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我有点热爱生活》是一本由韩梅梅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19-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今天的我有点热爱生活》精选点评:
●这样一本书售价45...这定价也是有勇气的。山间云海,野花,古树,群山,一幅幅景确实挺美的,悠闲惬意,朴素的村民让人动容,那些就酒闲聊的夜晚与山雾缭绕的清晨,或许很多人一生也没办法体会。
●被治愈
●她上一本书被我二手卖了,是她第一本我卖的书,不是太喜欢,也觉得终于大家都成长了,没有好和不好就是变了。然后这本书看了开头就觉得那种踏实安心的感觉还是在的,十几天时间随这个已婚妇女在浙江丽水酉田村雾气氤氲的早春山中独过了一个月。爬茶山,插野花,捉麻雀,挖笋躲狗。风眠,雨醉,早醒。看她的书快十年了,说“精神导师”太过,但也算是某种远远的陪伴。有新书还是会买,也永远不会去了解这个人。
●牛逼么,出去玩了一趟写了一本书。
●三星半,意境不错。在小山村里边度假边工作,感受时间的慢慢流淌,感知生活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听雨赏花,饮茶喝酒,看着店主每日忙忙碌碌一点一点地改造民宿,晚上偶尔一起谈天说笑,愉快地聊到深夜,这样的生活是令人向往的。韩梅梅的书看了好几本,从以前的刻意矫情,到现在的融入生活,也许心态也变得平和了吧。
●古村生活的点滴让我总是想流泪,可是却又会真的觉得开心。
●一段旅途,一段山居生活。除了一直下雨,图片不那么美,有这样的静美时光还是令人羡慕。
●文字看了一点就不下去,翻了翻图片
●我喜欢她的文字,温吞的,明亮的,多情的。 也许是到了冬天,每日早上手脚蜷缩着窝在床上,动也不想动一下。 这时,小朋友就会低叫着要钻进我的被窝,而我爸的鞋底也会紧随其后。 随着一声 ‘啪’,这便是一天了。 我以前不懂小朋友怎么对这种事乐此不疲,现在我懂了一些。 她怕冷,又尝过甜头,反正总有人护着。 但我总觉得她有点油盐不进,对挨打毫不上心,最近还学会了倒地露肚皮。 我算是看透她了。 想着明年可以去某一个小镇呆上一阵,推开吱呀乱叫的木窗,等风顺着势进来,我也就醒了。 真好,原来世界再差,换一种心态期待美好,便也就不一样了。
●不属于深度或严肃读物,可能还有点鸡汤和矫情,但特别适合在嘈杂的地铁上或只想放松的雨天周末,盘着腿歪在沙发上边喝茶边读,是那种读着比较舒服和清新的文字。"好的生活从来不止一种,认真虚度光阴,也算得上不虚此行",认同~
《今天的我有点热爱生活》读后感(一):今天 的我 有点热爱生活 2020.6.26
(我要疯了 清理程序内存 记录再一次消失) 喜欢梅梅的生活态度,放下一切,到最静最自然的地方,远离喧嚣,和大自然相处,和自己相处。用小林的话说就是“过好每一天庸俗地吃喝拉撒睡”,不用害怕失眠,不再忧虑世俗交往,有的只是风吹,雨滴,虫鸣,鸟叫。完全地只考虑自己内心所想,随心所欲,不再为吃什么而绞尽脑汁,因为吃什么都是香的。不在考虑去哪里是好玩的,因为随便一逛就是一个浑然天成的美景,每次还会有出乎意料的发现。羡慕作者能抽出一个月的时间归隐山林,真正地成为那里的一份子,然后,生活。好惬意啊! 很喜欢“下雨喝酒的时候我们聊了很多”,听小林和梅梅,两个那么热爱生活,那么会生活的人聊天,真的是朝闻道,夕可死。美哉美哉。 有机会一定要到这个室外桃源去,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酉田村。关于“以后”,本书中出现的琳达地观点很棒:“我最不喜欢的,就是以后。以后,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就明天吧”。和很多人说了“以后”“有机会”,但说出这句话后就再也没有实现。和自己也说了很多“以后”“有机会”,想做的事,想去的地方,想实现的,都成了过眼云烟,坐而言起而行,做到这六个字该有多难!我得去实现,通过结伴的方式,给自己一点压力,就有可能实现! 跟随作者的脚步,去那些美的,静的地方看看,一个人。
