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魔球》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10-16 20:3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魔球》的读后感大全

  《魔球》是一本由[日] 东野圭吾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2019-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魔球》精选点评:

  ●2019.12.07 微信读书

  ●东野的处女作,双线叙事,结尾反转,关注社会问题的风格。童年创伤,在棒球中赌上了青春,想要守护家人的哥哥让人唏嘘。

  ●偏执的温暖,底色又十分悲凉。

  ●在凶案背后,人性面前,人为了自己的私心而对案件有所隐瞒,借此来作为案件的发展甚至转机,果然26岁的东野圭吾在剧情发展上显得些许稚嫩了。 作为东野圭吾的第二本小说,正式发行的第一本小说,已能从书中感受到东野圭吾的野心和巨大潜力。虽然动机与人物的性格描绘的天马行空(对不遵守约定的人有强烈个性的武志,在面对哥哥死亡时还有勇气锯断手臂的弟弟,一切都是那么匪夷所思),但我认为这也算是一份稚嫩的答卷!

  ●令我意外的一本书。塑造了一个非常有自我色彩的少年,真相让人不禁惋惜。读到中间大致猜到了凶手,却被他的障眼法勾得不敢确认。是东野早年很不错的作品啦~

  ●看了几本纯文学,反过头来再看通俗,感觉简单了点。但还是很喜欢东野圭吾!

  ●2020年第8本

  ●“从今往后,不管时间过去多久,都绝不会在我们的心中消失。永远不会消失的,只有那个赌上青春,赌上性命,拼命守护我们的人。”不愧是东野圭吾,处女作已经显现了走心的趋势,可怜可叹

  ●到结尾总感觉泄了力

  ●说是他的处女作。死得莫名其妙,斩去右臂也莫名其妙。

  《魔球》读后感(一):《魔球》——东野圭吾的摸索与尝试

  书评时间:2020年7月25日

  早早就入手了这本新版的《魔球》,但是因为缺乏棒球知识而迟迟不敢拜读,前段时间在聊城兼职的时候终于看完了这本东野圭吾的准处女作,当时作为非职业作家的25岁的东野圭吾能写出来这样的作品着实令我吃了一惊,武田刚志也成为了东野笔下为数不多的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角色。

  虽然有很多读者吐槽出道前的东野圭吾的文笔太过稚嫩,相比于他早起各种低分的本格推理和后期注水严重的作品,这本《魔球》作为东叔的处女作不仅仅是一本推理小说,更是一部温情小说,风格多元,本格推理小说和社会派推理所包含的各种元素和套路在这本书中也都有体现,为东野后来写出《放学后》并夺得江户川乱步奖打下了基础。

  说实话严重缺乏棒球知识,对棒球这项运动一窍不通的我,读完《魔球》之后竟然有一种想去打棒球的冲动,可能是东野圭吾所塑造的须田武治这一角色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缘故吧,毕竟这是一本很合我胃口的作品。

  《魔球》不是一本顶尖上乘的佳作,但也绝对能配得上我给它的四颗星!

  《魔球》读后感(二):《魔球》

  看到真相揭露的时候,才能够理解、体会到武志是真的很想努力给他的母亲幸福,同时又很心疼他的成长经历,从小到大经历了的事情才会造就他那孤独的背影吧。不过他并没有因为这些不好的遭遇而自暴自弃,反而是跟他弟弟约定要一起努力带给他们的母亲幸福,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他小时候去学棒球前还会去送报纸,感觉这一幕就写得让人很心疼武志这孩子,不过他不希望被人知道,当他的小伙伴把这个“秘密”透露出去的时候,武志把对方的手套剪坏了,联系下文北冈想把武志的秘密说出去时,武志想去把北冈的狗杀了,其实他内心应该是个超级没有安全感的人。东野总是能够把人物描写得那么形象,在看书时脑海里就浮现出武志的样子,他的一举一动,从不了解情况时觉得他是个只顾练棒球的冷酷大男孩,到真相揭露,脑海里的武志是让人心疼的,拼了命也要家人幸福的大男孩。这本书应该算是温情类型的,推理成分不多,对棒球的描写还是挺多的,不禁疑惑东叔是原本就会打棒球还是去做足了功课呢?看完之后除了有点伤感,还能感到一些暖意。要不是武志的手臂出现问题,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他也一定能够实现给家人带去幸福的梦想吧。武志跟他亲生父亲断绝关系的那一段也给我留下的印象挺深刻的,因为这个人,武志从小到大过得很苦,我以为武志会很恨他,会报复他,没想到最后只是跟他拿了十万块钱后,就洒脱的离开了,而这十万块拿回去也只是刚好够还债,摆脱那个总是色眯眯看他母亲的债主,没有跟他索取更多的钱。还有勇树,他应该真的很喜欢和尊重这个哥哥,虽然不是亲生兄弟,但是看到哥哥被人称为天才,听到人家说他和哥哥长得像的时候,都会发自内心的自豪感,最后他也努力完成了他和哥哥的梦想吧,让他们的母亲过上幸福的生活。魔球这本书很容易看进去,人物关系不会太复杂,看到谜底揭露的时候内心有点震撼,看东野的书总能给人这种感觉,不看到最后一刻就不会理解主人公的一举一动是为了什么。看完后心里升起一股莫名的话动力,想了想自己,应该也要为了让自己喜欢的人去努力,给他们制造幸福的生活。

