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维尔纽斯传》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10-16 14:0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维尔纽斯传》读后感100字

  《维尔纽斯传》是一本由[立陶宛] 莱蒙纳斯·布里迪斯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34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维尔纽斯传》读后感(一):本书译者报道

  我是这本书译者,想阅读这本书的朋友,如果想买译者签名图书,可以联系我。大家如果对这本书有什么感想或者联想或者建议也可以留言,感谢大家的支持,欢迎大家来了解东欧,立陶宛和波罗的海国家的文化和历史。

  这个地方跟西欧相比,有他自己的特点,可能很多的东欧小国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高,但是这些国家的历史文化的文明积累层也足够厚实,值得大家一读。

  《维尔纽斯传》读后感(二):历史迷雾中的融合之城

  《维尔纽斯传:琥珀之城》一书由立陶宛驻华使馆力荐。虽然维尔纽斯常被冠以“立陶宛的心脏”“欧洲之桥”和“北部的耶路撒冷”之名,但对许多人来说,这座城市仍然是一个谜。本书作者在维尔纽斯出生成长,后客居他国,在本书中,他既道出对故土的切近体察,也站在远处客观冷静地回顾和梳理,并借用曾密切关注过这座城市且富有洞察力的的各类访客视角,立体地呈现出维尔纽斯饱经磨难、曲折丰富而今渐成欧洲文化之都的历史变迁,尤其对犹太人在该城的遭遇和命运给予了深度关切。

  “谁解决了维尔纽斯的问题,谁就能解决欧洲的问题。”在这座拥有不同民族和宗教的城市中,交织着欧洲古往今来的世态人情,也蕴藏着立陶宛丰饶的历史文化。维尔纽斯曾有过许多名字(维尔纳,威尔诺等),每个名字都将这座城市卷入一场欧洲在政治和语言上新的风波。作者以维尔纽斯的不同名字为潜在导引,对这些名字所关联的历史、文化以及意识形态和宗教意义、哲学含蕴等进行了多维解读。在他的笔下,读者可以了解到维尔纽斯历史中奇特的地理叙事结构——“本地的陌生人”和“外国的本地人”,可以看到支离破碎的痛苦灵魂,听到仇恨的喧嚣,也可读到用粘土与钢铁拼写而成的赞歌,欣赏美与和谐的奏鸣。

  读者可借《维尔纽斯传》的探索之光,穿过历史迷雾,看见这座被面纱笼罩的城市——苦难和美妙造就的琥珀之城。

  这本书由立陶宛大使馆组稿,相关工作——与立陶宛大使馆联系、寻找译者以及相关事务统筹,由一位英语好的90后女生丁宁操持,特别致谢。

  《维尔纽斯传》读后感(三):琥珀之城

  《维尔纽斯传》是中国外文局新星出版社“丝路百城传”丛书的城市传记之一。“丝路百城传”丛书通过为“一带一路”上的名城立传,反映“一带一路”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民意基础,增进丝路国家之间互信友好,推动文明互鉴、民心相通。这些城市传记,既各自独立成体,亦多元互动,形成一个有内在精神联络又各具特色的城市传记系列项目。

  “丝路百城传”丛书系列分为“从长安到罗马”的大地卷和“从杭州湾到地中海”的海洋卷两部分,遴选约100座中外城市,以穿越时空的“丝绸之路”为轴线,将“一带一路”上明珠般的城市串连起来,深入解读城市性格,展示城市文化底蕴,塑造城市形象,探寻城市发展内动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中外读者亦可籍此丛书,综览“一带一路”上各国的精神气质和多元文化。

  我曾经到访过维尔纽斯,这个或许不为太多人所知的城市,对她的历史、文化非常感兴趣。机缘巧合,我们得知有一本关于维尔纽斯的城市传记,刚好与我们这套丛书的理念十分契合,于是我们就将这本书纳入到了“丝路百城传”丛书。这套丛书旨在将这些城市串起来,所以我们邀请作者特意撰写了中文版序言和后记,讲述了维尔纽斯和中国的渊源。这也是为什么本书的副标题叫“琥珀之城”的原因,因为维尔纽斯就像一颗散落在丝绸之路上的琥珀,等她被发现的时候,便折射出美丽的光芒。读了此书之后,许多读者会在书中有新的发现,将新知和旧识串联起来,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也是我们这套丛书想带给读者的一个收获,希望各国人民通过文明互鉴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共同推进人类进步。