《今天的我有点热爱生活》读后感(二):我也有点热爱生活呢
这个年龄了,再给这样一本书去打五星好评,感觉有点肤浅。。。
但是,其实我也真的就是挺肤浅的人,而且,说实话,我也真的喜欢这个作者的书
从很多年前看她第一本《有些事现在不做以后也不会去做了》开始,就慢慢喜欢
后来有一次在高铁上无意看到她写的关于她和她父亲的故事《趁一切还来得及》
就认真的写过书评的
这次过年加上疫情,在家待了整整1个多月,有的时候心情不太好,不想去读很深奥需要费脑子的书,就把她的书从微信读书中都找出来,一本一本读,其实不用很认真,基本一目十行也就翻过了,一本书差不多也就看1个多小时,但是看得人很舒服,心很静。
这一本,是这两天刚刚看完的。今天早上,甚至都没有起床,直接靠着枕头看完了才起来给自己做了早点。
说不上哪里好,都写些很细碎的小事情,很多都是我自己经历过得,也有向往过得。
作者每年都要给自己放一个春假,去一个小村子,找一个可爱的民宿,住一个月,每天除了写字,无所事事(当然,如果住一个月可以出版一本书,至少酒店钱可以赚回来,也是蛮开心的)
印象中自己上次这样做,也是唯一一次这样做,还是14年在大理的时候,6天的时间,住在大理类似这样的民宿,除了中间有2天工作以外,其他时间基本都在闲逛,和老板去吃米线,喝茶,也在他的小院子里用笔记本假模假样的写一点东西,看看书。
也有客人进进出出,自己仿佛很熟悉的样子。
这些,其实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时过境迁,作者来了,就算一个月,她也会走,她写一本书,是因为她舍不得那些湖光山色,就那样被遗忘掉,哪怕一朵小花,一滴细雨,一颗昨天没有挖今天就长了很多的山笋,那满天的星星,连绵不绝的雨声
那些清晨雾蒙蒙的湿冷,那阳光普照下的茶园
来看书的,也不会多,是因为我们去不了,才心生羡慕?
不要羡慕了,去吧,想做什么,就去做好了。
慢慢的,我也会一点一滴去完成那些我总是想总是想却永远不敢做的事情。
《今天的我有点热爱生活》读后感(三):舍不得说再见
超舍不得说再见的一本书。作者韩梅梅在某年的春天,为了缓解失眠,去南方的小村长期旅居,而我在2020年的春天,因为多个晚上失眠,无意中翻开这本从打开,就再也不想合上的小书。
️ 这本书有点像村上写散文的笔法,随心所欲,不讲章法,又有点像讲极简类的日本书籍,多一个字也不肯用,却让你轻松地领略到其中的意境。
️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我们在城市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乡村在我们的生活和记忆中渐行渐远。就像梅梅所说的,那么美的地方,为什么有人舍得离开呢。可人不就是这样吗,在一个地方呆太久总会觉得厌倦,大多数人都是喜新厌旧的吧。
️ 乡村,在我的记忆中很少有脏乱差的一面,总是充满着闲适恬淡,平和优美的感觉。今年结婚第一年,和先生一起去乡下老家过年,呆了整整十天,走的时候竟有点舍不得。一望无际的田地里种着绿油油的小麦,早晨的空气带着泥土的清新,傍晚的余晖映着袅袅升起的炊烟。四四方方空旷的大院子足够我们拉张网,建个家庭羽毛球场,甚至还在多年未见的地锅中重新温习了一次烤红薯。未曾觉得无聊,只觉得内心每天都很平静,精神每天都很高昂,一点都没有了平日里萎靡不振的样子。虽然同样是因为疫情被困在村里十多天,生活质量却丝毫没有下降。院子里就有新鲜的蔬菜,随手摘来就是西贝店里四五十一盘的橄榄油炒有机蔬菜。乡村的生活成本果然低多了。