  《魔球》读后感(三):魔球,终究只是悲伤的借口 ——读东野圭吾先生早期作品《魔球》有感

  夜深了,暮春的夜真是格外的安静啊。我摘下了眼镜,轻柔着太阳穴闭上了眼。就在一分钟前,我终于看完了东野圭吾的早期作品《魔球》。 心中竟难以平静。第一次接触东野圭吾的小说是在高三,那时候我和同学借读了当时火热的《嫌疑人x的献身》,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现在大四了,五年来,从《放学后》到《白夜行》《恶意》《新参者》《分身》《流星之畔》……追了东野圭吾的小说一路,如今机缘巧合有幸读了先生写在获奖处女作《放学后》前一年的作品《魔球》,也算是对先生的一次重新认识。 如果说获得第三十一届江户川乱步奖的《放学后》是东野圭吾职业写作生涯的起跑线,那么《魔球》则是起跑线前的投影,在第三十届江户川乱步奖的参赛作品中入围却未能获奖的《魔球》现在来看值得细品。 先从缺点说起,剧情前期有点拖泥带水,发展的有些慢,这一点也符合先生早期的风格,有一些稚嫩,很多伏笔也表现的比较明显,但是纵观全书来看,真的是瑕不掩瑜了。先生的巧妙设计和构思中更多的掺入了他对人性的思考和理解,这一点,融进了他所有的作品,即使早期的《魔球》并未获奖,但也不能掩盖这样独有的光芒。 如果说一波三折的剧情是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那么人物形象就是小说的灵魂。须田武志、须田勇树、高间、芦原,这一个个形象如同放电影般在我脑海中浮现,竟久久不能忘记,在塑造人物形象上,《魔球》成功了。 再从阅读过程中的直观感受来讲吧。 开篇从甲子园棒球赛写起,老实说,我一个从来不看棒球赛的人看的云里雾里,很想放弃阅读(当然了这里也是后面的伏笔,只是个人感觉开篇写的过于啰嗦了),紧接着描写一次恶作剧式的“炸弹案”,没错,一个没有引爆装置的炸弹放在了一家公司里,警方随即展开调查,可是正当调查无果时,第二天公司老板又被人威胁“绑架”,最后老板自行回来了,嘿,这个剧情倒是引起了我的兴趣,有点新颖,可是正当我提起兴趣想看看有哪些线索的时候,作者笔锋一转,另起一条线,正式讲起本书的主要剧情。(有些小失望,前面铺垫的戛然而止,后面剧情又有些拖泥带水,直到结尾才联系起开头,然而读者这时候其实心里已经渐渐有答案了,就没了那种惊喜。中途如果能联系开头,再来几个疑惑点或者反转就很爽了) 主体剧情不做详细回忆了,就简单介绍一下吧,小说主要就是讲了开阳高中棒球社两名主将北冈和须田武志先后被杀害的故事,杀人犯对第一个人是无意识杀害,对第二个人是故意杀害,动机是因为感觉到对方的不守信和背叛有了报复心理。说到这是不是感觉和正常的凶杀案没啥区别,但是东野圭吾还是厉害,因为他一开始就精心构思了整个框架,因为有几点是很难想到的,第一,杀害两人的凶手正是须田武志,没错,第一次是意外杀害,第二次是自杀,自杀伪造成故意杀害是为了不使家人受到牵连的一种自我赎罪。第二,打第一个北冈被杀害时,当时的一位女老师就在现场路过时看到了武志,但是出于内心的一种希望武志自首的想法,老师做了伪证,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也就造成了后面的一些悲剧和对破案的影响。第三,须田武志的弟弟须田勇树知道整个案件情况,但是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替哥哥承担起了后续的工作,造成了两人均系他杀的假象,这一点也是结局才知道,所以这个反转很棒。 抛开剧情来看,我对“魔球”的意味有了更多的想法,所谓魔球,其实只是整本书的一个伪线索,是串联剧情发展的,因为案件与魔球无关,魔球更多是一种“心球”,即所谓的心结和心魔。凶手武志的人生可谓凄惨与可怜,这也造成了他的报复心理,但是作者笔下的描述中,武志恰恰是一个有责任心,懂事孝顺,极具天赋的运动少年,一切的悲剧只因一次报复,一次失手,却引来了一系列人性的思考,老师的教育引导该是如何的?父母的爱情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怎样的?人的赎罪是一种怎样的定义?所谓的善恶谎言与真相又是一种怎样的平衡关系? 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悲之处,看完这部小说,以上的疑问你心中自有答案。

