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球》是一本由[日]东野圭吾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魔球》读后感(一):守护与被守护
东野圭吾这次讲的是一个守护与被守护的故事,武志想要守护的是自己的家庭,采取的方式却未免过于残忍,不光是对自己,也对自己的弟弟和家庭。就像本书结尾时写到的一样:“永远不会消失的,只有那个赌上青春,赌上性命,拼命守护我们的人。”我想逼自己的弟弟用如此残忍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想必怎么样也是忘不了的吧...
在阅读本书时,总觉得东野圭吾这个故事讲得相比巅峰期的几本书来说还是稍显稚嫩,后来在翻阅资料时才知道这是他25岁写出的早期作品,恍然大悟,果然这本书还是可以看出东野现在想表现的事物的一些影子,但是并不完整和深刻。
“我们已经跟你没有任何关系了。既然是毫无相关的人,为什么还要见面呢?”——武志
说这句话的时候,武志心里已经做好算盘计划,以自己的死亡去掩盖一切了吧。父母的离去,从小就让武志看清自己以后得道路,为了报答养育之恩,守护家庭,他以棒球为职业生涯去努力,为了魔球而努力,可是当他真正使出魔球的时候,右臂也已开始不受控制。
压抑的人性,总是偏向极端,因警告而错手杀人,为了掩盖而自杀伪证。压抑从何而来?父亲的抛弃,母亲得早死,家庭的困窘,究其源头,只因为金钱。
负债的压力,对于平常,不,或者说对于贫穷家庭来说,是怎样的一种压力?让孩子过早得体验现实的世态炎凉,无法拥有自己的爱好。追逐梦想,心中只能有一个目标,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可是如果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往后的所有人生,都不过是为别人而活,但是这是一个守护的故事。
金钱,它能让我们过上想要的生活,也能毁掉我们的生活。
老东野的书读了10本(应该是10本)。
前几天在玩一个手机小游戏,下载的时候听说,世界最高纪录是10万分,于是信誓旦旦说要到纪录。后来还安利了一众朋友一起玩,后来玩到7万多,就不再那么想玩了,心里觉得也差不多了,没那么想要那个纪录了。对于什么事情的热情,能保持很久的也着实不多了。
唯有老东野,他的书一读就读了十本,好像上一次的情况是高中的时候看张悦然了。现在的书太多了,一有不精彩,我们马上可以换别的作家。老东野就是天才,老东野就是神仙。
看简介其实是个挺简单的故事,没想到打开之后倒是有好几条线同时进行。虽然在后半段对结局有一种隐隐约约,但是非常隐隐约约地预感,但真正进入最后十页的时候,你就明白这书真的是一路把你带向高潮我在说什么。。。。
很多时候一本书一个故事让人流泪但也许并不会让所有人流泪,只因为我们内心脆弱的神经并不一样。我记得第一处让我难过的地方是武志面对自己的亲生父亲回忆小的时候母亲盼着父亲归来,她一直安慰武志说爸爸这个周末就会来,这个周末就会来,于是每个周末带着他去车站接爸爸。就这样一周一周地过去,但是父亲从来没有露面,想到那样一种心情,那种期待,心里不知道为什么会觉得非常难过。
我爱过一个人,那时候我甚至觉得,只要你好好地活在世上,哪怕我十年都见不到你,只要我知道你是好好的,你也是爱着我,我就愿意守着这份感情过生活。但是现实里,哪次的等待不是痛苦又折磨,哪次不是一遍又一遍地问,什么时候可以见面。
后来,全部的谜团解开,所有的线终于理顺。少年武志的死,虽然没能实现他自己的目的,但是正如他弟弟在最后的叙述,每当母亲抬起头望向远方,他知道母亲在看什么,他也知道母亲看到了什么,他也一样,他们都不会忘记,那个用青春,用生命守护了他们的人。
那些男孩,那些活在书里的善良男孩,他们性格孤僻,他们并不完美,但他们就像美好的童话,任凭这世界如何混乱,我们都愿意相信童话的存在。
《魔球》读后感(四):是心魔吧(有剧透)
它依旧秉承了东野圭吾小说一贯的风格,凶手并不是天生杀人狂,他们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理由,不得已而为之,总让人觉得行差一步导致这样的结局。
一个有着曲折出生,却没有自暴自弃,发现天赋并为之努力,为了养母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一直努力着,这样的人,不该是这样的结局啊。
看着他,总觉得自己不够努力。做为私生子,不知道父亲是谁,母亲在很小的时候自杀。被叔叔和婶婶抚养,叔叔却在年幼的时候因为意外去世,还留下一个弟弟。他与弟弟约定,他成为职业棒球手,弟弟读书考大学,多么励志的人。虽然清贫,但一家人相亲相爱,弟弟会因为别人夸他和哥哥长得像而开心,他会为了家人而凭一己之力打入甲子园,会冒着风险跟职业俱乐部的人接触。
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未来,那个憧憬着的未来。
但,还是被心魔打败。他最痛恨的是不遵守约定的人吧,因为那个他都不知道名字的父亲,那是幼年时代留下的阴影,它一直笼罩着他,在他最脆弱的时候终于打败了他。
明明那么聪明,那么沉着冷静,对芦原的复仇,对亲身父亲,对高利贷,都解决得那么好啊,为什么还是走上了绝路?
