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所有的美妙》是一本由(丹麦) 卡尔·埃瓦尔著作,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是所有的美妙》精选点评:
●作者用以一个个生活中的案例说明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滴
●作者很真实,并没有刻画一个完美无瑕的父亲形象,他会慌张,也会犯错。他会跟着儿子一起挑食,会告诉孩子学校根本不好玩,也会巧妙地教育孩子金钱观念。对于女儿,他像所有父亲一样担心她对另一半的选择,却又时刻安慰着自己:她跟心上人在一起呢!里面有些毒舌又扎心的金句,是有了孩子之后才会懂的,摘录在读书笔记里了。
●“我想我永远不会嫁人”女儿说 “是啊。”我愉快的回答“我想,你认为你自己永远不会嫁人。”
●内容特别真诚、浪漫、幽默!读完很受启发,无论是对幼小的儿子,还是青春期的女儿,这位爸爸都用特别有爱的方式陪伴他们。读完既感觉到养育的责任,也感受有孩子的美妙!特别棒!
●一本有笑有泪的小书。突然明白,作为爸妈,有很多没有开口的话,也许不是木讷和忽略,而是装傻,那些不在意不追问,是他们更觉知更自律的爱。尽管我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好,不是很棒的小孩,也依然在努力爱。
●很多情节还是蛮暖的,就是第二部分内容有点零散
●爸爸的角度爸爸的思维爸爸的爱
●“生活非常奇妙 快出去探索吧”
●本来因为第二部分的前十几章讲的飘又没看头想降一星,但还是,关于对孩子的篇幅过于动容还是五星辽,浇灌了爱与温柔的文字句句戳心,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氛围是模范........
●曾经一直以为我会有个女儿。直到有一天,有一个和我长的一模一样的小人,开始咿咿呀呀的叫爸爸了,我才接受了我生了一个儿子这个事实。其实,仔细回想吧,儿子也挺美的。
《你是所有的美妙》读后感(一):琐碎生活中的大道理
平凡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叙述作家父亲在陪伴儿女成长过程中的感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共同成长。 暂时只能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觉得父母和孩子真的是共同成长的,都会犯错,都会迷茫,都会喜悦和悲伤。 儿子篇主要讲儿子出生到上学前父子之间的相处,父亲真的是以一种很先进的教育方式去培养儿子、尊重儿子、顺应他的成长。 印象深刻的有,儿子看童话书,看到美人鱼,问爸爸美人鱼是不是在水里,爸爸没当回事儿地回应,不久后儿子跳进了水中,被惊慌失措的爸爸捞起来后,对同是童话作家的爸爸说,“我不喜欢你了,你拿我这个小孩子开玩笑。”因为小孩子亲自验证了,水里没有美人鱼。 如果说相信童话是童真,那么敢于亲自验证更是对未知的好奇探索对权威的质疑。长大的孩子大多都知道童话的高于生活、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知道童话故事里的人物都是虚假的,王子和公主不一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圣诞老人也并不存在,但对于小孩子来说,却是他们最早从书中接触到的世界,书中真真假假,他们又怎能全部判断?大孩子和大人也不能吧。“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如果小孩子从小表现出一种质疑精神自然是好,但更希望他们最初接触到的更多是真实,幼小的心灵也能对世界多一分信任少一分怀疑吧? 为了教会孩子信守承诺陪他去看身患传染病的朋友,在孩子无意做错事时帮他弥补教他悔改又不致使他过分沮丧,教他认识金钱的意义学会克制自己学会做出选择学会承担责任,不阻碍他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但又帮他看清对方以便做出正确选择,不干扰他的生活不打扰他的小世界。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儿时、青春期的经历又会对一生产生影响,拥有用正确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的父母是每个孩子的幸运。 父母对孩子小小世界的理解和尊重,很重要。 父母与孩子的相互信任,更重要。
《你是所有的美妙》读后感(二):天底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
读《你是所有的美妙》,读的是丹麦童话作家卡尔·埃瓦尔写自己年幼的儿子和处于青春期的女儿的每一篇随笔,感受到的却是自己的孩子——如果如果只有一个儿子,或许就会对青春期的男孩应该如何顺利度过更感兴趣;如果只有一个女儿,或许很有可能会对儿子的那部分随笔不能够产生非常充分的共鸣;除非是儿女双全,才会觉得这本书的到来真是“恰逢其时”!其实本不该这样的,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时代,孩子有一个或者两个或者更多,似乎已经和过去根本不一样了,对待每一个都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可不能就像某些人所说的,第一个孩子“当宝养”,第二个孩子以及以后的孩子就可以“当猪养”了!玩笑归玩笑,卡尔·埃瓦尔讲的虽然是自己的孩子,可他在随笔中所写到的那个孩子,又何尝不是自己的孩子呢?!他所写的那些故事,又何尝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呢?!
