低沉沙哑起来:“这是因为我们脑子里的意象,全都来自柏拉图所说的‘理型的世界’呀。那儿才是我们应该归属的地方,而不是在这儿——在这个有如沙箱一般、随时会被时间之流冲刷掉的世界上。”
“这么说,真的有另一个世界啰?”
爸爸悄悄点了点头:“在进入一个肉身之前,我们的灵魂就栖息在那儿;肉身在时间摧残下腐朽后,它就会回到那个世界去。”
“真的吗?”我抬起头来望着爸爸,感到无比的敬畏。
“唔,柏拉图就是这么想的。我们的肉身就像用沙土建造的城堡,早晚会被时间冲刷掉。这是无可奈何的事。不过,我们确实拥有一些时间摧毁不了的东西,因为它并不属于这个世界。我们必须擦亮眼睛,看清周遭流动的一切事物——它们只不过是幻影而已。”
爸爸说的这番话,我并不全懂;不过,我倒是明白,哲学是一门庞大的学问,而爸爸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听了爸爸这篇演说,我觉得自己跟古代希腊人在心灵上贴近了许多。我知道,今天看到的只是希腊人留下的一些有形遗迹,而且多半是世俗的东西,但他们的思想却历久弥新,充满活泼的生命力。
结束演说时,爸爸伸出手臂,指了指苏格拉底当年被监禁的地方。苏格拉底被控煽惑雅典的年轻人,使他们误入歧途,结果被强迫灌下一瓶毒药而身亡。事实上,他是当时整个雅典城惟一的“丑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