  《维尔纽斯传》读后感(四):哈尔滨红肠的欧洲血统

  带有俄式风情的哈尔滨红肠,以其做法与独特的味道,一直占领着熟食市场的一席之地。“哈肉联厂”经过一百多年的经营,早已驰名中外。实际上,哈尔滨红肠是从俄罗斯引进中国的,它的真正诞生地是欧洲东北部的一个小国家——立陶宛。

这个欧洲国家的首都有多个名字

  提到立陶宛就不得不讲它的首都,也是最大的城市——维尔纽斯。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据维尔纽斯大学图书馆记载,维尔纽斯有多种语言的名字:Widaw(德语)、Vilna(意大利语)、Wilenski(立陶宛语)、Wilna(波兰语)、Vilne(法语)、Vilna(拉丁语)……

在这张1696年的立陶宛地图上,维尔纽斯的名字写了一堆

  可能你已经猜到了,是因为经历了无数陌生人的入侵,这座城市才会有这么多种语言的名字。作为一个首都,它的大多数时光都在战争和外国占领期中度过。这些遭遇都让维尔纽斯具有边疆的特质,因此很少有人把维尔纽斯本身设想为一个目的地,在此逗留的人也不会把它当作目的地——正相反,人们把这里视为一个通道,一个可以通往其他目的地的地方,换句话说,它是一个入口。游客在维尔纽斯的逗留是短暂而无意的,这种特点塑造了外国人对这个地方的认知方式。虽然作者曾使用外国人作为这座城市的讲述者,但《维尔纽斯传》并不怎么试图改变这一观念,而是去揭示另外的一面。在维尔纽斯的外国人更像是掠食者,在欧洲历史这场盛宴中,他们把维尔纽斯看成并且想象成是几粒残渣剩饭,他们在这里的体验也经常告诉他们确实如此。虽然外国人的意见往往使维尔纽斯遭到边缘化,但他们的叙述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将欧洲的思想和实践置于当地历史的核心位置。

这里充满着欧式浪漫

  除了地理位置卓越,其介于海洋性与大陆性之间的气候环境、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蜿蜒的街道和小巷,神秘交错在一起的庭院,宗教建筑的尖顶和建筑上迷人的灰墁装饰,这一切都在讲述着立陶宛人、波兰人、白俄罗斯人、犹太人和鞑靼人曾有过的那些缠绵纠结的故事,他们管维尔纽斯叫作“家”。这里包含着多种文化的浪漫,穹顶、塔尖,从巴洛克的金碧辉煌到哥特的神秘独特,都在这里融合起来。因此,了解这座城市无异于一场跨境旅行,要去探索未知的土地,探访众多的异乡。

维尔纽斯的一处波兰—立陶宛风格的天主教堂。老城里有许许多多的教堂,包括天主教教堂、东正教教堂、基督教新教教堂以及犹太会堂等等

姚明的灵魂爱豆,一个人就是一部欧洲篮球史

  如果你不了解维尔纽斯,只要你喜欢NBA,一定听说过出生于立陶宛的“欧洲篮球之王”萨博尼斯。姚明人生中最大的偶像就是萨博尼斯,甚至连他打球的风格都有所传承。其实,八九十年代的萨博尼斯影响到的可不止姚明一个人,他甚至可以说是同时期整个欧洲篮球的偶像。

萨博尼斯、姚明接受采访

  篮球界流传着这样一个梗,1992年奥运会,美国男篮梦之队紧急组建,那些骄傲的NBA巨星之所以放弃度假来到巴塞罗那,就是因为萨博尼斯,他的存在逼出了最强乔丹和他的梦之队。都说欧洲的篮球不强,可是萨博尼斯就是一个例外,他是一位让整个美职篮都认真对待的欧洲球员。

  有关立陶宛、维尔纽斯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维尔纽斯并不像小贩那样大喊大叫或吹嘘自己的优点——它只会引领一个思想开明的旅行者前去发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维尔纽斯传》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