除了对于一开始“她正怀着我们俩的孩子”时,怀孕的妻子提出“我打算离开一段时间”、而丈夫居然表示同意有所不解——事实上他们的家人和亲友们也同样都不理解,“感到愤怒”!对于其他的部分,都觉得像极了自己当初准备迎接孩子以及孩子出生后自己与孩子相处过程中的种种往事!真的,虽然一开始谈的是儿子,可是女儿在她小的时候,不也是那样的一回事吗?!父亲不是天然就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的,也需要学习,从知道孩子即将到来,到与孩子亲密相处,到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度过每一天,这是一个漫长的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孩子在成长,父亲——当然也包括母亲——也在成长!甚至在在爸爸或许是谦虚地说自己“不过恐怕写得没这么好”的时候,面对儿子认真地强调说“你应该努力一点”,除了会心一笑,顿时也感受到了一种重任在肩的深刻感受!
和女儿的相处,特别是和处于青春期的女儿以及之后的女儿的相处,这可是一个不容易解决好的话题。儿子长大了的所有事情,他自己就可以处理好,无论为人母还是为人父,对儿子总是尽可以放手、让他自己去闯荡——可是对于女儿,就不是这样了!在《你是所有的美妙》中,卡尔·埃瓦尔又深情又理性,和处于青春期的女儿相处的郑重其事的态度到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地步!仔细想一想,显然这是非常有必要的!爱情、婚姻、忠诚,这些人生中会经历的情感历程,发生在儿子身上和女儿身上,那很有可能是截然不同的两个过程!处理得当,这是必须的;一旦处理得不好,对女儿的伤害显然要大过了对儿子的伤害!作为一个父亲,卡尔·埃瓦尔显然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谈自己的女儿,重点说的就是她处在青春期的这一段——女儿年幼时,和儿子年幼时显然区别不会太大!
卡尔·埃瓦尔是丹麦人,这或许是他能够如随笔中那样处理与儿子、与女儿的关系的文化、心理背景所在,有不少地方或许和中国人不那么一样——但可借鉴之处也依然不少!即使有这样那样的不同,但天底下的父母显然也没有太多的不同,该操心的都要把心操到位,该放手的时候就要学会毫不犹豫地放手——为了“所有的美妙”,怎么做、做多少,天底下的父母都要掌握好尺度!虽然这无疑是并不那么容易就能做好的,却必须尽到全力去做好,没有任何可能给自己找理由!反正,“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也;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你是所有的美妙》读后感(三):听1000种亲情道理,不如读一个美妙的父爱故事。
声色犬马 各安天涯
愿我们都是自己的小太阳,是甜化自己的糖
前段时间,我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猫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文章《抖音上的爸爸嚎啕大哭,所有人笑着笑着都哭了》。
文章里讲到抖音上一个视频,一个爸爸在牵着女儿的手走向新郎的那一小段路上,嚎啕大哭,哭到蹲在地上站都站不起来,婚礼场面一度失控。
想起我结婚那天,从出嫁房间出来后,站在我爸铺好的红毯上,我四处寻找我爸的身影,最后看见他远远地站在欢乐的人群之外,沉静如水。
那个画面,我只能看一眼。
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各种视频,我看过很多很多送女儿出嫁时父亲的样子,每一种无一例外都是深沉的落寞。
在女儿的婚礼上,他们哽咽着。
说:女儿,一定要尊重你的丈夫,你甚至可以崇拜他,但是要记住,你们之间的矛盾和不高兴的事不要给我讲,因为你终会原谅他,但我不会。
说:我一直想要一个儿子而不是一个女儿,其实并不是因为我不喜欢你,而是因为过去的20多年我都不愿意去想象你离开我的这一天,这天我将失去我的一切,但这一天还是来了。
说:我希望你的他,能够比我更爱你,可又多希望,这一天可以晚一点来……
但更多的爸爸,是沉默。