️ 每个人都有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梦,可只有极少数的人会把这个梦付诸实践。小林真是现代生活中的宝藏男孩,打游戏,刷手机,于他,都是不存在的。他总能给自己的每分钟都安排好感兴趣的事,脾气温柔到让人难以置信,好像天大的事,在他那都可以轻描淡写的过去。孔夫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很多时候,我们生气不就是因为觉得别人不理解吗,其实,想明白了,干嘛要得到别人的认同呢,人贵自恰,没有什么比自己能接受自己的所有更让人欣喜的。
️ 读这本书,总是不自觉想起很多古诗词。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窗下。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嗳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出门随处可见风景的日子,真是令人神往极了。
️ 最大的收获还是书名吧,今天的我有点热爱生活。无论是平静的乡村,还是热闹的城市,都是热腾腾的烟火人间呀,既然是生活,就多点热爱吧。就像有句诗写的那样,即便昨天失眠,今天依然要早起。只要热爱,就能解决掉我们生活中无数的烦恼和不开心。
感谢昨天晚上的失眠,让我遇见了一本如此美好的书。
《今天的我有点热爱生活》读后感(四):韩梅梅的丽水隐居
从“有些事现在不做 一辈子都不会做了”开始 一直在追韩梅梅的书。真诚、温暖、朴实是她的书给我的感觉。最初开始看那个系列的小书的时候,我正沉迷于消费主义的陷阱,日夜加班,疯狂购物,生活一团乱麻。我很感谢那些简单、质朴的小清单,像一盏盏小夜灯,把我从那些混乱的日常中一点点拉了出来,开始更多关注我真正需要的精神性的幸福,回归更干净、整洁和有秩序的生活。
后来,她出了一本又一本书,有些我还是很喜欢,有些觉得有些赶工和粗糙。但是,我依然对她有信心。因为那份真诚,对自己,对人事,对世界。
喜欢一个作家,就会忍不住想要了解她更多。尤其是这样一个,一直在耳边絮叨的亲切温暖声音。
她用这个笔名把自己隐藏得很好。百度和Google都无处可寻的八卦。只是在文字中,一点点透露过,她是中戏毕业,曾经在我学校后面美丽的魏公村路和人合伙开过一家咖啡馆,甚至,我现在怀疑是不是参差咖啡,就是那个《我想开一间小小咖啡馆》的作者王森在书里写过的那一家。她还留过学,体会过很孤独的留学生心情,是不是,也在那样的孤独中学会了和自己相处,照顾自己。她和我喜欢的作家舒国治一起吃过饭,舒国治说,写东西,写真实的,不做作的白开水一样的文字,就够了。我想,她记住了。
后来,她结婚了,和一个爱踢篮球的男生,叫大丁,离开了北京,去了大丁的故乡-宁夏银川。一个听起来分外遥远的西北城市。我有些惆怅。我很想知道,她会不会怀念北京。想起北京的时候,会不会恍如隔世。如果有选择,她还愿意离开吗?
再后来,她也有了一个小小的女儿。是我羡慕的那种。有女儿的安妮宝贝,我也很羡慕。
这本书里,写的是她在春天,在丽水山里隐居一个月的山居日志。第一次看的时候心情有些浮躁,只是快速的翻完了。还觉得,她提议和小林一起看《Once》这个举动,是不是有些暧昧了。我不喜欢。
今天,休着病假,坐在我心爱的奶牛皮椅子上,顺手拿起一本书来,竟然能安下心来,从头到尾看完了。山里的风,山里的水,山里的花花草草,山里的人,充满情感的细腻文字,是一个不一样的韩梅梅。我一边看,一边想起外婆家。我的外婆家,也是这样一个有着山谷,有着湖泊,有着清风明月和青石板路的古村。外婆的老房子,还有下雨的时候哗啦啦带来凉意的天井,有火光前满脸皱纹的慈祥的老外婆,我多想再握住她温暖的手。那是我的童年,是我一直怀念但不曾回去的九十年代的乡村。
看到了这些,再看到小林。一个充满干劲的建筑设计师,温和,能干,细腻,有观察力,有着恰到好处的分寸,是一个非常棒的民宿男主人。在那样淅淅沥沥的春天,两个有故事、有温度的成年人,可以有一些适合和远方的陌生人分享的心事,升起一些些的欣赏之情,也是情理之中。这样的氛围之中,挥起道德大棒,反而是多么的不合时宜。可能书中,唯一不节制的部分,就是Once这个部分吧。但是,我并不忍心苛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