  《魔球》读后感(四):《魔球》——别忘了最初的约定

  原先买过读过平装本的《魔球》,总体感觉这次感触满满,值得读两遍。正如这次精装本上腰封写着:日本读者票选东野圭吾十大被低估的杰作。个人认为它可以有7.8分左右。(有一些剧透)

封面加书签外封面内封面精装本与平装本

  (图源微博@东野圭吾资讯站)

  读书先从读封面起。先看外封面,一股青春风,青春绿袭来。一位球员看向远方,并下着下雨。这封面或许描绘的是,武志最后一场比赛被记录下的最后一个镜头,“武志凝望着天空。”这样的画面,带着一丝伤感的味道。给读者留下,青春与球员的信息。而原平装本则就是简单一个棒球,只能留下一颗阴暗的棒球的印象。去掉外封,看内封,感觉有丝单调,内封上的日文书中会多次出现,也就是魔球的日文。而一把侧倒的雨伞不知用意所在。

  再从内容上讨论。本书是讲述围绕棒球少年门所发生的事描写的。因此难免会出现一些棒球相关术语。个人认为不去了解也没事,不会影响这本主要要表达的内容。第一次阅读的时候并没有去了解,而这次首先了解棒球基本规则以及遇到不懂术语就查。感觉上来说,了解的话会更好理解那些场景描述而已。至于对魔球理解感觉有无了解差别不打。

  这本书推理性不强,没看多少就很容易猜测出凶手,而有些地方的逻辑性不太强。书内事件承载的更为重要性,个人认为属于社会派推理。而书中的叙述上来说,双线描述,明县是球员被杀,暗线炸弹绑架风波。令我觉得有意思的是,除了以警察视角描述事情外,有部分是以主角武志的替补球员田岛视角阐述事情。实力与主角相差悬殊,只要武志在就没法上场的田岛,作为一个较为理性的人分析一些事情 。

  书中让我触动的地方。在224页,武志讲述自己小时候与妈妈每周六去车站等爸爸回来。读到此突然被触动,泪点低一些或许我就会哭出来了。不过我突然在想被什么触动到了,被这份“等”?而后突然反应好像感觉哪里读过“等”这个词,想到了85页对田岛的描述“心想武志大概从没有等过什么吧。”原先对这里时候感觉不通,这时觉得似乎是前后呼应,感觉有些妙。不过反复再想,田岛的这个心理活动,或许也可以解释,武志跟田岛是棒球部的人只会等,等得分的时候。武志给田岛的印象是总是全力以赴,对棒球特别热心,刻苦训练,毫不怠慢的。所以田岛想武志是一个不会等的人,没有等着去做一件事,而直接全力做一件事。或许没有我第一层想的意思,前后呼应。再或许一语双关,“等”,等着做事情与等人。而读到后面的时候226页,武志对爸爸说,“你之前已经违反过一次约定了”,我再次才反应过来这个章节题目“约定”指的是前面的周六回来,而不是指我先前看到的“田岛和高间约定在昭和站前见面”这个场景。这下才明白,触动到我的是一份约定。一份约定,每个人都会有过,而且好多是对自己的约定,约定多久之后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而事实是自己只是经历了时间而已。可能也忘了一开始的对自己约定。而武志一直对自己的目标努力,几乎无松懈过。

  约定可能是这本书的主要关键词了。武志与朋友的约定,朋友违反了,而有了手套风波以及杀人事件。和妈妈一起与爸爸的约定,而有了绑架事件。与弟弟的约定,各自负责自己擅长的,棒球与学习,一起努力照顾妈妈,给妈妈幸福,而有自己的死亡。

  书中警方猜测武志是因为搭档北冈违反了约定,告诉领队,就想报复刺死它的小狗,而后扭打不小心刺死北冈。武志是临时知道北冈不遵守约定的,然后赶去见北冈,在北冈返回路上先刺了他的爱犬。武志没有先确认是否泄密,直接行刺?这么冲动不确认一下?小时候的时候确认了是那位朋友泄密了,才引发手套风波。而这次没认?有确认的话,却先刺爱犬?这个的逻辑性确实有待商榷。但我觉得小时候一件当时对自己刺激很大的事或行为,对自己以后影响很大,这是肯定的。小时候留下的阴影,长大很多时候会潜意识的影响你的行为。或许你会忘了它,但它已经影响了你的一言一行。

  最后用附送的书签结尾,

那个赌上青春,赌上性命,拼命守护我们的人,永远不会消失。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魔球》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