父亲的话不多,但说出来的仿佛有千钧之重,
就像父亲的爱不太外露,但潜藏的细腻仿佛重如千钧。
一晚上的时间我看完了《你是所有的美妙》这本书,这是丹麦童话作家卡尔的亲情随笔,一部分是关于自己年幼的儿子,一部分关于青春期的女儿。
看完感慨颇多:妈妈的爱细腻,爸爸的爱就未必粗糙。
普天下的爸爸大概都是相似的,都有过一些细腻动容的瞬间,比如单是看着熟睡的甜美的小小人儿,就能感受到生命的欢愉。
当卡尔回到家,看到窗边安乐椅上熟睡的女儿,长发散在肩头,一小片树叶穿过没关的窗户落在女儿的发上,她入了梦,安静极了,她是在等爸爸回家的小女孩,也许有什么事想对爸爸说。
这个画面简单,却又那么美好,应该每个父亲都有过这样的瞬间,并像卡尔那样庆幸和幸福地感叹:
这个生命近在咫尺,由我所生,亦交由我呵护。呵护这生命,是我无法逃避地责任,而且绝非简单易做,无甚风险的日常琐事,它是需要一个男人参与完成,也值得一个男人为之付出的人生乐事。
这是爸爸对自己的承诺,承诺里满是对孩子的爱,是不被轻易察觉的细腻。
都说妈妈的爱细腻,大事小情都是爱,其实爸爸的爱细腻起来更有动人的力量。
当卡尔给女儿送玫瑰花的时候,我感动了。从来人们只把玫瑰送给妻子爱人,却鲜少有爸爸送女儿玫瑰。
当然,女儿非常喜欢这个礼物。她说,爸爸谁都不知道这花是您送的。那时候女儿的眼睛里全是光和惊喜,仿佛拥有了世界独一无二的秘密。
克制,是爸爸天生表达爱的方式。
爸爸天生是不会把“我爱你宝贝”这样的话挂在嘴边的。可是他会像卡尔一样,在发现儿子犯错时,比如用该买面包的钱买了自己最喜欢的糖果。
他会用一种既不会留下丝毫悔恨,又不必乞求谁宽恕的方式让儿子意识到自己犯了错。
当儿子跟朋友承诺他得了传染病一定会去看望他,却被身边爱他的人,也就是害怕他被传染的人阻止时,爸爸会坚定地成为儿子的伙伴。
因为他知道,如果儿子不信守诺言,危害就已经造成,而这危害可能会是一生的创伤。
当儿子最爱地狗狗死了,爸爸会意识到这是孩子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直面死亡,他会为孩子认真解释“死亡”这件事。
爸爸爱孩子,但总是爱的克制。
人们总是会认为,这样理性的克制的爸爸近乎残酷,过早地让孩子识道理,甚至面对死亡,但是,人世间不总是斑斓美好的,总还是得让孩子直面些边缘的东西。
爱很重要,但是再爱也有做不到的事。
当面对儿子被送往学校接受教育的时候,卡尔愤愤不平也别无选择。
他埋怨自己:如果当初能攒下足够的钱,就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亲自领着自己的小旅行家,探索一个个对他来说崭新的世界。如果当初去世界各地寻找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然后亲自进行教育,那么小家伙的棱角和冒险精神就不会磨灭。
同样,当女儿进入学校,学习传统文化常识,又进一步学习大量无害的法语经典,费力啃完妇女劝助会改编的文化史,听一系列经过提炼要点的历史文学讲座……卡尔感到同样的别无选择。
他必须让子女接受正规教育,就算冒着被剪掉小鸟翅膀的风险。
就算他本想让孩子的生活充满活力和新意,自己去认知生活的模样,但对孩子在学校受到的“知足,忍耐,顺从”这类二流美德教育,束手无策。
没有哪个爸爸不想倾尽全力给孩子最多最多的爱,但是,再爱,也有做不到的事,这是残酷的事实。
“父爱如山,一动不动”,这句话显然已经成为当下“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的调侃,父爱缺失的焦虑在中国家庭中快速蔓延。
但是我们别忘了,父爱永远是人生感情线中的主旋律,大多数父亲的爱一直在场。
如果说父亲有失职,一定不是因为不爱或者爱缺失,而是没让孩子明白自己的爱。
毕竟,他们的温情,柔软和细腻,并不像妈妈那样外露出来。但是爸爸和妈妈一样,对孩子有最最纯粹的祈祷和祝愿。
TA们共同祝愿:
祝愿TA健康快乐长大;
祝愿TA成长为兼具眼力和才智的人;
祝愿TA的好奇心深不可测,一如他的勇气,激情,爱和愤怒;
祝愿TA不要鼠目寸光,沉闷无趣;
祝愿TA在丧失活力时弃尘而去;
保证不给TA的青春蒙上阴影,绝不挫败他的锐气。并告诉TA:亲爱的孩子,你是所有的美妙。
《你是所有的美妙》读后感(四):猪队友的温柔心
网上流传过一个帖子,盘点好用和不好用的母婴产品,你们知道最没用的母婴产品是什么吗?