是因为骄傲,不愿意要别人的怜悯;因为骄傲,不能接受失败;因为骄傲,害怕未来不是自己计划的那个未来。这个骄傲的少年啊。
可是,生命怎么可以就这样轻易放弃,那么多苦难都扛下来了,最后却选择了自以为是的守护。可要知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啊,这世上没有解不开的谜团,除掉一切不可能,剩下那个解释再怎么不可思议,它也是真相。
我想到了我自己,现在的生活跟年少时的想象也是千差万别了,但那又怎样,只要活着就有无限可能,至少我还努力着,总有接近梦想的那一天。活着的人才是最苦的,因为他要承担的要多上千万倍。
《魔球》读后感(五):魔球
魔球的魔力
小说结构,两条线,开篇第一章从须田武志的故事开始,第二章从炸弹事件展开。之后两者联系的地方越来越多,而且每每写到悬念呼之欲出的地方就会跳转到另一个事情或人物的视角下来叙述故事进展,吊人胃口,最后交织在一起揭开谜底。纵观东野桑的作品,他对这种写作手法运用娴熟。这种手法,优点是开篇就能吸引住读者的注意,节奏也比较紧凑。缺点就是没有什么新意,比较常见。
看到最后有一些感触是,如果一个人遭遇了什么不幸,或是人为制造了什么不幸,要了解背后的原因,那探寻的途径便是去了解ta童年生活的环境和经历的时间,从中一定会发现有帮助的信息。这也是弗洛伊德总是强调问题的根源与儿童时期有关,只是究竟影响程度有多大,这永远是个值得争论的话题。
与须田武志不同(除了队友田岛恭平),棒球队的其他人很平庸,而且甘愿平庸不愿努力,只想着能维持现状就最好了,如此这群人因为棒球走到一起,即使北冈明不死也会因各种矛盾而分崩离析。转念想到自己也有这种境况需要面对,同样是上了研究生,同学的目的想法各有不同,有的想在这方面有所成绩建树,有的只想混混过日赶紧毕业,有的只是觉得自己能找个相应的工作衣食无忧即可,如何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和性格形似的人可谓可遇而不可求啊。
摘录
《魔球》读后感(六):致敬少年!
书里的武志,对养母怀着深深的感恩,不断地努力想要报答这位母亲,在坟墓那里他将养母称做了他的母亲,将接他和亲生母亲回家的舅舅为父亲。这位少年深深地爱着这个家,不论付出什么都要誓死守卫自己的家自己最亲的人。这份情着实感动了我!