爸爸。
真是谁用谁知道。
网络图片把娃留给爸爸看的时候,一定要心如死水,不要有任何期待,也不用嘱咐太多,反正他们也记不住。他们真的就只是“看”着。回来一定是家里一团乱,爷俩一起在垃圾堆里看电视/打游戏,或者娃趁爸爸不注意,开始捣蛋。
所以很多爸爸被亲切地称为——猪队友。
看到下面这本《你是所有的美妙》时,心里嘀咕起来:那么温柔地捧着小Baby,多有爱!果然都是别人家的爸爸!
可是翻了两页发现,咦,图文不符啊,跟我家猪队友也差不多嘛:
一般来说,当爸爸的确实没有家里女性(妈妈、奶奶、外婆)对小婴儿那么热情——作者用了“狂热”这个词,好吧,确实有点……这位爸爸也没例外。
这位爸爸会在儿子挑食的时候跟着一起挑:
儿子不喜欢喝安娜姑妈做的“啤酒汤”,姑妈说,有好多孩子想喝还喝不到呢(是不是很耳熟的骗孩子吃饭的套路)。
孩子问,那些孩子在哪里?姑妈没理他,结果爸爸站到了孩子那边,跟着问:对啊,在哪里?叫什么名字?
不帮忙哄孩子吃饭,反而帮倒忙,有没有很气结?
他没有鼓励孩子好好学习,而是把上学的真相全说给孩子听:
这位爸爸,你瞎说什么大实话。
这位爸爸还会后悔让孩子知道“动物园”的存在,为了不带孩子去动物园玩,各种坑瞒利诱;
这位爸爸带孩子的时候,由于漫不经心地告诉孩子,水里确实如童话所说住着美人鱼,孩子就跳下河去一探究竟了;
这位爸爸,会对青春期女儿的追求者说:“……和她在高高的山毛榉树下调情;告诉她你爱她爱得要命……最后,坐末班火车回来;或者干脆不回来。那边就是火车站。”
他特别真实,说出了一些代代相传的误解:
不要相信“孩子会增进夫妻关系”这种代代相传的错误观念。相反,普遍认为,在关系融洽的婚姻中,孩子是导致夫妻不和的唯一原因。他懂儿子的心思:
我们早晚会遇见一个令我们神魂颠倒的女人:身穿沙沙作响的丝绸,绾着美丽的秀发,裙底藏着她的灵魂,脚下踩着我们卑微的心。儿子看见的,正是那个女人。他认为父母对子女不应有所隐瞒:
每家公司都有秘密账本,仅有老板一人知道。而且,老板决不会拿给任何人看,除了自己的继承人。里面记录了曾经发生的一切。只有看过此秘密账本,才能了解该公司的真实情况。当子女开始独立面对自己的人生,父母也应把类似的秘密账本交给子女。每一次危机都应认真记入其中,并仔细描述;每一笔债务都应作出解释。但现实中,父母并不这样做,而会编一本与实际颇为不符的假账——它只适合作为歌词或感言,在纪念银婚的聚会上自欺欺人。子女就是听着这样的谎言开始走上自己的人生之路。当然,他也展示了作为爸爸的温柔,与妈妈牌温柔截然不同。
这位爸爸也像所有父亲一样,想象着儿子以后要成为男子汉,所以不能太婆婆妈妈。在家人面前,他尽量冷静,但是没人的时候……
孩子犯了“人生的第一次大错”——挪用妈妈让他去买面包的钱买了糖果,这位爸爸跟全家上下演了一出戏。
首先他没在全家声张,私下跟孩子沟通。他也没有直接把孩子拎过来教训,甚至都没说“你知道错了吗”,而是跟孩子聊天,聊着聊着孩子就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是自己被糖果诱惑了——哪个孩子不会呢。接着他又跟孩子一起想解决办法——搜刮家里的角角落落,每一分都不放过,再偷偷去把妈妈要的面包买回来。
挪用家里的钱,这事可大可小,这样的处理,让孩子意识到错误的同时给孩子留足了面子,“既没留下丝毫悔恨,也不必祈求谁的宽恕。”
想起《孩子你慢慢来》里,龙应台如何形容犯错的小孩——就像触电的小牛。孩子是纯真的,只是不清楚界限在哪里。父母要做的是别吓坏犯了错的孩子,让他们沉浸在自责和自卑中。
作者卡尔·埃瓦尔《你是所有的美妙》,59个简短的小故事,有毒舌,有柔情,有感动。很真实,很犀利,却也很美妙。
看着看着,对这位爸爸好奇起来,他是谁呢?
看到“译后记”,我惊讶地发现,原来作者竟然这么“老”,是一位19世纪的丹麦小说家!但他的文字却没有让我感到“代沟”,许多教育方法现在还适用,许多观点现在看来也一样犀利。让读者有共鸣,有思考,有会心一笑,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小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