科学表明,人长大以后都会带有童年的影子,少年坎坷的童年遭遇,父亲失信抛弃母亲,母亲自杀。虽有舅舅一家视如己出的照顾养育,但是来自父亲的背叛在年幼的少年心里深深扎根,从其报恩可以看出少年的善良,但是童年的阴影就像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这是来自人最本能的状态,纵然有人性最柔软的一面,但其如洪荒之力无法阻挡,所以少年一次次做了极端的事情。
是童年的遭遇毁灭了其本该拥有的未来。但是仍旧要致敬这位少年。他承受了他这个年龄本不该拥有的压力,但是他默默守卫自己的家自己的亲人,这种品质是难人可贵的,虽然童年遭遇是他陷入极端,但是他仍旧拥有一颗爱人感恩的心。假如没有童年的遭遇,我相信他会成为更好的人。
自从看过东野大叔的《解忧杂货店》开始,就迷上了他的作品。虽然我知道东叔是推理小说派的,但是第一部接触他的作品却是《解忧杂货店》,大概只是因为那时候这本书的名气太大了吧,几乎随便上一个书店,都能看到这部作品的推荐。不过,这确实是一本很赞的小说,也让我入了东野大叔的坑(另外一部入坑作是白夜行)。
看过了东叔的几部作品之后,就可以发现他不是本格派的,应该算是社会派的。他的作品有两个特点(就我看过的作品而言),一个是描述和质问社会现象,另一个就是献身。
先从献身讲起,不管是《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还是这一部的《魔球》,都是为了家庭和爱情,不惜贡献甚至牺牲自己。东叔的作品也大多以爱情和亲情为主。
另外一个就是质问人性和社会,这一点可以从《秘密》,《彷徨之刃》和《虚无的十字架》中可见一斑。杀人者的做法是否值得原谅,法律对于那些“施暴者”的制裁是否真正合理(可以参见另一部韩国电影“素援”)?这些都是东叔的质问,至于答案嘛,大概是你,是我或者说是作者本人都无法给出的。
总的来说,我感觉这部作品还是以讲亲情和奉献为主,推理就比较弱了。如果追求的是烧脑的本格推理,想看各种“诡计”,那么这本大概是不能满足你的需求的。
《魔球》读后感(八):每一个生命消逝的背后总是藏匿着许多令人心疼的故事
小说的男主人公,出色的棒球投手须田武志,一直努力着让养母和弟弟过好生活,朝着职业棒球手的方向不断努力着。直到无意中练习魔球,右臂受伤,气愤队友不遵守约定,一时冲动错手杀死北岗明--这个关心队友的接球手,之后竟不惜自杀以造成自己不是凶手的假象,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家人,为了他们的更好的生活,为了守护家人。不禁心疼,这么一个坚忍的家伙。
这本小说的命案与大多数其他作品都不同,虽说是命案,但凶手并不是精神分裂的连环杀人魔,也不是嗜好于虐童的变态大叔。须田武志,恰恰是一个努力生活拼搏向上的人,是这么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一个在单亲家庭中成长有担当相当有责任感的人。他的错手误杀,让人心痛于一个天才接球手的消逝,而他的不惜自杀以制造假象,只为着不要给家庭蒙上阴影。这么傻的一个好人,犯了两次命案,东野圭吾让读者失去了面对凶杀案罪犯所常有的义愤填膺,多了许多沉重,多了许多思考,站在全面客观的角度分析事情,我们不难发现,每个罪犯的杀人动机都可以溯源至其童年生活当中。
显然须田武志特别注重“约定”,小时候逢周六经常被妈妈牵着手走到车站等待妈妈口中所说的爸爸,然而爸爸没有一次如约。因此武志十分遵守自己做出的约定,同时也很痛恨违背约定的人。在武志小的时候,曾经让班上的一个小伙伴知道了自己的一个秘密,小伙伴后来跟他承诺不把秘密透漏出去,然而,小武志无意间从另一个小朋友口中听到他的秘密。猜猜小武志是怎么做的?他把那个不遵守约定的小伙伴的棒球手套剪烂了,这件事无人知晓。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武志理智丧失的触发点,当然也可以在另一方面看到他的心思细腻,小小年纪做一件坏事能够做到无人知晓,查了许久都没有线索。
另外,武志的老师其实一早知道了他是凶手的事实,却选择了一个自认为教育上看似合理的方式隐瞒了事实,希望武志能自己自首,间接导致了事态的严重发展,这也是让人唏嘘不已的一处。
最后,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那一句:那些人永不会在我们心中消失,赌上青春,赌上生命,拼命守护我们的人。
心疼,每一个生命消逝的背后总是藏匿着许多令人心疼的故事。
《魔球》读后感(九):天才的陨落
孩童时期的烙印对于一个人的一辈子有着关键的影响力,就如本书中主角之一,须田武志,一个孤僻,冷漠,沉稳,天赋异禀的棒球少年,因为小时亲生父亲不遵守与母亲的约定,为事业抛下妻儿,这给武志对于“约定”看得十分重要,对于不遵守约定的人,便会加以报复。以至于杀害了他的搭档。但也因为经历过太多苦难和贫穷,他有着近乎狂热的对棒球的执着,棒球是他能带给家人未来生活改变的唯一路径,天才就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所以在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训练后,造成了右臂的无法挽救的伤,这是他梦想破碎的开始也是人生的结束。一个孩子内心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和勇气才能不畏惧死亡。凄惨的命运造成了一个天才的陨落。
《魔球》读后感(十):主旨是动机,迷茫也在于动机。
东野的第一作,很惊奇地没有走他之后几作的本格路线,反而是中后期作品惯用的以动机和社会、人性问题为主线的本格化社会派(类型名字是我抄的……)。这不禁令我联想到,融入了精巧的密室要素作为手法的《放学后》之成功,是不是影响了东野接下来几部作品的创作走向。《毕业》和《放学后》模式类似;《山庄》是典型的孤岛派本格推理,要素都十分经典以致老套;《十一字》则是想回归《放学后》和《毕业》的模式,但又突兀地套入了不合时宜的孤岛谜题。本以为那时的东野遭遇了写作方式上的迷茫,可看到他对媒体的回答,得知当时社会派大行其道,而东野喜爱的是本格派。也许《魔球》才是谨慎妥协的产物,这也能理解他后来所说的“不是不想写本格了,而是不能写了”。
再来看本作,主要的问题就是用了大量篇幅最后渲染出的动机,感觉上并未作清晰的解释。临近结尾,我本以为武志的动机是由于北冈爱犬的袭击导致的右臂永久性创伤,而让弟弟切下其右臂处理掉,也是为了掩盖右臂的伤口,以免被怀疑到作案动机。可下一章就跳脱案件直接完结了。
东野在篇中有提到关于武志小时候的一个情节,就是他十分痛恨不遵守约定的人,为此毁掉了同伴珍贵的棒球手套,可套用在结尾警方与勇树对武志动机的推断上,却有些牵强。
一是手套与人命的差别。文中虽强调须田家家境贫寒,但并未塑造出两兄弟性格上的严重缺陷。且北冈的行为只是出于担心朋友,虽说可能会影响到武志所计划的前途,但为此伤害自己的搭档依旧不是常人所能做出的事。
二是警察与勇树推断的案件发生时的情形。武志想杀狗对北冈进行警告,但因为之后起了争执,误杀北冈。此推断的论证为北冈对从小学开始养育的狗十分爱护,所以对狗被杀无法容忍,主动与武志发生冲突,结果遭误杀。如此说来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只不过文章对此几乎无分析,一句带过让人觉得动机推断模糊。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武志仅得知北冈要去找森川告知他手臂伤的实情,便在北冈返回的路上遇到后直接将其狗或人杀掉。如果北冈并未告知森川呢?如果作为老师的森川也答应保守秘密呢?一般来说,要先跟北冈确认一下才是合理的做法,可武志当时直接就动了手。前文说武志是个很有想法、很冷静的人,为何在这时突然就丧失了冷静,并且这也非临时起意,他是有几个小时思考时间的。且小学那件事也不能证明他在成长到高三后,思维方式依旧与小时候一模一样,棒球手套和狗或人也不能等同。
四,为何武志要让勇树将其右臂锯下,仅仅是因为对自己过于失望么?看到这里时我一直觉得有伏笔,可是并没有……
总之我认为,文章看到结尾,脑中所期望的动机没有展开就结束掉很是奇怪。如果像我所说,武志的伤是北冈爱犬所致,北冈因为内疚,之后便经常观察武志练习,继而帮助他练习魔球,后由于担心朋友的病痛,忍不住去对老师阐明,却不知此行为可能会令武志计划中的高额签约金落空,也违背了两人间的约定,怒不可遏的武志认为手臂伤和现在签约金即将落空,都是由于北冈造成的,遂起了杀狗或是杀人的念头,最后为了家人的平安,选择自杀掩盖事件真相,并让弟弟切下其手臂隐藏杀人动机。这样岂不是更加合理。
很奇怪为什么所有的条件东野都布置好了,最后却没有这样写。当然,这也或许是给观众埋下的线索吧,就像《谁杀了他》那样,不过被故意潜藏在了文字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